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開播了。
上一季就因為導師的犀利言論成為熱搜話題,陳凱歌的說戲,郭敬明和李成儒的互懟。
第二季也不例外,導師陣營迎來新成員,他就是香港著名導演,香港金像獎主席,爾冬陞。
新官上任三把火,僅僅在第二季首播的兩集中,爾冬陞就已經火力全開,犀利點評毫不留情。
譬如在第一組表演中,爾冬陞就批評王楚然和陳宥維飾演的素素和夜華「一言難盡,看了等於沒看」。
「沒性格」「五官控制不好」「年紀大了,沒粉絲看你」「靠樣子是沒用的」……
句句扎心,戳破演員的不足之處,聽得候場的其他演員都如坐針氈。
到了張大大和王智表演的《我和我的祖國》片段,爾冬陞批得就更狠了,直接點評張大大演得像小偷,演得一點意義都沒有,不行就是不行。
當張大大試圖賣慘為自己辯白時,爾冬陞更是霸氣回應,懟得他啞口無言。
或許,他自己也沒想過,自己上節目說了點大實話,都掛在熱搜好幾天下不來。
爾冬陞的硬氣不僅來自於自身對影視圈的了解,也是因為自身的閱歷。
從當演員到退居幕後成為導演,爾冬陞一路走來,4次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9次提名金像獎最佳導演,2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雙料大獎。
80、90年代的香港,正是電影的黃金時代,影響了幾代中國電影人,爾冬陞正是生長在這個年代。
父親爾光,是香港50年代的電影製片人及導演,大導演李翰祥也是他一手提拔的。
母親是明星,滿洲鑲黃旗人,是40年代的著名演員及配音演員,同母異父的兩個哥哥分別是秦沛和姜大衛,都是演技一流的老戲骨。
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年輕時候的爾冬陞絕對是小鮮肉一枚,走流量的那種。
一度因為顏值被邵氏公司封為武俠小生的門面擔當,加上極受兩位哥哥的寵愛,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小寶」。
1977年7月,由邵氏出品,楚原執導的《三少爺的劍》在香港上映。
電影講述了「劍神」三少爺厭倦江湖爭鬥,詐死後藏身妓院當雜工,然而為救女主不得不回江湖,年僅20歲的爾冬陞擔任主角三少爺,一舉成名。
之後與潘迎紫,劉青雲合作的《一代皇后大玉兒》中飾演多爾袞,觀眾對這個溫潤如玉的美男子很是著迷。
早年的演員生涯,爾冬陞演慣了大俠,從邵氏出來的他像個古代人,覺得自己就快要和社會脫節了。
直到1985年,爾冬陞轉行做導演,執導了首部電影《癲佬正傳》,哥哥秦沛都只是當配角,該片震動當時香港電影圈,拿獎拿到手軟。
誰也不會想到演員出生的爾冬陞,會把聚焦點放在一群有精神疾病,被社會忽略的邊緣人身上。
別樹一幟的風格在當時商業電影中扎堆的環境下,可謂一股清流,迅速獲得行內人的認可。
隨後,爾冬陞在導演圈一發不可收拾了,還捧紅了無數明星。
在拍《新不了情》的時候,正是古裝武俠和無釐頭喜劇的天下,愛情題材根本無人問津。
為了能拍成這部戲,爾冬陞甚至抵押了房子,也早就有了如果票房慘敗就去臺灣拍電視劇還債的心理準備。
結果該片光香港票房就超過3000萬港幣,捧紅了當時還是新人的袁詠儀,還斬獲香港金像獎多項大獎。
有了這些經歷,爾冬陞在之後陸續有自資拍一些電影,這種特立獨行的大膽行為在香港電影導演中屈指可數。
2003年,爾冬陞開拍《忘不了》,啟用了李厚頎撰寫的小巴司機的原創故事,再現挖掘女明星演技的能力,令張栢芝成功晉身金像獎影后。
2004年的《旺角黑夜》再次由張栢芝主演,這部來自警察朋友經歷的故事,被爾冬陞賦予「有緣必能相見,有孽亦可」的主題,一改以往爾氏電影「對白多又拍得太明白」的風格。
當然,爾冬陞的導演夢也有做不下去的時候,做不下去就再做回演員,再回頭當導演,導演做到一定階段,繼續扶持新人。
自古才子多風流,才華橫溢的爾冬陞也是個多情種子,前後與餘安安和張曼玉都各有一段情。
就像所有的純愛電影一樣,他在16歲的時候與14歲的餘安安相識,倆人青梅竹馬,一起上學一起回家。
外貌出眾的兩人一起成為了邵氏的演員,為了餘安安,爾冬陞連原本出國念書的計劃都想放棄。
按理說,兩人從年少相戀再到踏入社會,彼此的事業都發展得不錯,情感也應該是越來越穩定的,但,他們終究也熬不過七年之癢。
相戀第8年,兩人的戀情以分手告終。
分手的原因是餘安安覺得女人到了一定年紀,喜歡的人不再是如沐春風的少年,而是更加沉穩的男人。
作為名導演,擁有俊朗的外表,爾冬陞身邊從來都不缺女人,30歲的這年,他和剛出道沒多久的張曼玉相戀了。
張曼玉曾說,「我從他那裡學到了好多,我最喜歡和他聊天,因為他比我大七歲,比我懂得多。」
二十來歲的張曼玉像個小女孩,非常欣賞爾冬陞這個大哥哥,也享受著爾冬陞帶給自己的溫暖和照顧。
但是相處得越久,兩個人的摩擦就越多,張曼玉排斥爾冬陞的大男人主義,爾冬陞也對她有諸多不滿。
在這段情感裡,張曼玉總是小心翼翼,甚至為了男友去拔牙,整牙,但越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珍惜。
一次又一次冷戰後,倆人感情亮起了紅燈,最終分手。
雖然情史豐富,但爾冬陞一直秉承要低頭做人,抬頭做事,實打實做出來的事情,說的話才有人聽。
他能對後輩做的,就是將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雖然這些話聽起來很殘酷,但卻是最寶貴的經驗。
正因為是演員出身,令他更懂演員。
2015年,他拍的《我是路人甲》,啟用了一群非專業演員,將橫店群演的辛酸苦辣都拍了出來。
電影裡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真實名字出演,讓觀眾有了很好的代入感。
爾冬陞拋棄了商業最大化的概念,用樸實、誠懇、獨特的方式闡述了草根文化。
有了這樣的電影人,電影才更真實,更有溫度,在某種程度上,該片和《演員請就位》是相通的。
大部分觀眾看過節目,都覺得爾冬陞敢懟是因為他有這樣的資歷,觀眾看不到的,是一個香港電影人,在殘酷競爭環境下,一路走來敏銳的觀察和感悟。
爾冬陞來這檔節目時說過,我會很認真地對演員,因為我是演員出身,所以我會很嚴厲地把真話說出來。
娛樂圈是個權力遊戲,你有話語權就可以多要求一點,但事實上,導演更希望演員們多幹正事,少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