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代著名舞蹈家、編舞家
被皮娜·鮑什視為最珍貴的盟友
靈魂搭檔的——
多米尼克·莫西
Dominique Mercy
皮娜·鮑什過世之後,他和羅伯特·史登共同擔任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藝術總監。
他6歲開始在法國塔朗斯和Mme Dupradeau跳舞,3年之後,1965年,他師從Mme Germaine Lalande,進入了波爾多大劇院芭蕾公司。1968年加入在亞眠新成立的當代芭蕾舞劇院,由Jean-Albert Cartier和Francoise Adret擔任導演,他也在這裡遇到了Manuel Alum。他在1972年受邀參加薩拉託加夏季藝術節,在那裡他遇到了皮娜·鮑什,隔年加入了烏帕塔舞蹈劇場並完成第一個演出季。
他與Carolyn Carlson合作了2部皇家歌劇院的作品,Wind Water Sand (1976) 和 The Architects (1980)。
1988年—2009年,他在德國富克旺根藝術學院任教。
導演雷吉斯·奧巴狄亞在2003年創作了一部關於莫西的電影——多米尼克·莫西舞動皮娜·鮑什(Dominique Mercy danse Pina Bausch)。
從1997年開始,他在皇家歌劇院參與了對皮娜·鮑什的春之祭(Sacre du printemps)和Orpheus & Eurydice的再設計工作。
他現在依舊在烏帕塔舞蹈劇場進行表演。
他在2001年被授予法國藝術暨文學騎士勳章,2002年獲得貝茲獎,於2013年被授予法國榮譽勳位勳章。
Nelken (Carnations)
Pina and Mercy
2002年,多米尼克·莫西憑藉Masurca Fogo,獲紐約舞蹈戲劇最高榮譽貝西獎(Bessie Award)
多米尼克·莫西說:「我從許多背景不同但同樣了不起的人身上學到了很多,這是屬於我獨有的經驗,對於我而言,教學就是傳遞它們的途徑。」
居裡錫·漢斯、阿爾弗雷多·科爾維諾、當然還有皮娜·鮑什都是莫西實踐中的引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風格。
另一位,就是走遍各大藝術節
法國當代著名編舞家
「奧爾良國家舞蹈中心」藝術總監
其作品巡演五大洲近五十個國家的——
約瑟夫·納吉
Josef Nadj
這位編舞者於1957年出生在塞爾維亞,他受過豐富多樣的教育,他會畫畫、摔跤、學習音樂、運動、西洋棋。當他長大後,他研究藝術史和音樂,同時對攝影有著強烈的興趣當他在1980年到法國之後,他開始在形體動作中加入太極、接觸等元素。
縱覽他的職業生涯,從《北京烤鴨》(Canard pékinois, 1987)到Penzum (2017),約瑟夫·納吉秉持著充滿激情的編舞風格,在這其中,莊嚴的儀式與悲憫的情懷並舉,深度的思考與幽默的詼諧同存。無論是結合其他作者的想法還是在帶著油畫上臺,他都把身體的自由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現實與幻想中出入,在傳統與現代中搖擺,喬瑟夫·納許探索著最重要的實質,那就是人與自己的關係。因為納許的創作和思想,舞蹈成為了人本的藝術。
Josef Nadj & Akosh Szelevenyi:Les Corbeaux
多年來,納吉的作品成為了當代舞的典範,不但在國內極富影響,在世界也享有盛名。他曾在將近50個國家進行演出並受到了熱忱的歡迎,來自五大洲的超過40萬名觀眾在最重要的國際場館欣賞過他的作品。從人性中深層次的迷思中看納吉的靈感,他精心創造了一種世界語言,完美結合藝術技巧與文化積澱。
By Roksolana Chernoba The Paradox of Josef Nadj
他把自己當作日日夜夜鍛造動作的工匠,建造了一個符號世界,不斷突破動作和他多變形式中的新可能。這個工作坊打開了對人類和人類與空間、與環境關係反省的新視角。其重點是肢體動作與舞蹈、默劇元素的融合。
現在
皮娜·鮑什舞團的核心舞者
多米尼克·莫西
法國奧爾良國家舞蹈中心
藝術總監約瑟夫·納吉
將來到天津大劇院
演出雙人舞《晨頌》!
《晨頌》於1999年在阿維尼翁戲劇節中的「舞臺先鋒跨界」單元裡呈現,2001年在威尼斯雙年展完成了全作品,2015年復排,曾獲2001-2002年度法國戲劇、音樂和舞蹈評論家聯盟頒發的「評委會大獎」。
世界最高水平現代舞
不可錯過的精彩演出!
《晨頌》(Petit Psaume du Matin)劇照 ©Severine Charrier
兩位舞蹈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為慶祝友誼和分享的輕節拍二重奏,兩個好朋友的一次奇妙的旅程,年邁的老人與初生的嬰兒之間的肢體溝通,靈感來源於凱爾特畫作的人物形象,埃及雕刻畫中的戰鬥姿態,對無聲電影模糊的回憶,魔幻的情節…跟隨兩位舞者的腳步,觀眾將進行一次世界之旅,輕鬆愉快地與各種不同的文化問好。
——Eve Beauvallet /《三色》月刊
編舞家約瑟夫·納吉和皮娜·鮑什舞團明星舞者多米尼克·莫西共同奉獻了《晨頌》一作,作品獲得了超出意料之外的成功,二人也邁出了完美合作的第一步。兩位藝術家對喬裝打扮以及不同的文化有著共同的狂熱。
——Rosita Boiseau /《電視全覽》周刊
《晨頌》堅持著傳統的儀式感與對信仰的虔誠之心,以及對瘋狂之愛、內心最隱秘的溫柔與最羞澀、細膩的主宰…但是約瑟夫·納吉和多米尼克·莫西將這種嚴肅以輕鬆的方式展現出來,將觀眾置於滑稽可笑的曲折故事中,空間感十足。
——A. Irzrine /《舞蹈》月刊
天津大劇院雙周舞蹈劇場系列
法國頂級現代舞大師聯袂呈現
雙人舞《晨頌》
皮娜·鮑什舞團前藝術總監多米尼克·莫西(Dominique Mercy)
與法國當代編舞大師約瑟夫·納吉(Josef Nadj)聯袂呈現
從肢體的互動看靈魂的交融
演出時間: 2017年5月29日-30日 19:30(共兩場)
演出劇場: 多功能廳
票價: VIP/120元
■ 內容簡介
《晨頌》蘊含共生、溫順的親密感。起初,作品是由多米尼克·莫西委託約瑟夫·納吉編排的獨舞。但在排練期間,納吉很快決定拋棄編舞身份,和莫西一起共舞。
舞蹈的開始出現兩個鮮明的舞者形象,兩人通過肢體語言,溝通、分享彼此身份上的相似性,比如同為舞者,對旅遊和東方戲劇的共同品味。作品展現了兩人的友誼的基礎——互補,包括身體、舞蹈、氣息、才智上的互補。舞者通過聆聽、交流、跨越差異,用二十四種語言對話的驚人方式,實現彼此理解。
《晨頌》是對友情的禮讚,一段關於相逢的故事,初生的友誼。作品於2001年首演、2015年復排,曾獲2001-2002年度法國戲劇、音樂和舞蹈評論家聯盟頒發的"評委會大獎"。
演出時長:60分鐘
■主創團隊
編舞:約瑟夫·納吉
舞者:多米尼克·莫西 /約瑟夫·納吉
音樂:柬埔寨、馬其頓、羅馬尼亞、埃及、匈牙利的傳統音樂;麥可·蒙塔納羅:《瑪利亞》片段;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探戈》——阿方塞·勒杜克樂團版本
燈光設計:雷米·尼古拉
燈光助理:澤維爾·拉薩裡尼
服裝:比讓卡·烏爾蘇洛夫
首演:2001年9月28日威尼斯雙年展
聯合製作:法國奧爾良國家編舞中心、威尼斯雙年展、巴黎城市劇院
■天津大劇院雙周舞蹈劇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