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需要文人,帶走了李敖
上帝需要了解黑洞,帶走了霍金
而上帝想要聽電音的時候
他選擇帶走了那顆閃耀的星——Avicii
1989年9月8日,一個名叫Tim Bergling的小男孩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
Tim來自一個演藝家庭,他的父親是Klas Bergling,母親是Anki Liden,一名著名的瑞典女演員,曾經出演過1985年奧斯卡提名電影「My Life as a Dog」。然而頭頂演員後代的光環並沒有帶給他太多優待,Tim反倒經常因為長相不夠「演員化」而招致同學的惡意評價。
16歲,受到DJ哥哥的啟發,Tim開始正式製作音樂。小小的臥室成了他的工作室,空間不夠就把床打開當桌子,上面鋪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甚至是吃的。
經常和朋友們約好在「工作室」做音樂時是中午,一眨眼再想到要吃飯要休息時,就是夜裡一兩點了。小夥伴們有時候累到不行了,會和他說「要不明天再接著做吧」,而Tim一般會說:「不不我們最好還是現在就弄完吧。這樣明天就可以做一首新的歌了。」
一開始,Tim只是截取或改編已有歌曲中的片段。漸漸地,他開始學著自己寫旋律,加和弦,並把這些歌曲發到博客裡。
或許是天才都有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了悟,Tim知道自己的作品是有獨特性的,於是信心滿滿地聯繫了瑞典Laidback Luke電音論壇的負責人,發了幾個小樣給他,並成功地吸引了對方的注意力。
就這樣,16歲的Tim每周都會在論壇上發新的小樣,一周比一周更好,從技巧到獨創性都越來越成熟。更重要的是,他源源不斷的創作能力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好作品層出不窮。
也是在此期間,Tim遇到了對他影響非常大的音樂推廣人Ash。對方發現了他發在博客上的作品,並敏銳地察覺到這些作品的獨特之處,於是主動聯繫了Tim,並許諾他:「我能保證,一年之內,你一定比你現在所知的所有瑞典DJ都紅。」
有了專業推廣人Ash當經紀人,Tim有了更大的舞臺,他開始去到各種各樣的俱樂部表演。他的第一場個人DJ專場,是在邁阿密一個容納兩百人的俱樂部舉行的。
當時他非常緊張,開場時臺下幾乎只有三個觀眾。但當Tim的音樂快結尾時,人們開始湧入現場,為他的作品喝彩。Tim知道,自己這次表演成功了,並且今後還會有更大的成功。
這段時間他的早期混音作品,像是《Sound of Now》,《Muja》,《Ryu》,《Even》開始在電音圈流行開來,他的名氣也水漲船高,收到了更多歌曲的混音邀請。
與此同時,他還得到了很多業內大佬們的賞識,在鐵叔Tiësto推薦下,他成為了全球最大夜店 Privilege lbiza的每周駐場DJ。
2011,
改變命運的一年
這一年,Tim開始用Avicii的藝名繼續他的職業生涯。這一詞語源自梵語「avīci」,意指阿鼻地獄或無間地獄,由於在註冊時Avici已經被人搶註過了,Tim不得已在後面加了一個i,而這個名字似乎也昭示著他今後的命運。
同年,他以Etta James的《Something's got a hold on me》作為範本,製作出了成名曲《Levels》,這首風格獨特的電音作品,一舉攻佔了諸多國家音樂排行榜的前十,這首歌的爆火也讓Avicii的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他開始以DJ身份進駐主流音樂市場,並在2011全球百大DJ排行榜單上名列第6。
2012,
如火箭般躥紅
4月,他推與瑞典歌手Salem Al Fakir合作的《Silhouettes》在美國Billboard排行榜舞曲榜獲得第四名。12月,Avicii推出與知名荷蘭DJ Nicky Romero和瑞典歌手Noonie Bao合作的《I Could Be The One》在英國奪得排行榜第一名。
自那之後,Avicii的事業又上了一個新高度,童年的夢想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實現:在Ultra音樂節上擔任主打DJ;與麥當娜同臺演出;攜手更多著名音樂人製作歌曲;乘坐私人飛機趕赴一個又一個表演現場,他成為了全球最火的DJ之一。
2013,
名氣與病痛一併襲來
9月,Avicii發表了首張大型創作專輯《True》,專輯中以電子音樂融合了多種鄉村、搖滾、爵士創新的曲風嘗試,最知名的歌曲《Wake me up》,融合了鄉村布魯斯與電音的元素來創作的,這首歌迅速登上全球60多個國家的音樂排行榜,在Spotify上的播放量創造了當時的最高紀錄。
在專輯發行不久後,Avicii將所有的歌曲重新混制,製作出了Avicii by Avicii版本,大幅改變的曲風也再度讓該專輯大受好評。與此同時,他的演出邀請越來越多,舞臺也越來越大。天性害羞容易緊張的Avicii,開始藉助酒精在表演前放鬆,然而這種「神奇的治癒僵硬的方式」也在慢慢侵蝕他的身體。
2014,
事業的高峰,健康的低谷
9月,Avicii與華語歌手王力宏合作推出中文電音歌曲《忘我(Lose Myself)》,這是首次歐洲DJ與華語歌手的制曲合作,更是首次以中文為主要歌詞。
年底發行的兩首新單曲《The Days》以及《The Nights》,在Youtube上分別有1億多次以及3億多次的點閱率,他獲得了瑞典政府頒發的獎項Music Export Prize,表彰他對瑞典音樂出口產業的巨大貢獻。
然而整年忙於專輯宣傳以及表演,Avicii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他在3月份的時候被迫割除膽囊,並多次取消了宣傳活動。
2015,
最耀眼的一年
5月份,他與Martin Garrix合作,發表了新單曲《Waiting for love》,此歌曲在21個國家的熱門音樂排行榜進入TOP 10。緊接著10月,Avicii推出第二張專輯《Stories》,再次引爆了音樂圈。
驚嘆於他的才華與高產,熱愛電音的粉絲們將他推上神壇,無論在音樂節還是網絡世界都冠以A神的名號。
2016年8月5日,Avicii進行了自己在北歐地區的最後一次表演。位於Pildammsparken公園的現場,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
Avicii的父母,以及菲利普王子夫婦等眾多重量級嘉賓到場支持,而在這場演出之後他宣布自己將從巡演生涯中退休,退居幕後。
此時的Avicii仍努力想要將自己的健康與生活拽回正軌,他和朋友們一起搬進了馬裡布的大別墅中,在美麗的自然風景包圍下,用心調整自己的狀況。
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是有效的,2017年他帶著自己的全新專輯《AVĪCI》回歸電音曲壇。
然而期待已久的粉絲們並沒有等來偶像的再次演出,2018年4月20日下午,一則重磅消息刷爆了全球網站,Avicii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用打碎了的紅酒瓶玻璃,割腕自殺。
一代電音巨星就此隕落,所有人都震驚無法接受,熱愛Avicii的粉絲自發為他組織了多場悼念會,甚至以前同他合作過的歌星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表示對他的不舍與致敬。其實,翻看他告別前的採訪自述,一切早有端倪。
「在最開始的四五年裡,一切看起來都太美秒了。因為你能從中獲得很多樂趣,就像是從飛機上一躍而下的那種快感。我就像是在與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玩耍。
當我站在舞臺上時,我很享受那種特立獨行又被人認可和接受的感覺,真的太美妙了。但漸漸地,我有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它無處不在,讓我窒息。我自己甚至都沒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我不喜歡巡演。
巡演的時候,我只是在某個地方待上幾天或者幾個星期,然後便再次踏上旅程。在停留的幾個星期裡,我甚至沒時間去任何地方。我離家八年了,有四五年一直沒回去了,當我隔了四五年再回家時,那裡已經沒有家的感覺了。
我有了一種很清晰的感覺,我已經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了。」
時至如今,在網上搜尋「Avicii」的名字,時間仿佛永遠停留在了18年4月20日。
除了後續的追悼與懷念,再沒有關於他的更多消息,人們似乎也想給予他最想要的寧靜與自由。與此同時,A神的離去也讓電音圈重新審視DJ這個職業,呼籲更為健康和良性的巡演模式,讓DJ的身心都得到休息和緩衝。
另一方面,在徵得家人的允許後,A神團隊完成了Avicii最後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取名為《Tim》,有16首歌,發布於2019年6月6日。專輯的收入全部捐獻給Tim Bergling基金會,這是一個他的家人為了進一步引起人們對心理疾病的和其他國際問題的關注而成立的一個非盈利基金會。
17歲開始創作,22歲全球爆紅,26歲宣布「退休」,28歲永別人世。這快進的人生,這來不及展示的才華,怎能不令人惋惜?也許是老天真的不願意讓世人看到這個天才少年走進30歲的樣子,而想讓人們永遠記住他少年般的模樣。
Avicii啟發了很多後世的DJ/製作人,他對於音樂的痴迷與天賦,對待作品的認真和完美主義,直至今天仍舊被視為標杆,他的作品依然能使Raver振奮。
斯人已逝,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你走了,就像當初的查斯特那樣猝不及防,Without You,再也不能Wake Me Up,也不能登上更高的Levels,更不能Waiting For Love。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當The Nights 降臨,我會喊一聲:"Hey Brother,I Could Be The One.」You Make Me,電音裡面我永遠不會Feeling Good。
我還會記得,曾經有一道流星,從我的天空划過,從此以後所有的星辰都變得黯淡無光。"
來自網易雲音樂
——《Without You》的熱評
主編 | 大頭
責編 | 貝姨
編輯 | 阿宅
排版 | 阿宅
設計 | 星仔
#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Martin Garrix小馬丁:
在你上高中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DJ冠軍
靈魂號手TIMMY TRUMPET:
電音圈天生的派對氛圍製造者
Tiësto鐵叔:有的人被稱作
Top100DJs,而他稱得上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