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路上偶遇一長腿女性,著運動清涼裝騎行,隨手拍下來,發了朋友圈。
不曾想惹來好多好事朋友的熱議。大多數人都在說,「騎行的妹子腿真長」「妹子的膚色很健康,原生態」「這個身材槓槓滴」……
朋友在熱鬧的跟風評議區回復了這麼一句:不是騎行的妹子腿真長,而是腿長的妹子在騎行。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都習慣了看圖說話,儘管有生命力的是文字,但當沒有人關注時,文字也屬虛無。
看圖,真相一目了然,確為一個扶著自行車的女性,她的腿很長,膚色很健康,身材很勻稱,個子很高挑,背影很迷人。圖片忠實地反應了一切目光所及的事物,但圖片之外的事情卻要我們「想」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娛樂細胞茂盛的人,看到了歡樂點,進行著調侃;膚淺的人,看到了魅色,產生了聯想;熱愛生活的人,看到了差距,心生羨慕。
只見「騎行的妹子腿真長」,而不見「腿長的妹子在騎行」,肯定是有一片樹葉成為了我們眼中的障礙,讓我們誤解了騎行。分明是一個女性以健康的運動方式在熱愛生活,竟讓我們寫意出了萬般的可能。吃瓜群眾果然不嫌事大。
譁眾取寵的時代,讓「只見樹木,未見森林」成為了習慣性的本能。我們總是喜歡極盡調侃之能事,斷章取義,表現自我的社會「粘性」和智商「活潑度」,以此來刷新社交圈的自我存在感。於是,我們只願意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不想看的,可以選擇屏蔽,可以選擇忽略。在無可挑剔的西瓜與有槽點的芝麻面前,毫不猶豫,奔芝麻而去。
不是騎行的妹子腿真長,是腿長的妹子在騎行,不要誤會了圖片,不要誤解了「騎行」。
本文由閒人八點半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