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紅色記憶
說起著名的「鵝錢鄉土改」,淮安區黨史專家鍾志榮告訴記者,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劉少奇起草的《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通常稱「五四指示」)指出,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我黨目前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是目前一切工作最基本的環節。必須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放手發動與領導目前的群眾運動,來完成這一歷史任務。
5月10日,華中分局組織部部長曾山主持召開會議,傳達和貫徹「五四指示」,確定在華中解放區全面開展土地改革運動,並決定在當時的淮安縣石塘區鵝錢鄉和其他幾個地區開展試點。5月18日,工作隊進駐鵝錢鄉,依靠當地的黨組織進行土改試點工作。5月25日,華中分局書記鄧子恢回到淮安後,根據「五四指示」精神以及鵝錢鄉試點情況,主持制定更加適合實際的土地改革政策。到6月下旬,工作隊土改試點結束後,鄧子恢特地撰寫了題為《從鵝錢鄉鬥爭來研究目前的土地改革運動》的文章,指出鵝錢鄉「創造了華中土地改革第一個典型範例」。在1947年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上,淮安鵝錢鄉最先試行的「中農土地不動、地富與貧僱土地拉平」即「中間不動兩頭平」的土地分配政策,被中央肯定為「最堅決的土改路線」。
親歷者說
如今,淮安土地上的一個創新之舉又激發出新的活力,這就是土地股份合作試點。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村級黨組織統領,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村委會和合作社實行兩塊牌子。農民除了得到土地流轉的租金外,還能在盈利時獲得分紅,平時在土地裡打工也能額外拿到工資。
石塘鎮靖大莊社區就是其中的典型。11月12日,社區黨總支書記卞開喜告訴記者,社區成立的萬艮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流轉了1410畝土地,每畝租金1000元,比平常大戶流轉的租金要高出200元左右。「閒散土地集中流轉後,大大降低了農機成本,也為大規模的用工打下基礎。」卞開喜說,去年共有40戶低收入戶在合作社打工,最高的一年收入將近2萬元,成功脫貧。
記者了解到,除水稻之外,流轉的土地還種植高檔花木、經濟作物等。一系列的「組合拳」,為村裡一年帶來純收入近40萬元。
記者手記
跨越70多年,同一片土地,同樣的改革創新,同樣的為民情懷。
土改讓鵝錢鄉農民成為華中解放區最早分得土地的農民。通過土改,全鄉農會會員發展到852人,婦女會員發展到609人,兒童團員發展到338人。農會和婦會中有362人參加民兵,13人參加自衛隊。1946年7月10日,鵝錢鄉農民還特地致信前線將士表示支前的決心。
如今,石塘鎮的喜人變化也是土地流轉帶來的結果。富起來的村集體也將資金用於更多的民生保障,修建道路、合作醫療、代繳綜治險……靖大莊的村民們如今獲得感滿滿、幸福感滿滿。
融媒體記者:何淵 盧化福
攝影、視頻:幹石泉
原標題:《幸福的「秘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