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琳 / 上航高級客艙經理
2003年的春天,第一次藍天飛行,解開了王佳琳多年的執念。
時值非典,剛入職空乘行業的她,除了要熟悉正常的飛行流程外,還要承擔「一線」工作人員的責任,因而承受著比其他批次新乘更大的壓力。
如今2020年,在進入空乘行業17年後,她選擇再次站在新冠「一線」。而這次的她,早已褪去了當年的懵懂與稚氣,展現出來的是更多的擔當與豐厚的職業素養。
「我是飛機上的主人」
Q:面對這種情況會害怕嗎?
A:當時沒有讓你害怕的時間。
2月15日零點左右,像往常一樣準備入睡的王佳琳突然接到一則緊急通知。
為馳援武漢,來自上海嶽陽、龍華、曙光和市中醫四家醫院的122名醫護人員和329件行李物資需要在當天抵達武漢,而負責這次援鄂包機的,則是王佳琳所在的乘務組。
接到任務後,乘務組連夜折了滿滿一瓶千紙鶴,展翅飛翔的仙鶴同時也是上航的LOGO,寓意著吉祥如意。
在虹橋機場啟程的當天下午,乘務組將一隻只振翅待飛的紙鶴和一個個精巧的平安結送到每位白衣天使的手上,它們寄託著上航人最美好的祝願。
作為此次包機的帶班人員,佳琳特意準備了一段特殊的廣播詞(節選):
親愛的各位白衣天使們:
我們的飛機即將下降。將在北京時間晚上7時35分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今天的你們,不僅僅是天使,更是英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背後,無數人正在和時間賽跑,支撐起戰鬥的信念,堅定共度難關的信心。
我也代表全體機組成員,向你們這些「最美的逆行者們」送上我們最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
待疫情結束陽光明媚時,我們接你們回家!
國難當前的時刻,她以民航人的身份守護著藍天裡的平安,一如過往的十七年歲月。
2019年2月,在上海至墨爾本的航程中,一位旅客突發心臟不適,時值客艙經理的王佳琳在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進行了緊急處理,同時播報廣播尋找醫生,並且在整個過程中不斷輕聲安慰旅客。
於她而言,只要飛行在藍天之中,她就是飛機上的主人,而管控好一切,便是她的使命。
飛行時的任何突發事件,都會給機上的人員帶來莫大的壓力,面對緊急情況的她,用自己的沉著冷靜守護了一行人的平安。
這樣的沉穩來自於飛行經驗的增加,而暗藏背後的,則是日復一日的的訓練。
「一根筷子」
Q:這份職業與你的最初期待相同嗎?
A:有很大不同。
去年《中國機長》刷屏,其中袁泉扮演的乘務長,在空難面前說的一段話,讓無數觀眾淚如雨下:
「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
空姐漂亮的妝容、貼身的制服以及優雅的姿態總是引得人們戀羨不已,然而其背後的付出,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一根筷子練微笑,一本書練站姿」,寥寥幾句所說出的練習,需要的是看不見的地方無數次的反覆練習。
不止於此。
在航班起落的一趟飛行中,她們要經歷飛行前準備階段、機上準備階段、飛行實施階段以及包括航後講評階段在內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包含著無數細小的工作。在佳琳過往的十七年飛行時間裡,她每年平均的飛行時長達1000小時。
飛行前的精密準備,飛行時整個過程的一絲不苟,飛行後,還有那些寫得密密麻麻,不錯過每一個細節的備忘錄。
「一份備忘錄」
Q:每次飛行結束後有什麼必須要做的事情嗎?
A:記錄。手機備忘錄中寫滿了航班點滴。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將工作做到極致,靠的是關注到每一個細節。
在一趟飛往廣州的航班上,佳琳遇到了一位獨自乘機的老奶奶。
由於雙目弱視,飛機陌生的環境讓老奶奶有些手足無措。佳琳見狀,在帶老奶奶入座後,引導老奶奶觸摸式熟悉了座椅周圍的設備。
之後就餐時,佳琳特地用時鐘擺放法介紹相應的餐食,將主菜雞肉切成小塊,以便於入口。
什麼是時鐘擺放法?
這個乍聽起來陌生的名詞,是王佳琳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習得的技能之一,其關鍵是利用整點時間在時鐘上的不同位置來排列周圍物品,目的是幫助視力欠佳的人迅速了解周遭環境。
同時,佳琳還學習了手語、心理安慰法等技能,現在還在準備考取《紅十字救護員證書》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佳琳多次參加愛在東航的公益活動,現如今已是公益社的社長。
佳琳參加」愛在東航「公益活動
問及她這些想法的來源,她的回答十分純粹:
「我的想法很簡單,飛機上的旅客形形色色,學習更多的東西,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而更多的細節,則在隱藏在她密密麻麻的備忘錄裡:
2020/02/21
MEMO
安全類-飛行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措施XX
服務類-同事們一些服務的小技巧XX
事件類-遇到的特別的人與事情XX
……
點點滴滴的記錄,映射著佳琳的成長。
多次獲得「東航服務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股份「服務明星」榮譽稱號、東航股份「百名優秀三長」稱號、更成為部門東航級勞模人才選樹培育對象……在備忘錄這個「小秘書」裡,佳琳在在實踐總結中迅速蛻變。
在上航走過的17年時間裡,佳琳用真心守護著每一位旅客,護送他們安全抵達,同時,命運也眷顧著這位藍天佳人。
「萬米高空的一見鍾情」
Q:您和愛人是怎麼認識的呢?
A:他是一名空保人員,在萬米高空飛行中的一見鍾情。
佳琳的愛人是上航的一位空保人員,兩人的相識源於萬米高空,2009年,小家庭組建,從此,上航又多了一個雙飛家庭。
因為工作原因,兩人無法天天見面。每到周四排班更新的時候,兩個人總會拿出手機對照未來一周可以在一起的日子,通常一周只有兩三天的時間,到旺季的時候甚至一周都見不了面。
2012年初夏,他們的小天使降臨了,在欣喜之餘他們深知這是雙飛家庭的又一重挑戰。
好在有兩個人的相互理解,特別是兩個家庭的支持,給予他們堅強的後盾,使得他們在工作、家庭、生活之間行走的遊刃有餘。
每當萬家燈火時,他們與寶貝、家人總是天各一方。在這種聚少離多的日子裡,他與她互相權衡著,他與她互相支持著,在藍天之中成全著一個個家庭的團聚。
小寶貝一天天的長大,佳琳和愛人在互相扶持中成就著更好的自己。
「從'琳'開始」
Q:當初為什麼選擇」空乘「這一職業呢?
A:可以幫助很多人,去往想去的地方、見到想見的人。
「每每拖著行李箱離開家的時候,女兒都會給我一個大大地擁抱,這個看似簡單地擁抱,卻承載著全家人的支持,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
於佳琳而言,十七年的空乘工作帶給了她無限的滿足。熱愛每一條飛行航線的她,享受著不同挑戰帶來的成長,她也會在每一次飛行開始前,清空自己,從「琳」開始,堅守著最初的理想:幫助很多人。
日出又日落 深處再深處
一本備忘錄 記一來一往
一個身影從容地忙忙碌碌
一雙手讓這藍天有了溫度
改編自毛不易《一葷一素》
在這些過去的歲月裡,她用微笑竭力守護著身邊的每一位人,而歲月,亦回饋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