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頭發生長速度為每日大約長0.3毫米,3天長1毫米左右。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有時看到別人發了一些萌娃的照片,都無比羨慕那些頭髮濃密的小寶寶,而有些寶寶則是天生的「小和尚」,讓人哭笑不得。
看著自家寶寶稀疏的頭髮,媽媽總會憂心長大了可怎麼辦。
畢竟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又有一頭濃密的秀髮總是看起來顏值更高更有活力。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兩種不同的情況發生呢?
寶寶年齡差不多,發量卻「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
喬喬夫妻倆談到對女兒身上哪裡不滿意,老公還以為會說寶寶的長相問題,沒想到喬喬卻說不滿意孩子的頭髮。
說著打開手機給老公看她同事家孩子的照片,明明倆寶寶差不多大,這發量卻「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
喬喬直言,寶寶上下來頭髮就特別少,如今幾個月了雖然又白又胖,但看起來總像個小和尚。
看著別人家寶寶烏黑厚實的頭髮,喬喬忍不住埋怨「英年早禿」的老公。
難不成這脫髮的基因,從寶寶剛出生就給遺傳上了?長大了到底能不能變得好一點呢?
除了遺傳,發量多少與許多因素有關
做家長的永遠希望自家寶寶集合到所有優點,如果孩子頭髮發量多,在各種髮型的配合下,寶寶看起來會更可愛。
然而有些寶寶的發量別說剪髮型,幾根頭髮又稀又黃,少得可憐,讓當媽媽的不禁擔心將來寶寶會不會一直「光禿禿」。
寶寶的發質同樣受遺傳因素影響,但並不一定絕對,發量多少同樣受孕媽懷孕及哺乳期間的生活習慣有關。
新生兒發量差異大,除了遺傳還有兩個原因
1. 遺傳因素
據統計,父親有脫髮、禿頂情況,遺傳給男孩的概率是50%,遺傳給女兒的的概率有20%左右。
父母的很多特徵都會遺傳給孩子,頭髮也不例外。一個孩子的發量、發質、是直發還是捲髮。都受到父母基因的明顯影響。
2. 孕期營養
寶寶出生時的頭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頭髮,而是胎毛,一般而言,胎兒在母體內4個月大時便會長出胎毛。
如果寶寶胎毛質量好,脫落少,出生時就會顯得發量好。
想讓寶寶的毛囊、指甲、骨骼得到充分發育,寶媽在孕期就要補足充足營養,才能供給寶寶發育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3. 營養不良
嬰兒在20周左右時。頭頂、前額、枕部等部位的毛囊先後進入休眠期,再轉入生長期。其中枕部脫髮在嬰幼兒中較為常見,其中3-6月齡的新生兒發生率最高,達50%-70%。
寶寶的胎髮脫落後,在半歲左右會逐漸長出真正的頭髮,此時才是發質改變的關鍵期。
如果寶寶此時攝入營養不足,或是母乳乳量跟不上吃不飽,很多身體特徵都會因營養不良出現變化,發質變得細軟發黃可能是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的表現。
想讓寶寶擁有一頭烏黑秀髮,媽媽要注意這些問題
1. 孕期補足營養
孕期多食用一些富含黑色素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補充優質蛋白質,會讓寶寶頭髮更黑亮不易斷裂。
同時注意補充鈣、鋅等微量元素,如果身體出現抽筋、牙齒鬆動等情況,說明孕婦是缺鈣了。
一般媽媽孕前到12周需要800毫克/天,13周到28周需要1000毫克/天,29周到40周一直到媽媽哺乳期結束,都需要1200毫克/天。
2. 不給寶寶剃禿頭
許多老人認為,孩子頭髮稀少、發質不好,多刮幾次能促進毛囊生長,實際上這是絕對錯誤的做法。
出生後半年左右,新生兒的頭髮才會逐漸的生長,胎髮會被成熟的頭髮取代。
刮頭髮不僅不能讓發質變好,還容易刮傷毛囊,造成毛囊提前進入休眠期甚至壞死,寶寶成為永久性發量稀疏。
給半歲內寶寶剃頭時,要注意留出一部分,不要緊貼頭皮剃頭。
3. 給女孩扎辮子不宜過早
有些寶媽想著女孩就應該有女孩樣,早早給女寶寶蓄了長頭髮。但是給孩子留長髮沒有錯,最好不要過早給孩子扎辮子。
扎辮子時注意不要扎得過緊,拉扯頭皮除了易導致脫髮,也容易對毛囊造成損傷。
糖果媽媽叮囑:想讓寶寶毛囊健康數量增多,要及時對寶寶頭部進行清洗,這樣寶寶才能擁有健康的頭部皮膚。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