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是如今社會困擾無數人的一個重大議題。
父母、伴侶、孩子。
人生最大的牽掛與羈絆,卻也處處存在著矛盾與糾紛。
近期就有這樣一部劇,直擊了關於家庭的那些難題——
導演:權英日
編劇:金恩貞
主演:韓藝璃/金知碩/秋瓷炫/申東旭
首播:2020-06-01(韓國)
集數:16
單集片長:70分鐘
豆瓣評分8.8,大部分觀眾都給出了四星以上的好評。
又長又拗口的劇名,似乎已經在劇透——
這或許是一部「治癒型」家庭劇。
非也。
它不僅沒那麼治癒,反而有可能「致鬱」。
有網友戲稱,劇名不如改成《反轉很多也無妨,是一家人》更為貼切。
一家五口,看似平凡寧靜,實則暗潮洶湧,風雨在即。
這場洶湧猛烈的暴風雨,始於母親的一個決定。
平日裡不怎麼聯絡的一家人,都接到了來自母親(元美京 飾)的聯絡——
「我要和你爸卒婚。」
在我們聽來很稀奇的概念,近些年在日韓很是流行。
所謂「卒婚」,就是從婚姻中畢業。
不再有感情的夫妻由於離婚太過於複雜,便維持著法律上的婚姻關係,平時各自生活、互不幹擾和打擾。
即使是時下正流行的詞彙,從母親那裡聽到的姐弟三人,仍然震驚不已。
大姐金恩珠(秋瓷炫 飾)早就結婚了,婚後也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律師工作,一心一意照顧丈夫,用心備孕,投身家庭。
二姐金恩熙(韓藝璃 飾)在出版社工作,是獨立自主的女強人,很早就離開家中獨自居住。
只有最小的弟弟金智宇(申在河 飾)還住在家裡,不過只是因為沒有能耐,不得已留下來啃老罷了。
對於父母之間發生了什麼,他們一頭霧水。
唯一了解到的,也只有父母之間的沉默寡言。
從很久以前開始,父母就不再對話,過著自己的生活。
原來從事著卡車司機業務的父親(鄭鎮榮 飾),在退休後沉迷於登山。
每次拿著母親做的小菜出門,和同好會的人一玩就是一整天。
對於日漸惡化的家庭關係,母親也絲毫沒有想要修復的意思,任由它去。
「卒婚」的想法並非母親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早就構思於腦中的預謀。
然而在這個家裡,卻沒有一個人有察覺到。
實際上,他們只是顧好眼前的日子,就已經疲憊不已。
大姐恩珠,是爸爸最疼愛的大女兒。
學習優異,頭腦清晰,畢業後也從事了光鮮亮麗的律師行業,更是順利地嫁入醫生世家。
外人看來,不僅夫妻情深,而且生活幸福,沒有煩惱。
實際上,為了備孕,她辭掉了工作,甚至在為了孩子而努力的五年裡,她還流產了一次。
隨著時間流逝,感情漸淡,也不再同房入眠,他們變成了標準式的「櫥窗夫妻」。
恩珠的臉上,一次都未曾看見過笑容。
二姐恩熙,還沒有結婚,但曾經有過一個交往長達9年的男朋友。
但也就是在第9年,突然出現了一個聲稱交往了3年的「正牌女友」,稱呼恩熙為「小三」。
男友外遇了三年,她竟然一次都沒有發現過、懷疑過。
心情低落的恩熙衝到了姐姐公司附近,急迫地渴望能夠求得安慰。
姐姐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劈頭蓋臉一輪數落。
無情無義的姐姐,讓恩熙更加絕望了。
從那之後,恩熙再也不願意與家人分享情感,和姐姐斷絕聯繫,減少與媽媽的聯絡。
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工作不會背叛她、放棄她。
而她所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姐姐,正承受著流產所帶來的身心雙重折磨。
任性的她只想著自己的痛苦,卻從沒考慮過姐姐的心情。
實際上,姐姐還私底下找到了恩熙前男友同住的朋友,讓他幫忙處理一下恩熙的物品與存摺。
保證這段感情能夠乾乾淨淨地結束,不留後患。
直到事情過去的四年之後,恩熙才終於張口和姐姐道歉。
姐妹之間的誤會已經如此,更何況父母之間的呢?
「卒婚」的事情還沒開始推進,意外就發生了——
父親失蹤了。
漫無目的地尋找過後,在醫院裡,母親一眼就認出了父親的身影。
醫生和警察告訴他們,父親是在山上發現的。
滿頭血跡,旁邊還有著一瓶已經空了的安眠藥,疑似存在服藥自殺的傾向。
但反轉的事情來了——
父親的身體裡沒有檢測出安眠藥的身份,但他卻失憶了。
他的記憶,停留在了最美好的1982年。
那是他與母親相戀、結婚的那一年。
父親對於新社會充滿了陌生,也記不起自己的孩子們。
就連結婚之後的歲月點滴,他也都忘得一乾二淨。
或許也是好事,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又回到了曾經的幸福又甜蜜。
親暱地叫母親為「淑」,走路要牽著母親的手,還會給母親剝橘子、削水果。
如此難得的場景,稀罕到連小兒子都要拍照記錄下來。
但母親好像並沒有為此而高興。
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就已經破碎到無法修復了。
從來不存在著什麼親暱的稱呼,張口只有「餵」、「那誰」、「這個」。
以前的父親對母親,很少有脾氣好的時候。
母親提醒他感冒了就吃藥,他反過來指責母親:「你是想讓我死吧?」
晚上太熱了開個風扇,父親滿是不耐煩與怨氣,「故意讓我著涼嗎?」
似乎父親的意思裡,母親就從來沒有要為他好的打算。
那些難能可貴的甜蜜與幸福,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柴米油鹽的日常,早就被衝毀得一乾二淨了。而母親也早就猜測,父親在外有了女人和私生子。
她也同樣地,有著固定的約會對象。
所有這一切的不信任,好像都與大女兒的身世有關——
大女兒恩珠,並不是父親的親生女兒。
母親懷孕之後走投無路,不得已和當時是卡車司機的父親,結婚了。
客廳裡擺放的那張泛黃的老照片裡,母親似乎便一直是如此苦澀的模樣。
看到這裡,不禁想高呼一聲,真的好狗血啊!
但偏偏是如此狗血的劇情,放在這一家子裡,卻又現實得血淋淋。
選擇卒婚的父母,在不信任之間感情變淡,慢慢活成了彼此厭惡的模樣。
互相討厭的理由,竟每一個都如此細碎、扎心。
當婚姻走到盡頭,對方連出現在眼前,也會讓你討厭。
誰敢相信,他們曾經也擁有過發誓要成為「99分丈夫」的幸福瞬間啊。
不斷在為家庭讓步和犧牲的大姐,卻意外發現了自己被「同妻」的事實。
原來在這些時間裡,不是她做的不夠好,是丈夫壓根就不可能對她產生關心。
傷心欲絕的時刻,她最後得到的,竟依舊是來自於社會的冷嘲熱諷。
曾經的大學教授諷刺她,生不出孩子才要回來工作。
而罪魁禍首的丈夫,不僅對騙婚沒有一絲抱歉和懺悔,還反倒覺得每日只會厭惡自己家人的大姐,令人噁心。
渴望擁有真心的二姐,卻不斷地在感情這條路上跌倒、失意,甚至還成為了自己曾經最看不起的「小三」。
明明是血緣相連的一家人,卻從未有人敢於直面這些矛盾與爭執。
那些看上去有些浮誇、狗血的反轉和爭執,恰恰也正嵌入了大多數人的家庭生活中。
牆上的掛著的「因愛和睦的家庭」,是那麼地諷刺與扎心。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
一年裡能與家人溝通的時間,又有多少呢?
報喜不報憂,縮短和家人溝通的時間,盡最大力氣隱瞞了痛苦;
卻在溝通產生分歧的剎那,將怨氣宣洩而出,甚至惡語相對。
我們總是慣性的以為—— 因為是家人,所以必須包容理解;因為是家人,所以才能無話不說。
錯了。 家人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說該說的話。
「本來可以當灰塵隨便抖掉的事情,卻讓它隨著歲月變成積灰,最後粘稠稠地甩也甩不掉,然後某一天砰的一聲爆炸。」
我們總是理所應當地認為,對於家人的了解,是刻在骨髓裡、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的存在。
但我們總是忘了,人類本就是獨立的個體。
所謂家人,只不過是因為你們曾經一起生活,有過那些共同的記憶罷了。
「我們比起地球內部物質,更了解太陽系物質,也就是說,明明活在地球,還了解地球內部做什麼,家人就是這樣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似乎更沒有資格,以「家人」為藉口,去強求他們理解與原諒。
但也正因為是家人,「有些記憶,絕對不會如灰塵般輕易抖掉。」
如果有誤會,那就去解開吧。
一句對不起,一句我愛你,都無妨。
*本文作者:阿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