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怪突然就想到了魯迅先生的那句:為了忘卻的紀念。歷史,也讓我們記住那些在抗戰前列的民族英雄們。
這完全得益於中國市場的飛速增長,即便這麼多韓國片在中國沒有一個過億,包括很多的轟轟烈烈的電影(比如《雪國列車》),依然積少成多積善成德使得其海外銷售額增加。韓國電影《雪國列車》
《陽光姊妹淘》導演:姜炯哲 主演:沈恩京、閔孝琳、姜素拉 獎項:大鐘
《空房間》:威尼斯主競賽費比西獎+銀獅獎(最佳導演)
《馬拉松》被譽為是韓國的《阿甘正傳》,但卻沒有後者那麼宏大的歷史背景,著力於打的是溫情牌。當母親教會草原說「楚元的雙腿?」「一百萬美金」「楚元的身體?」 「特別棒」的時候,這個患有自閉症和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而楚元在地鐵站高聲喊出「我的兒子是個特別的孩子」的時候,母親的片刻愣怔似乎也昭示她獲得了生命的意義。正是母子間的相互救贖將這本身就摻雜著淚與笑的真實故事推升到極致。奔跑中的草楚元把手展開迎接自然的訊息的那一刻,作為觀眾的我似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那柔和的春風將溫煦的陽光梳透,連同柳絮和花粉的氣息一併進入到口鼻裡、毛孔裡、腦海裡,無比熨帖順暢。曹承佑在《馬拉松》裡可謂奉獻了演技,永遠撥動不停的手指,時不時挑動的眉毛,甚至幾乎已經變調了的聲音,都將「楚元」這個角色深深地刻入了他的骨血裡。而金美淑看起來有些刻薄的眉眼在本片中卻顯得格外溫柔,影片結尾處她擁著兒子說「回家,我們回家」,欣慰之餘帶一絲疲憊——楚元的馬拉松,也是母親的馬拉松。
薛耿求——苦大仇深的撕裂者《七號房的禮物》太好哭了,同時又很溫馨
韓國愛情電影推薦
《薄荷糖》導演:李滄東 主演:薛景求、文素麗 獎項:大鐘BP
《朝鮮人在韓國》,很有趣的劇情,這部也很搞笑。
李滄東的電影給人感覺常常是濡溼的,他樂於手持攝影,略略浮動的畫框好像給人一種浮於海上的錯覺;而人物都仿佛是社會的浮萍,縱有自己的人格,也被波浪打散,只得無可奈何。《綠洲》裡的愛情發生在邊緣人韓恭洙和洪忠都之間,他們一個是重度腦麻痺患者,口角抽搐,眾人唯恐避之不及;一個是有多次犯罪前科的不孝子,態度跋扈,行為乖張。恭洙曾四次幻想自己能正常地和忠都站在一起,能像尋常情侶一樣用塑料瓶打他的頭,能吵吵嚷嚷,打情罵俏;能像撫摸孩子一樣撫摸他,為他唱一支歌;能在印度女人和孩子的簇擁下共舞——那時的他們真的變成了公主和將軍;壁畫裡的綠洲從牆上投射在房間裡,他們在散下的花瓣裡相擁相吻。只是這對世人眼中的畸形人終歸回到了「理應」屬於自己的軌道,他們的愛情也夭折在世俗之中。當將軍絕望地為公主砍下乾枯的樹枝,無比悲壯;而公主望著壁畫上的倒影一點點被砍落——她再也沒法想像自己是美麗的公主,只能側躺在床上,輕輕地抽噎。
我們看到的是美,是一種別樣的壓抑之美。
《女老師VS女弟子》,和小學生搶男老師的女老師…搞笑成分稍遜一點。
韓國影壇好的作品不少,繼續補韓片中。
《呼吸》(2007)
走出洗腦新路子的就是前兩類,因為這兩類都基於一個特殊的事實,那便是韓國這個國家是一個僅有五千多萬人口的、人口成分單一的、地理封閉的半島型國家,他們的人民在文化心理層面上是極為相似的,某個現實題材他們很容易的做到全民觸動,某種民族情緒他們可以不斷的培養,通過各種方式的洗腦,讓民眾認準Artbuster。
《老男孩》導演:樸贊鬱 主演:崔岷植、姜惠貞 獎項:坎城2nd+青龍+大鐘+百想影帝
從七十年代的樸正熙政權、到八十年代的全鬥煥當政,從高壓*、到光州慘案,韓國的電影人樂於也善於將眼光放在並不遙遠的歷史中去,從在社會變遷的洪流中浮沉的小人物身上投去深深的一瞥。2013年的《辯護人》,以全鬥煥治下的八十年代為背景、以真實的釜林事件為原型,並不例外地反思和窺探了這段歷史帶給韓國人以及韓國社會的衝擊。導演楊宇錫雖然是新人,卻深諳觀眾的感情取向,即使觀影者並不了解那段歷史,也能被影片中傳達出的人類的共同情感所感動。實際上,在韓國眾多反思歷史與人性的電影中,《辯護人》除了對律法完善有所推動外,並沒有什麼特別。個人認為,它的閃光之處,就是其故事雖然不夠完滿,但並沒有落入刻意煽情的俗套;影片前半段的鋪陳,讓人覺得有些乏味,直到最後,才做了漂亮的收梢。當觀眾還在關心法庭的判決,生怕不理想的結局毀了整部影片,卻看到律師們一個個從旁聽席中站起來,此時人性的光輝和法律的信念已經遣散了所有的霧霾;在代表著強權和國家機器
從上面可以看出,即便極嚴苛的的限制,甚至都刨掉香港,依然是中國電影佔優勢。
釜山行這部電影,小怪周圍的信男善女們可是都刷了一遍啦!
《不良少婦》也是搞笑的
英淑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並在之後20年間又殺害了很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樸贊鬱在敘事手法上很樂於創新,他像一個剛從電影學院畢業的新銳導演一樣,迫不及待地對各種電影語言躍躍欲試。《共同警備區》中的現實時空和過去時空,往往在同一個場景中展開演繹,二者相互結合交叉,完成敘事之餘增添多維色彩,造成一種荒誕感,更注入了懸疑元素。而影片在轉場處理上,也常常玩弄技巧,甚至通過動畫來使得畫面連貫。黑澤明曾有「電影是切的藝術」的論調,而樸贊鬱的做法似乎恰恰與之相反,花哨的剪接技巧儼然成為了樸氏電影的特色之一。
可是明明我們人口複雜,地大物博,吃葡萄的吃葡萄,吃草莓的吃草莓、吃蛋糕高的吃蛋糕,吃燒餅的吃燒餅,為什麼看起來會有這麼多的櫻桃燒餅愛好者呢。我想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春夏秋冬又一春》導演:金基德 主演:吳永洙、金基德、金永敏 獎項:青龍+大鐘BP
就友情而言,面對變成喪屍的朋友,根本無法下手。假如設身處地得想一想,也是讓人糾結、心酸...就如同美劇《行屍走肉》裡,隊友被喪屍咬了,還要親手解決隊友一樣難以抉擇。
Artbuster,這是韓國人造的詞,翻譯一下叫做藝術大片。顧名思義就是把藝術性和業大片結合產生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