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結婚幾年後,感情便會逐漸趨於平淡,有時候一天都說不上幾句話,儼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年夫妻,白天像鄰居,晚上像室友。
最近王櫟鑫發表離婚文案,稱前妻吳雅婷為「室友」,也算是驚呆眾人。多年夫妻,最終都處成了室友。
可見夫妻到中年,多少對婚姻有些厭倦,有些疲憊。但我們應該做個負責的人,對待婚姻應該謹慎、嚴肅,而不是想下車就下車,想甩手不管家人孩子就不管。
當你感覺對婚姻疲倦時,可以嘗試做三件事,增加婚姻活力。
一:獨自旅行,放空自我
張愛玲說:「中年以後的人常有這種寂寞之感,覺得睜開眼來,全是倚靠他的人,而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倚靠的,連一個可以商量商量的人都沒有。」
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身上的擔子太重,壓得喘不過氣,不敢有一刻放鬆,擔心一旦放鬆,家人便沒有好日子過。
這種沉重的責任感和緊張感,壓迫得中年人不敢對自己好。
可我勸你適當放鬆一下,其實,偶爾對自己好一點,反而更有利於家庭和諧。
一旦自己緊張了,壓力大了,便會將積攢的負能量傳遞給伴侶,造成夫妻矛盾,婚姻也就容易亮起紅燈。
有個人每當感覺心煩意亂的時候,她就背起行囊獨自去旅行,她選擇坐最慢的火車,一路沿途看風景,下了車就選擇步行,一路走走看看,拍拍照,和路上的行人說說話,她也不趕時間。
這樣一路下來,她剛從家裡走出來時的沉重心情和複雜情緒,逐漸就放空了。她的臉上也就逐漸展開了輕鬆的笑容,不再是緊繃著的,自己覺得不舒服,伴侶看了也不舒服。
當一段時間後,她覺得休息得差不多了,身上的負能量也釋放得差不多,她再回到家,重新以新的心情,新的姿態與家人相處,與伴侶交流,夫妻之間也就可以減少摩擦,婚姻也就和諧多了。
有時候,並不是伴侶對我們沒有了愛,才讓婚姻走不下去,而是我們身上積攢了太多負能量,身上背負著太多情感垃圾,沒有及時排空。
水滿則溢,情感也一樣,太多了也就容易爆發,需要及時放空。
二:吐露秘密,空杯心態
人活到一定歲數了,哪能沒有秘密,年紀越大,越不想將自己的家庭瑣事,情感經歷,個人煩惱隨便告知別人,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能否守住秘密,會二次傳播,給自己造成二次煩惱。
我很喜歡電影《花樣年華》裡的一段臺詞:「以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秘密,不想讓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麼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一個洞,然後把秘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秘密就永遠留在那棵樹裡,沒人知道。」
這個辦法雖然很土,卻很好。一來自己的秘密發洩出來了,二來樹洞可以永遠替自己保密,沒有負擔。
比如,用筆寫下來,盡情地寫,毫不掩飾,寫完了撕掉或者用火燒掉。如果你很有情懷,還可以放在瓶子裡,丟到大海裡,隨波逐流,你的心事也就流逝了。
我們總說要空杯心態,減負前行。婚姻生活也一樣,人到中年以後,內心藏了太多心事,卻不懂得放空。
如果把人的身體比作容器,那麼,裝滿太多心事,也就超負荷儲藏了,也該減減壓。
只有自己輕鬆了,你的伴侶才會感覺如沐春風。
三:抽空做公益,找回被需要的感覺
有沒有發現,人越長大越功利,做什麼事都講回報,講利益得失。長期在這種功利性影響下,我們也會不知不覺地對伴侶產生了功利心,我們為伴侶做了某件事,也要求他同樣回報。
然而,不是每一次付出,每一件事,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總是患得患失,斤斤計較,那麼,我們自身心理失去平衡,也就無法用坦蕩、平和的心態面對夫妻關係。
唐高宗李治說:「至親至疏夫妻。」
伴侶能成為我們最親近的人,也能成為最疏遠的人,全看雙方情感是否處於平衡值。
如果你的內心功利心比較強,不妨抽空去做公益,去體驗一下,為別人服務的感覺,你會發現,被人需要和認可的感覺真好。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境界何其小,層次何其低。
人應該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才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當你在服務別人的過程中,你會產生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你會發現,有些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自己衣著光鮮,三餐安穩,何其幸福。
有些人住在破破爛爛的房子裡,冬天漏風,夏天漏雨,而自己住在高樓大廈裡,風吹不著,雨淋不到,何其幸福。
幸福不是以你不曾擁有什麼來衡量,而是看你擁有什麼。
當你堅持做這三件事,換一種心態生活,你會發現,婚姻就像注入了新的活力,就像充滿電的手機,又能續航了。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