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女性朋友認為,月經量是衡量一個女性是否還年輕的指標之一。月經量越來越少,就意味著自己開始衰老了。真的是這樣嗎?
正常月經量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正常月經,評價月經的指標主要包括周期的規律、頻率、月經期長度、經量。正常月經周期是21~35天,經期長度是2~7天,經量是5~80ml,超出這些範圍可以認為是異常。
如果月經量少於5ml就被認為是月經量少,但要準確測量是很難的。臨床上可以根據患者使用衛生巾的情況來判斷,如果在整個經期能將一片日用衛生巾打溼即可認為經量超過5ml,通過這種方式來判斷,臨床上真正月經量少的女性很少,每月的月經量不是恆定不變的,因此不能只靠月經量的多少來判斷自己是否「早衰」了,還需要結合相關檢查AMH(抗穆勒氏管激素)、抑制素、性激素、竇卵泡數量等指標來綜合判斷。
以下情況要注意
有很多女性存在月經量少的情況,但不是所有的月經量少都是正常的身體反應,如果還伴有以下的症狀表現,還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01
月經量極少,同時伴有潮熱、出汗等不適症狀,應該及時就診排除有無原發性卵巢功能減退(POI)、甲狀腺疾病(甲亢、甲低等)等。
02
如果是人工流產等手術操作後月經量變少或閉經,則應明確有無宮腔粘連問題。
03
如果月經量極少,同時伴有不孕不育的狀況,應該就診明確有無子宮卵巢的問題。
04
如果月經量變少,伴有低熱、盜汗,則要排查有無生殖器結核。
其實問題遠不只這些,大部分臨床就診的經量少的患者沒有問題,也不會因為經量變少就會出現「早更」、衰老加快等,如果月經量變少伴有其他不適或有明確病因,則需要儘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
如果月經量過多也要引起注意,臨床上因經量過多而貧血的患者大有人在,因此輸血的患者也有不少,這樣的患者一定警惕是否伴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及宮頸等病變。月經量多同時伴有不適時一定要儘早就醫,千萬不要等到出現貧血等問題時才到醫院檢查。
月經不調如何調理?
如果各位女性朋友存在月經不調的問題,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聽從醫生的治療和安排。排除了病理性的問題後,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注意調節以下幾個方面:
1、調節心情
如果月經不調是由於受到挫折、壓力大而造成的,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2、生活規律
女性朋友們想要經期正常,就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貪睡、不吸菸、不飲酒、不暴飲暴食、穿衣冷暖適度,睡前用溫水清洗外陰,尤其是要特別注意經期衛生。
3、調節飲食
月經初潮後的女孩子不要刻意節食或吃過多的食物,應注意多食用一些促進紅細胞生長、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骨頭湯、瘦肉、海帶、蝦皮、綠葉蔬菜等食物,能適時地補充體內紅細胞的流失,增強造血功能。另外女性要注意補充足夠的鐵質,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
4、適度運動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當然對調節女性內分泌也很有幫助。但要選擇適宜自身體質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跳舞、爬山、打球等。當然如果你喜歡遊泳的話,這項運動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但是請避開經期,以免在生殖器官自潔作用降低時病菌侵入造成感染
5、注意衛生
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生殖器的衛生清潔,在月經期絕對不能性生活。經血量多者忌食紅糖。女士的內褲要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得放在陽光下曬乾,這些都跟月經不調有關係。
總之,不要過分在意月經量的多少,在經期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熬夜、過度勞累,關注身體變化,發現異常及時來醫院檢查就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