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新疆喀什疫情164例為何全為無症狀感染者?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新疆喀什疫情164例為何全為無症狀感染者?
中新社記者 李亞南
1例、137例、26例,新疆喀什地區已連續3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共164人,且全部為無症狀感染者。
繼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24日報告一例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後,當地對其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次日發現137名無症狀感染者。通過對喀什地區隨即開展的全員免費核酸檢測,官方通報,截至26日16時,新疆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6例,均在疏附縣。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分析此次疫情時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般在出現症狀前的2天即可查出核酸陽性,新疆喀什此次病例情況,一方面可能因為這些病人大多數處於疾病早期,二是由於當地反應比較迅速,可能在病人出現症狀前已經追蹤到。
「如果喀什地區的感染者發現較早,可能會表現為無症狀,但不代表這些感染者將來不會出現症狀轉為確診病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指出,另一方面,考慮到傳染發生在工廠,工人以年輕人為主,無症狀的概率就會更高,這一情況在全球很多地方的臨床中都有出現。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常被稱為「沉默的傳播者」,已是當下一個備受國際關注的議題。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日前指出,估算美國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為40%至45%。
國際醫學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此前發表的一項包含19個國家和地區的大規模人群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約佔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20%左右。
無症狀感染者因自身的「隱匿性」給各國都帶來了統計難題。多國都數次調整無症狀感染者檢測和統計方法。
新疆喀什此次疫情的首例無症狀感染者,是當地有關部門在對喀什地區疏附縣「應檢盡檢」人員進行定期核酸檢測中發現的。該病例經醫院進一步CT檢查無異常,IgM、IgG抗體檢測均為陰性。
目前,此次疫情雖然還沒有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的報告,但因疫情源頭尚不明朗,傳播鏈條仍撲朔迷離。
為釐清傳染路徑,陳希表示,應該有的放矢地增加抗體檢測。「對於不知道社區傳播何時開始,同時又懷疑已有一定量感染的小範圍區域,比如喀什,增加一項有代表性的抗體抽檢很合適。」
「根據以往經驗,如果出現無源頭的無症狀病例,一定要非常小心。」王廣發說,人的活動範圍有限,一個新冠病人平均可感染3人。根據這一數據,此次無症狀感染者數量可能意味著已出現二代、三代甚至更多傳染病例,也不能排除出現了「超級傳播者」。
「我們只能把這次首先發現的病例稱為指徵病例,其不一定是最早被感染的病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分析稱,此次新疆出現的病例為疏附縣本土產生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和外界有過某些接觸導致感染的。
曾光強調,眼下,當務之急是要把已經發現的所有無症狀感染者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去分析,集中力量做好每一個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理清病例之間的關係。
新疆喀什位於中國西部邊緣,也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截至26日16時,喀什地區累計採樣人數447.17萬人,已出結果213.36萬人,官方表示將確保27日喀什地區完成全員核酸檢測。
「此次疫情和過去不一樣,因為是發生在農村地區,又是少數民族,但目前疫情發現還算比較早。」在曾光看來,此次喀什地區的疫情規模暫時還無法判定,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擴大核酸檢測,集中力量做好流行病學調查。
除了感染者尚處在感染早期的可能,大量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現會否意味著病毒的致病力在減弱?
「亞洲地區發現的一些新冠病毒已經與北美、南美發現的毒株存在差異,從病毒學角度看,病毒總是越來越適應人體。」陳希認為,新冠病毒為了大量傳播依附於人體,毒性逐漸下降,越來越難被發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對此,曾光分析稱,判斷病毒是否發生變化,還需要對病毒進行基因分析,尊重實際調查和分析的結果。「病毒的致病力、傳播力表現出了多樣化趨勢。」曾光說,目前人們和新冠病毒打交道的時間才十個月,現在看待病毒可能和早期看待病毒是不一樣的,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完)
【編輯: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