2月22日,不少人想哭。
Daft Punk在官方帳號發布了一條長達8分鐘的視頻。
視頻截取了電影《Electroma》片段,兩人在空曠的路上漸行漸遠,最後以一人爆炸告終。
官方視頻截圖
在他們的標誌性手勢後,一切塵埃落定。
1993-2021。
28年的傳奇樂隊說散就散,多一句解釋都沒有,這很Daft Punk。
他們是21世紀偉大歷史中無法抹去的組成部分,但你不需要知道他們的真面目,也不必為他們的解散難過。
他們扮演了這麼多年的機器人,永遠戴著頭盔和手套,只為與音樂一起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游離。
所以,你只要記得Daft Punk的歌有多迷人就夠了。
《The New Wave》
Daft Punk意為「愚蠢朋克」。
誰會給自己的樂隊取這樣的名字呢?
1992年,法國巴黎某中學的同學蓋、託馬斯與勞倫特一起組了個Darlin'樂隊(名字向海灘男孩同名歌致敬)。
他們發了首名為《Cindy So Loud》的單曲,英國音樂報紙《Melody Maker》將其形容為「一首愚蠢的朋克鞭撻樂歌曲」。
這評價著實有些嚴苛,勞倫特先離開了,蓋和託馬斯則決定硬剛。
兩人成立「Daft Punk」,轉變風格做起了電子樂。
蓋和託馬斯早期照片
在法國巴黎迪士尼樂園的一個派對上,蓋和託馬斯結識了SOMA音樂的負責人,合作發行單曲《The New Wave》。
這首歌給兩人在樂壇的發展開了個好頭。
《Da Funk》
1995年,Daft Punk發行Acid House(酸性浩室)風格單曲《Da Funk》,後被收錄在他們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Homework》中。
這首歌拿到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單曲榜第7名,還入圍了第40屆格萊美最佳舞曲錄製獎。
MV中,狗頭人身的主角拎著壞掉的收音機走在街上,播放著《Da Funk》。
一系列隱晦的遭遇,最終讓主角放棄了跟女孩約會的機會,選擇繼續與他的電子樂作伴。
《Da Funk》MV
《Da Funk》讓Daft Punk一舉成名,受到英國前輩The Chemical Brothers的讚賞。
《Homework》專輯據說是在託馬斯的臥室裡用最初級的電子設備製作的,但這並不影響它被譽為法國舞曲音樂新浪潮的奠基之作。
法國知名音樂人大衛·庫塔就曾評價其為「有史以來最好的舞曲專輯,無懈可擊」。
Daft Punk從此圈粉無數。
《Around The World》
《Around The World》整首歌只有一句歌詞「around the world」,今天聽起來仍舊很前衛,讓人很難想像這是1997年的作品。
它比《Da Funk》成績更好,拿到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單曲榜第5名,並排進了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最高61名。
新潮的、富含未來感的MV獲得第13屆國際舞曲大賽最佳舞曲錄影帶獎,其解構、癲狂、虛擬的風格更加突出。
正是這些歌的成名,讓Daft Punk在英國曼切斯特迎來了他們第一次世界巡演「Daftendirektour」。
美國著名DJ音樂人桑尼·約翰·摩爾就曾花光身上所有的錢,只為一張Daft Punk的黃牛票。
《One More Time》
Daft Punk早期表演會帶小丑面具,或者簡單地拿黑色袋子套住臉。
1999年9月9日上午9點9分,當Daft Punk為新專輯《Discovery》取樣時,錄音室發生了大爆炸。
等到二人醒過來,他們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半人半機器的robots」。
從此以後,Daft Punk就像星際大戰的黑武士一樣,永遠帶著頭盔面對這個世界。
這當然只是他們跟大眾開的有一個玩笑,不少人也質疑有炒作故弄玄虛的嫌疑。
但兩人並不介意別人怎麼說。
他們用接下來的二十幾年踐行著這個「笑話」,從未摘下頭盔。
正因如此,還曾有人假扮託馬斯設法在好幾家夜店白蹭了價值不菲的酒水飲料,大大地佔了個便宜。
在這張專輯中,最出色也最有名的曲子便是《One More Time》。
他們讓電子樂充滿了個性化的情緒感情表達,不僅銷量破百萬、樂評界好評無數,還入選了《滾石》雜誌史上最偉大的500首歌。
《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也同樣優秀,富含法國風情濃鬱的合成器音色是其特色之一。
坎耶·維斯特的《Stronger》就是從該曲中採的樣,他藉此拿到第50屆葛萊美獎最佳說唱歌手獎。
後來由松本零士製作的動畫電影《星際5555:異星夢系統秘傳》所用配樂即出自專輯《Discovery》。
《星際5555:異星夢系統秘傳》截圖
儘管專輯成績斐然,他們卻說:
「當我們在做音樂時,不需要堅持做當代潮流專輯。」
Daft Punk的態度向來如此。
兩人行事低調,心裡只有音樂。
2006年在音樂節Coachella演出前就問主辦方要了報酬,將其全部投入到舞臺上那座閃著光的「金字塔」上。
先鋒的數位化效果、酷炫的燈光、音效,說是「絕美LIVE秀」一點兒也不誇張。
可當其他的資方再掏天價請他們出演時,兩人又不玩兒了。
他們跑去指導、編劇了科幻默片《Daft Punks Electroma》,講述兩個機器人尋求成為人類,未果後自尋毀滅的故事。
也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兩人「告別視頻」的內容來源。
《Get Luck》
2012年,Daft Punk為科幻電影《創:戰紀》製作原聲配樂,電子樂與交響樂的結合,讓他們入圍格萊美最佳原創影視音樂專輯。
《創:戰紀》劇照
次年,兩人與法瑞爾·威廉士合作單曲《Get Lucky》紅遍全球。
該曲拿下了英國、澳大利亞等全球55個國家單曲榜的冠軍 ,獲得了第56屆葛萊美獎年度製作獎 、第29屆國際舞曲大獎最佳商業流行舞曲獎。
並使Daft Punk等人獲得了第56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樂隊組合獎。
這首歷經一年半製作的歌曲,讓整個樂壇為之傾倒。
如果問世界上誰對舞曲的影響最大,幾乎所有人都會說Daft Punk。
2016年,Daft Punk又與威肯合作歌曲《Starboy》,拿到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
此時,一些不好的傳聞已經蠢蠢欲動。
有報導稱Daft Punk二人沒有未來巡演計劃,在歌曲宣傳期間也基本各自為戰,原定參與電影配樂的事兒更是不了了之。
就在眾說紛紜之際,他們竟直接上傳了視頻,突然宣布樂隊解散。
沒人知道理由是什麼。
不少網友稱自己聽到消息的瞬間幾乎要哭出來。
陪伴我們整整28年的Daft Punk走得瀟灑,連句再見都沒有。
這讓人想起在早先的採訪中,他們曾說:
「當你知道魔術是怎麼變的時候,是如此令人沮喪。我們專注於幻想,因為如果放棄完成的瞬間,興奮和單純的感覺就會不見。」
或許如今的音樂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被劇透了的魔術,沒了最初的樂趣。
他們「愚蠢卻清醒」。
換一種方式生活,就是最後的選擇。
那麼,當故事結束,該如何對你不想說再見的人說再見?
王家衛在電影《藍莓之夜》中給出了答案:「我沒有說再見,我什麼也沒說,就這樣走了。」
正如Daft Punk在他們「告別視頻」中做的那樣。
縱是遺憾滿腹,我們也只能感謝Daft Punk這28年的陪伴。
感謝他們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最朋克的電子樂。
後會有期。
參考資料:
1.《神秘電音組合Daft Punk時尚頭盔背後的故事》文/Jhen
2.《法國傳奇電音雙人組傻瓜朋克Daft Punk驚傳解散》文/NICLE LEE
3.《從此,世間再無蠢朋克(Daft Punk)》文/很音樂
4.《偉大的DAFT PUNK「蠢朋克」28年的傳奇迎來終曲》文/黑匣子電音
5.《傳奇電音二人組DAFT PUNK為什麼戴上頭盔》文/geear-geear
好不好看,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