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瓜迪奧拉曾談到津琴科。他表示,津琴科可以留隊參與競爭,卻不能保證其足夠的上場時間。
瓜帥的意思很明顯,津琴科可以尋找下家了。然而從最近幾場比賽來看,津琴科對於曼城的追分大業還很重要,瓜迪奧拉應該考慮收回成命。
穩定中後場,瓜迪奧拉需要在邊後衛身上下功夫
曼城本賽季開局不利,與後腰位置缺乏穩定有著很大的關係——費爾南迪尼奧又老了一歲,羅德裡對瓜迪奧拉體系的理解還欠火候,京多安則一直是不溫不火。
而瓜迪奧拉的戰術體系對於後腰球員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不但要技術過硬、球商超高,還要對瓜迪奧拉的戰術理念有著深刻的理解。
以羅德裡為例,技術、球商都無可挑剔,但他出自西蒙尼的門下,又要在英超這個節奏最快的賽場上去理解瓜迪奧拉的理念,在節奏掌控以及配合上很難不出問題。而後腰一旦出問題,很可能就是塌方般的後果。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是花錢買人。不過這一辦法暫時行不通,一來曼城的轉會資金主要集中於後衛線;二來上述要求一般都是瓜迪奧拉的嫡傳弟子才能滿足,比如布斯克茨、蒂亞戈等等,可現在這種球員已經不好找了。
不過在買人之外,還有一個辦法能夠解決問題,那就是增加邊後衛的場上任務,在向前推進時,一名邊後衛移動到後腰位置,確保中後場的穩定。
其實瓜迪奧拉2016年登陸英超時,就已經使用了邊後衛內收的打法,目的就是避免曼城球員因為不熟悉自己的理念而造成中後場混亂。
後來由於費爾南迪尼奧的穩定發揮,瓜迪奧拉逐漸放棄了這種打法。如今球隊表現出現起伏,瓜迪奧拉又將這一套路找了回來。
對陣西布朗的比賽,右後衛坎塞洛就承擔起了兼職後腰的任務。在坎塞洛和羅德裡的掩護下,京多安可以放開手腳支援進攻,幫助球隊牢牢佔據住比賽主動權。曼城本場比賽取得的進球,就是坎塞洛在肋部的傳球,撕開了對手的防線。
雖然最終沒能拿下比賽,但這並不能證明邊後衛內收套路的有效性。比賽中,斯特林禁區內觸球12次,而福登和熱蘇斯分別只有5次和4次,足以看出坎塞洛在右路的支援力度。
而沒能拿下比賽,主要是因為斯特林的進攻效率不高,畢竟他不是右路攻擊手,在對手的嚴密防守下,他很難用左腳展開內切攻擊,雖然得到了足夠多的禁區內拿球機會,可射門次數卻只有2次,與熱蘇斯和福登持平,沒能真正撕開對手的防線。
重啟邊後衛內收套路,需要綜合能力較強的邊後衛
在之後對陣南安普頓的比賽裡,瓜迪奧拉延續了邊後衛內收的打法,並如願拿下了比賽。不過,勝利的方式卻並不是曼城的一貫風格。
比賽中,曼城的控球率只有不到52%,比他們的賽季整體數據低了6個百分點左右。而且,曼城的控球優勢主要集中於進球之前16分鐘。
在那段時間裡,曼城控球率達到60%,獲得5次射門機會;而領先之後的70多分鐘裡,藍月軍團只獲得了6次射門機會,控球率也降至半數以下,比賽的主動權基本被對手掌控。
這種比賽過程讓曼城球迷很是陌生,甚至有人認為,瓜迪奧拉在戰績壓力之下,已經對自己的理念產生了懷疑,所以改成了經濟實惠的戰術打法。
雖然這種觀點較為誇張,但瓜迪奧拉在部署上的確保守了許多。最典型的莫過於兩名邊後衛:
上圖是坎塞洛和凱爾-沃克的觸球位置分布,可以看出,兩人在比賽中均要內收到後腰位置策應京多安和羅德裡,但也由此放棄了對縱深方向的攻擊。
沒有邊後衛在前場的扯動,整個球隊的進攻運轉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以斯特林為例:
在對陣西布朗的比賽中,斯特林在中路、肋部獲得了大量的持球攻擊的機會,而對陣南安普頓時,斯特林的拿球位置被壓縮到邊路,很難幫助球隊完成肋部的滲透、攻擊。
如果邊後衛無法佔據縱深空間,那麼球隊很難利用起橫向空間來施展傳控體系,這個道理瓜迪奧拉絕不會不懂。而瓜迪奧拉主動限制邊後衛的縱向空間,主要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出於對聖徒攻擊力的忌憚;另一方面,這種打法對於邊後衛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坎塞洛之前一直是較為純粹的邊後衛,凱爾-沃克能力雖強,但骨子裡還是英式邊後衛,為了保持中後場的穩定,只能採取較為保守的方式來確保勝利。
所以,想要玩轉邊後衛內收的套路,僅靠坎塞洛和凱爾-沃克並不夠,球隊還需要一個綜合能力較強的邊後衛,增加該位置的儲備深度。
津琴科是執行該套路的理想人選,瓜迪奧拉不應輕易放棄
津琴科就是非常合適的人選。烏克蘭人本是中場出身,加盟曼城後趕上一陣傷病潮,被瓜迪奧拉臨時當成左邊後衛使用,從而成了這一位置的主力人選。
而且,津琴科早就執行過邊後衛內收的任務。上賽季,曼城後腰面臨更新換代,初來乍到的羅德裡需要時間來適應、融入。在比賽中,中場出身的津琴科要經常切到中路,向羅德裡提供支援。
而津琴科與斯特林在左路內外線的輪換攻擊,也是曼城開場三板斧的主要著力點。上賽季,斯特林狀態一度火熱,就與津琴科的策應支援有著直接的關係。
遭遇嚴重傷病後,津琴科逐漸淡出了曼城的主力陣容,也就此上了瓜迪奧拉的可離隊名單。不過,周中與阿森納的聯賽杯比賽過程顯示,如果瓜迪奧拉想要重啟上賽季的套路,應當再給烏克蘭人留出一些機會。
對陣阿森納,津琴科回歸主力陣容,開場僅2分鐘,烏克蘭人便助攻熱蘇斯先拔頭籌,他的內線持球推進,以及熟練的路線切換,仍然具備上賽季的風採。
或許是出於對傷病因素的考慮,瓜迪奧拉沒有安排津琴科內收,但津琴科畢竟是中場球員出身,在很多細節上能夠兼顧中場隊友的需要,有力地保證中場的穩定。
本場比賽,費爾南迪尼奧和羅德裡的表現相當出色,這與津琴科在左路的發揮有著很大關係。
上圖是雙後腰的觸球位置分布,可以看出,兩人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右路和中路,左路空間則沒有過多「染指」,正是津琴科在左路的穩定發揮,讓兩人能夠集中精力,穩住中場。
比賽最後15分鐘,津琴科被調往中場。回歸老本行的烏克蘭人沒有絲毫慌亂,與費爾南迪尼奧一起穩住了球隊的中場。
從這次調整來看,瓜迪奧拉已經被津琴科的出色表現打動,所以才在收官階段將烏克蘭人調往中場,看看他能不能解決後腰問題。
而津琴科在比賽中的表現說明,他仍然能在球隊戰術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扮演邊後衛還是中場角色,都能讓曼城的中後場更加穩定,瓜迪奧拉應該給津琴科留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