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愛老婆黃大大
上回說到獅駝王其意乃獅駝國之王,是天庭認可政權,移山法術乃呼喚土地山神之法也乃天庭政令之術(前文閱讀:孫悟空結義兄弟移山大聖到底是誰?),總而言之,獅駝王移山大聖乃天庭在野的一顆棋子,而不巧整篇西遊裡面只有銀角大王用了這個法術,不由得不讓人琢磨此聖與天庭的關聯。
看一個人,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媽媽的囑咐我想大家都還猶在耳邊吧,真理是通行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銀角大王做了什麼。
銀角大王出場在第三十二回,先看原著:
樵子道:「和尚不要調嘴。那妖怪隨身有五件寶貝,神通極大極廣。
這說明天庭已經把蓮花洞底細摸清,怎麼知道的,是個問題,先放一邊。
再看原著:金角道:「你不知,近聞得東土唐朝差個御弟唐僧往西方拜佛,一行四眾,叫做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連馬五口。你看他在那處,與我把他拿來。」
銀角道:「我們要吃人,那裡不撈幾個?這和尚到得那裡,讓他去罷」。
這對話有幾層意思。
第一,金角目的明確,掐著時間等唐僧。
第二,兩魔信息不同步老闆不是一個人。
再看原著:眾妖道:「大王如定計拿他,可用我等?」二魔道:「你們都各回本寨,但不許報與大王知道。若是驚動了他,必然走了風訊,敗了我計策。我自有個神通變化,可以拿他。
這對話有個意思很明顯,支開小妖,避開金角。
接著看原著。
那怪道:「立也立不起來,怎生走路?三藏叫道:「悟空,你馱罷。」行者連聲答應道:「我馱我馱!」那妖就認定了行者,順順的要他馱,再不言語。
為什麼要孫悟空馱呢?這個細節我們先放一下。
但往下看。
二魔道:「兄長請坐。若要拿孫行者,不消我們動身,只教兩個小妖,拿兩件寶貝,把他裝將來罷。」老魔道:「拿甚麼寶貝去?」二魔道:「拿我的『紫金紅葫蘆』,你的『羊脂玉淨瓶』。」老魔將寶貝取出道:「差那兩個去?」二魔道:「差精細鬼、伶俐蟲二人去。」吩咐道:「你兩個拿著這寶貝,徑至高山絕頂,將底兒朝天,口兒朝地,叫一聲『孫行者!』他若應了,就已裝在裡面,隨即貼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兒,他就一時三刻化為膿了。」二小妖叩頭,將寶貝領出去拿行者不題。
這段話有幾個意思。
第一,本來可以親自滅了悟空被銀角勸下讓小妖去。
第二,一個寶貝就可以的事,派了兩個寶貝。
第三,派了兩個有名字的小妖。
這小妖是歸屬誰呢?這個細節我們接下來說。
看原著。
行者道:「是甚寶貝?」精細鬼道:「我的是『紅葫蘆』,他的是『玉淨瓶』。」行者道:「怎麼樣裝他?」小妖道:「把這寶貝的底兒朝天,口兒朝地,叫他一聲,他若應了,就裝在裡面,貼上一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他就一時三刻化為膿了。」行者見說,心中暗驚道:「利害!利害!當時日值功曹報信,說有五件寶貝,這是兩件了,不知那三件又是甚麼東西?」行者笑道:「二位,你把寶貝借我看看。」那小妖那知甚麼訣竅,就於袖中取出兩件寶貝,雙手遞與行者。
這段話兩層意思。第一,寶貝怎麼用,功效是什麼已經透露出去,第二,這兩個寶貝不痛不癢的到了悟空手中,毫不費力。
而在原著裡,精細鬼曾道:「二大王平日看你(伶俐蟲)甚好」。這個細節表明:伶俐蟲和銀角熟。
接下來,就很有意思了,照例,看原著。
二魔道:「我們有五件寶貝,去了兩件,還有三件,務要拿住他。」老魔道:「還有那三件?」二魔道:「還有『七星劍』與『芭蕉扇』在我身邊,那一條『幌金繩』,在壓龍山壓龍洞老母親那裡收著哩。如今差兩個小妖去請母親來吃唐僧肉,就教他帶幌金繩來拿孫行者。」老魔道:「差那個去?」二魔道:「不差這樣廢物去!」將精細鬼、伶俐蟲一聲喝起。二人道:「造化!造化!打也不曾打,罵也不曾罵,卻就饒了。」二魔道:「叫那常隨的伴當巴山虎、倚海龍來。
這段話有幾層意思。
第一,金角不知道另三件寶貝是啥。
第二,放過了伶俐蟲。
第三,派出了常「伴隨」銀角身邊的另兩個小妖巴山虎,倚海龍(後被悟空打死)。
第四,牽扯出了九尾狐狸精。
那麼,巴山虎、倚海龍是不是監視銀角的特工呢?
再看原著:「我真名字叫做孫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孫。真名字可以裝得,鬼名字好道裝不得。」卻就忍不住,應了他一聲,颼的被他吸進葫蘆去,貼上帖兒。原來那寶貝,那管甚麼名字真假,但綽個應的氣兒,就裝了去也。
行者笑道:「你且收起,輪到老孫該叫你哩。」急縱筋鬥,跳起去,將葫蘆底兒朝天,口兒朝地,照定妖魔,叫聲「銀角大王」。那怪不敢閉口,只得應了一聲,倏的裝在裡面,被行者貼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
銀角知道葫蘆的用法,本可以不答應就沒事了,卻不敢不閉口,「只」得應了一聲,至此,銀角大王落幕。
好了,重新翻了遍原著,著重了幾點細節,大家再串起來看,是不是收穫很多。如果沒有,那我重新組織語言通俗的梳理一遍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還是先看一段原著:那兩個怪:一個是我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我看銀爐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寶貝,走下界來,正無覓處,卻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績。」大聖道:「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的罪名。」老君道:「不幹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託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大家會不會覺得很矛盾。老君是公認的最不願意取經成功的人,在敏感時刻,他肯定不會明目張胆地反對取經。那為什麼會答應觀音這麼個送上門來的人情請求呢?還是三次!
這就是本篇的關鍵所在!
看原著:可恨猿乖馬劣頑,靈胎轉託降塵凡。只因錯念離天闕,致使忘形落此山。鴻雁失群情切切,妖兵絕族淚潺潺。何時孽滿開愆鎖,返本還原上御關?
這是對金角的一段描述,頭兩句可以看出金角是因為猴子才降凡塵的,接下來兩句這樣理解,一念之差答應了老君離開天闕,得意忘形的來到了這裡,接下來四句,離開了天闕那個溫馨大家庭,地上的兄弟夥伴也都死了,什麼時候能完成任務,回到天闕去。
放到現代,這個愛哭鼻子的狐狸金角還是挺文藝範的嘛,只怕也是西遊裡面唯一哭鼻子的妖怪吧。
我們展開聯想。
一天,老君召來看金爐童子,或許這個爐鼎四個角是金子做的,簡稱金角童子吧,對他說:金角呀,你在天上多少年了?金角回答道:很多年了。老君道:為師待你如何?金角道:師傅恩重如山!老君道:你也勤勤懇懇,想當年我從狐王那裡把你帶上來替我做事,這一晃多年就過去了,你老爸有了我的金丹,現在都稱萬歲狐王了,如今天庭雲波詭譎,你爸這麼高調,我看不是很妥啊。金角誠惶誠恐忙回道:家父是有不妥,還請師傅原諒。老君眯著眼睛摸著鬍鬚看了半響道:這樣吧,你拿我的紫金葫蘆去一趟下界,一來讓你歸家母子團聚順便有個任務替我辦一下,二來我有一封信你轉交給你父王。金角道:多謝師傅!
隨後金角下界,先去了萬歲狐王那裡一趟,把信交給了狐王,(信裡說了些啥,解讀牛魔王時我再說),然後去了平頂山蓮花洞母子團聚。
牽一髮而動全身,玉帝通過銀角這個線人得知了金角欲在平頂山用紫金葫蘆狙擊取經團隊,怎麼辦?
玉帝在我也不曉得的哪個殿,秘密會見了觀音,玉帝問:觀音吶,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你都查看清楚了嗎?觀音答道:回大天尊,都已查看清楚。玉帝笑道:不知道
你們對老君的紫金葫蘆可有了解?觀音道:回大天尊,上次孫悟空去過兜率天,見過紫金葫蘆,就是一裝丹藥的葫蘆,好似並無特別。玉帝哈哈大笑道:觀音吶,你們想要取經成功,很多事還需要做吶!觀音忙道:還請大天尊指點!
玉帝看著這位菩薩,意味深長的說到:他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闢,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鍊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夬地,見一座崑崙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此葫蘆將底兒朝天,口兒朝地,叫一聲名字,他若應了,就已裝在裡面,隨即貼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兒,他就一時三刻化為膿了。觀音大驚道:這麼厲害。菩薩也是個靈敏的人,見玉帝突然說起這個葫蘆定有深意,於是接著道:還是玉帝明示。玉帝笑道:此物就在平頂山蓮花洞。菩薩可有破解之法?觀音道:若說裝人,我這淨瓶也可,但取經之事,我等自不方便介入。玉帝道:觀音附耳過來,我有一計,須如此如此……
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篇「銀角大王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