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抓著國慶的小尾巴去看了個電影,姚晨和馬伊琍主演的《找到你》,看影片介紹就給自己打預防針,別哭呀別哭,結果還是忍不住。(以下有劇透)
《找到你》是一部雙女主的影片,姚晨飾演的李捷代表的是事業有成的職場媽媽,做事幹練,走路帶風。
馬伊琍飾演的孫芳是貧困農村階層的小保姆,離開貧困家鄉,嫁給了家暴男,為了救先天性疾病的女兒,賣身賣器官。
影片裡還有一個只出現了幾個鏡頭,代表放棄了工作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全職媽媽。這三個女人因為丟孩子的事情捆到一起了。
朱敏畢業於重點大學,結婚有孩子後,為了照顧孩子,成為了全職媽媽。在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全職媽媽的偉大稱號卻讓她非常被動。除了沒有收入,還因為丈夫在懷孕期間出軌,導致她出現精神狀況,去看心理醫生的病例成為她拿到孩子撫養權的障礙。
像朱敏這樣犧牲自己職業前途,回家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女性很多,她們一直都被社會認為是偉大的,是個有母親樣子的女人。回家帶孩子明明就是一個女人這輩子最大的賭局,賭的就是你嫁的那個男人是不是靠譜的。賭對了,家庭和美,獲得賢內助的美譽。賭錯了,就淪落為不懂上進,經濟不獨立,沒有話語權的失敗中年婦女。
但明明每個全職媽媽在有孩子以前,都是有工作,求上進的人,怎麼離婚的時候,就被冠上了不求上進的帽子?難道丟下孩子沒人帶,去拼工作才是應該的?
全職媽媽是個高風險的工作,明明付出了大量勞動,照顧老的小的,把家裡打理妥帖,但付出的勞動卻可以被人輕易無視,甚至不覺得這是一種有價值的勞動。
在朱敏離婚官司後,李捷對她說:
全職媽媽的付出,換來了偉大的美譽,但在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她們往往成為風險最大,選擇權最小的那一個。為什麼就不能相信,一個女人可以把家庭孩子照料妥帖,怎麼就賺不了錢了?媽媽的潛能是無限的。
影片裡丟下孩子給保姆帶,自己努力拼工作的李捷,看起來表面風光,但其實各種強撐。職場裡不會因為你是個媽,就對你特別優待,酒照樣喝,性騷擾照樣有。
努力拼事業的女人,最後還是一樣被老公和婆婆嫌棄,怪她太拼事業,不照顧孩子,媽寶男說她「你現在的樣子,哪有一個女人樣」,連家裡的保姆,都能因為她太忙碌而批評她「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
媽媽的責任是什麼?除了生孩子,帶孩子,難道不需要養孩子?老公一個人賺錢夠一家人花嗎?
社會對男人太寬容,只要他們能賺錢,能養家,不做家務,不帶孩子,算的了什麼,如果不出軌,不嫖娼,還能早點回家帶帶孩子,就已經是好丈夫好爸爸。
同樣的標準下,如果女性只顧著工作而忽視了家庭,常常被指責不負責任,不是個好媽媽。
社會對女性的要求,長期潛移默化下,往往也變成女性對自己的內在要求,要求自己既能照顧好孩子,又能工作出色。當不能做到工作家庭平衡的時候,反而產生愧疚。
為什麼職場媽媽要愧疚?應該羞愧的是這個社會與這種不公平的雙標。
馬伊琍飾演的孫芳,代表了經濟底層農村婦女,離開家鄉貧困,在城市裡打工討生活,新婚當晚就被家暴,以為孩子出生,男人就會改。
女兒患先天疾病,老公狠心放棄治療,自己去夜總會賺快錢,為了5000元醫藥費,可以把自己喝死。
或許馬伊琍演得太好,孫芳的經歷讓我無法徹底去恨她。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說,她前期所做的一切,全部為了孩子。到拐走了東家的女兒,也不是打算賣,只是想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女兒,彌補失去女兒的遺憾,但她的妄想也真切傷害了失去女兒的另一個女人。
看電影的時候,聽到前排的一個男人說「還不是因為太窮了」。是呀,真的太窮了。但如果有錢了,這些問題就能完全避免了嗎?
朱敏畢業重點大學,有賺錢能力,為了孩子放棄事業,最後卻被人質疑沒有經濟能力;
孫芳為孩子可以賣器官,賣身體,可以戰勝一切,卻戰勝不了貧窮;
李捷經濟優越,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但卻被指責不配做母親。
這三個女人,不是都缺錢,但都有個混蛋老公。
朱敏的老公在老婆懷孕期間就出軌;孫芳的老公家暴成性,女兒有病,第一個先逃跑;李捷的老公是個媽寶男,孩子丟了,只會怪老婆。
電影裡的三個女人,所有不幸的根源都來自於失敗的婚姻。「喪偶式育兒」並不是有了錢就能解決的,能賺錢養家的男人,有了更多躲避育兒的藉口。
錢對於孫芳這些處於經濟底層的人,的確能解決很多問題,有錢了,孩子就有救,有錢了,自己可以不用去賣身。但在錢保證了生活後,能解決問題的是人,而不是錢了。
影片最後,李捷的女兒找回來了,但她還敢請保姆嗎?朱敏爭取到女兒的撫養權了,但她重回職場後,女兒的撫養問題要怎麼解決?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的身份轉變,又怎麼平衡家庭和工作?
這些問題,是女性的問題,也是母親的問題,影片沒有告訴我們。但現今女性的困境,家庭和職場的選擇,難得有影片拍出來,讓所有女性在同一部電影裡同病相憐。
任何問題,在被解決之前,先要被更多人看見。期待將來,整個社會對女性的任何選擇都能友好接納,現在困擾的問題,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