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牌坊位於珠海市前山鎮梅溪村,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景區以清末中國第一任駐夏威夷領事、華僑百萬富翁陳芳先生故居、陳家花園、梅溪石牌坊、陳氏家族墓園為主體,集名人故居、民俗博覽、觀光休閒為一體,是珠海旅遊一張亮麗的名片。
陳芳(1825-1906),字國芳,前山鎮梅溪村人。1849年因家貧跟隨叔叔飄洋到美國檀香山謀生,從學徒做起,開始只經營一間小店,後來看準時機,投資甘蔗種植和製糖產業致富,成為檀島第一個華人百萬富翁,被譽為「一代糖王」,被選舉擔任夏威夷國會議員,後任清政府駐檀香山總領事,陳芳因其較大的影響力曾登上美國評選對美極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1890年,陳芳回故鄉定居,斥巨資興辦公益事業,為鄉人稱頌、朝廷讚許。
陳芳一生都保持赤誠愛國心,他的家人也都非常樂於助人,用自身雄厚的財力為村民排憂解難。1891年,在澳門(當時被葡萄牙人佔據)尋找酒店住宿時發現一家豪華酒店門前立著一塊十分引人注意的牌子,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讓陳芳勃然大怒,當即用5000美元的天價把整個豪華酒店買了下來。並把門口的牌子踩成粉碎,同時將酒店更名為「四海芳園」,永遠對所有華人開放。
梅溪牌坊是清光緒皇帝為表彰陳芳及其親屬為家鄉多做善舉而賜建。牌坊以純花崗巖作材料,以中西合璧的藝術造型,採用榫卯構造,廡殿頂,石鬥拱,須彌座,雕以瑞獸、花果、人物、八仙等,鐫刻「聖旨」、「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等字,氣勢雄偉,乃石建築中的珍品,1989年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溪牌坊原有四座,三座一字排列組成牌坊群,另一座為獨立小牌坊。牌坊群的三座牌坊中的一座在文革時期被毀壞。
牌坊群原址上有三座牌坊,正中一座為「急公好義」牌坊,高12米、寬12.2米,深4.6米,建於1886年(光緒十二年),這一年珠海發生特大水災,很多村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遠在異國他鄉的陳芳捐贈白銀三千兩寄回國內,請朝庭救濟災民。光緒皇帝非常感動,即賜建石牌坊一座,以示褒獎,並賜封陳芳二品頂戴加二級花翎。石匾落款「光緒十二年八月六日奉欽加二品頂戴並加階榮二級花翎候選道前夏威仁(夏威夷譯音)國領事館陳國芬敬建」。
原址上左邊一座牌坊建於1891年,是陳芳長孫陳永安請準朝廷賜建給其父陳龍的,陳龍及夫人被賜封為奉政大夫和五品太宜夫人。牌坊高10.1米,寬9米,深4.6米,單廡,4柱3間3牌樓,左右懸「惠澤」、「仁階」石匾,中間懸「聖旨」、「樂善好施」石匾。在「樂善好施」石匾上落款刻:「光緒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奉欽加同知府臣陳樂賓承為先父光祿市寺署正誥贈奉政大夫陳應芝誥封五品太宜人母陳吳氏敬建」。
原址上右邊本應還有一座牌坊,但卻因「文革」被破壞,據載,被破壞的這座牌坊是陳芳在1878年為「丁戊奇荒」捐款5000美金,朝廷下令修建的牌坊。這座被毀的牌坊應與「樂善好施」牌坊外形類似,已無法考證受賜人,據說紅衛兵要破壞另外兩座牌坊時,梅溪村民都坐在牌坊下,紅衛兵才罷手。
在牌坊群旁邊不遠處,獨立建有一座「樂善好施」牌坊,高12米,寬12.2米,深4.6米,雙廡,8柱3間3牌樓,左右懸「承恩」、「受祉」石匾,中間懸「聖旨」和「樂善好施」石匾,是朝廷為陳芳父母而建的牌坊。石匾落款「光緒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奉欽加二品頂戴加二級花翎候選道前領事館陳國芬遵為先父母誥贈榮祿大夫陳仁昌誥贈一品夫人陳曾氏敬建」。
陳芳故居為家族莊園式建築,整座建築做工精細,每座屋宇都用麻石砌成牆基,石階拱門,門窗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灰雕、磚雕,屋內雕梁畫棟,美侖美奐。
景區內的"珠海名人蠟像館"集中展出了珠海近代二十四名人蠟像,其中有故居主人陳芳,民國內閣總理唐紹儀,華南地區第一位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物楊匏安,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任委員長林偉民,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蘇兆徵,我國第一位世界冠軍容國團等。這些珠海名人對近代中國歷史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梅溪牌坊景區重現了珠海傳統人文魅力,梅溪牌坊與梅溪村落、涼亭、古廟、陳芳故居、西洋式花園墓地以及檳榔樹、小橋流水等自然景色交相輝映,展現出中西文化交融的僑鄉風情。景區不算大,遊覽時間約2.5小時,正價門票50元/人,現階段網上購票約33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