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燕平 通訊員 張耀文 柴芮棟
德清市雷甸鎮運河路旁,五六十米寬的杭湖錫運河線上,來來往往的貨船川流不息。雷運水上加油站就在這條運河旁,雷甸鎮城區與加油站隔運河相望。
加油站形狀狹長,南北沿著運河有100多米長,東西最寬的約有三四十米,最窄的只有10來米。兩臺加油機間隔比較遠,剛好夠兩條貨船加油。
曾是加油站的「光杆司令」
現在唯一的「兵」是妻子
「南面來的船,要讓他們靠北面加油;北面來的船靠南面加油,這樣加好油離開比較方便。要不然同時加油很困難。」加油站站長周偉忠道出了同時給兩條船加油的秘訣。長著一張國字臉的他,頭髮早已花白,但看上去精神抖擻。
說是站長,其實周偉忠手下只有一個「兵」,那就是他的妻子。記者到加油站採訪當天,妻子因為腰椎病到德清縣城看病,周偉忠就成了「光杆司令」。
周偉忠做「光杆司令」並不陌生。2018年7月,54歲的他就孤身一人來到了這個水上加油站。
「剛來的時候,在旁邊村裡招了一個女孩子做幫手。當時正是盛夏季節,在加油站工作,要烈日下幫船老大船頭、船尾系纜繩、解纜繩,要遞水管加淡水。結果做了一天,那女孩就說吃不消,跑了。」周偉忠說。
就這樣,大半年的時間,周偉忠一直是加油站的「光杆司令」。去年春,妻子退休後來到加油站給他做幫手,老周的臉上笑得樂開了花,因為終於有人幫他收掇這個「家」了。
「其實之前我們在其它加油站也搭檔過。」周偉忠笑呵呵地說。
夫妻搭檔,加油站真正成了他們的「家」。「我自己的家在新安鎮,開車過去20多分鐘,但平時基本上不回家,因為這裡實在走不開。」老周說。家裡現在就老父親和老母親住著,父親已經80多歲,母親也已經近80歲了。
提起父母,周偉忠覺得挺內疚。「去年父親因病住院動手術,我去不了,只有讓女兒代我去看看。」
周偉忠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早已工作,兒子剛大學畢業。「他們偶爾會來加油站看看我們,平時也不大看得到。」印象中,10來年前,兒子還在讀初中的時候,一家四口到德清縣城影樓拍過一次照片,平時也沒工夫帶他們出去玩。
一個人照樣全天24小時不打烊
半夜、凌晨隨時給顧客加油
到加油站採訪沒幾分鐘,一條江蘇泰州的運泥船靠了碼頭,船老大說加1.5萬元的油。「這樣的船油箱有6000多升,加滿的話要3萬多元。」周偉忠說。船老大說,因為前面運河上有紅綠燈,如果遇上紅燈要排隊兩小小時,為了避免紅燈,就不加滿了。
周偉忠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運河上幾乎看不到船。2月份的時候,他的加油站有十五六天沒有一條船來加油。一直到2月25日以後,運河上船隻才多起來了。現在每天保持十來條船來加油。
「杭州地鐵工程恢復施工後,運泥船就特別忙碌,要把泥土運到外面去。來我這裡加油的以運泥船居多。」老周說。
為了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許多工程日夜施工,運泥船也是日夜不停進進出出,周偉忠則保持全天候24小時隨時加油。
「我平時晚上10點多睡覺,早晨五六點鐘起床,但半夜貨船來加油是常有的事。有時一二條船,多的時候有三四條船。」一條船如果加1.5萬元要40多分鐘,如果夜裡陸續有兩三條船來加油,這個晚上基本上沒法好好睡了,老周只能中午看時間小睡一會兒。
最忙的是3月18日那天,因為油價大幅度降價,從凌晨1點開始就有船來加油,一直忙到晚上11點,差不多連續加了22小時的油,一共有三十五六條船。那一天真的把兩夫妻累壞了。
其實,老周一個人「光杆司令」的時候,他就是個「拼命三郎」,把這座加油站變成「24小時不打烊」:他給自己通訊錄裡所有船戶挨個打了電話,詢問是不是晚上也跑這條航道,並告訴他們「晚上不管多晚,只要到我油站,我都起來給你們加油」。而在他到來之前,加油站有四五名員工,每天上下班時間是早上7點到晚上7點。
為了方便顧客半夜裡加油,老周還在自己值班室門口裝了個門鈴,免得自己睡得太死聽不見敲門聲。
一個人忙碌的時候,還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有時他給自己做好了飯菜,剛準備吃飯或者吃了一半,看到有船靠碼頭,老周就趕緊去給船加油。等他加好油回來,飯菜卻被貓吃個一乾二淨。
送上一副手套、遞上幾隻枇杷顧客都把他當成老朋友
貨船在靠碼頭加油的時候,都會給水箱補充淡水。「船上的人吃喝拉撒,淡水全靠加油時補充,運河裡的水太髒,沒法作生活用水。」老周說。一般每條船都能裝1噸左右的淡水,都是加油站免費加的。
泰州的運泥船準備離開的時候,老周送上了一副新手套。「他們要拉纜繩、系纜繩,用得到。」細心的老周說。4月份至今,他已經送出了1000多副手套。
加油站北側是一塊空地,種了桃樹、枇杷樹、李子、橘子、無花果等。這段時間正是枇杷上市的季節,一個個白沙、紅棕不但個大,而且味甜。有時老周會採幾個枇杷送給顧客,有的老顧客也會自己上岸採幾個枇杷嘗嘗。
記者看到,空地上,老周自己還種了蕃茄、蠶豆、辣椒、茄子、玉米、南瓜、黃瓜、冬瓜、絲瓜、西瓜、毛豆、大蔥等,還養了八九隻雞、兩隻鵝。船上的人家平時買菜不方便,老周也會給他們送一點。「我們自己兩個人根本吃不了。」老周說。
船上的人家煤氣罐沒氣了,也會託老周幫忙購買。「他們把空瓶拿下船,我會給煤氣站打個電話,讓他們換煤氣。等船返程的時候,他們再來拿新煤氣瓶。」老周說。
夜裡加油光線差,尤其是雨天碼頭內側常常會有積水,給顧客帶來不便,老周便網上買了個太陽能感應燈,只要有人走近就會亮起。「對顧客對自己都方便多了。」老周說。
正是因為老周暖心的服務,許多船老大都把雷運加油站看作一個溫馨的港灣,把老周當成一個老朋友。周邊其它水上加油站一個月100多噸的加油量,雷運加油站一個月卻可以做到300多噸。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