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滄海
繼前段時間鄧倫粉絲因質疑鄧倫綜藝邀約多、較少拍戲而脫粉回踩上熱搜後,鄧倫依然「不受影響」地官宣了新綜藝,也持續拿下了諸多代言。
近日,鄧倫更是在個人社交帳號發布了一則火鍋底料的代言,再次引發了部分網友的質疑與否定。
不過與上回的脫粉事件不同,這回的代言引發爭議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該產品看起來「比較低級」。
路人們你一言我一句,就將此事推上了話題榜。一時之間,鄧倫成了該事件的討論中心。
說起來,距離鄧倫完全火起來,已隔了三年左右的時間。
從《因為遇見你》打開知名度後,憑著諸多為人稱讚的作品,如《歡樂頌2》、《楚喬傳》、《香蜜沉沉燼如霜》,一步步將鄧倫送到了一線。
對於鄧倫來說,身為演員,有作品可拍,有角色和演技為人所津津樂道,是件值得欣喜的事。但這件原本值得被期待的好事,一時之間卻遭遇諸多坎坷與質疑聲。
無可否認的是,這幾年,是綜藝市場發展得風生水起的時代。而在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勢頭不減的綜藝環境下,綜藝的出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員和明星前赴後繼地踏上「轉型」之旅。
不論這些人參加綜藝的目的是什麼,但綜藝這條路,的確不失為一個可供選擇的娛樂圈「轉型」方向。
可以說,綜藝提供給了粉絲一個足夠廣闊的討論空間,讓粉絲得以更多地了解演員與明星們的想法及處事方法。
直白點說,綜藝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對更近了一點。
觀眾能在屏幕前發表自己的觀點、尋找共鳴,而明星也可以通過綜藝傳達他們的三觀。
在綜藝市場日漸明朗的當下,鄧倫選擇進軍綜藝界,不足為奇,甚至可以算是一次事業方向的轉變。遺憾的是,鄧倫的這種選擇無法被所有粉絲理解。
說實話,此前鄧倫拿下的一些代言也曾遭遇被質疑的相同境況。而粉絲因質疑idol不好好拍戲、推掉戲約去分綜藝的「一杯羹」,鬧脫粉回踩的情景卻十分少見。
在流量至上的時代,鄧倫進軍綜藝這個選擇從表面上看起來,像極了一種對已有名氣的消耗。
好好的一個演員,憑螢屏角色火起來後卻不專心於演戲與揣摩角色,偏偏推了一眾片約而接下許多綜藝。
怎麼想,都讓人覺得是「飄」了。
畢竟,成名於綜藝的魏大勳僅僅只是把綜藝當成一塊進擊的踏腳板,他的最終目標,是演藝圈。沒有名氣之前,只能通過大大小小的綜藝被觀眾所熟悉,如此之後,才能有獲得片約的底氣。
相較於魏大勳而言,鄧倫從勤勤懇懇拍戲磨練演技到淪為綜藝咖,被指更像是一種「墮落」。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卻也未必。
我們能在綜藝裡汲取營養與相對正確的三觀,也能被演員所塑造的角色長久感動,這兩者從來就不相矛盾。
看《極限挑戰》及其相關衍生物料,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倒不是什麼笑點最好的時刻,也不是誰誰的高光part,而是鄧倫在節目發布會上巧妙回答的一幕。
在場的幾位哥哥們被現場記者當眾刁難,問說:「你們平均年齡38.8歲,是被誰拖累了?」
氛圍瞬間冷了下來,年齡最小的鄧倫卻站出來回答說:「都怪我拖累了大家,我要是再小一點,可能就37了。」
一句話化解了在場哥哥們的尷尬,也沒有輸掉氣場,更是直接帶動了現場的氣氛,情商立顯。
眾所周知,鄧倫在拍攝《香蜜》的時候,最後有一段戲,他要在雪地裡穿著貂衣尋找楊紫所飾演的女主錦覓,而拍戲的時候,是40℃的大夏天。
「40°貂哥尋妻」聽起來是一個玩笑梗,但實際上卻是鄧倫在演戲時所要真實面臨的情況。
有人說,演員這碗飯,熬過去了也就過去了,那本就是職責所在。
可捫心而問,日常為生活、工作奔波的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得到敬業奉獻。
至少到目前為止,鄧倫對於所呈現的角色,都傾注了自己獨到的理解與表現。
從《花非花霧非霧》時初出茅廬的徐浩,到《十五年等待候鳥》裡沉默寡言的柳千仁,《因為遇見你》裡生動明朗的李雲愷,再到紅極一時的鳳凰旭鳳,我們都能從這些人物裡看得到他的用心塑造。
我也依然相信,於大多數的綜藝而言,節目最先想要呈現的初衷都該是好的一面,雖然一些神奇的操作也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不斷消耗著觀眾緣與粉絲緣。
我們的市場不乏好作品、好演員,同時也需要觀眾更多的包容和接納。
多元多樣的時代已到來,何不給這些年輕的演員多一點點的包容?
參與綜藝的確會影響演員有限的行程安排,但真正評判一個演員演技高低與敬業程度的,還是作品。
對於鄧倫2020年多次遭質疑一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