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doerart
多爾音樂學院,中國首家在線音樂學院
吉他基礎樂理知識吉他樂理知識入門(第一講)
本教程是專門針對吉他愛好者的,因此主要是拿吉他來作為演示樂器。
大家都知道,音有高低之分。我們平時最常用的是七個基本音1234567。它們有兩個名字,音名和唱名,就好比古時候的人除了有字還要有號一樣,字與號不同,但都是指同一個人,比如諸葛亮的字是孔明,號臥龍先生,但不論我提到孔明還是臥龍先生時,你們都知道我指的就是諸葛亮。音名和唱名也就是這樣一種關係。1234567的唱名分別唱作:「Do,Rui,Mi,Fa,So,La,Ti」,音名分別叫做「c,d,e,f,g,a,b」。一般唱名大家都已經記得非常熟了,但對音名卻不太熟悉,希望大家一定要記熟。有的人可能會說,這很容易,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1234567的音名嗎?不就是ABCDEFG嗎?:)一定要注意,是cdefgab而不是abcdefg。
現場考試:
[第一題]請根據下面音的唱名,立即指出他的音名是什麼,要快,不能錯: 1 5 7 2 4 3 2 5 6 2 7 4 6 3 2 6 1 4
[第二題]請根據下面音的音名,立即指出他的唱名是什麼,要快,不能錯: C F G A E D F C B G B D C F G A E B D E
如果在上面的考試當中,你們很快的回答出來,並且結果完全正確的話,證明你已經把音名和唱名的對應關係找得非常清楚了。你可以接著往下學習。否則,請多背誦多練習幾遍,你可以自己隨便寫上幾個音的音名,然後來想它的唱名,然後根據唱名想它的音名,多多練習,就會熟練。熟練以後往下接著看。
除了1234567以外,比這7還高的音,就在1上面加一個點來表示;比1還低的音,就在7下面加一個點來表示。這些大家都很明白了,無須我廢話。那麼有人會問,高音的1,也就是上面加了一個點的1,它的音名是什麼呢?
國際上是這樣規定的,1234567的音名,分別用小寫的英文字母abcdefg來表示,叫做小字組。那麼比1還低的音呢?也就是下面要加一個點的1234567呢?它們要用大寫的英文字母CDEFGAB來表示,叫做大字組。那麼下面要加兩個點的1234567又如何表示呢?這一組音更低沉,分別用C1,D1,E1,F1,G1,A1,B1表示,就是在大寫的英文字母後加上數字1,C1,D1,E1,F1,G1,A1,B1就叫大字一組;繼續往下低沉的音,也就是1234567下面要加三個點的,就用C2,D2,E2,F2,G2,A2,B2表示,叫大字二組。依次類推。
以上是比1234567低的音(即下面加點的音)的音名表示方法。那麼,比1234567高的音(即上面加點的音)音名又如何表示呢?我們剛學了,1234567是cdefgab叫小字組,那麼比它高的一組音(上面加一個點)就是c1,d1,e1,f1,g1,a1,b1,叫小字一組;更高的音(上面加兩個點)就是c2,d2,e2,f2,g2,a2,b2,叫小字二組,依次類推。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請大家好好複習,一定要把音名和唱名的對應關係找準。因為我在這裡發帖子,不可能在1234567上面或下面加點,所以今後的課中我一律用音名來表示音的高低。如果今天的基礎課沒有學好,以後的課根本就沒法上。所以大家一定要背熟,其實一點都不難。好,同學們再見!
吉他樂理知識入門(第二講)
和弦的知識
和弦在音樂裡面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初學者可能經常聽到這個概念,但究竟是什麼意思不明白。那麼什麼叫和弦呢?我們先從名字上來看看它的內在含義。我本人是這樣理解的,所謂「和」,就是「和諧、匹配、融洽、附和」的意思;而「弦」,它表是的是音。和弦就是,幾個相互和諧融洽的音放在一起組成的一組音。這是我自己在理解過程中給和弦下的定義,和國內音樂教材上的定義不太一樣。
有初學者可能會問,那麼,為什麼要把幾個互相和諧融洽的音放在一起呢?為什麼一定要組成和弦呢?究竟什麼樣的音在一起才是和諧融洽的呢?聽我慢慢解釋。
我們人所聽到的聲音,究其物理實質,是因為空氣振動而形成的,振動頻率越高,音就越高。有時候,某一振動頻率的音和另外一振動頻率的音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人的耳朵聽起來就感覺非常舒服,這是因為在物理原理上,在聲學原理上,兩種頻率產生了諧振,因此彼此相互支持、相互加強、相互映襯了;而有時候,當兩個不同振動頻率的音在一起的時候,人們聽起來就覺得非常刺耳、非常不舒服,這是因為兩種頻率相互背道而弛、相互對抗相互拆臺了。我們既然能從物理學原理中找到音與音之間相互關係是什麼樣子的,那麼下一步就好說了。音樂的本質就是要產生悅耳動聽的旋律,我們就應該把那些能產生諧振的音放在一起,而不能把那些相互拆臺的音放在一起。
經過自然科學家長期的公式演算論證,同時也經過音樂家長期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在音樂理論領域專門得出了有關哪些音放在一起可以產生和諧效果的一門理論,在音樂界稱作「和弦論」。和弦論就是研究音與音之間的關係的。每個音都是有自己的屬性的,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脾氣大性子急的人不能和那種做事慢吞吞的人結婚,否則婚姻就會出問題。音與音之間的組合,就像人和人結婚一樣,一定要性格吻合,否則不會美滿和諧。
說了那麼多基礎理論,講了那麼多音樂理論史,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音組合在一起才能是和諧融洽的、才能構成和弦呢?對於初學者,我們從最簡單的和弦講起。
1、3、5這三個音就構成一個和弦。根據我們上面講到的音的物理性質,1和3和5它們的頻率正好是能夠和諧匹配的,因此當某一個旋律主音為1時,用3和5來給它配合,就會起到融洽的效果。同樣,當主音是3時,用1和5也能夠很融洽的來配音;主音是5時,1和3可以起到一樣的效果。
像1、3、5這樣的組合有很多,比如2、4、6,又是一組和弦。我們用一用上一講裡邊講過的知識吧,用音名來表示。常用的和弦有這些:
1:c、e、g是一個和弦,就是1、3、5。這種和弦因為它最低的一個音是1(音名c),所以我們叫C和弦。和弦裡邊最低的一個音叫做根音。c、e、g是C和弦,C、E、G同樣也是,C1、E1、G1也是,c1、e1、g1和c2、e2、g2等等都可以叫做C和弦。因為根據音的實質,C、c、c1、C1、C2等等雖然有高低之分,其實本質上是一個音,這點大家應該不難理解。所以,除了c、e、g構成和弦外,c、E、G和c1、e2、G等等都可以構成和弦,因為這樣的組合從本質上講就是c、e、g。這一點大家應該能理解,不然就沒法往後學習了。
2:d、f、a是一個和弦,就是2、4、6。該和弦根音是2(音名d),所以我們叫D和弦。我們可以同樣推理出各式各樣的D和弦出來,有D、F、A,有D、F、a,有d、F、A,有d2、f1、A1等等,大家自己應該多列舉一些出來。
3:e、g、b是一個和弦,就是3、5、7。該和弦根音是3(音名e),所以叫E和弦。我就不列舉了,大家自己列舉吧。
4:f、a、c1是一個和弦,就是中音的4、6和高音的1組合起來。根音4(音名f),所以叫F和弦。注意,這個和弦與上面三個不太一樣,這個和弦一定要某一音域的4和6與高一個音域的1組合。比如:F、A、c就是,F2、A2、C1也是,F1、A1、C也是,f3、a3、c4也是。這點一定要注意。
5:g、b、d1是一個和弦,就是中音的5、7和高音的2組合起來。根音5,叫G和弦。注意事項與上面一個相同。
6:a、c1、e1,是中音的6和高音的1、3組合。根音6,叫A和弦。
7:b、d1、f1,中音7和高音2、4組合。根音7,叫B和弦。
今天我們講了和弦的最最基本的知識。我怕一次講得太多一些初學的朋友沒法理解透,以後再慢慢加深吧。
吉他樂理知識入門(第三講)
在前面兩講當中,我們用非常通俗的語言講解了音樂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講解了音名和唱名的關係,還了解了非常簡單的和弦知識。那些內容都是音樂通用知識,在吉他上當然用得到,在鋼琴、小提琴、黑管等任何樂器上都用得到。今天我們來針對吉他這門樂器講一講和吉他有關的實用樂理。
吉他是弦樂器,一共有六根弦,從最細的弦到最粗的弦分別叫做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世界上任何的弦樂器都是從細弦開始起算的。吉他指板上與弦垂直的小金屬條叫品,從離琴頭最近的開始起算,一品、二品、三品……等等等等。吉他是十二平均律樂器。
在這裡我們就引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十二平均律」。這個十二平均律在樂理上的地位有多麼重要呢I以這麼說,音樂上如果沒有十二平均律,古典音樂就不成其為古典音樂,那就更加不會有現代音樂了。十二平均律在樂理上的地位,就相當於物理學上牛頓的三大定律,就相當於化學上的元素周期律,這麼一說大家該明白了吧?十二平均律是這樣定義的:把CDEFGAB七個基本音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一個半音,兩個半音就是一個全音,C和D、D和E、F和G、A和B之間都相隔兩個半音(即一個全音),而E和F、B和c之間相隔一個半音。如果用圖來形象一些表示,應該是這樣的:
……B1(半音)C(全音)D(全音)E(半音)F(全音)G(全音)A(全音)B(半音)c(全音)d……
從上面可以形象地看出,從C到c一個循環正好有五個全音和兩個半音,正好就是十二個半音,和十二平均律的定義是完全吻合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紙上把鋼琴上的88個音都寫出來,從大字二組的A2依次寫到小字五組的c5,把各個相鄰的音之間的關係標出來,只要是E和F及B和c之間就是半音關係,其餘任何相鄰音之間為全音關係。你會發現,每一個循環都是相隔十二個半音,比如從c1到c2,從D1到D,從f3到f4,等等,都是十二個半音,是完全吻合十二平均律的。
那麼,十二平均律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它把我們平時的七個基本音擴充成了十二個,在不改變七個基本音結構的情況下極大地豐富了音的表現力。在實際應用中,在鋼琴上,你會注意到,鋼琴是有白鍵和黑鍵的,白鍵與黑鍵之間實際就是半音關係。有的白鍵與白鍵之間沒有黑鍵隔開,那麼實際上這兩個白鍵之間就是半音關係,也就是說,這兩個白鍵就是E和F或者B和a。在吉他上,任何一根弦相鄰的品之間就是半音關係。比如:在C大調中,五弦的三品是C,那麼根據十二平均律,C和D之間應該是全音關係,那麼從五弦三品往上推兩個品,五弦五品的音就應該是D,再根據十二平均律,D和E之間也是全音關係,那麼五弦七品的音就是E,而E和F是半音關係,那麼五弦八品的音是F,依次類推下去。
十二平均律是怎麼產生的呢?其實十二平均律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有已經有了,那個時候中國的音樂體系就已經非常發達,而且與現在全世界通用的七個基本音的體系相當接近(古中國的律制是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個基本音),基本上是十二平均律。但遺憾的是,古中國人沒有把這寫進音樂理論中,沒有形成一套理論,而是完全用感性來進行創作。十二平均律雖然一直在古中國和歐洲各國音樂領域中流傳,但並沒有形成文字上的東西。直到中世紀以後,歐洲的數學和物理逐步發達起來了,數學上有了微積分,物理上開始研究簡諧振動和波動以後,才為十二平均律提供了完整的科學理論論證。巴赫為十二平均律的推廣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率先把十二平均律作為理論寫進了音樂教材,歐洲社會根據這一理論完善了幾十種樂器,這才為西方近四百年的音樂史上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和器材支持。文藝復興以後,特別是到了近現代,中國的音樂大大落後於西方,其原因就是我們對律制沒有系統的理論支持,因此一方面在創作上沒有理論可以遵循,另一方面也沒有能夠製造出精密的樂器。從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文藝是感性的藝術,但是也必須有自然科學的支持,必須有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理論來支持,一味依感性和靈感收穫是不大的。
一、音及音高
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在自然界中能為我們人的聽覺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並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為音樂的材料。在音樂中所使用的音,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選出來的。這些音被組成為一個固定的體系,用來表現音樂思想和塑造音樂形象。
音有高低、強弱、長短、音色等四種性質。 音的高低是由於物體在一定時間內折振動次數(頻率)而決定的。振動次數多,音則高;振動次數少,音則低。
音的長短是由於音的延續時間的不同而決定的。音的延續時間長,音則長;音的延續時間短,音則短。
音的強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動範圍的幅度)的大小而決定的。振幅大,音則強;振幅小,音則弱。 音色則由於發音體的性質、形狀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種性質,在音樂表現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長短則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試以《社會主義好》這首歌為例,不管你用人聲來演唱或用樂器來演奏,用小聲唱或是大聲唱,雖然音的強弱及音色都有了變化,仍然很容易辨認出這支旋律。但是,假如將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變的話,則音樂形象就會立即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不管創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對音高和音值應加以特別的注意。
由於音的振動狀態的規則與不規則,音被分為樂音與噪音兩類。音樂中所使用的主要是樂音,但噪音也是音樂表現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民族音樂裡,噪音的使用具有相當豐富的表現能力。如在戲曲音樂中,打擊樂器在其他藝術表現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現各種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異常明顯的,這是世界音樂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和學習的。
我們平時所聽到的某一個音,都不只是一個音在響,而是許多個音的結合,這種聲音叫做複合音。複合音的產生是由於發音體(以弦為例)不僅全段在振動,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別的同時在振動。由發音體全段振動而產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聽見的聲音,由發音體各部分振動而產生的音叫做泛音。這些音是我們聽覺所不易聽出來的。
二、樂音體系
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叫做樂音體系。 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來,叫做音列。
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在最大的鋼琴包括有八十八個音高不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在音樂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級。音級有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兩種。 樂音體系中,七個具有獨立名稱的音級叫做基本音級。鋼琴上白鍵所發出的音是與基本音級相符合的。
基本音級的名稱是用字母和唱名兩種方式來標記的。 鋼琴上五十二個白鍵循環重複地使用七個基本音級名稱。 兩個相鄰的具有同樣名稱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而得來的音,叫做變化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用「升」或「#」來標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來標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來標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來標明。
在德國體系中,用加字尾的辦法來標明變化音級:is(升),es(降),isis(重升),eses(重降)。
但降E不用Ees而用es;降A不用Aes而用as;降h不用hes而用b。
三、音的分組
前面已經講過,鋼琴上五十二個白鍵循環重複地使用七個基本音級名稱,因此,在音列中便產生了許多同名的音,為了區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們將音列分成許多個"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組叫做小字一組,它的音級標記用小寫字母並在右上方加數字1來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組高的組順次定名為: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 小字二組的標記用小寫字母並在右上方加數字2來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組依次類推。
比小字一組低的組,依次定名為小組、大字組、大字一組及大字二組。 小字組各音的標記用不帶數字的小寫字母來表示,如cde等。
大字組用不帶數字的大寫字母來標記,如CDE等。 大字一組用大寫字母並在右下方加數字1來標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組用大寫字母並在右下方加數字2來標明,如A2B2等。
音域有總的音域和個別的人聲或樂器的音域兩種。
總的音域是指音列的總範圍,即從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C2-c5)間的距離而言。
個別的人聲或樂器的音域是指在整個音域中所能達到的那一部分,如鋼琴的音域是A2-c5。音區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三種。在整個音域中,小字組、小字一組和小字二組屬於中音區。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和五組屬高音區,大字組、大字一組和大字二組屬低音區。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音區劃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區是女低音的低音區等。各音區的特性音色在音樂表現中,有著重大的作用。高音區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銳的特性;而低音區則往往給人以渾厚、笨重之感。
四、譜 號、五 線 譜、音 律
譜 號
前面已經講過,在五線譜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卻無法確定。在五線譜上要確定音的高低,必須用譜號來標明。這種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具有了固定的音級名稱和高度,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
通常用的譜號有三種:
G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g,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叫高音譜號;另外有記在第一線上的,叫古法國式高音譜號。
F譜號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叫低音譜號;另外還有記在第五線上的,叫倍低音譜號。
C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c,可記在五線譜的任何一線上。
目前被採用的C譜號有C三線譜號(中音譜號)為中音提琴所用,有時也長號所用。C四線譜號(次中音譜號)為大提琴、大管和長號所用。其他C譜號一般較少應用。
使用許多譜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過多的加線,以使寫譜和讀譜更加方便。 各種譜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連接起來使用,如高、低音譜號所組成的大譜表便是。
五 線 譜
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條平行橫線叫做五線譜。
五線譜的五條線和由五條線所形成的間,都自下而上計算的。假使音樂作品是寫在數行五線譜上,那麼,這數行五線譜還要用連譜號連結起來。
連譜號包括起線(連結數行五線譜的垂直線)和括線(連結數行五線譜的括弧)兩個組成部分。
括線分花的和直的兩種。花括線為鋼琴、風琴、手風琴、豎琴、揚琴、琵琶等樂器記譜使用。
直括線為合奏、合唱、樂隊記譜用。在總譜中用直括線來連接同為樂器,把它們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樂器組。有時在直括線之外還加上輔助括線(花的或直的)來連接同種樂器。
在總譜中,獨唱獨奏聲部如果只包括一兩行五線譜的話,左邊只畫一條起線,而不加括線。為了標記過高或過低的音,在五線譜的上面或下面還要加上許多短線,這些短線叫做加線,在五線譜上面的叫上加線,下面的叫下加線。
由於加線而產生的間,叫做加間,在五線譜上面的加間叫上加間,下面的叫下加間。加線和加間的計算方法是:上加線和上加間,由下向上計算,下加線和下加間由上向下計算。
音 律
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相互關係叫做音律。音律是在長期的音樂實踐發展中形成的,並成為確定調式音高的基礎。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採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確 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為大家所熟知的有"純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種。
目前被世界各國所廣泛採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但"純律"和"五 度相生律"在音樂生活中仍繼續發生著影響並具有重大的意義。
五、十二平均律、五 度 相 生 律、純 律
十二平均律
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臘時便有人提出了,但並未加以科學的計算。世界上最早根據數學來制訂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國明朝大音樂家朱載(土育)(185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組織中最小的音高距離。兩音間的距離等於兩個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內包括有十二個半音,也就是六個全音。
在音列的基本音級中間,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餘相鄰兩音間的距離都是全音。
在鋼琴上,相鄰的兩個琴鍵(包括黑鍵)都構成半音,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音則都構成全音。
五度相生律
根據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係,即由某一音開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訂出的七個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係,和十二平均律中七個基本音級的音高關係是不同的。
雖然EF、BC之間亦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其餘相鄰兩音級之間雖然亦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這種音高的差異就是由於定律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的。
純 律
純律是於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
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係,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係。
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麼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以e1為例,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來進行一次計算。
我們已知純律是以複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說純律大三度的振動數比應是5/4。已知振動數比,再由振動數比求得音的振動數是很容易的。
五度相生律是以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為基礎,按照純五度(3/2)的關係連續相生而得。關於十二平均律,我們已知它是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與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
三種律制在實際的應用上各有長處,五度相生律是根據純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後結合上自然協調,適用於單音音樂。純律是根據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適用於多聲音樂。
但隨著多聲部音樂的發展,轉調的頻繁,加上鍵盤樂器在演奏純律上的困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後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麼純正自然,但由於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製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採用。
六、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變化半音和變化全音
兩個相鄰的音級構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由相鄰的兩個音級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樣,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別變化音級形成。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所構成的半音,叫做變化半音。變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或隔開一個音級所構成的全音,叫做變化全音。變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自然半音和變化半音、自然全音和變化全音,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應有所混同。純律是於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係,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係。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麼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以e1為例,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來進行一次計算。我們已知純律是以複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說純律大三度的振動數比應是5/4。已知振動數比,再由振動數比求得音的振動數是很容易的。五度相生律是以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為基礎,按照純五度(3/2)的關係連續相生而得。關於十二平均律,我們已知它是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與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三種律制在實際的應用上各有長處,五度相生律是根據純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後結合上自然協調,適用於單音音樂。純律是根據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適用於多聲音樂。但隨著多聲部音樂的發展,轉調的頻繁,加上鍵盤樂器在演奏純律上的困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後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麼純正自然,但由於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製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採用。
七、常用記號
等音、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
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而來的,因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
除去#G和bA兩個音級外,其他每個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都可能有兩上等音,連它本來的共有三個。而bA和#G只 有一個等音,連它本身共有兩個。
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
在記譜法中,除了應用基本音符時值以外,還應用其它的一些增長音值的符號,這些符號有:
附點
是記在符頭右邊的小圓點,帶有一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帶有兩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三。符點也同樣適用於休止符。附點音符的符頭若在五線譜的間內,附點寫在符頭的旁邊,若在線上,附點則寫在線的上面或下面。
延音線
用在音高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符上時,表示它們要唱成一個音,它的長度等於這些音符的總和。
在單聲部音樂中,連線永遠寫在和符幹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時,則高聲部連線朝上彎,低聲部的連線朝下彎。要是多於兩個聲部時,連線則分寫在兩邊。
延長號
它的記號是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圓點,在單聲部樂曲中它寫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樂中延長號也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長號也可以記在小節線上,表示小節之間的片刻休止。記在雙縱線上的延長號則表示樂曲的結束或告一段落。
變 音 記 號
用來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的記號叫做變音記號。變音記號有五種: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 降記號(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
重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重降記號(b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還原記號(ヰ)表示將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變音記號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和間內;可以記在音符的前面和譜號的後面。記在譜號後面的變音記號叫做調號。在未改變新調之前,它對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樂曲中間要更換調號時,可能有三種情況。更換調號如果發生在一行樂譜的開始處,這時應該在前一行樂譜的末尾處將所要更換的調號予先記寫清楚,並將最後一條小節線向前移,以便記寫新調的調號。增加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這時只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便可以了。
減少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這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多餘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升號變降號或降號變升號。這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原來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直接放在音符前的變音記號叫做臨時記號。臨時記號只限於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節線為止,在多聲部樂曲中臨時記號往往只對一個聲部有效。為了提醒廢除前面所用的臨時記號,有時在小節線後面加上另外的臨時記號。
常 用 記 號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移動八度記號
用8--∣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範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複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複。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複八度時,則用Con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複。
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幹,如果符幹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反覆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複時,可使用反覆記號。
演 奏 法 的 記 號
演奏方法的記號有以下幾種:
連音奏法
它是用連線來標記的,表示連線內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連貫,連音奏法的連線大都記在五線譜的上面,很少記在下面。
斷音奏法
有三種。分別以圓點(•)、三角(▼)及圓點加弧線來標記,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斷續地彈奏。在單聲部音樂中,斷音記號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並不用相同的符幹時,則分別記在相反的方向。
持續音奏法
持續音奏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短橫線來表示,一種是用短橫線加圓點來表示,前者表示該音稍強奏並充分保持該音的時值,後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同時各音稍分離。持續音記號和斷音記號一樣,在單聲部音樂中,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多聲部音樂中也可以記在相反的方向。
滑音奏法
在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記號一般用曲線或箭頭來標明。曲線或箭頭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線或箭頭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琶音奏法
將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彈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線放在和弦之前來標記,有時也用小音符來標記。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移動八度記號
用8 ∣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範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 ∣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複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複。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複八度時,則用Con8 ∣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 ∣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複。
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幹,如果符幹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反覆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複時,可使用反覆記號。
八、三和弦
三和弦的類別與構成
三和弦的類別與構成 按照一定規律縱向結合起來的音群,稱為和弦。在大小調和聲中,和弦是按三度關係疊 置起來的。
三個音按三度關係疊置,即構成三和弦。這是大小調和聲中最常見的和弦形式。 構成和弦的每一個音,都有相應的名稱。
根音是和弦的基礎,在和弦的原始排列中處於最低位置。 三音,根音上疊置的三度音,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處於中間位置。
五音,在三音上疊置的三度音,與根音呈五度關係,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處於最高位 置。 三個音的名稱,不會由於和弦排列方式或位置的變化而更改。
三和弦,可以根據它所含三度音程的性質、數量以及疊置方式的不同而區分為四種類型:
大三度上面重疊一個小三度,叫做大三和弦。
小三度上面重疊一個大三度,叫做小三和弦。 兩個大三度相疊,根音與五音相距增五度,叫做增三和弦。 兩個小三度相疊,根音與五音相距減五度,叫做減三和弦。
實際上,每個三和弦都包含有三個音程。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所含的音程都是協和的,
屬於協和和弦。增三和弦與減三和弦各含有一個不協和的音程,屬於不協和和弦。 三和弦的低音位置 三和弦有三種不同的低音位置:
根音在低音位置,叫做原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五度音程,得名三五和 弦,常用數字「5」標記。
三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一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六度音程,得名三 六和弦,簡稱六和弦,以數字「6」標記。
五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二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四度和六度音程,得名四 六和弦,以數字「」標記。
由於等音關係,增三和弦的原位和轉位,與在同一低音上構建的其他位置的增三和弦並無音響上的差別。所以,增三和弦的不同低音位置,一般需要依靠記譜或音樂的調性感 覺來加以區分。
和弦的轉位一般不會使和弦的性質發生改變。三和弦的三種低音位置,會對和聲的穩定性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穩定和弦,原位最穩定,第一轉位次之,第二轉位最不穩定。 大小調和聲對四六和弦使用的限制,從來都是十分嚴格的。 三和弦的旋律位置三和弦亦有三種不同的旋律位置: 根音處在最高聲部,叫做根音旋律位置。這是三和弦的各種旋律位置中,最能增加和弦 的穩定性和完滿性的排列。
三音處在最高聲部,叫做三音旋律位置。這樣的旋律位置會削弱和弦的穩定性,但和聲 音響飽滿,色彩鮮明。於結構中(指在音樂進行中)運用,可增加音樂的動力。
五音處在最高聲部,叫做五音旋律位置。這也是一種影響和聲穩定性和完滿性的排列, 但其性格的鮮明程度不如第二種。 大調與小調中的三和弦
在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的各個音級上,都可以構成一個它所屬調式的自然音三和弦。
自然大調的I、IV、V級是大三和弦,II、III、VI級是小三和弦,VII級是減三和弦。
和聲小調的I、IV級是小三和弦V、VI級是大三和弦,III級是增三和弦,II、VII級是減 三和弦。
對於這些和聲的基本材料的認識,不僅需要從調式音級的角度去鑑別,而且也應當以大小調對置的方式加以比較。大調和小調的和弦,只有V、VII兩級上的和弦結構相同。其他音級上和弦結構的差異,正是大小調和聲材料各自構成特徵的表現。
和聲基礎訓練為什麼一定要使用和聲小調(即第VII級升高半音的小調)?這是大小調和聲基本風格的要求。當掌握了大小調和聲的基本規律之後,欲轉向包括自然小調在內的其他調式和聲風格的實踐,將是比較容易的。
和弦的標記,本教程採用音級標記法,即根據和弦根音在調式音階中的級數來標記和弦。羅馬數字代表和弦的級數。和弦的低音位置,用阿拉伯數字在音級標記的右下方註明。更嚴格的要求,應以羅馬數字的大寫和小寫來顯示大小調式的區別,有的還在小寫 羅馬數字的上方加一圓點以便於辯認。 三和弦鍵盤指法(A)本課將開始由淺入深的鍵盤和聲練習,而正確的指法則是實現完美演奏不可缺 少的一個條件,學習者必須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現將左、右手演奏密集型
三和弦的基本指法歸納如下,這套指法需要在每一個大調或小調的各級和弦上反 復地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九、原位I、V級三和弦的連接
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單個的、孤立的和弦,還不能構成音樂。只有和弦序進、和聲的運動,才能使 音響富於音樂的生命。
和聲的運動是靠和弦的連接來實現的。在進入和弦連接的實踐之前,必須首先 研究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1. 單聲部的進行從聲部運動的方向上看,單聲部進行有三種形態: 上行——由相對低的音級向高的音級運動。 下行——由相對高的音級向低的音級運動。
保持——同音重複或延長時值。 聲部進行中,樂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橫向移動,叫做級進;不超過三度的移 動,叫做平穩進行;四度以上的移動,叫做跳進。
旋律線條的美感,有賴於級進與跳進的有機結合。 平穩進行是四部和聲中兩個內聲部運動的基本法則。
2. 兩個聲部的進行從兩個聲部在運動中的相互關係來看,也存在三種不同的形態: 同向進行,是兩個聲部朝同一方向的運動。
3. 四個聲部的進行四部和聲應當被看成是六對聲部的相對運動。
屬三和弦雖然也是協和和弦,但由於它不同於主三和弦的音級地位,根音(屬音)有對主音的和聲傾向,三音(導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對主音的旋律傾向,所以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傾向於主和弦,同時也給主和弦以積極地支持。特別是當它與主和弦連用時,對確立和聲結構的調性有決定性的作用。
V級三和弦無論在大調或小調中都是大三和弦。 例28 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V(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D」(德語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和弦音的重複與省略: 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複根音,以加強其調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複;五音既可省略,亦可重複。 三、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 通常都將I、V的連接稱之為正格進行。僅這兩個和弦的運用,就可以鞏固地建立起一個調性。這是大小調風格的音樂中運用最廣泛、最具有和聲進行的模式。 I、 V的連接,會因為兩個和弦先後次序的變化而獲得不同的意義。
I——V,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這種進行宜於用在音 樂結構的內部,有推動音樂發展的功效。下面所引曲例的前兩小節便是一例。 例29V——I,和聲由不穩定過渡到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這種進行多用於樂 思或段落的結束部分,以增強音樂的收束感。 例30如果需要在非收束部位使用V——I的進行,為避免音樂的停滯,通常都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削弱主和弦的穩定性。如:主和弦採取轉位或非根音旋律位置的形式,摻入和弦外音成分或節奏上的弱化處理,等等。例29的後兩小節、例30的前兩小節以及下面的實例,都是很好的說明。
三和弦鍵盤指法
在三和弦的連接中,為了使鍵盤演奏流暢、自然,需對前一章所歸納的基本指法作必要的調整。I、V級三和弦密集排列時連接的指法可逐標記如下: 這套指法在所有的調性中都基本適用。為了便於掌握,可對其用指規律作幾點歸納:
(1)無論左、右手都只用 、 、三種手型;
(2)和弦連接中,左、右手的大指(1)無論是否有音高的變化都必須使用
;(3)右手的最高聲部、左手的最低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定要用小指(5)與無名指(4)的替換,左、右手的替換方式正好相反;
(4)中間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般以食指(2)和中指(3)的替換處理。
十、原位I、IV級三和弦的連接
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IV級三和弦的性質 IV級三和弦即下屬三和弦。 下屬三和弦是調式中與屬和弦相對的、從另一端支持和肯定主和弦的一個重要和弦。
下屬和弦在大調中是大三和弦,在小調中是小三和弦,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調式色彩作用。 例35由於IV級三和弦不含導音,它的根音(下屬音)又不能直接包含在主和弦之中,所以,IV與I的關係不如V與I那樣緊密、親近。
I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IV(I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S」或「s」(德語Sub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IV級三和弦在實際應用中,音的重複與省略的原則,與I、V級和弦相同。 二、I、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I、IV級三和弦的連接,習慣上叫做變格進行,是正格進行的一種對比因素和積極的補充。
在19世紀浪漫主義、民族主義的音樂創作中,變格進行獲得了越來越獨立的地位。 例36 例37與I、IV級三和弦連接的情況相似:I——IV的連接,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IV——I的連接,和聲由不穩定轉向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對上述兩種變格進行結構功能的不同的效應,需要合理地加以利用。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大調中,I、IV級三和弦的關係,近似於下屬調上V與I的關係。所以,I、IV級三和弦的連接,一定要掌握好每個和弦的表達分寸。如果不適當地強調了IV級三和弦的穩定性,它就會喧賓奪主,而將I變為自己的屬,由此會產生調性遊移甚至轉調的現象。這是在I、IV級三和弦連接的習作中需要避免的。
I、I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I、IV級三和弦的根音呈四、五度關係,這兩個和弦有一個共同音(I的根音是IV的五間),其原位三和弦的連接也存在兩種不同的形式。
在和聲連接法中,原位I、IV級三和弦連接最自然的聲部進行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上行(I——IV)或下行(IV——I)的級進。
在旋律連接法中,原位I、IV級三和弦連接最自然的聲部進行是:低音只作向上(I——IV)或向下(IV——I)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
兩種連接法均可使原位I、IV和弦在進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複音的一致性。
旋律連接法迴避了I和弦的三音(上中音)與IV和弦的根音(下屬音)的直接聯繫,因而較之I、IV和弦的和聲連接法有更強的力度與更多色彩差異。
I、IV和弦連接的聲部進行模式及鍵盤指法,與I、V和弦連接的模式反向一致,進一步地說明了一切根音呈四、五度關係的和弦,它們在和聲關係上本質是相同的。四、五度關係的和弦連接,是大、小調和聲語言基本語彙的組成部分。I、V與I、IV三和弦連接的方法,可以類推到所有根音四、五度關係的和弦連接之中。
鍵盤移調
將某一音樂構成,按其原來的音高、節奏等關係,從一個調轉移到另外一個調性上去,叫做移調。這對於鍵盤樂器的演奏者們,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當你為不同音高的樂器或人聲伴奏同一樂曲時,對移調需求就迫在眉睫了。
移調也是一種熟悉鍵盤、掌握各種和聲材料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們在和聲學習的開始階段就加入這個課題。從最簡單的和聲語彙開始,逐步地去掌握在鍵盤上移調的方法,也許比學完所有的和聲材料之後再去移調要容易一些。
鍵盤上的移調,主要應當依靠對和聲結構的理解和記憶來進行。這種和聲移調法的基本步驟是:
(1) 精確地掌握移調原始材料的和聲結構。這意味著要理解並記住該和弦系列的根音關係,每個和弦的性質、低音位置、旋律位置、排列法、音的重複與省略等。
(2)迅速找到新調的調式音階,以及基本的和弦材料的原始構成。
(3)在新調上確定第一個移調和弦的位置。
(4)按原始材料的和聲構成,在新調上逐一實現每個和弦的移位,並用聽覺隨時檢驗移調結果。 移調訓練,應始終貫穿於整個鍵盤和聲的學習過程之中。
多爾音樂學院
Q:我們是誰?
A:我們是推送國內外音樂教育諮訊、教學理念,音樂知識以及精品視頻力爭成為最權威的音樂教育、資訊公眾平臺致力培養更多的音樂人的一個音樂教育平臺
Q:我們為什麼這麼做?
A:希望培養更多的中國音樂人
Q:之後我們會怎樣?
A:普及更多音樂方面的知識資源,派送音樂娛樂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