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美國聯邦法院26日裁定,中國天津大學教授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將面臨最高10至15年徒刑,以及每項罪名分別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預計在8月31日宣判。
事件回顧
據悉,張浩曾在美國留學,在加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主攻聲學技術,研究和開發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在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另一位一桶進修博士的中國人龐慰任職於Avago,張浩則去了Skyworks,兩人都擔任FBAR工程師。
2009年,張浩和龐慰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國成為天津大學的教授,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取得了200餘項專利,並於2011年成立了諾思(天津)微系統有限公司。
官網資料顯示,總部位於天津,總註冊資本人民幣3億元,是中國首家FBAR生產企業,公司從事無線設備射頻前端MEMS濾波晶片、模塊、應用方案的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核心產品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諾思在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一座天津工廠,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總投資7.5億元人民幣,已投產一條晶圓生產線和一條工藝研發線。此外,還在南昌高新區的南昌工廠建有兩條晶圓生產線,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預計2017年底開始投產。
2015年5月16日,張浩受邀赴美國鳳凰城參加國際微波會議,剛到洛杉磯國際機場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合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和「合謀盜竊商業機密」等32項,一同被起訴的還有包括另外兩名天大教師在內的5名中國公民。
據張浩的妻子範莉萍表示,今年以來,張浩的身體狀況嚴重下滑,目前張浩被允許7點到21點在北加州活動,佩戴電子監控設備,定期向法官報告。此前2016年底、2017年美方都曾說要開庭,但隨後又因各種原因未果,案件進展在2018年下半年更是幾乎處於「完全停擺」狀態。
雙方各執一詞,是非何辯?
據《環球時報》報導,Avago提供給美國法庭和中國法庭的關鍵證據是張浩與龐慰互通的數十封郵件,這些郵件還有明顯的編輯、修改痕跡;而美方將張浩定為「間諜」的另一項重要依據是一名叫詹姆斯·馬爾韋農提供的「中文語言學家和中國軍事專家」的報告,報告稱天津大學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諾思是與天大合資成立,也是中國政府的分支機構。
根據美國北加州聯邦檢察院起訴書顯示,張浩在南加州大學畢業後不久,從Skyworks與Avago兩家半導體大廠處串謀偷取機密並利用這些機密在中國創業,其中涉嫌竊取的技術主要用於過濾智慧型手機多餘的無線訊號FBAR技術。
針對以上的指證,張浩方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1、張浩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是一件及其正常的商業舉措;
2、作為證物的數十封電子郵件,是美國政府通過非法手段竊取的,而且郵件的內容明顯被再次編輯過,無法作為直接證據;
3、指控張浩是間諜的專家詹姆斯·馬爾韋農,當年曾經發表過「藍翔技校是對美國網絡進行黑客攻擊的基地」這一不靠譜的言論,其證詞可信度值得商榷;
4、天津大學隸屬於中國教育部,而不是什麼政府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