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春晚節目已經陪伴大家走過了很多個年頭了,特別是一年到頭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每年都是春節才能回到家跟家人團聚。
一家人吃年夜飯的時候,一家人守著電視看春晚的那種感覺,是特別溫馨的。
因為春晚走紅的演員也特別多,比如趙本山、宋丹丹、等等都是從春晚走出來的,被大家所熟知。
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就是2006年在春晚憑藉一首歌走紅的一家三口,他們就是吉祥三寶。
當年他們一家人穿著蒙古族服飾在舞臺上唱歌的樣子,歌聲悠揚動聽,猶如天籟之音。
小女孩:&34;
爸爸:&34;
小女孩:&34;
爸爸:&34;
小女孩:&34;
爸爸:&34;
小女孩:&34;
爸爸:&34;
爸爸媽媽女兒合:&34;
這是一首交流式音樂,一問一答的歌詞讓人感覺到很暢快,因為歌詞簡單易懂,春晚之後這首歌被民間歌手翻唱了無數遍,但是卻還是沒有辦法超越原版。
這首歌是由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爾親自作詞寫出來的歌,剛開始大家都以為春晚舞臺上的他們是三口之家。
爸爸媽媽是真實的夫妻,但那個小女孩是他們的小侄女英格瑪。
這首歌是布仁寫給女兒諾爾曼的一首歌,他們是歌手的身份,在妻子烏日娜忙著去演出的時候,布仁就在家裡帶孩子。
孩子剛懂事的時候,就很喜歡問大人問題,他們會好奇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
布仁的女兒也不例外,他們生活在草原,每天都能看到日落,月亮,還有天上的星星。
為此女兒就總是會問他,&34;
布仁就會很耐心的回她,&34;,然後還會接著問,&34;
日復一日的跟女兒生活,女兒問一句他回答一句,有一天他的妻子烏日娜覺得他們父女的一問一答像極了音樂交流,聲音也很動聽。
正是妻子的話讓布仁有了靈感,在女兒三歲的時候,他就寫下了這首歌,起初寫這首歌的時候,是想告訴大家面對孩子的提問,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作為父母應該要耐心的回答他們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去拒絕跟他們對話,這樣對孩子的發育是很不好的。
一個家庭父母跟孩子的交流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孩的成長需要父母去引導,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跟父母溝通的能力,不能因為覺得麻煩就不理孩子。
這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弊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長大之後,跟父母的交流會越來越少,即使很想關心他們,卻每次話都嘴邊都難以說出口。
這就是現在存在的中國式教育,父母小時候沒有做好跟孩子的溝通,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這首&34;剛開始寫出來的歌詞是蒙族語,曲調非常簡單,歌詞中的童聲滿是散發著草原的味道。
音律唱出來讓人感覺很舒服,唯一的缺點就是蒙族語讓很多人聽不懂,只能感受它的旋律。
為了能讓大家傳唱,直接翻譯歌詞的話很容易讓原本的詞失去了音律的感覺,重新填詞又害怕被歌曲原本的原意給脫離了。
好在最後通過作詞人王寶的填詞,用簡單精巧的句子,把這首歌原版的味道詮釋得很完美,這才有了春晚上大家聽到的漢語歌詞。
現在的流行音樂真的太多了,像這首歌曲它具有那種超越語言、文化和年齡的魅力,讓人可以通過歌詞去感受到他們三口之家的溫馨日常,這樣的歌曲傳唱的會更有意義。
寫這首歌的布仁巴雅爾,1960年3月6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他的名字在蒙語族的意思是&34;,他的父母希望他能永遠開心快樂。
他從小就過著遊牧生活,因為從小就愛唱歌,在大草原可以無憂無慮放聲歌唱,從小就蒙古長調歌曲和馬頭琴演奏,在20歲的時候就考上了呼倫貝爾盟藝術學校,開始接收到正軌的聲樂訓練。
他跟妻子是中學同學,布仁巴雅爾大學畢業後兩人就結婚了,夫妻倆過去了悠然自在的生活,兩人興趣相投,過得非常幸福。
婚後他們生下了女兒,布仁寫下了&34;這首歌,他們開始走紅,生活變得忙碌了起來,其實在2011年夫妻兩人還收養了一個孤兒叫烏達木,他們夫妻的心腸真的很好。
隨著他們的侄女跟女兒慢慢長大,這首歌再唱也不是當初的那種感覺了。
生活中的布仁迷上了攝影,想以自己的方式把美麗的呼倫貝爾記錄下來。
後來他為了拍攝呼倫貝爾的百位百歲老人專題,他跋涉萬裡只為了能完成好這個項目,讓大家看到關注到老人的生活狀態。
在2017年8月11日,在北京舉行《呼倫貝爾·萬歲》專題影像展,終於不負所望,他辛苦記錄下的影像被大家看到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說起這首歌大家記憶還是很清晰的,但是很少能看到他們一家三口的消息了。
2018年9月19日15時15,布仁巴雅爾因心肌梗塞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家中逝世,享年59歲。
吉祥三寶的&34;永遠的離開了,再也沒有三寶合體之日。
而他的妻子因為丈夫的離世,選擇隱退生活。
不過好在他們的親生女兒諾爾曼遺傳到夫妻倆的音樂天賦,從美國伯克利學院畢業,希望在未來可以看到她的作品。
還有他們的小侄女英格瑪,這個聲音甜美的姑娘,也已經長成了大姑娘。
結語:吉祥三寶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快樂,讓許多孩子跟父母懂得了交流的重要性。
即使布仁巴雅爾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那個和藹可親的阿爸,仍然活在大家的心裡,
文章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