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心中有尺,行事才能有度 05:31
夜讀:心中有尺,行事才能有度
05:31來自新華社客戶端
主播:董千齊
有一名木匠,他有三把尺子,一把直尺,一把方尺,一把捲尺。
直尺用來拉直線,方尺用來量直角的兩邊長,捲尺則純粹是為了攜帶方便。借著這三把尺子,木匠完成了無數精細的木工活。
聽過一句話說:「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
每個人這一生,又何嘗不需要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比較
前段時間,在一次部門聚餐中,大家聊到了「情商」這個話題。
好幾位同事,紛紛誇讚了自己心目中情商高的人。
有位同事很有意思,他接著大家的話茬,把他認為的公司裡情商低的人都說了一遍。還頭頭是道地分析,別人情商低的地方在哪裡。
他的一場發言,讓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因為相處時間長了,每個人都了解他的行事風格。日常生活中,他一開口就否定別人的想法,很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常常令身邊的人陷入尷尬。他在毫不留情地剖析別人時,卻忽略了自己情商也不高的事實。
俗話說:「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
很多時候,我們能夠輕易地評判別人,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因此,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需要有一把「比較」的尺子。
古語有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與優秀的人比較,學習他們的長處;與差勁的人比較,反省自己的缺點。
只有認清現實,才能做到既不低估別人,也不高估自己。只有不斷向他人學習,才能做到日日精進。
第二把尺:底線
古人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可為」與「不可為」之間,便是一個人的底線。
疫情期間北京一所小區為方便居民取快遞,設立了專門的存放地點。沒想到,此舉引來了小偷,幾個月下來,小區內發生了多起快遞被偷事件。為了追回損失,物業報警,民警介入調查。
民警通過調取監控,鎖定了偷盜者,最後成功將他抓捕。沒想到,偷盜者的生活條件並不差。明明不差錢,可是在看到那麼多快遞堆放在一起時,還是動了偷盜的念頭。他承認自己貪小便宜,連續作案17次,偷走了21件物品。
抱著僥倖心理的他,終究沒能逃脫法律的制裁。被民警抓捕後,他的大好前程也沒了。
行走世間,總要有自己的底線,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因為大千世界,難免會有各色各樣的誘惑。心中有尺的人,能夠不為利益所動,不被誘惑所驅。沒有底線的人,時常控制不住自己,最終卻得用更大的代價來償還。
第三把尺:分寸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生活中和一些人相處,會感到身心舒暢。可是也總有一些人,一旦靠近了,便覺得窒息。歸根結底,不過是因為每個人的分寸感不同。
很多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總覺得熟不拘禮。殊不知,與人交往中,有一把尺子,叫做分寸。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微妙而脆弱。不管對待陌生人、熟人、還是親朋好友,都要拿捏好分寸。交淺言深、把話說滿、把事做絕,都是因為內心缺乏分寸感。
有句話說得好:「話不可說盡,要把握分寸;事不可做絕,要留有餘地。」
說話做事,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心中裝著他人,處事才能不失分寸。
人這一生,從來不是平坦大道,為人處世中,我們也要面臨許多的考驗和挑戰。心中有尺,行事才能有度。
有一句話說:「人生之尺,是行為的指南針,把握人生尺度,內心世界就有了深度。」
漫漫人生路,心中需有尺。凡事把握好尺度,才能行得端,站得穩。
編輯:陳洋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