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晚八點虞雲國線上直播】虞雲國:我的《水滸傳》閱讀與尋宋之旅 | 山下出泉蒙友會線上書友會011期

2021-03-01 人文講習會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比《紅樓夢》普及程度更高,因其關注更廣泛的民眾生活和社會矛盾,而較之《三國演義》更加平民化。以《水滸傳》為研究對象的作品,數百年間汗牛充棟,解讀角度也多種多樣。近年來,隨著快餐式閱讀興起,一些作者更樂於用現代人的視角審視這部古典名著,或從單個人物性格分析入手,或著力於揭示文本中暗含的「江湖規則」「黑幕」等主題。另一方面,學術界與讀書界也有研究者對《水滸傳》中背離現代價值的某些取向有所批判。

5月22日晚上八點,書業同光行動第二季第三期,山下出泉蒙友會、青苑書店、二樓南書房等100+書業社群邀請上海師範大學虞雲國教授分享他的閱讀水滸傳之旅,歡迎收聽

歡迎大家掃描海報或下文中的二維碼報名參加。

助手直播:同光行動| 虞雲國書友群


喜馬拉雅:山下出泉同光微刊

虞雲國,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

撰有《宋代臺諫制度研究》《細說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專著;學術論文結集為《兩宋歷史文化叢稿》《學史帚稿》;編撰《程應鏐先生編年事輯》;主編《宋代文化史大辭典》《中國文化史年表》;整理標校《文獻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餘種。近年文史隨筆編為《敬畏歷史》《放言有忌》《從陳橋到厓山》《書砦梁山泊》《三聲樓讀記》《水滸尋宋》等,頗受讀者好評。

水滸尋宋之出行

——行走的宋朝:乘轎、趕車

【按】轎子可以說是古代出鏡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了。宋代以前的轎子,叫籃輿或步輦,到了宋代,轎子品種繁多、用途多樣,充分說明宋代人生活的優渥與品位。轎子有各種類型,亦各有各的優缺點,乘轎也未必都是美事,「暈轎」也時有發生。不過轎子成為尋常人的代步工具也體現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繁榮。民間青睞轎子,以至於乘轎子成為一種時尚,還催生了轎子租賃業務。

轎子這種交通工具,當然不是宋代才有的,此前叫籃輿或步輦。陶淵明辭官以後,因有腳疾,便讓兩個兒子與門生抬著「籃輿」,使他能赴老朋友的酒局,籃輿就是晉代的轎子。唐太宗步輦見松贊幹布,步輦就是唐代的轎子。但宋代的轎子種類繁多,式樣翻新,有別於前代。

轎子,在宋代也叫作肩輿、簷子。凸起的頂蓋,正方的轎廂,雖然並不都圍以篾席,但兩側一般都有個窗牖,左右各有一根抬轎的長竿。宋代以後的轎子似乎一直是這種外貌與形制。

山轎,也稱山輿。乘這種山轎,乘客的感覺與山路平險以及轎夫水平,大有關係。據範成大《吳船錄》,他遊峨眉山,「以健卒挾山轎強登」,為確保安全,「以山丁三十三拽大繩行前挽之」。前一段山路還不陡峭,他有詩云「身如魚躍上長竿,路似鏡中相對看」,心情十分暢快。但走了一段,就情緒大壞,賦詩竟說「懸崖破棧不可玩,輿丁挾我如騰狙」。騰狙就是跳踉不已的猿猴,他也一下子從歡快的魚變為煩躁的猴。楊萬裡也有詩敘述乘山轎的驚心動魄:

絕壁臨江千尺餘,上頭一徑過肩輿。

舟人仰看膽俱破,為問行人知得無?

涼轎,也叫涼輿,顯然是區別暖轎,專備夏天使用的。據《夷堅志》記載:薛弼知福州,「嘗乘涼輿出」,被城門外榕樹上的白鷺糞弄髒了衣服,以為不吉利。由此可見,涼轎不僅轎廂四面敞開,內外通風,連轎頂恐怕也不是全密封的,否則鳥糞就不會落在他的衣上。

與涼轎相對應的就是暖轎。暖轎的轎廂四周圍以幃幔,顯然因保暖性較好而得其名。暖轎由於轎廂被布幔遮得嚴嚴實實,轎內乘客便不能眺望窗外的景色,也是一大遺憾。楊萬裡有一首詩刻畫上巳乘暖轎踏青的心境: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攔春色不教親。

急呼青傘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乘著暖轎去踏青,竟然是這樣去見春天:嚴實的帷幔擋住了春色不讓人親近。急忙叫來了撐著青傘蓋的小涼轎,卻又被滿目春光煩惱煞人。誠齋在體貼入微寫出遊春情懷的同時,也交代清楚了暖轎、涼轎的不同構造與功能。

宋代轎子品種繁多。以乘坐者的身份分,則有鑾輿與簷子。鑾輿是皇帝的專用轎。簷子則供達官貴族及其女眷所用。據《東京夢華錄》,這是京城盛行的豪華型大轎,高五尺許,闊四尺許,深達八尺,最大的可乘坐六人,轎廂兩壁欄檻都雕鏤金花,刻以人物神仙。

竹輿、藤轎、板輿、梯轎主要以製作材料而言。竹輿,也叫籃輿。藤轎,顧名思義,就是藤條編制的轎子。乘藤轎出遊還是件時尚事。板輿,一種即板車。史稱西晉司徒傅祗因病辭位,「不許,板輿上殿」,這種板輿才是轎子。梯轎就是今天山區還在使用的滑竿。

以用途分則有女轎與花轎。宋代話本《戒指兒記》提到「悄悄地用一乘女轎抬庵裡」,女轎顯然是女性專用的。花轎是最令人感興趣的,也叫花輿或花簷子。據《夢粱錄》,每逢清明節,臨安士民出城祭墳郊遊,黃昏時,「男跨雕鞍,女乘花轎,次第入城」。但這種花轎顯然無關婚嫁,應該與《東京夢華錄》所說的貴家士女「小轎插花」相同。但據《東京夢華錄》,在當時婚禮上,男方必以花轎到女家門口舉行迎娶儀式,女方則索要彩緞等物,死乞白賴不肯起轎,時謂「起簷子」。

北宋中期以前,從制度規定上說,即便對官員乘轎族也是有嚴格限制的。開國大臣趙普晚年因有足疾,宋太宗特許他乘簷子入見,趙普視為莫大的殊榮,感激涕零地上表謝恩。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任宰相,因病不能騎馬,以特恩允許他「肩輿至內東門」。但不久,有官吏報告:「京城士人與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轎自載,四人舁之。」這就說明,宋代原先「非品官不得乘暖轎」的規定,在民間早已形同虛設。東京城裡,不僅不是品官的一般富民都乘坐暖轎,就連「娼優、下賤,遂以為常」。國家的行政命令阻攔不住轎子在民間生活中的流行。

由於轎子便於出行而引領時尚,轎子租賃業隨即在大中城市出現,並且很快從城市向鄉鎮,從短途向長途延伸拓展。從現存史料來看,至遲北宋熙寧五年(1072),明州城裡已有專門經營出租的轎子。據這年訪問東京的日僧成尋說,「諸僧列送,取手乘轎子後還了,申時還著宿所,使者與錢百文,轎子擔二人各五十文」。不僅如此,成尋從天台山國清寺到新昌縣城,也「以六百七十文錢僱二人,乘轎,餘人徒行」,把賃轎費也記得清清楚楚。由此不難推斷,當時南北大中城市都應該有租轎業務。

轎子租賃業在南宋都城臨安更為興盛,《武林舊事》開列十二種可供租賃物中,就有花轎與普通轎子。這在當時話本小說中也頗有反映。

這種新行業尤其受到歌館藝妓的歡迎,而使賃轎之肆大獲其利。據《武林舊事》記載,客人前往歌館遊冶 「或欲更招他妓,則雖對街,亦呼肩輿而至,謂之過街轎」。燈紅酒綠之際,這些應召歌妓都把轎子作為代步工具,出入於歌館酒樓之間,就好像今天當紅的女歌星,打飛的走穴趕場一樣稀鬆平常。

太平車

【按】太平車是古代貨車的一種,宋元時代最常見的載重車。太平車有大有小,用途不一,為生活運輸提供便利,繁多的載重車品種與形制,也體現了多元的需求與先進載貨車製造水平。

 

太平車是宋元時代最常見的載重車。關於太平車的得名,邵博在《聞見後錄》裡有所交代:「今之民間輜車,重大椎樸,以牛挽之,日不能行三十裡;少蒙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俗謂之太平車。或可施於無事之日,恐兵間不可用耳。」

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裡也描繪了這種車子。一輛太平車正馳過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鋪,空載的車上只坐著一個人,車後還露出斜木腳拖,車前兩木中間坐著駕車人,正揮鞭吆喝著撒歡奔逃的四匹騾驢。其後還有一輛太平車正在拐彎,車身雖未顯露,駕車人與四匹牲口則清晰可見。較之孟元老所說的「前列騾或驢二十餘,前後作兩行」,這種太平車似乎是小型的。

周密在《癸辛雜識》裡說:

北方大車可載四五千斤,用牛騾十數駕之。管車者僅一主一僕,叱吒之聲,牛騾聽命惟謹。凡車必帶數鐸,鐸聲聞數裡之外,其地乃荒涼空野故耳。蓋防其來車相遇,則預先為避,不然恐有突衝之虞耳。終夜勞苦,殊不類人。雪霜泥濘,尤艱苦異常。或泥滑陷溺,或有折軸,必須修整乃可行,濡滯有旬日。然其人皆無賴之徒,每挾猥娼,同處於車箱之下,藉地而寢,其不足恤如此。

這裡所說的北方大車,從其拽車的牛騾數、載重量來看,應該就是太平車,但說駕車的「每挾猥娼,同處於車箱之下」,車箱就不可能沒有蓋。由於太平車車身大而載物多,故而形容要裝載的東西多,就往往提到太平車。北宋元祐中(1086—1094),書法家黃庭堅與趙挺之同在館閣,挺之喜歡自吹,一次說:「鄉裡最重潤筆。每次給他們寫了一篇志銘,就用太平車載來饋贈品。」黃庭堅不以為然地說:「想必都是些蘿蔔、醬瓜吧?」說得對方老沒面子。董《西廂》與王《西廂》各有鶯鶯的曲子說到它,前者道「欲問俺心頭悶答孩,太平車兒難載」,後者道「打算半年愁,端的是太平車約有十餘載」。說自己愁悶要用太平車來載,甚至要載上十餘輛,誇張得也真可以。

宋代常見的貨車還有平頭車、獨輪車、浪子車、痴車等。平頭車形如太平車而略小,兩輪前有長木作為轅,木梢處橫一木,用一頭牛在兩根轅木中以頸項馱負著橫木,車把式在一邊,手牽牛鼻繩駕車。而官宦貴族家的宅眷出門,一般都坐牛車。形制與平頭車相似,但車身為帳室,前後有勾欄為門,門設垂簾。浪子車則是平盤兩輪,只用人力拉拽,猶如今日的板車。

江州車也是當時常見的載重貨車。《事物紀原》的作者高承以為:「蜀相諸葛亮之出徵,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高承所說,江州車顯然是獨輪車。李誡在《營造法式》裡說,獨輪小車子,「扶、駕二人,每車子裝物重二百斤」。再來對照孟元老的描述:

又有獨輪車:前後二人把駕,兩旁兩人扶拐,前有驢拽,謂之串車,以不用耳子轉輪也;般載竹木瓦石,但無前轅,止一人或兩人推之,此車往往賣糕及糕麋之類人用,不中載物也。

不難看出,高承所謂帶前轅的木牛,即孟元老所說的串車,前轅則是用來系拽繩的。而高承所謂流馬,即孟元老所說的無轅獨輪車,也就是江州車。車以州名,但並不是指宋代的江州(治今江西九江),而是指諸葛亮始創這種獨輪車的地方,即《後漢書·郡國志》所載巴郡治所江州縣,在今重慶市北。

不過,孟元老筆下的江州車,似乎比較單薄,大概只供城市小販使用,故而「不中載物」,與《水滸》中的江州車不可同日而語。

據《呂氏雜記》說,王安石出門喜歡坐江州車,自坐一箱,其相對一箱,有賓朋則賓朋坐,無賓朋則奴僕坐。由此可知,江州車一般置左右兩箱或兩篰以保持平衡,以兩人的體重,再加行李,起碼也有三四百斤。也有學者提出一家言:只要是獨輪車一人在後推者,不論前面是否用畜力拽挽,都可以叫作江州車。

另據《夢溪筆談》記載,宋初文學家柳開恃才任氣,應舉前以文章遍投主事者,「凡千軸,載以獨輪車」,考試那天,「自擁車以入,欲以此駭眾取名」,也算是為江州車平添一段逸事。不過,即便千軸文章,也不會重到哪兒去,他使用的恐怕是孟元老所說的那種「不中載物」的獨輪車。

 

作者:虞雲國

: 虞雲國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掃描二維碼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虞雲國:從《水滸傳》看宋朝的生活百態
    更不要說這些深入人心的理想與觀念——水滸氣、聚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個不服氣就衝上梁山等等,它把人們對「豪邁之氣」的嚮往,都淋漓盡致地說了出來。《水滸傳》30冊連環畫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數百年來,人們已經從《水滸傳》裡挖掘出了太多東西。
  • 虞雲國:在《水滸傳》裡打撈宋代社會生活的遺痕
    虞雲國認為,就普及化程度而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似乎超過《紅樓夢》,成為普通大眾的社會歷史教科書,而《水滸傳》比《三國演義》更平民化,其著眼點不是統治者的政治權鬥與軍事角逐,而是更廣泛的民眾生活和社會矛盾,在這點上,它與《紅樓夢》一樣,都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
  • 虞雲國|在《水滸傳》裡踏尋宋代社會的遺痕
    《水滸尋宋》,虞雲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525頁,98.00元我以《水滸傳》為題材寫隨筆,始自2000年,其緣起、用意與作法,十二年前印行《水滸亂彈》時,在代序《我讀水滸》裡已有交代。讀書界對《水滸亂彈》還算認可,近年時有讀者說起難覓其書,這才促成了《水滸尋宋》的新妝亮相。
  • 虞雲國:夜訪大宋,還原真實宋朝
    4月28日晚,世紀文景出版公司和嗶哩嗶哩直播「學海遨遊計劃」聯合舉辦的世界讀書日系列分享壓軸邀請了宋史名家虞雲國教授,在B站進行了主題為「夜訪大宋,去『瓦舍』聽書、刷劇」的直播分享,虞雲國攜新書《水滸尋宋》而來,倚仗深厚的學術功底,遊走於正史、筆記、話本、戲曲之間,不但還原了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也復現了市民階層的衣食住行玩。
  • 其實,高俅是靠文採起家的丨《水滸傳》裡的小秘密
    在《水滸尋宋》中,虞雲國就以大量的篇幅,為我們講述了書中各種細節的來龍去脈。藉此,《水滸傳》的個個人物變得更為立體。這其中筆者印象最深的便是《樊樓》一章。樊樓是個酒樓,這是林衝最不願意回首的地方。林衝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雖然官職不大,但也算小康之家。
  • 虞雲國:《水滸傳》中的勾欄瓦舍
    【編者按】宋史名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虞雲國,近日出版了通俗講宋史系列新作《水滸尋宋》,以《水滸傳》為底本,探究獨特而精妙的宋代社會細節,還原了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復現市民的衣食住行玩。澎湃新聞經授權摘錄其中一章。
  • 在《水滸傳》中,打撈宋代真實社會生活的遺痕
    虞雲國認為,就普及化程度而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似乎超過《紅樓夢》,成為普通大眾的社會歷史教科書,而《水滸傳》比《三國演義》更平民化,其著眼點不是統治者的政治權鬥與軍事角逐,而是更廣泛的民眾生活和社會矛盾,在這點上,它與《紅樓夢》一樣,都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
  • 對話宋史名家、《細說宋朝》著作人虞雲國,告訴你一個《清平樂...
    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黃金時代」,真實的宋朝是怎樣的?近日,宋史名家虞雲國攜新作雲直播,帶網友穿越「宋朝」,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又如何作為一個縮影,反映出宋朝經濟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樊樓圖虞雲國:樊樓算得上是宋都東京的百年老店,至少在宋真宗時就名聞遐邇了。據《湘山野錄》,大中祥符(1008—1016)中,真宗為日本國一佛寺賜額。朝辭日,日本使者臨時要求再賜一篇寺記,張君房是最合適的作者。
  • 線上「溪山書會」|作家王劍平講述一本《水滸傳》如何從少年讀到中年
    工地上的孩子,比農村孩子好不了多少,我觀察過,這幾乎成了最大區別。看「娃娃書」,《水滸傳》最合我心,但一套四十餘冊,無法收齊。因水泊梁山故事誘人,我鑽頭覓縫四處找。後來,發現家藏「字」書,於是翻《新華字典》,加連蒙帶猜,硬生生「活吞」了《水滸傳》。接著,又如法「活吞」《西遊記》《三國演義》。最喜歡的還是《水滸傳》。「吞」《水滸傳》,我下足了功夫。先查字典,把一百零八將一一認全。
  • 三生三世枕上書-東華內心獨白 331 吐氣揚眉的連宋
    正在狐疑,連宋已經走到身邊。一走進,連宋就笑吟吟朝我眨了眨眼,然後伸出雙手,手心朝上特意在我面前晃了晃,又故弄玄虛地說:「帝君,看好了」下一刻,雙手一翻,雙手十指指甲被塗了十種不同的色彩。竟然真的被連宋說服了成玉給他塗指甲油?連宋就為了這個而特意故意讓我停下來?
  • 「創造101」許靖韻辦歌友會 線上直播觀眾破百萬
    8月8日,北京,許靖韻舉行《K歌之王》內地首場歌友會。歌友會開始,Angela以一身白色修身長裙登場,自彈自唱《白玫瑰》打開序幕,網友見到這身打扮紛紛大讚Angela仙氣十足。許靖韻歌友會。  「創造101」許靖韻辦歌友會 線上直播觀眾破百萬
  • 《水滸傳》閱讀心得(一)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此時的宋朝,正如共工怒觸不周山後的大地。相傳,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江海竭,百獸出。
  • 雪友攻略|八甲田之戀
    在這裡,你會找到實用的出行攻略,經驗之談的線路建議,感受雪友追逐粉雪的那股子激情,以及白色鴉片帶來的人生感悟。第四期雪友攻略——八甲田之戀由雪友老杜分享,對八甲田的喜愛促使他一再前往那裡....我們期待晴天,期待八甲田揭開面紗的一刻。是第三天下午,太陽探出雲端,周圍的山漸漸地明亮清晰起來。要說八甲田的山是稱不得峰的,就是個大山包,山包上是一片一片的樹冰,在透過薄霧的陽光散射下,亭亭玉立,婉如童話世界。
  • 線上「溪山書會」丨文學博士趙永剛推薦您讀讀金庸《尋他千百度》
    我的博士研讀方向是中國古代散文史,跟隨導師曹虹先生讀了幾年文章學,在中國諸多文體中,於散文自然是情有獨鍾。即使是不以散文名家的小說家,我也樂意讀他們的散文作品,如莫言、賈平凹,還有以武俠小說稱雄於文壇的金庸,尤其是他這本《尋他千百度》散文集。
  • 雙色球字謎匯總2017011期預測詩謎總匯
    功滿來來際會難又聞東去上仙壇杖頭春色一壺酒頂上雲攢五嶽冠殺紅球:02 08 15 26 29 雙色球011期布衣天子一語斷藍三春桃李本無言苦被殘陽鳥雀喧借問東鄰效西子何如郭素擬王軒斷藍:07 08 13 14 15雙色球011期水墨居士紅球詩謎近日侯門不重才莫將文藝擬為媒
  • 書展翻了100多本書,我給你挑出了這15本,看完購物車就滿了!文末大...
    今年上海書展不僅採取了限流措施,展場面積也比往屆增加了10.8%,主辦方還將場內活動場次壓縮,鼓勵新書雲首發,線上線下聯動,所以整個書展熙熙攘攘的人群少了,個人觀展體驗大幅提升了,確實能讓人安下心來讀會兒書,看會兒書,買點書。這次我全程不休息逛下來的話,將近三個小時(腿疼我不說)。
  • 北京書市:線上直播熱 線下書香濃
    近百場書店直播,探索文化「線」場6月12日,是許多愛書人的不眠之夜。深夜12點,北京布衣書局的創辦人胡同,開心地記錄下了這個以書為名的夜晚:「二十分鐘前,我才從朝陽公園趕回來,拎著三個袋子,背著一個大包,手裡還拿著那個直播設備。」
  • 連宋演員李東恆爆《枕上書》趣事,希望出演系列下一部《步生蓮》
    白鳳九和東華帝君作為這部《枕上書》的主角也是被折騰得夠慘的。其實除了東華和鳳九之外,《枕上書》中還有一對也讓人津津樂道,那就是連宋和成玉這對。其中天族三殿下、八荒至高的水神連宋也深受廣大劇迷的喜愛,尤其是他在九重天傳聞中是花花公子、風流之名四海皆知的形象,這使得連宋相比其他一些配角更有人氣。
  • 公益直播:第57期(2020)節日與我們的生活 直播講座活動 今天(2020年10月10日 周六)14點~16點進行
    )主講人:張彥傑 王利群  教授主持人:王虎 酒海燕  楊小舟 性質:公益(免費)形式:線上直播➕線下討論時間:2020年10月3日(周六)          下午2點~4點顧問:謝小慶教授延伸閱讀:@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