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寫生不僅讓我看到了中國鄉村的美麗變化,在石頭上畫熊貓的藝術之舉也讓我很驚喜」,9月1日,9位中國藝術家和來自五大洲11個國家的12位藝術家來到房山青龍湖鎮水峪村寫生,來自瑞士的藝術家伯納德·加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曾去過中國很多地方,這次鄉村寫生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據了解,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於8月30日開幕,開幕式後,中國美協邀請五大洲的優秀藝術家代表,來到水峪村開展寫生活動,中外藝術家們在當地村黨支部和村民的帶領下,進入水峪村的「亮點」風景地,或進入村民家中進行風景寫生,或到青龍湖水庫採風,為美麗的村莊構圖。在寫生的過程中,藝術家們還參觀了村民們的藝術工作室,對村民們在石頭上畫熊貓這件事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並現場向當地村民「取經」,嘗試在石頭上作畫,臨走時,每人都收藏了一塊「熊貓石」作為紀念。
在之後的座談會中,澳大利亞藝術家納塞爾·帕朗拿出自己在採風過程中撿拾到的「廢料」,如碎瓷片、樹皮、乾燥劑包、鞋墊、碎玻璃片等,稱自己十餘年來都在致力於從「廢棄物」中發現美和藝術的工作。他認為:「你不需要專門的媒介進行創作,只需要雙眼和靈感,就能 『變廢為寶』」,巧合的是,他的理念正好與水峪村「文化扶貧」的理念相契合。水峪村與中國美術家協會行政支部是共建單位。在「精準扶貧」的攻堅背景下,文藝事業發揮「扶志」與「扶智」的功用,激發貧困群眾志氣、提升脫貧內生動力。2019年,水峪村聘中國美協外聯處主任劉中同志為榮譽村長,並利用村裡河灘上俯拾皆是的鵝卵石進行藝術創作,於石上繪熊貓。
據水峪村榮譽村長、中國美協外聯處主任劉中介紹,2014年及2016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於炎黃美術館先後舉辦「中國美術家眼中的世界」美術作品展和「互繪·相知——中外美術作品展」,以涉及60餘國家的300餘件作品全面呈現中外美術家眼中的多彩世界,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再推進一步,此次邀請藝術家們來村裡寫生,希望他們用雙眼觀察到中國鄉村生活的縮影,用畫筆向世界傳達中國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戰」的豐碩成果。未來,中國熊貓繁育基地將在青龍湖鎮落成,而村民創作的「熊貓石」正是最好的旅遊紀念品,能為村裡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婧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