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智慧醫療什麼樣?遠程診療協作、機器人看病正成為現實

2021-01-09 華龍網
 論壇發布《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佘振芳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17時33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未來,病人看病可能不用到醫院,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獲得專業的醫療服務——這是醫療界專家為我們描繪的智慧醫療藍圖。今(8)日,中國(重慶)智慧醫療創新技術應用發展高峰論壇舉行,一批產學研企事業單位與全國醫療機構頂級專家、學者大咖一起,圍繞「智慧醫療信息化」「5G+醫療健康」等多個熱點領域進行了主題分享。

「隨著人工智慧、5G等新基建的發展,未來除了需要醫務人員親自為患者檢查和治療的情況外,其他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可以放在線上。患者在家裡或其他地方,都可以24小時在線享受醫療服務。」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何大維在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介紹道,目前,兒童醫院已經在這方面進行探索,已在一些基層鄉鎮衛生院試點,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論壇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佘振芳 攝  

比如,去年10月22日,兒童醫院成功為酉陽縣車田鄉衛生院開展首次網際網路醫院遠程協作聯合門診,皮膚科、口腔科、神經內科專家先後為4例患者完成了遠程聯合治療。12月18日,又成功為大渡口區跳蹬衛生院開展網際網路醫院遠程協作聯合門診2例。

據悉,2021年,該系統有望在大重慶區域得到廣泛運用,未來還將建成面向全國的開放性服務系統。

病人都想看專家,專家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何有效補充優質醫療資源,讓更多患者能享受到更好服務?對此,醫院也在不斷探索。

何大維透露,目前,兒童醫院正在研發一款「機器人醫生」(人工智慧臨床專家系統)。「我們已經搜集了一些數據,正在搭建模型,並測試一些算法。設計完成後,將由專家進行訓練。最後它會自我學習,那時候就不需要我們再去訓練,而且它一定會比專家更聰明。屆時,普通患者和基層醫生都可以在監管下使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而兒童醫院,只是重慶智慧醫療迅速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重慶深入推進5G、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發布了2020智慧醫療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目前重慶市衛生健康專網完成了市-區-鄉鎮的三級建設。2020年,重慶已完成44家「智慧醫院」示範建設和市-區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數據中心建設,全市近80%的二級及以上醫院可開展各類預約診療服務。此外,全市醫學影像雲中心也已初步建成,有17家市級醫院接入該雲中心。

與此同時,醫院內的智慧應用場景也不斷豐富。智慧導診,利用機器人改善服務環境,減少醫院矛盾糾紛,提高導診效率;智慧院區管理,利用5G海量連結的特性,構建院內醫療物聯網,提升醫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移動醫護,能提高查房和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報告稱,展望未來,數字賦能智慧醫療已成為主流趨勢,大數據分析也將在疾病監控、輔助決策、健康管理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而NB-IoT+物聯網晶片等融合應用,也將彌補傳統醫療設備的缺點,成為移動醫療設備的標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相關焦點

  • 深圳禾正醫院致力為智慧醫療按下加速鍵
    除特色專科服務外,禾正還投入近10億元,從國外引進近百臺先進的數位化醫療設備,包括PET-CT、PET-MR、高端直線加速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系統、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系統等。這些設備可以為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及高難度手術的開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持。同時,醫院還將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打造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智慧醫院。
  • 【指尖城市】「智慧醫療」讓津南人觸手可及
    >醫療資源上「雲端」,電子病歷「全網互通」,慢性病在線「自我管理」,專家「隔空」診療……以「智慧健康醫療」託舉群眾「穩穩的幸福」,津南區不斷深化「網際網路+」惠民應用,持續推進「智慧健康醫療」項目建設,全方位守護人民健康,讓群眾看病省錢又省心。
  • 聯想全方位助力智慧醫療蓬勃發展,未來醫療更富「人情味」
    聯想集團最新發布的《2021年及未來科技趨勢預測》指出,構建在遠程醫療基礎上的健康服務在2020年尤為重要,可以提供遏制疫情蔓延和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醫療保健服務的雙重功能。在2021年及未來,「虛擬護理」會越來越受歡迎,人工智慧的創新解決方案和5G網絡給予患者全新的體驗。納米技術也將大展拳腳,重點放在細胞及器官的製造與列印,和為癌症患者提供定製化治療。
  • 金蝶醫療尹治國:智慧型醫共體解決方案
    金蝶醫療總經理 尹治國技術、政策雙驅動,智慧型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將成為重點目標對於目前醫療環境市場現狀,尹治國如此評價:「當前的醫療環境市場,在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雙輪驅動下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將成為未來智慧醫院的標配。在新醫改政策下,智慧型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將成為重點目標,智慧醫院建設將迎來新藍海。」尹治國認為,實現智慧型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的大目標要從區域醫共體信息化應用平臺建設做起。在他看來,區域醫共體信息化總體框架包括網際網路就醫服務、網際網路診斷服務、醫聯體協作服務、全景數據與診斷中心以及綜合運營與監管五個環節。
  • 中國醫師節丨華為IdeaHub用遠程診療護佑人民健康,為醫生減負
    文 | 曾響鈴來源 | 科技向令說自從華為提出「智慧屏」 這一概念後,就被市場上的各大硬體品牌爭相跟隨,「智慧屏」儼然已經成為取代傳統屏幕的新品類。從現實案例來看,在華為IdeaHub的技術加持下,華為遠程醫療系統已經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展開合作,共同搭建了國內規模最大、集音視頻交互和數據共享雙驅動為一體的遠程會診系統。
  • 遠程醫療:零距離共享「雲」資源
    「線上網際網路診間可以讓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省級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醫生在固定的時間段內接診,實時在線的醫生可以更快地處理患者需求,節省各項成本、改善就醫體驗。」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線上診間」也可接受初診諮詢,複診患者線上開具檢查申請單,線下直接排隊檢查,節省掛號排隊。未來,醫院會把更多醫療服務推向「移動端」,一站式服務將更加豐富。
  • 2020健康界峰會 | 「七箭齊發」直擊智慧醫療未來發展新態勢,來...
    一場疫情考驗著全球醫療衛生體系。大數據、遠程醫療、網際網路醫療、醫療機器人等信息技術表現亮眼,讓人們對智慧健康在後疫情時期的發展充滿期待。而將於2020年7月23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健康界峰會中國智慧健康大會,將全景式地為你呈現和解讀上述智慧健康新趨勢。
  • ABB新一代協作機器人發布,未來的數字工廠是什麼樣?
    不少網友表示,是機器人!除了那群跳舞的「拓荒牛」四足機器人,還有就是現場揮墨的寫字機器人!很巧,記者昨日在坐落於上海張江機器人谷的ABB機器人工廠,看到了這位春晚「網紅」——YuMi。YuMi是ABB在2015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協作機器人。YuMi家族正日益壯大,並活躍在世界各地的工廠、車間和實驗室,與人們並肩工作。
  • 「看病不求人」:全省三級醫院患者候診平均用時將至12分鐘以內
    各市(地)、各醫療機構通過公開醫療服務信息、優化再造流程、打造智慧醫院、加強制度建設等一系列舉措,不斷營造高效、公平、有序的就醫環境。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二級以上醫院專家號源網上開放比例100%,門診患者分時預約就診率81.98%,患者分時預約檢查率74.63%,全部實現區域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看病難」情況得到初步緩解。
  • 獵豹移動投資的獵戶星空推出診療機器人捐助醫療機構
    藍鯨TMT頻道1月28日訊,近日,獵豹移動投資的獵戶星空將兩臺智慧機器人送到接診壓力巨大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捐助智能服務機器人在醫療機構試點。據介紹,其中一臺智能服務機器人,由六麥克風陣列、多攝像頭模組、雷射導航雷達等組成,可實現無人導診,自動響應發熱問診、引領病人及初步診療,並可實現醫生對病人的遠程診療,避免醫護人員與病患直接接觸而發生交叉感染可能性;另一臺智能遞送機器人由自主導航模塊及運輸箱體組成,可根據醫院需求分別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用機器人代替醫護過程中簡單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
  • 數坤AI全流程參與診療,AI+醫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這些企業推出的肺炎CT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疫情防控機器人、智能測溫系統、疫情防控外呼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了積極作用。AI賦能整個診療流程,效率和準確率均大幅提高「人工智慧為醫療打開了更大的空間。智慧醫療和AI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能為醫生賦能,為醫護工作者帶來便利。
  • 長春市政協委員為「智慧醫療」建設獻策 幸福城市的幸福就醫體驗
    人民政協報訊(記者 高峰)國家衛生健康委信息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際網路診療增長迅猛。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17倍,一些第三方網際網路服務平臺的診療諮詢量比同期增長20多倍。「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使百姓的就診習慣和就診體驗悄然發生著改變。1月10日,在長春市政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智慧醫療」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的高頻詞之一。市政協委員、吉大一院神經內科教授劉亢丁認為,「智慧醫療」優勢顯著。
  • 【廣東「智慧扶貧」實踐紀實之二】小山村的「雲醫生」
    在屏幕的另一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正耐心傾聽他的煩惱。從梅州到廣州300多公裡的距離,無需鞍馬勞頓五小時,藉助網際網路,在家門口看病成為現實。平湖村衛生站中,村民曾桂昌試用遠程診療系統2016年第一間標準化衛生站建立後,平湖村的衛生醫療條件有所提升,小病小痛仍由村醫曾炎清經手診治,然而一旦碰上疑難雜症,村民看病依舊成問題。
  • 智慧醫療破解精準醫療高耗醫護資源難題
    家長們避之不及的電子遊戲,居然成了救治兒童的「良方」,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智慧醫療的認識,這似乎也揭示了未來醫療的無限可能。在近日舉行的第23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智慧醫療專場」上,零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零氪科技」)CEO張天澤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
  • 行業|新冠疫情會是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嗎?
    未來,AI是否能成為預測、診斷疾病以及疾病數據管理的好幫手?這次新冠疫情又是否能成為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商湯科技利用領先的人臉識別算法和熱成像智能測溫技術,在最短時間內推出了「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可實現對人員體溫、口罩佩戴以及人員身份等多個方面的識別和管理,並能將實時信息統一展現及存檔,助力防控戰「疫」。未來如果AI篩查檢測能成為一種常規手段,那麼疫情會不會得到更快地控制?
  • 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智慧醫療賽道福建賽區決賽落幕
    林瑞琪攝10日上午,2020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智慧醫療賽道暨第四屆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福建分賽區決賽在福州落幕。當天,省內實力三甲醫院、重點高校、知名高新技術企業在線比拼,31個項目「雲端」競技。本次智慧醫療賽道設置醫療健康信息管理、網際網路 醫療健康、5G物聯網 智慧醫院、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遠程醫療與醫聯體、區塊鏈與數據監管治理六大賽題方向。疫情發生以來,還增設「智慧戰『疫』與公衛信息化」方向,吸引了一批「戰」疫成果亮相。
  • 協作機器人在2020年的3大標籤
    這個時刻心中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充帶著對未來的期待。很多人感嘆,魔幻的2020即將過去,經歷過種種刻骨銘心的歷史時刻,我們還有什麼戰勝不了?   2020年是協作機器人爆發的大年,從2018年初大約只有15家主流協作機器人廠商,一夜之間市場已經出現了超過75家協作機器人本體企業進入賽道。
  • 聯想創投「未來午餐會」第二季一期:大數據平臺構建智慧醫院2.0
    掛號、看病、治療,這是每個人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患者們希望在醫院裡能夠獲得更加人性的體驗和尊重,作為醫生,更希望能夠有更從容的時間接待每一位病人,但是號源的稀少、繁瑣的流程、擁擠的就診環境,使理想和現實間有著巨大的鴻溝,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更深層次地融入醫療領域,智慧醫院能夠更大程度地優化掛號、開藥等流程體驗,縮短就診時間,並更嚴密地進行醫療廢物處理的監控。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5G遠程超聲診斷常態化 為守疆官兵解決...
    5G遠程超聲診療項目,為工作、生活在西藏那曲地區的官兵解決看病難問題。好,吸口氣,輕點兒吸……」這是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超聲科主任呂發勤正在為西藏那曲地區官兵進行5G遠程機器人超聲診斷。遠程機器人超聲技術是指設置醫生端和患者端,將偏遠地區或患者端病例的超聲影像通過網絡傳輸技術傳輸到醫生端,會診專家「面對面」基於上傳的圖像提供診斷及決策分析的一種遠程醫療技術。
  • 華之康集團在九華山成功舉辦六早遠程醫療健康產業峰會
    在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的新時代裡,在健康中國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作為全民健康事業的重要支撐,涉及諸多領域,影響千家萬戶,發展潛力大,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必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健康中國2030」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和經濟轉型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