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有幾部歷史片著實讓我感動了幾回,比如《毛澤東與他的兒子》、《周恩來》、《鴉片戰爭》等。這幾部片子都非常的真實但又沒有誇張,使人看了立刻就可以融入當時那個歷史時期, 立刻能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感情。現在能使人感動的歷史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少了,但並不是沒有,《我的一九一九》便是雞群裡的鳳凰。看著此片時,便覺得滿身的壓抑、憤怒,看到結尾時,又覺 得痛快和無奈。這種感覺正如同在看《鴉片戰爭》,看到英軍以強炮利艇威逼中國官員投降那位官員說的一句話時的感覺。他很低沉的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船,也沒有見過這麼威力的炮。但!清軍有死無降!」
一九一九年,對於中國這一年不同尋常。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一個如火如荼的年代,一個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最具魅力的年份。這一年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故事發生在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戰勝國美、英、法、意、日等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歷史上著名的「分贓大會」,史稱「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也參加了此次會議。以陸徽祥為團長的代表團趕赴巴黎,在這個代表團裡有一位才華橫溢、年輕有為的公使——顧維鈞。
一戰後的巴黎,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浪漫,飢餓、變態、仇恨、焦躁瀰漫了整個社會。剛剛跨上巴黎的顧維鈞就受到街頭妓女的奚落和一群傷殘退伍兵的洗劫。顧維鈞有一個好友叫肖克儉,這是一位那個特定環境中,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形象,他可以被看成一個革命者,但是一個衝動的革命者。在一次爭取華工與法國工人同工同酬舉行遊行、罷工時,遭到法國警察逮捕。而恰在這時,他的年輕美麗的妻子梅,隻身帶著兩箱沉重的報紙、書籍從國內來到了巴黎。
「巴黎和會」開始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利益,而且處處受到歧視。日本野心勃勃妄想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和會的辯論會上,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顧維鈞以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妙而有驗證的闡明了中國的立場,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主權、經濟等諸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發言獲得全世界與全國一致稱讚。
而肖克儉獲釋後一直積極投入發動民眾、喚醒民眾的工作。但是,他的偏激也使他和朝鮮的革命者一起採取極端的手段爆炸日本代表團的旅館。恰巧,巴黎發生了刺殺法國總理——巴黎和會執行主席克列孟梭。一時間人們議論的矛頭紛紛指向朝鮮和中國。這給顧維鈞的談判帶來了極大的障礙,為此兩人曾激烈地爭吵過,對巴黎和會的前景,採取的鬥爭方式產生分歧。
梅處在兩人之間,她從崇拜肖克儉,漸漸轉向同情、支持、繼而贊成顧維鈞。與此同時,顧維鈞住所女房東的女兒讓娜 (一個法國沒落貴州家庭的姑娘),也對顧維鈞產生傾慕之心。
日本威脅英法美,英法美向其妥協了,以犧牲中國來換取他們的利益。和會最終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消息傳到中國,民眾憤怒了,全國爆發了有名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肖克儉也在巴黎集會抗議,但遭到法國政府的鎮壓。
顧維鈞和中國代表團多方斡旋,試團扭轉和會決定,均遭失敗。軟弱的北洋政府竟逼代表團屈從列強旨意,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既不願籤字,又無力抗爭,只好避走巴黎,最後代表團剩下顧維鈞和南方軍政府代表王正廷兩人。
顧維鈞在尋找更好的外交鬥爭途徑時,被肖克儉領導的華工、留學生、華僑誤以為軟弱而遭毆打。法國姑娘讓娜鳴槍救出顧維鈞。此時,連同對中國始終冷漠、輕視的讓娜母親也同情中國,向顧維鈞表示:「中國不應該籤字,那是不公平的!」她讚賞顧維鈞的智慧和愛國情懷,她說:「年輕人,你有一句話,我非常欣賞,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肖克儉看到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列強以犧牲弱國利益換取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他慷慨悲歌,給愛妻梅留下遺書,要她「回祖國去,那裡已經在燃燒,那裡將是一片熱土……」而自己於凡爾賽宮前坐在英法美國旗上自焚抗議。與此同時,中國得到了世界華僑的支持,86封從各國發來的電報 ,要求堅決不能在條約上簽字。顧維鈞頂住政府壓力,面對各國列強,用無比憤怒的平靜語言說:「試問像這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誰能籤字!……中國拒絕籤字!……請各位記住,中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恥辱的今天!……」
電影以緊湊壓抑的手段演繹全片。尤其是在顧維鈞兩次較大的演講上著重下了很大的筆墨。讓陳道明扮演顧維鈞,無疑也是《我》片的成功之處,說明黃建中導演的眼光還是蠻明利的。陳道明素來以沉穩、儒雅、不卑不亢的風格著稱影視界,被認為是中國大陸實力派演員之一,從他以往塑造的溥儀、方洪建、紹興師爺、胡雪巖等一批成功人物上可以看得出他的這個特點。這次他又把顧維鈞活靈活現的演釋出來。他把顧維鈞那種為學者的紳士風度、為外交家的睿智瀟灑、為人之友的 情分感義、為炎黃子孫的尊嚴氣節,甚至為普通百姓對疾苦人民的同情、為人之父對孩子的慈愛等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在兩次講演場面上的表現尤為精彩。
第一次,在會議入場時,一次偶然的機會顧維鈞撿到了日本代表牧野男爵心愛的懷表。和會上牧野大放厥詞、咄咄逼人,威逼中國把山東割讓給日本。顧維鈞面對這種攻勢,憑著他特有的機智 和幽默說這塊懷表是牧野在會議前為了賄賂他送給他的。果然,牧野中計憤怒的聲稱顧維鈞是強盜,顧維鈞借題發揮,闡述了中國的立場。
陳道明在此處的表演雖然精彩,但仍然有某些動作和言談沒有脫出他平常塑造的人物,比如陳道明的一些習慣性動作和特有的抑揚的說話方式。但用在此處也無可非議。聽聽顧維鈞說的什麼吧——
顧維鈞說:「牧野男爵憤怒了(此處陳道明的聲音很低很柔有點故意吃驚嘲笑的樣子),他真的憤怒了。假使是我偷的他的金表,他損失的只不過是塊金表。而中國,失去了整個山東省,三千五百萬山東人民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陳道明在此處表演精彩之至,表現出顧維鈞當時的憤怒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憤怒,在看到此處時,我也感到十分的憤怒和壓抑,滿身熱血衝頭)」接下來顧維鈞向眾人說明了山東的情況,此處講演最是精彩,被譽為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經典性的發言,載入中國外交史冊。顧維鈞說:「山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古代的孔子、孟子就誕生在這裡。(這裡陳道明說話又趨於緩和)孔子在中國就相當於西方的耶穌,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最後一句仍然沒有用過激的聲音抗議,而是用了一種大德般教化別人的口氣說出來的,這便為隨後的熱烈鼓掌和世界對此強烈的反應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好一個「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句話道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自尊和決心。正是由於這種浩然正氣感動了世界廣大正義的人們。
隨後電影轉向了壓抑蒼涼的情調上來,中國一步步被逼得走投無路,中國政府給顧維均等公使們「全權代表」的名稱,但陸團長卻沒有一點「全權代表」的權利,這在世界外交史上是個多麼大的恥辱!
顧維鈞深深感覺到這一點,作為中國第一個職業外交家,他對此種制度深惡痛絕,但為了自己的國家——一個半個世紀以來遭受外國列強不斷凌辱的弱國,他又能做些什麼哪?他只能委曲求全,不求中國能得到多大利益,但求中國不要再失去別的利益,甚至再退一步,少失去一點,這也是顧先生一生外交生涯的無可奈何的準則。按照顧維鈞在影片上的一句話來說:「我希望這次協商不要再成為中國政府單方面的妥協。」可悲呀、可悲,在一個弱國裡,何談得上「外交」哪?!
影片上的天氣開始變化了,中國終於被逼得無路可走了——要麼把山東省讓給日本;要麼就承 認袁世凱與日本籤署的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約》。這兩點都是不能接受的!接受了任何一點無疑於在受傷的祖國母親身上再捅一刀。此時不再是顧維鈞的抉擇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抉擇。然而腐敗的北洋政府,卻發電要求接受籤字!中國人民憤怒了,國內爆發了「五·四」運動,國外華僑、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憤怒了,他們不允許他們的母親任人凌辱任人宰割。
作為一個外交家的顧維鈞有他的局限性,他仍然相信外交手段、仍然相信通過其他的斡旋會可以改變現狀的。然而肖克儉的死打破了他的願望。天開始下雨了,烏雲密布悶雷聲聲的老天似乎訴說著主人公那種矛盾、沉悶、壓抑、痛苦的心。就在這時政府又來電了,再次要求答應籤字。幾天來的斡旋失敗、政府的懦弱無能,使陸團長徹底的灰心了,他不得不祈求於上帝,當他問顧維鈞「如果我現在悄悄的離開巴黎。你能理解麼?」這句話顧維鈞聽到後,就好像萬丈懸崖一腳踩空。沉默的火山終於爆發了!一向穩重的顧維鈞忍不住了!他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
陳道明在此把憤怒的顧維鈞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雖然憤怒,但面對的是自己的「領導」!雖然憤怒但仍可以理解團長的內心。所以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們還可以爭取!」當團長夫人把他叫出來時,他又只說了一句話:「對不起,夫人,打擾您了。」他是含著淚說的,這是一個憤怒到極點的中國人唯一可以說的。還有什麼可說的?沒有了!沒有了!
會議該籤字了,中國代表團只剩下了顧維鈞和南方軍政府代表王正廷。王正廷雖然在平時對顧維均有所不滿,甚至有些分歧,但這只不過是私人的矛盾,在中國主權上,兩個人都有著相同的拳拳愛國之心。兩個人同時參加了最後的會議。
凡爾賽和約拿出來了,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所有的國家首腦一一在上邊籤字,眾人都把目光轉移到了中國代表身上。
顧維鈞面無表情地上了臺,現在還有什麼表情?被列強欺負到此種程度的中國還能有什麼表情?!顧維鈞環視了一下,語音低沉:「我很失望!(很失望僅僅三個字,包含了多少辛酸、無奈!)主席團竟把山東拱手讓給了日本人!(日本人已經不是日本國了,憤怒的中國人把這種矛盾已經上升成了民族矛盾)。我很憤怒!(聲音開始提高!很憤怒三個字又包含了一個中國人的多少的憤怒?這個憤怒已經表達不出來了,已經到了頂點!)你們憑什麼!(你們!顯然中國人看透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憑什麼一句看似十分可笑的話,卻包含了多少的意思!你們憑什麼!就是你們根本就不憑什麼!,只有強盜才根本不講道理就搶奪別人的東西!你們就是強盜!你們就是土匪!)憑什麼!(重複問了一句,表現出中國人的憤怒與對列強的鄙視)把中國的山東給日本人。(人們感覺到顧維鈞精神崩潰了、有點瘋癲了,然而到這個地步,有哪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不痴癲)」顧維鈞低頭看了一下和約「試問像這樣一個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火山爆發了)……中國拒絕籤字!(很平靜,是對列強如意算盤打空的一種諷刺)」顧維鈞用手指合上了和約(很是輕蔑!很是鄙視!)原以為到這裡,顧維鈞就完成使命了,就應該走了。然而顧維鈞並沒有走,他又環視了眾人,慷慨語重地好似警告地說:「請您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這沉重的一天!」(與此同時,顧維鈞的手重重的一 下一下地敲著和約的封面)——說完話拂袖離去。好一個警告!好一個預言!他好像在指著外國列強的鼻子警告:「你們給我好好的聽著!別以為中國人善良就好欺負!別以為中國現在弱小就好欺負!中國有句俗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著吧!總有一天,東方的雄獅會醒來!總有一天,中華民族會再次復興!你們看著吧!看著吧!中華民族是有尊嚴的!中華民族可以說不!」
顧維鈞走出凡爾賽宮,按他的話說「頭腦一片空白」。沒有想到中國的外交竟如此收尾!中國的前途在哪兒?在哪兒呢?此時霧蒙蒙的,有一個瘋子在唱著歌,他預示著什麼呢?……
《我的一九一九》演完了,確實讓人激動,讓人著實地感到沉重!他沒有用說教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愛國!他沒有用什麼英雄事跡去告訴我們怎麼去愛國。但他卻用歷史、卻用環境、卻用心靈、卻用中華民族的尊嚴感染我們的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