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傳聞中的陳芊芊》。還沒有徹底翻車。
這部劇開播已經一個星期,三萬多人打出7.6的中等分數,算表現不錯了。可惜的是它還可以更好。
這一切,得從「差評第一」說起:
女尊大旗舞得迎風招展,結果女孩子臂上還是有守宮砂,女子貞潔在編劇心中仍至高無上。
女尊是基於藝術作品(包括小說和影視),意在構建一個以女性為尊的文化時空和社會時代。
《傳聞中的陳芊芊》出現了花垣城。
花垣城的女人天生金貴,而男人地位卑劣——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如果生不出女孩,相當絕後。
反之,生的男孩再多,也不頂用;根本原因是男孩從出生那刻起,就受到了諸多限制,這輩子註定抬不起頭。
這裡的社會階級按照「士農工商男」排序。
男人沒有讀書認字的資格,即使讀了認了也沒有用,花垣城不允許男人做官,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嫁個好人家。
所以花垣城流傳著一句話:男人無才便是德。
看到這裡,肯定有一部分男人會覺得噁心;花垣城展現的都是糟粕,不存在一點溫情和正義,現實社會可不這樣十分絕對。
別急,後面還有更噁心的。
在花垣城,女人當街調戲男人沒有任何的問題。
男人努力賺錢必須給女人,賺得少了,還會被打罵。
假如女人給男人送了一頂綠帽子,男人除了忍耐一點辦法都沒有。
被動接受綠帽子。
被動成為「恪守夫德,賢良大度」的典範。
按理說,如此「女尊」的花垣城,不應該存在歧義。
但守宮砂出現了。
看過《神鵰俠侶》的都知道,小龍女在被甄志丙玷汙之前,手臂上有一粒守宮砂;非常明顯,守宮砂是驗證女子貞操的存在。
既然花垣城裡,男人必須恪守夫德、賢良大度,自然只有男人點守宮砂才對。
這時候歧義就來啦,為什麼陳芊芊要點守宮砂?
趙露思飾演的陳芊芊是花垣城的三公主,又是《傳聞中的陳芊芊》裡的絕對女一號,連陳芊芊都要點守宮砂,女尊不就成了笑話。
針對這樣的歧義,不免讓人想起《我是餘歡水》。
前段時間熱播的《我是餘歡水》,一直維持在一個很高的評分狀態,但到大結局時,因為一句話,翻車了,評分直線下滑。
這句話提到「女權」二字。
這兩個字,很敏感,一不小心就會被扣帽子,原本涵蓋整個社會,諷刺所有糟粕的《我是餘歡水》,被一部分人硬生生貶低成「汙名化女權」的極端作品。
仿佛昨日重現,「女權」和「女尊」一字之差,卻是一樣的待遇——區別是《傳聞中的陳芊芊》提早翻車,雖然現在還硬撐著,但難保最後徹底翻車。
思想家馬基雅維利說:「要領會高山,可立足低谷之淵,要看清低谷,則站在高山之上。」
不能因為守宮砂,而完全否定《傳聞中的陳芊芊》。
守宮砂只不過是為劇情服務,一看就是一個包袱、一個線索。陳芊芊好色,怎麼會有守宮砂?她肯定隱瞞什麼大秘密。
守宮砂在花垣城又算得了什麼呢!在這個城市裡,誠如上面所描述的男人已經處在社會最底層,非得面面俱到不可嗎?
如果這樣,生孩子警告這類的話,更不應該從陳芊芊的口中說出來。諷刺的誰,答案明了。
我們知道,一個作者寫一篇文章,需要有一個中心思想。
一部劇,其實也有一個中心思想。
《傳聞中的陳芊芊》在第一集就表明了中心思想:平等。
像是生不出女孩相當絕後、男子無才便是德、守宮砂等這些設定無疑是糟粕思想;諷刺的也是現實中的糟粕思想——一定要生男孩不然等同絕後、女子無才便是德、所謂女子的貞潔至高無上。
引用男主的話說就是:花垣城裡所表達的女權主義,但在我看來,這跟你所抨擊的男權沒有什麼不同,你所嚮往的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
在花垣城,男人既不能當文官又不能任武職,陳芊芊卻這樣鼓勵一個叫「裴恆」的男人:「我預感未來你會是一個赫赫有名的護城軍統領。」
裴恆很詫異,他不敢相信有這麼一天,因為花垣城沒有先例。
這又是一個包袱、線索。
電視劇裡一般說「可能」,那基本等於「不可能」,反過來就是說「不可能」,等於「可能」。
總結起來,通俗的一句話——立Flag,為下面的劇情進行鋪墊,給出的結果往往是相反的。
看來,未來有一天,裴恆肯定會當大官,花垣城也會打破那些糟粕,迎來真正的平等;至少努力著向平等靠攏。
《傳聞中的陳芊芊》本來可以更好。
只是沒想到,在如今職場劇都能寫出偶像劇的味道的當下,一部類古偶劇,不竭餘力地諷刺社會糟粕思想;不分男女。
最終還是被「男女有別」。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