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下自己,本人曾經混跡各大文玩論壇,曾用ID暱稱:濃茶淡香;戶籍宣武區趙錐子胡同,現已被流放至五環外的大亦莊。我是標準的八零後胡同串子,打小看到的就是缸底金魚穿水草,提籠架鳥肩落鷹;叔叔大爺們各個懷中揣葫蘆,手裡揉核桃,耳聽蛐蛐叫,鴿哨響雲霄。
和大多數玩家一樣,起初就是自己喜歡買著玩兒,玩意兒越買越多,基本以核桃為主。後來開始泡貼吧論壇也因此結實了很多玩友,由於很多朋友都不在北京,所以買文玩不太方便,我就趁著周末休息逛逛十裡河潘家園,幫大家找找核桃什麼的,一來二去的也認識了不少商家,諸如核桃王三,陳佩霞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核商,因為那會兒賣核桃的人也確實不多,就這樣搗鼓了有個一兩年的,還賺了點兒錢,全當是以玩養玩了。
開店是08年的事兒了,那時候正趕上王樹聲老先生在高碑店創辦的天驕民俗文化園招商,規模很大環境也不錯,而且房租很便宜,就決定辭去工作在這兒開店了;那時候新核桃還沒下樹,只能擺上自己這些年買的玩意兒,加上從商戶手裡扎了點兒貨,還有不少是玩友代賣的,零七八湊的也擺了滿兩個大櫃檯。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起初還每天都能開張,頗有盈餘。但是好景不長,過了段兒時間就發現這市場幾乎沒有客流了,只是剛開業那會兒熱鬧了一陣子而已。
而且這時已經到了核桃季,是該上山的時候了,不去收吧沒新貨賣,收了新核桃又不知道賣給誰,進退兩難一時猶豫不決。就在此抉擇之時我認識了一個貴人,也是同在市場開店的,老王哥,因為他有公職,名字不便提及;王哥為人憨厚耿直又加上都喜歡文玩,因此我們很聊得來,可以說是一見如故;他說自己年年上山,在淶水有很多認識的核農,並說好收回來核桃一起賣,共擔分險;這一下我心裡就有了底,決定首次上山收貨。
那年的雨水很大,天鵝湖水庫那條路還沒修好,路都被水淹了,根本走不了,因此只能走車廠那條唯一的山道了,本就顛簸崎嶇的土路還被拉山石的大車軋的坑坑窪窪,再加上雨後積水更是泥濘不堪。而且山路很窄,只有少數較寬的彎道可以錯車,下面就是丈高的懸崖,每當與大車擦肩而過我都提心弔膽的,就這樣噶呦了一個鐘頭才上了山。
村口第一家就是南安莊村老支書孫福民的家,說起孫叔那可算是文玩核桃嫁接的發起人了,那時候山上還很窮,家家基本都是以種植果樹為生。是孫福民,李旺他們幾個人,千裡迢迢把核桃碼子外背回來水開始嫁接的,才讓淶水一個個村子脫貧致富。他家院子裡就有幾顆大核桃樹,上面掛滿了雞心和麥虎的青皮,個頭都可大了,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大梨呢,看著就眼饞!但是第一年收核桃,哪敢下這麼大份的核桃,而且也真下不起。
孫叔是老牌核農了,當然看出了我的心思,於是帶我到園子裡看了白獅子頭和磨盤。這兩個品種都是他前年嫁接的,今年剛開始掛果,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個頭可真是不小,我一眼就相中了,於是果斷拿下。當時多少錢下的還真忘了,白獅子至少是大幾百塊錢一個青皮;但我記得我發到論壇的第一對兒38mm的白獅子頭是800元成交的,發上去沒幾分鐘就賣了,那時候生意真是好做呀!
還有一個大驚喜,就是包出來一隻49㎜的大磨盤,很多同行人都想要我都攥著沒放,就想自己配上對兒吹牛逼用,人的名樹的影嘛,誰不想在這圈裡漏個臉兒呀!結果捂了一年也沒配上,後來30000元賣給三哥了。核桃圈還得說王三,這個不服真不行!聊到他順便說一嘴,三哥的核桃確實不便宜,那是人家眼力到了真懂核桃,好東西也給的上價兒,核農才會先給他看尖子貨頭,價格自然也會跟他要的高些,就像馬未都講自己在鄉下收貨總多給錢一個意思,不然再有好東西誰讓你先看呀!正是如此他賣的貴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即便有人抱怨他貴,但可沒人說他賣的核桃不好吧!
跑題了,接著聊正茬,從孫叔家走了就去了村長李旺家。一進門那陣勢可真不小,屋裡坐著的都是像韓娟,表妹,這些核桃圈的大佬,都在那兒聚精會神的挑核桃,桌子上擺的都是三稜四稜雙連體和43以上的大獅子頭(那幾年獅子頭上40的就兩千,42的四千,45的就過萬了)乖乖,那時候我那見過這麼多好東西,眼睛都看直了!一轉身趕緊出來了,順道兒在他兒子李佔林家挑了幾對兒滿意的小獅子頭。
到了午飯點兒直奔虎過莊的小飯館,也是上山唯一的一家,老闆叫大剛,就是本地人,菜做的不錯也很實惠,生意自然不錯,到了核桃季肯定爆滿,就連門口都擺滿了桌子。那會兒還沒有什麼市場,收核桃的都會來這兒聚齊兒,以北京來的為主,再有就是天津和東北的核商,您可能不信,還有香港和韓國人來收核桃的,大家都三五成群,各坐一堆兒。核農與核桃販子有了新貨就會拿到這兒來貿易,單只成對兒的什麼都有,但還是人多貨少,好東西出來一會兒就沒,可以用狼多肉少來形容。現在山上這麼熱鬧的景象當然看不到了,核農賺了錢都在淶水縣城買了大樓房,核桃交易市場也搬到了淶水市區的北二環,山上只剩些上年紀的老人不願意搬走,我每年還會上去看看他們,必定當年對我都很照顧,那時候吃住都在人家裡面,關係處的都非常不錯!
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收核桃賣核桃,不知不覺的就混到了今天,店鋪也從高碑店搬到了雅園國際,在這親眼目睹了文玩核桃這十年來的變革歷程。當年主流的品種,雞心,黃杆,矮密,崔凱都已經消聲滅跡,曾經的核中之王四座樓獅子頭,青皮通打都要四位數一個,現在也卻已經無人問津。就連曾一度打破文玩核桃成交記錄得王勇官帽如今也坐了冷板凳。
因此就有人說文玩核桃市場崩盤了,完蛋了!去年騰訊新聞也跟著推波助瀾,說核桃十塊錢一對兒沒人要。但您要知道,那是通貨!那些百裡挑一,甚至千裡挑一的精品還是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只是現在核友衡量核桃的標準更加苛刻罷了。現在整個經濟環境低迷,文玩收藏品行業也都退熱了,核桃圈也在接受著新的洗禮。
這就勢必會淘汰一些品種和一些人,確實很多核桃品種都降價了,但您看門墩、宮燈、京八對、蛤蟆頭等異形品種卻一年比年火呀!這就跟葫蘆有點兒相似,雖說也是年年長的玩意兒,但從古至今,各式各樣的只要品相好,永遠會有人買。其實核桃也一樣,也是文化傳統延續至今的一項重要門類,因此只要有人喜歡它就不會消失的。淘汰的只是那些跟風買火,附庸風雅的買家,他們本就不喜歡,只因貴賤炫耀才買的核桃。淘汰的是那些根本不懂核桃,油炸藥泡賭蟲眼,只知道賺錢的無良商家,您都不知道產地,分不清品種,拿起兩個就是一對兒您憑什麼賣核桃?現在十裡河賣核桃的商戶越來越少了,就連雅園國際二層的核桃大超市都撤店了,但您看核桃圈那幾位大佬的生意卻還是一直那麼紅火。
在這大浪淘沙,群雄逐鹿的市場下能安然無恙,那靠的是什麼?當然是專業、口碑。專業是來源於多年摸爬滾打的從業經驗。而口碑更不是討好誰就能討來的,不是只打價格戰賣搓堆兒通貨得來的,是要真金白銀拿精品挑尖貨,需要新老玩家的認可與肯定的。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因為賣的不精的也就自然會被淘汰了!還有一點就是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打心底裡喜歡核桃才能把這事兒幹好,核桃的魅力所在只有真心喜歡的人才能感受的到。
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核桃,給孩子起乳名都叫核桃,出門忘帶手機都沒事兒,核桃沒帶必須得回去取,不然心裡總是沒著沒落的!我堅信我可以一直把文玩核桃做下去,而且要做好,做精!就像王世襄先生有句名言:不冤不樂。我相信這也是所有文玩核桃愛好者的心聲!
最後我想對新手朋友們說一句,現在核桃產量確實大了,價格就應該特別便宜了。因此大家都想要個頭大,樁型,皮色,紋路,配對兒都完美的,但您想過沒有,產量再大精品能有多少?不誇張的講,核農整個園子只要配出一對兒好核桃,也要賣出一年的收入,剩下的寧願燒火用。因為他們也要吃飯,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寧願去種蘋果大鴨梨了。換做我們核商也是如此,上山只收精品對兒,誰都不會再去包樹了,因為普貨根本沒人要,連油錢挑費都賣不出來,因此精品的價格還是不便宜的。您要一味的貪便宜想撿漏那早晚得吃藥,忠言逆耳,我就淺談即止吧!
有興趣相投真心喜歡核桃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聊聊,任何有關核桃的問題我都能回答你,當然您要是買核桃我會特別高興,哈哈!不扯淡了,我趕緊刷青皮配對兒去了,明天還得繼續上山戰鬥呢!我的微信是:bjwwht
聯繫我們: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