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一戶平凡的浦東人家出現在大幕後。牆上懸掛的日曆本標註了時間:1990年4月18日。這一天晚上,三代同堂的這戶人家,聽到了央視《新聞聯播》的一則新消息——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浦東開發開放。「這天起,浦東開發開放,也讓更多人立下『到浦東去』的信念。」飾演「爺爺」的張德根說。
以這個名為《浦東,你好》的小品為序,11月12日晚,《勇立潮頭——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文藝晚會》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風從東方來》《標杆新時代》《領航向未來》三大篇章,呈現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
浦東速度與浦東高度
就在「到浦東去」的號角吹響後,創造了多個「第一次」的「浦東速度」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晚會現場,頭戴安全帽、身穿橙色工作服的雜技演員們,裝扮成浦東最早的建設者;在紅色磚牆前,用跳板、抖槓、蹬鼓、晃梯等高難度雜技技巧,還原了熱火朝天的建築場面,展現浦東一步步長高的「浦東速度」。「近30位雜技演員用自己的演繹,去表現浦東剛剛開發開放的場景。」上海雜技團劇組主任任志強說,「我是上海人的一員,看到浦東的發展,由衷感到驕傲。」
如果說雜技《浦東速度》回望的是30年前的建設場景,歌曲《夢從東方來》則描摹了30年後創新發展的浦東。當歌手容祖兒、鄭雲龍攜手演唱時,站在舞臺一側的「90後」工程師程攀虎正操控著一輛「無人車」,緩緩駛入舞臺中央。「這是一臺近幾年研發出的餐車,目前在張江人工智慧島、浦軟大廈都已投入應用,主要服務於白領的一日三餐。疫情期間,我們還送了100多輛無人車到武漢,用於消殺及運送物料。」程攀虎之前在西安工作,11月第一次來到浦東,「這裡高樓林立,很繁華,也有非常多人工智慧產品,希望未來能來浦東工作。」
上海浦東,亦是全國的浦東。滬劇、評彈、越劇、黃梅戲藝術家共同合作的《夢裡水鄉》,在帶給觀眾江南文化獨有的吳儂軟語、柔美婉轉的享受的同時,還展現了長三角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淵源與未來。
由奧運冠軍吳敏霞、帶貨達人李佳琦等共同演唱的曲目,則唱出了浦東在精細化城市治理下越來越宜居的生活、展示浦東「最宜居」「最時尚」「最國際」「最有韻」的特色。
「整臺晚會中,浦東30年的所有大事件都沒落下,我們也融入了高科技等代表浦東核心產業的元素,一同呈現在舞臺上。」總導演趙蕾介紹,晚會由創新編排的節目組成,包括雜技、詩朗誦、歌舞等,「全都緊貼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主題」。其中,《奔流入海》《夢從東方來》《夢在東方的海上》都是為晚會量身定製的歌曲。
同齡人見證浦東30年
「浦東30年,是從篳路藍縷、逐浪潮頭,到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承載時代使命、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壯麗航程。」在趙蕾看來,這一歷史進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是為浦東開發開放做出貢獻的各行各業的建設者。
這臺晚會有一個特殊的節目——朗誦《致而立的你》,講述者都出生於1990年,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同齡人。
30歲的茅昳磊從小生活在浦東滬東新村街道,如今,他回到社區,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以前小區旁邊是一片稻田,出門所見是低矮的平房,出去交通很不方便。現在已經變得很不一樣了。」他笑笑,在少不更事的年紀,從家裡看著東方明珠塔一步步建成、投入使用,「現在附近高樓林立,一不小心就看不見東方明珠」。
30歲的施欣慧來自崇明,如今生活、工作在浦東,她是上海唯一一支女警交警中隊的警員。每天,她從世紀大道的這頭走到另一頭,用腳丈量土地,守護這條5.5公裡長的大道。「我從警時,一旁的上海中心正在建設,我看著它一點點拔高,成為上海之巔,成為最美天際線。」警員的工作有時需要上夜班,她覺得,上海最美的夜景在浦東,而浦東的夜景正是其30年開發開放的例證。「而立浦東,前面的30年我參與了一部分,希望未來30年也能和浦東一起成長。」
30歲的上海卓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王道雨則被浦東的產業氛圍所吸引,2017年,他將企業遷入浦東,落戶張江,如今已是第四年。「三十而立,浦東是排頭兵、先行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與上海現代化建設的名片。」他說,企業也正通過在康復領域的不斷積累和持續創新,駛入新一輪快車道,「下一個30年,期待浦東能成為全球的科技創新高地,而我們也能有更好的發展。」
除了親歷者的講述外,趙蕾介紹,晚會也採用了豐富的音視頻資料,濃縮浦東30年城市景觀的變遷。屏幕中,陸家嘴天際線從一片灘涂到廣廈林立,年年都有新貌;另一邊,南浦、楊浦兩座大橋通車,極大緩解了當時的交通壓力;更有東方明珠建成、上海證交所落戶、浦東國際機場竣工、洋山深水港開港等重要時刻。
晚會在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歌曲《再一次出發》中落下帷幕。「三十年,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短短一瞬。然而在黃浦江東岸寫下的這個三十年,卻足以在人類的史冊上留下深遠回聲……」正如晚會詩朗誦中所言,浦東的30年,是堪稱中國改革開放「傳奇」的30年。
近期,晚會將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綜藝頻道等正式播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