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對「南京大屠殺」的迴避,更證明「國家公祭」的重要性

2021-02-23 後沙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83年前南京城被日寇攻陷,30多萬同胞慘遭屠殺,這座城市變成了人間地獄,

然而,對於這場反人類大屠殺,今天西方主流媒體跟以往一樣,保持迴避態度,這並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而是在用政治立場取代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和道德。

西方最重要的網絡社交平臺之一推特,12月13日忙著刪除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和視頻,還對許多中文用戶進行限制或者封號,理由是些史料「無端血腥」,違反了推特的管理規則。

而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國際公認的歷史圖片,包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公開證據,比如南京大屠殺「百人斬」劊子手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獸行罪證的日本新聞報導截圖。

推特居然接受不了,推特是個未成年小孩嗎?那又怎麼解釋它任憑色情、暴力、兇殺圖片和文字泛濫?

更惡劣的是,推特當天一邊封殺「南京大屠殺」的信息,一邊縱容日本右翼分子,發表大量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反人類言論。

推特可謂「立場鮮明」,過濾什麼?呈現什麼?對信息傳播的操縱非常「在行」,難道這就叫「獨立媒體,新聞自由」?

日軍殺人獸行的照片不能出現,那藝術作品呢?


旅美畫家李自健油畫《南京大屠殺》也被限制了,理由是「內容敏感」。

推特的「雙標」嘴臉,在去年香港「反修例風波」時就已展現無遺,這次,它們選擇跟惡魔站在一起,這就是西方掛在嘴裡的「捍衛人類文明」。

今年5月9日,俄羅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推特當天立刻封殺了一批發布「蘇聯紅軍插旗柏林國會大廈」的帳號,理由是「違反關於危險人物或組織的社區規定」。

多麼言論自由的推特?我們連起來看看:

封殺「南京大屠殺照片」,藉口是「無端血腥」;

封殺「南京大屠殺油畫」,藉口是「內容敏感」;

封殺「解放柏林照片」,藉口是「危險人物或組織」;

還有去年封殺「挺港警」的信息,藉口更是五花八門。

封殺、封殺、封殺……一切它不喜歡的信息都要封殺。

推特只是西方「雙標」的一個典型而已,這種「雙標」輿論,不但模糊了西方社會對日本人歷史罪行的認知,也影響了國內一些網民對「南京大屠殺」的立場,更不要說那些美粉精日了。

青年漫畫家@烏合麒麟 為「國家公祭日」創作了一副藝術作品,那些美粉精日就急得跳腳了,正面攻擊,它們是不敢了,但總要陰陽怪氣一番。

有說他把「中日關係」畫壞了、有說他「蹭熱度」的、有說他「傳遞仇恨」的……這些極少數敗類,不去譴責日本,反過來指責銘記歷史的網友,這份孝心留點給它們爹媽不好嗎?

還有人又搬弄起「中國人要理性,要客觀,要反思」那一套。

什麼是理性?不忘歷史,愛國前行,難道不是理性?

什麼是客觀?屍山血海,白紙黑字,難道不是客觀?

什麼是反思?祭鬼拜魔,篡改歷史,該反思的難道不是日本人?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刻意迴避,動機是企圖顛覆二戰史觀,破壞戰後秩序。

日本是G7集團成員,是西方陣營重要成員,為了眼前的地緣政治利益,美國不惜顛倒是非,縱容罪惡,美國的態度又決定著西方盟友的態度。

美國總統不願參加北京九三閱兵,不願參加莫斯科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紀念,卻寧可突破歷史跑到廣島看什麼和平公園,信息還不夠明顯嗎?


他對得起犧牲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大兵?對得起羅斯福?對得起杜魯門?

在歐洲,對於二戰,有一個簡簡單單的公式:法西斯=集中營=屠殺猶太人。

絕口不提集中營最初是納粹為迫害德國共產黨和左翼人士而修建的,它們就像擺放積木一樣對待歷史,把自己不喜歡的那一塊輕輕抽去,但這樣的「歷史」,是早晚會坍塌的。

而西方又擁有全球絕大多數話語權,當扭曲的二戰史觀得到長期傳播後,安倍晉三就敢去珍珠港「慰靈」,日本媒體就敢要求美國為兩顆原子彈道歉,就敢為「南京大屠殺」翻案。

有的人甚至會被弄糊塗,到底誰是受害者?誰是施害者?

「臺獨勢力」公然為侵華日軍以及幫兇們洗地,幌子是「轉型正義,和解寬容」,正與邪,在島上就這樣被這幫數典忘祖的反人類勢力所顛倒。

這些將「民主」天天掛在嘴上的 ,只會比法西斯更狠,它們要把歷史倒轉過來,以證明它們分裂國家罪行的合法性。

美國反華政客則給它們打氣加油,仿佛「開羅宣言」、「雅爾達會議」、「波斯坦公告」只是小劇場裡的廉價情景劇,這一份份莊重的歷史協議反而成了西方顛覆二戰史觀的障礙。

「美國駐丹麥大使館」年初發推:美軍士兵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推特不刪除,美國也不道歉,西方主流媒體也不駁斥。所以,今天它們對「南京大屠殺」無動於衷,也是「合乎邏輯」的態度。

它們想復活並縱容日本軍國主義,重新培育一片法西斯土壤,矛頭所指十分明顯。而日本對歷史罪行死不悔改的態度,又迎合了這種險惡用心,雙方一拍即合。

這一切,更加可以證明中國設立「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為了警示每一代中國人要銘記歷史,也是對二戰正確史觀的捍衛。

「南京大屠殺」是血淋淋的歷史,不是誰能用鍵盤就能抹去的。

推特等西方網絡平臺「雙標」醜行,更是在提醒我們,在這種國際輿論環境下,銘記歷史也是一場鬥爭。警鐘長鳴,絕沒有任何鬆懈的餘地。

惡搞歷史者必被歷史惡搞,顛覆歷史者必被歷史顛覆!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這是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當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這是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幹事費區目睹日軍在南京地區的暴行,將馬吉牧師拍攝的記錄日軍暴行的膠片偷運到上海柯達公司,製作並帶到美國各地放映,並在美國《讀者文摘》上揭露日軍違反國際戰爭法的暴行,成為歷史中證明南京大屠殺的有力證據。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行下半旗儀式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朱曉穎)13日上午8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晨曦之中,衣裝齊整、身肩旗幟的儀仗隊精神抖擻,踏著正步走向集會廣場中央。 葛勇 攝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家公祭日|李自健美術館《南京大屠殺》巨畫前公祭遇難同胞
    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我們記住歷史不是為了打擊報復,而是為了反思歷史不讓悲劇重演,珍愛和平圓夢中華。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上午9點30分,李自健美術館全體員工在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前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公祭儀式,深切緬懷、哀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共同表達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聲。
  •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3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肅立。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抗戰館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抗戰館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2020-12-13 16:5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 ...國務院在南京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陳希出席...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並講話。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67所高校發起線上公祭
    全國67所高校發起線上公祭。南京郵電大學供圖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李海博 徐珊珊)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8時,南京郵電大學聯合全國66所高校進行線上公祭,讓公眾在找尋所在城市抗戰遺蹟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了解,2016年,南京郵電大學和兄弟高校首次發起高校聯合公祭活動,南京有10多所高校參與,一直到今年擴展至全國67所高校。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
    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牢記民族苦難冬天的「哭牆」前,有無盡的哀思。
  • 澳門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中新社澳門12月13日電 (記者 龍土有)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澳門特區政府在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操場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死難者。上午9時,公祭儀式開始,澳門警察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12名保安部隊儀仗隊隊員把寫著「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花圈放到公祭臺上。
  • 關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有關事項的通告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不能被遺忘的大屠殺!全球「公祭日」盤點
    除了中國,還有一個國家也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由於二戰後,以國家公祭形式祭奠在屠殺慘案中死難的國民,成為國際慣例。那麼就讓我們盤點下全球的「公祭日」。 80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
  • 參考日曆 |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以國之名 永遠銘記
    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2018年的今天,是中國人第五次以國家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小編扎在《參考消息》報紙堆裡,心情也無比沉痛:時間正在帶走當年那些親歷過這段殘暴歷史的倖存者。
  • 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有話要說
    來源:中國新聞社每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都是歷史的「活證人」如今,在冊的在世的倖存者已不足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祭文
    歷史,給了我們很多忘不掉的故事,歷史把我們帶進了新時代,然而歷史有時候是血染的,染紅的記憶讓後世永遠銘記,南京大屠殺是國恥,是我們不能忘記的紅色往事。今天,2020年12月13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之花在蔚藍的天空折射出富強的心聲,83年前的至暗時刻將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30萬同胞多年來長眠於祖國大好河山裡。矚目時代的進步和滄桑巨變,中國人民捍衛人類尊嚴和反對侵略戰爭的決心讓他們安心長眠天堂。
  • 【勿忘國恥 奮勇前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交員工集體致哀......
    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未忘
  • 向西方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鬥士——張純如
    但在張純如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之前,很多西方人甚至不知道這件事的存在。2004年11月9日,一聲槍響,年僅36歲的張純如在車內飲彈自盡。《紐約時報》稱她是「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詳盡地揭露日本當年的獸性」。
  • 南京:國家公祭儀式期間,哪些道路限行
    2020年國家公祭日將於12月13日(下周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舉行公祭活動。為保障國家公祭日活動順利進行,確保與會人員安全、有序抵離活動現場,保證全市生產、生活正常平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屆時將對紀念館周邊及相關道路採取臨時交通管控措施。
  • 第五個「國家公祭日」,電影也記得南京大屠殺的痛苦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攻陷南京之後,展開了一場罪惡的大屠殺,面對無辜的南京平民,殘忍地將屠刀對準了這群與戰爭毫無關聯的人們,其犯下的滔天罪行無不令人憤慨。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議通過,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趁著今天,也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於這場大屠殺的電影,以此明志,以此祭奠。《南京!南京!》導演:陸川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