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部戲用三十位替身,臺詞念123卻拿天價片酬,真把自己當大爺?
明星的片酬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天價片酬」更是讓不少人都深感憤懣。為了維護市場,官方也再三推出了相關的限薪政策。今年2月份廣電出臺「限籍令」,通過明確的條文來對那些不能嚴於律己的明星進行約束。後面又接著推出了《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範行業秩序的倡議書》,再次向廣受質疑的影視圈「毒瘤」——高片酬開炮。不過就現狀看來,這些政策還是有成效的。
趙薇、舒淇將真人秀《中餐廳2》多的部分退給了湖南衛視。孫儷《安家》每集片酬僅30萬元總片酬也不過1620萬元,相比《羋月傳》來說,真是大幅度縮水,孫儷《羋月傳》每集片酬85萬元,《那年花開月正圓》總74集,孫儷總片酬高達6000餘萬元。不過有關人士認為「限薪令」效果有限!
回到「限薪令」沒出爐之前,市場上的「天價片酬」實在讓人沒眼看。曾有業內人士直接曝出,某藝人在出演一部劇時,竟然用了30個替身。凡是有危險鏡頭的情節,都會選擇讓替身演員上,這樣出事也不會影響到他們本人。但其實替身演員是非常慘的,不僅要頂著高風險,還拿不到高報酬。
另外一件讓大家憤懣的事,就是著名的臺詞123事件了,想必聽過這件事的小夥伴基本年齡也不算年輕了,具體哪位演員大家心知肚明就好!臺詞本就是檢測演員基本功的重要途徑,雖然很辛苦,可賺得就是這份錢,那自然就要對得起自己這份工作。還有哭戲靠眼藥水的藝人,實在想問他們一句,真把自己當大爺了嗎?
首先這些行為體現的是演員的不夠專業,其次對手演員會很難入戲,呈現出的最後效果基本差強人意。工作如此不敬業,還拿著天價片酬,他們不被罵誰被罵?
這也就是為什麼廣電會推出限薪令的原因。抑制天價片酬,一方面需要整個行業有將演戲視為一份工作的道德自覺。有位導演曾說過,「演員學的是表演,畢業後演戲就是一份工作,就這麼一份工作,一下子掙幾千萬,憑什麼呀?」是啊,演戲也就是一份工作,每個演員都應將演戲當作一份普通工作對待,而不是將其當成「印鈔機」「提款機」。
另一方面,響應改革片酬分配機制。比如說實行「片酬+分紅」模式,片酬不宜高,演員是否獲得高收入,取決於作品質量所帶來的票房或收視率。這樣的分紅機制還可以促進演員沉下心來打磨自己的演技和作品。其實好萊塢很多演員已有規範成型的「以分紅當片酬」的模式,如果我們也能推行這一機制,想必是極好的。
娛樂圈的不良風氣層出不窮,希望國家推出的機制能夠讓那些稱「大爺」的人,無處自稱「大爺」。小夥伴們對天價片酬怎麼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