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鐘60張畫面,電影院大部分均為24fps,60幀影片對放映設備有極高的硬性標準,從硬碟讀寫速度到CPU處理速度,顯卡渲染速度均需達標。
每秒24張與每秒60張有什麼區別呢?
順暢,不卡頓,不眩暈,清晰不模糊。
每秒24張與每秒60張有什麼區別呢?
順暢,不卡頓,不眩暈,清晰不模糊。
下面這幾張圖均是同時開始,同時結束:
在電影畫面裡,一副靜止的圖像被稱為「幀」。24幀/秒以上的畫面頻率則被統稱為高幀率FPS。
目前國際通用的電影拍攝技術是「24幀/秒」,即每一秒的影像相當於由24張連續拍攝的畫面組合而成。這個標準符合人類「視覺暫留現象」。
幀數越高,在銀幕上顯示的視效就越平滑
也就是說當畫面在快速運動時,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仍能繼續保留影像較短的一段時間。所以人們不會感覺到自己是在1秒內看了24張圖片,而是看到了一個流暢完整的電影影像。
超高幀率不僅使電影看上去無限接近真實,中間的卡頓和抖動也近乎消滅為零。
對比24幀顯示
60幀畫面完全沒有模糊與「拖影」現象存在
這種近乎完美的畫面表現力,也是李安導演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繼續堅持選擇運用120幀來拍攝《雙子殺手》的根本原因。
李安作為一名探索者,從《少年派》到《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再到即將上映的《雙子殺手》,一直走在電影技術前沿,為觀眾帶去一次又一次的全新觀賞體驗。
在《雙子殺手》裡,他把高幀(120幀、60幀)和3D技術融合的更好
本以為一個「自己打自己」的故事並不是什麼新鮮題材,但在李安的手下還是看到了他想表達的關於「人」的探討,人的痛苦、困惑,都來自每一個人與自己「我」的關係。
年輕的小克出現後,兩人在布達佩斯的摩託追殺戲,不僅動作勁爆,視角上第一和第三人稱的不斷切換也很有味道。
最主要的,鏡頭快速運轉,車速不斷提高,在60幀下觀看酣暢淋漓。即便是高速動作,中遠景鏡頭裡的周圍建築、路人也都一覽無餘,清晰入眼。
但其中的技術造活人(如何與另一個我相處)、60幀看超長動作戲依然能有刷新認識的爽快體驗,這也是影片最大的兩個看點。用技術手段「造人」,李安又一次讓人大開眼界。
之後幾場貼身肉搏,真人與數字人扭打在一起,「數字造人」的技術呈現出最高難度的虛實結合,看不出任何不同。
這是李安導演在電影拍攝技術領域的又一次大膽探索
你抱著怎樣的預期來看這部李安作品?你又期待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怎樣的李安式表達?
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喲~踴躍發言
識別二維碼加小編,進入粉絲群,更多優惠以及觀影信息第一時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