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吸粉無數,比如張雨綺、寧靜;
有人卻因為這檔節目招黑無數,比如伊能靜、藍盈瑩。
當某人心目中喜愛度排名第一的張雨綺為排名第二的寧靜加油時,她們收穫的喜愛度會加倍;當某人心目中討厭度第一的伊能靜為排名第二的藍盈瑩加油時,藍盈瑩卻稀釋了伊能靜的討厭度,成為最討厭的那一個。這是何種道理?
7月22日一大早,伊能靜就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篇長長的「小作文」。這篇力挺的藍盈瑩的文章上線後,有人喜歡有人卻嗤之以鼻,更令人扎心的是,排名第一的評論竟然是:說實話,藍盈瑩成功的替代了伊能靜在我心中討厭的位置。
在伊能靜的發文中,她開門見山地力挺藍盈瑩並怒斥那些製造紛爭的人:親愛的盈瑩,即使節目播出都知道你一直在幫助我練習舞蹈,但還是有那麼多顛倒是非的輿論,我真想說,別費力氣了!一直在製造紛爭的不是我們,而是扭曲事實的人。
其實,網絡世界充滿著一些「職業黑粉」,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不管你優不優秀,不管你有沒有錯,他們的工作是沒有緣由地罵你、抨擊你、抵制你。你不值得被這樣的聲音打攪,但許多不明真相的人卻容易被這些聲音帶偏。
人民日報評論在7月21日發文談到了這一現象:從辱罵彈幕到惡意剪輯,從私信轟炸到人肉搜索,層出不窮的網絡暴力不僅導致網際網路空間戾氣蔓延,更給青少年群體帶來嚴重不良示範。尤須警惕的是,近年來,網絡暴力還展現出組織化、群體化、利益化、產業化、規模化等新特點,每位網民都應旗幟鮮明地對這一網際網路公害說「不」。
「網絡暴力形成產業鏈」如何才能被打破、被取締?人民日報評論的回答是:營造風清月朗的網絡空間,不僅需要相關部門的精細化治理功夫,更離不開網絡平臺和普通網民的共同努力。
解鈴還須繫鈴人,網絡暴力固然可怕,但倘若網民能夠自覺抵制這些讓人看起來不爽的言論,是不是就真的可以早一日消除網絡暴力的侵害,讓明星藝人可以不被錯誤的輿論所累,讓廣大青少年網友能夠徜徉在「晴朗」的網絡海洋中。
不做施暴者的第一步是抵制施暴者,這樣網絡暴力才能從源頭消除。
伊能靜的發文,旨在讚美自己心中的藍盈瑩,她的發文溫暖感人、細膩真摯。這段文字是她們在節目中合作《彩虹節拍》的真實寫照,也是她們純潔友情的最好見證。
那位在評論區寫出「藍盈瑩成功的替代了伊能靜在我心中討厭的位置」的網友,不管他出於何種原因討厭伊能靜和藍盈瑩,他擁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也將接受其他網友的批判。
誠如有網友回復他「你討厭那麼多人,你不累嗎?人活著就不能輕鬆一點」,心懷陽光看什麼都是溫暖的,但心有所累則看什麼都是灰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