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劉敏濤因在演唱《紅色高跟鞋》時流露出的「做作表情」,成功出圈。
「三分譏笑,三分薄涼,四分漫不經心」,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劉敏濤是一個端莊優雅的女人,表情管理100分,怎麼會「意外」上演一出反差萌?
憑藉著這一萌點,劉敏濤再度翻紅,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風頭無兩。
劉敏濤,出生於1976年,祖籍山東煙臺,畢業於中戲,是一名低調內斂的好演員。
因為家教森嚴,所以劉敏濤堪稱「叛逆絕緣體」。
一路按部就班地「升級打怪」,品學兼優,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家長心中的乖乖女。
你以為她是被優渥家庭培養出來的「瓷娃娃」嗎?
當然不是!
據悉,劉敏濤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裕,但是父母恩愛,且舉全家之力,供女兒上學,望女成鳳之心,溢於言表。
據劉敏濤回憶,大一新生報導,是父母陪著她一起去的。
縱然心中對愛女有著萬般不舍,但是為了省錢,父母只在學校附近的小旅店住了幾天,便忍痛離開。
依依惜別之際,第一次離家的劉敏濤,強忍著淚水,故作堅強,不想讓別人看到她脆弱的一面。
畢業之後,憑藉著傲人的天賦及一直以來的勤奮努力,劉敏濤陸續出演了幾部大戲,並於事業上升期,毅然結婚生女,回歸家庭。
生活不是童話,結婚照上那明媚的笑容,也不是往後餘生的全部表情。
由於與圈外丈夫聚少離多,再加上沒有共同語言,經歷著長時間喪偶式帶娃的她,為自己感到不值,遂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叛逆——離婚!
七年,是女演員最寶貴的一段時光,而劉敏濤,卻將其浪費在了無意義的婚姻消耗上。
她曾按照社會上約定俗成的家庭分工,「男主外女主內」,勤勤懇懇地操持家務,獨自照顧女兒,不讓在外打拼事業的丈夫分心。
然而換來的是什麼?
是精神交流和情感溝通的缺失,是一次又一次的「慘遭打臉」和心灰意冷。
某天,劉敏濤和丈夫去日本清水寺旅遊。
她非常想吃一支抹茶味冰淇淋,可是丈夫不給她買。
事後,她輕描淡寫地解釋為「因為我身無分文」。
私以為,當時她身上並非沒錢,只不過,若是丈夫給買,意義自然不同,好歹有點婚姻中的小甜蜜。
沒想到,丈夫如此不留情面,扼殺了她的「冰淇淋自由」。
離婚之後,女兒歸劉敏濤撫養。
前夫未曾去探望女兒一次,就這點,劉敏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對金星直言「我們家這個東西是個奇葩」。
劉敏濤善意地希望與前夫還能做朋友,順便讓女兒感受下父愛。
可她前夫怎麼想的?鬼知道。
最後,她不得不替前夫強行挽尊,「可能他不喜歡孩子」。(總不能在公開場合,揣測孩子她爸是個gay,自己慘遭騙婚吧?)
自從劉敏濤搖身一變,成了一個享受「叛逆」的女人之後,開始放飛自我、成就自我,隨心所欲地去冒險、去生活、去挑戰極限。
因為人生閱歷十分豐富,再加上演技精湛,劉敏濤對於角色的把控和詮釋,可謂信手拈來。
①她是電視劇《偽裝者》中的「大姐」明鏡,因為顧念家族企業和三個弟弟,只得隱居幕後,當一個「紅色資本家」,默默支援前線。
除了革命理想,明鏡還犧牲了個人幸福。為了三個弟弟,她終身未嫁,縱然膝下無兒無女,卻無怨無悔。
②她是電視劇《琅琊榜》中的靜妃,精通醫術、聰敏機警、忍辱負重。
縱然內心對皇帝極度憎惡,可是面上不顯,對其關懷備至,沒有絲毫違和感。
她的高深莫測,她的賢淑隱忍,令我著迷。
③她是《歡樂頌》中的關母,不愁吃喝,人脈廣,教育理念無比保守,對女兒的掌控欲極強,是關關心中「甜蜜的負擔」。
④在綜藝《青春環遊記2》中擔任飛行嘉賓時,劉敏濤一點也不端著,有梗有料,參與感滿滿,為節目帶來不少話題度。
中年「叛逆」是需要力量的。
劉敏濤,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她不相信疲憊和麻木是中年人的底色,她敢於去挖掘自己更多的側面。
以前不敢穿露背裝,現在,她敢;
以前不敢剪短髮,現在,她敢;
……
在劉敏濤看來,中年的「叛逆」已經沒有了破壞力,它也許不像八九點鐘的太陽那般驕陽似火,但卻像冬日裡的暖爐,溫溫地孕育著,不燙手,剛剛好。
因為嘗到了「叛逆」的甜頭,所以她的心境變得愈發開闊和自由。
而這種叛逆,說到底,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掌控感!
掌控感可以帶給人安全感。
因為每個人只有確認自己的存在,確認自己能夠對身邊的事物、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確認自己的自主意識,才能確認自己的價值。
而這,恰恰是一切存在的精神基礎。
劉敏濤可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