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射鵰三部曲」逆天真相(上)

2021-02-19 苦難輝煌

四大武學經典《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獨孤九劍》《葵花寶典》作者之間有何不可告人的驚天陰謀?一代宗師王重陽為何不愛別的女子,卻也終生不娶林朝英?小龍女到底姓甚名誰,家住何方?楊過最終和誰白頭偕老?楊逍和黃衫女誰才是楊龍之後?周顛與周伯通是何關係?黛綺絲是郭黃後人嗎?一燈大師為何隱居崑崙?從白駝山到光明頂,西域崛起有何真相?丐幫與明教剪不斷理還亂,究竟為哪般?

透過重重迷霧,讓我們一同揭秘「射鵰三部曲」背後的逆天真相。

寫在前面:

對於小說創作而言,故事情節與人物關係的設定是否符合邏輯、銜接得當,是對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高難的考驗。筆者作為小說創作愛好者,深知若想讓讀者了解十分,自己必得先行準備十二分,方能起到結構嚴謹之效。真正的大家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其高超的藝術價值往往存乎「將言未言」之間,只待讀者思索貫通之後,才顯其妙。便如導演李安創作的電影《色戒》《少年派》等,看上去是一個故事,玩味後又是一個故事,可實際上卻是另一個故事。

金庸老前輩深諳此道,其作品中草灰蛇線之處不勝枚舉,給了我們無盡的推敲探索之樂。在此,筆者結合學界一些觀點,將本人對「射鵰三部曲」背後暗線的研究成果搬將於此,供諸君飯後一哂。

一、《九陰真經》與黃裳其人

歷史上的黃裳生於1044年,卒於1130年,享年86歲。小說中黃裳是在北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年)開始奉命編修《萬壽道藏》,不料悟出武學至理,成為武林高手,後在1120年奉命徵剿明教教主方臘起義。黃裳雖平了起義,卻也被仇家弄得家破人亡,從此隱姓埋名研究武學,直到1164年著成《九陰真經》出山報仇時,才發現世間已過四十餘年,當年的仇家除了當時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現在還活著且也病入膏肓外,其他仇家早死光了,黃裳報仇未果,生無可戀,將經書埋藏後不久也去世了,直到數十年後,經書又莫名其妙的重現江湖。按照小說中周伯通這一說法,黃裳卒於1164年,那他一共活了120歲,帶兵打仗時已經年近八旬,雖有可能但總不太現實。

小說與現實不符的現象是正常的,本文在此取「折中說」,即分別取「歷史人物的真實年齡」和「小說人物的生卒時間」兩個依據,結合推理,即可認為小說中的黃裳出生於1078年,35歲編修《道藏》,42歲徵剿方臘,著成《九陰真經》出山尋仇時約85歲,不久去世,享年86歲。可以認為,該說法是兼顧歷史與小說的較為合理的推斷。

在《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獨孤九劍》《葵花寶典》這四大武學典籍的作者方面,《九陰真經》作者黃裳的生平是金庸透露最為詳細的,我們暫且表述到這。請大家先記住他的經歷,至於「數十年後《九陰真經》是如何莫名其妙的重見天日」的,我們下文會有分析。

二、《葵花寶典》與前朝宦官

沒錯,《葵花寶典》在「射鵰三部曲」中並沒有提到,但根據《笑傲江湖·第三十章·密議》中少林寺方證提供的「三百年前,前朝宦官所著」這一信息,《葵花寶典》就與「射鵰」有關了。根據金迷的考證,目前對於《葵花寶典》作者的身份一般有「段譽說」、「鄭和說」和「童貫說」三種,本文採「童貫說」。

《笑傲江湖》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對此一般沒有異議,但有明一代自1368年始至1644年終,到底發生在哪段時間呢?不是沒有依據,據書中透露的「峨眉創派數百年」的信息和結合參考《碧血劍》中分析得出的令狐衝與穆人清的關係、「五毒教」藍鳳凰與後世何紅藥等人的關係,不難推斷出笑傲江湖發生在1400-1500年間,往前推三百年,該是1100-1200年間,即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而這一時期基本處於「武林斷檔期」。

《天龍八部》最後一章蕭峰自盡、虛竹成婚、段譽繼位的故事發生在1094年,直到十二世紀六七十年代周伯通、歐陽鋒等五絕相繼出生,再到1195年第一次華山論劍,這一百多年裡除了王重陽起義兵抗金和朝廷徵剿方臘起義等內戰之外,江湖武林基本沒發生什麼大事,現有文獻也無直接表述,遂稱「武林斷檔期」。因此,《葵花寶典》作為一部對武林影響深遠的武學典籍,讓後世東方不敗、嶽不群、餘滄海等武林名宿不惜自戕也要爭奪的武功,其作者必定是睥睨天下、翻雲覆雨之人,也一定參與了這兩場世紀戰爭,而考慮到作者的宦官身份,就只能是參與了朝廷徵剿方臘的起義無疑。能鎮壓明教起義,力擒明教教主,完勝乾坤大挪移神功,當時之世,還有何人?

諸君會說,你上一部分不是說了鎮壓方臘起義的是黃裳嘛,難道是他?其實不然,只「宦官」這一條就把黃裳否了,人家黃裳是進士出身,歷福州知府、禮部尚書,跟宦官那是兩個系統,黃裳徵討方臘雖然不假,但是一同徵討的當然不只有他——歷史上真實帶兵圍剿方臘的,正是童貫!

童貫(1054年-1126年),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牛叉的宦官了,他封疆掛帥執掌大宋兵權近二十年,東徵西討鎮邊平叛,儼然一國之兵馬大元帥;最後位列三公拜為太師,並領樞密事成為大宋的最高軍事執政,如果要用四個字形容他,那就只能是「位極人臣」!

他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宦官,是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是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是歷史上第一位代表國家出使的宦官,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宦官!這樣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監巨宦,如果他不是《葵花寶典》作者?那麼,還有誰!

並且在此能予佐證的是,《射鵰》裡鐵掌幫幫主上官劍南,以其一人之力帶領鐵掌幫與丐幫爭雄,與五絕爭鋒,在「五絕之下、郭黃之前」,武功屬上官為最。而如此人物,卻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手下,韓世忠作為與嶽飛齊名的大將,是南宋朝廷數一數二的名家裡手,可他,卻也是童貫的手下!

金庸之所以寫上官劍南是韓世忠的手下,就是不想隱藏江湖與朝廷間的關係,只是他無法明寫童貫,因為童貫的名聲實在被《水滸傳》等文學作品抹得太臭,無須在小說中蹚這歷史評價的渾水,終於隱去不寫。但他在《笑傲》中留下的「三百年前,前朝宦官」的鑿鑿證據,終究沒有淹沒真相。而且《宋史》評價童貫:「貫狀魁梧,皮骨勁如鐵。」這不是萬中無一、骨骼驚奇的武學奇才,又是什麼?

「童貫說」論證至此,相信有的讀者已經發現了它與上文的聯繫,即童貫與黃裳之間、《葵花寶典》與《九陰真經》之間一定存在著關係,別著急,等下面《九陽真經》和《獨孤九劍》的真相都揭示出來,一個驚天陰謀就將浮出水面!

至於「鄭和說」是時間不對,「段譽說」太牽強附會,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三、《九陽真經》與鬥酒僧

《九陽真經》第一次出場,是在《神鵰俠侶·第四十章·華山之巔》中,楊過等人第三次華山論劍後,遇到了因盜竊少林《楞伽經》而被覺遠、張君寶追逐的尹克西和瀟湘子,從覺遠口中得知有一位前輩高人在《楞伽經》的書頁間用中文寫了一部《九陽真經》,那時覺遠等人都不知道《九陽真經》是至上武學,只因丟失《楞伽經》才追尹瀟二人至此,最後由於搜二人之身沒有經書方才作罷,眾人散去,神鵰結局。

本文之所以提這一段,是因為作為三部曲中的最後兩部,《神鵰》最後一章和《倚天》第一章不僅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還埋有眾多重要暗線,與龍女早逝、楊過後人、西域崛起等眾多重大問題有關,後文都將具體討論。

回到《九陽真經》,金庸對其作者最直接的描述,是在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十六章·剝極而復參九陽》中,張無忌在崑崙被朱武連環莊欺騙後,掉到山谷意外從白猿腹中得到《九陽真經》,五年功成,在真經後記中得知真經作者是一鬥酒僧,在此錄一段原文:

「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自己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某日在嵩山鬥酒勝了全真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閱《九陰真經》。雖深佩真經中所載武功精妙奧妙,但一味推崇『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於是在四卷《楞枷經》的行縫中,以中文寫下了自己所創的九陽真經,自覺比之一味純陰的九陰真經更有陰陽調和、剛柔互濟的中和之道。」

從中可以得到幾個基本結論:

1. 《九陽真經》作者與王重陽是同時代人。可王重陽生卒幾何呢?作為在歷史和小說中都出現的人物,我們仍參考上文對黃裳的年代確定法對王重陽進行推斷,得出的結論是生於1112年卒於1197年,享年85歲,其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得到《九陰真經》的時間為1195年,兩年後就去世了,這一推斷,與小說中王重陽各項事跡均屬吻合。而鬥酒僧的年齡,應該比此時83歲的王重陽要小,才更有機會超越經典——不然《九陰真經》也太弱了,人家看兩眼就把你升華了。

2. 此人與王重陽交情不淺,因為王重陽本身不是丘處機般好鬥之人,其對《九陰真經》也是憎大於愛,不喜其被世人爭奪以生武林禍患(從王重陽對周伯通的囑託很明顯就能看出),能因為鬥酒輸了還願意給外人看的,一定是與王重陽之前就有深交之人。

3. 此人曾先後為儒為道為僧,從中可見端倪。

在鬥酒僧身份這一問題上,學界也有「虛竹說」、「掃地僧說」、「達摩說」和「王重陽說」四種,本文均不採,理由如下:

「虛竹說」和「掃地僧說」從時間上看顯然不對,二者是北宋時人,虛竹在《天龍》結局成家時(1094年)已近中年,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時已是1195年後,虛竹還能再世?何況掃地僧乎?持這種說法的人只看到了作者在嵩山少林寺這一個側面,卻忽略了時間。

「達摩說」是金庸舊版,新修版改成了「鬥酒僧」,為何要改?當然是金老先生縱觀「三部曲」,希望一些暗線能夠更加充實,小說結構能夠更加嚴謹。

「王重陽說」比較有說服力,該說認為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後,融合其本身的先天功,創造了更加陰陽調和、更具威力的《九陽真經》,而因其為人低調,便虛構了一個「鬥酒僧」混淆視聽,更有甚者,發現「重」字的筆畫有九筆,所以「重陽」即「九陽」,若說前幾點還有些道理,最後一點就有些牽強了。

原本我也信服「王重陽說」,但該說有兩個重要缺陷,最終棄之。第一個缺陷就是王重陽沒有「為僧」的經歷,雖然他早年身為儒生、起兵抗金,中年以後出家為道,期間也提出過「三教合一」,認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命令全真教的教材以《道德經》為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孝經》為鋪,但其一生並為真正踏入佛門,各類文獻也均未提及他去過嵩山少林寺,又何談「楞伽著經」一說?尤其他以全真教創派祖師的身份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得到《九陰真經》時已經83歲,離壽終正寢僅剩兩年,這兩年又主要忙於處理《九陰真經》和對付歐陽鋒,基本沒時間出家了。

退一步講,即使「為僧」這點可以在他「三教合一」的理念上勉強接受,但如何解釋他創造的《九陽真經》後世的繼承問題?這也是我指出的該說的第二點硬傷。眾所周知,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後參考經中武功將古墓派的玉女心經盡數克制,留下了著名的重陽遺刻——「玉女心經,欲破全真,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留言、破解玉女心經的《九陰真經》精要和古墓密道圖這三樣東西。如果按「王重陽說」,那麼此時王重陽留下的克制玉女心經的就是升級版的《九陰真經》,即《九陽真經》了。好,如果真是這樣,但如何解釋《倚天》中來自古墓的黃衫女的武功呢?我們知道《倚天》中的黃衫女來自古墓,她第一次出場時解決了丐幫陳友諒「假冒史火龍案」的陰謀,第二次在少林寺「屠獅大會」上制服周芷若,並揭露了周芷若「盜倚天屠龍案」的詭計,一直有人認為黃衫女是楊過小龍女的後代,這一點後文會有專門討論,這裡我們先來看一段黃衫女與周芷若過招的具體描寫:

「張無忌回過頭去,只見那黃衫女子和周芷若鬥得正緊。黃衫女子一雙空手,周芷若右手鞭,左手刀,卻兀自落於下風。黃衫女子的武功似乎與周芷若乃是一路,飄忽靈動,變幻無方,但舉手抬足之間卻是正而不邪,如說周芷若形似鬼魅,那黃衫女子便是態擬神仙。張無忌只看得兩眼,已知黃衫女子有勝無敗,義父絕無危險,但見她出手之中頗有引逗之意,似要看明周芷若武學的底細,要是當真求勝,早已將周芷若打倒了。」

可以看到,黃衫女和周芷若的武功仿佛一路,但一正一邪,正氣的黃衫女明顯勝過邪氣的周芷若,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這裡的三個人,張無忌會的是完整版的《九陽真經》;周芷若會的是郭靖黃蓉留在倚天屠龍裡的速成版《九陰真經》(在新修版裡,倚天劍、屠龍刀裡藏的並不是秘笈和兵書本身,而是寫有埋藏地址的鐵片,即完整版《九陰真經》實際是被郭靖黃蓉埋在桃花島上。周芷若為了速成,並沒有學全《九陰真經》,像當年梅超風、陳玄風一樣只學了其中可速成的陰狠武功,在此統一稱為「速成版《九陰真經》」);而出自古墓的黃衫女,無論其到底是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還是楊過和別的女人的後人,她來自古墓是不容置喙的,因此她所學習的就只能是當年王重陽留在古墓的精要版《九陰真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黃衫女與周芷若同出一路(都是《九陰真經》),卻一正一邪(黃衫女學的是正氣的精要版,周芷若學的是邪氣的速成版)。最重要的是,這段原文證明了黃衫女用的絕不是《九陽真經》,否則張無忌怎麼會看不出來?

總結一下,來自古墓的黃衫女用的不是《九陽真經》,從而說明王重陽當年留在古墓克制玉女心經的不是《九陽真經》——雖然王重陽變牛逼了,但使他變牛逼的僅僅是《九陰真經》而已,他沒有創造出《九陽真經》,鬥酒僧不是他,這就是結論。

那鬥酒僧到底是誰呢?

一個能與王重陽鬥酒的晚輩後人

一個能超越《九陰真經》,寫出《九陽真經》的武學高人

一個神功絕頂卻不參加華山論劍的低調的人

一個偏偏要把真經寫在其他經書書頁間的奇怪的人

一個行俠仗義、佛道雙修的全才的人

如此行事詭異、玩世不恭、不修邊幅、喝酒吃肉、大隱於市、瘋瘋癲癲的得道高僧,別說是在南宋,就是在整個中華幾千年歷史中,也僅僅這麼一位,那就是——活佛濟公!

濟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浙江人氏,才華橫溢,樂善好施,怡然飄逸,雲遊四方,扶危濟困,除暴安良,既癲且濟,佛道雙修——看到了吧,無論是從年齡上,還是從氣質、能力上,濟公都符合鬥酒僧人物原型的要求,而且與金庸同是浙江鄉黨,試問,金庸寫這麼一位神秘高僧,不是濟公,還有誰!

幫大家算一下,王重陽從得到《九陰真經》到去世是在1195年-1197年之間,濟公正好是47歲-49歲,正值一個人事業鼎盛之際,此時創作《九陽真經》,完全合情合理。

至此,《九陽真經》作者水落石出,活佛濟公當之無愧!

四、《獨孤九劍》與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主要在《神鵰》和《笑傲》兩本小說中出現過,但具體描寫不同,《神鵰》裡著重介紹了獨孤求敗的生平,《笑傲》則具體亮出了他的絕學——獨孤九劍,兩部小說唯一不變的是他劍魔的身份。

獨孤求敗是何時何代之人呢?楊過是在郭襄出生那年(1244年)遇到神鵰,來到獨孤求敗劍冢的,楊過當時認為獨孤求敗是六七十年前的人物,而六七十年前正好是黃老邪等五絕相繼出生的時候,因此可以換句話說,五絕幼年之時正是獨孤求敗壯年時代橫行江湖之時,兩者差的時間並不遠,五絕是極有可能聽說過獨孤求敗的,但事實上無論是周伯通還是黃老邪,都沒見過楊過的玄鐵重劍,也沒聽過獨孤求敗的名頭,因此可以斷定楊過當時的猜測是不準的,如果再往前推個二十年,即五絕年幼的時候獨孤求敗已經退隱,那就合情合理了。

為什麼不能推的更遠?因為大雕在那呢,大雕可是陪完獨孤陪楊過,又陪楊過等了十六年小龍女的,還讓不讓人家瞑目了?這裡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倚天中腹藏九陽真經的白猿,它從神鵰結束時出場,到張無忌得到經書時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了,它為什麼能活這麼久還沒死?金庸為了讓其變得合理,給它安排了吃仙桃的戲份。同樣的,金庸也給大雕安排了吃蛇膽的戲份,使其長壽的現象變得合理,但像白猿一樣活一百多年也足夠了。我們假定大雕是在《神鵰》結尾即第三次華山論劍(1259年)後兩三年去世的,往前推一百多年便是1150年左右,這個時間正好是五絕相繼出生的年份,獨孤求敗也剛好是在這個時間退隱的,一切都順利成章。

具體生卒年還能不能推算?當然可以!

讓我們來看一下獨孤求敗為自己寫的經典生平:

「無名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之前恃之橫行天下;木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我們來分析一下,他說他「縱橫江湖三十餘載」,那麼就算他一共在江湖上縱橫了三十五年。其中弱冠以前用無名利劍與河朔群雄爭鋒,弱冠!20歲!不到20歲就和中原群雄爭鋒了,確實牛逼,但為了合理起見,我們以他15歲進入江湖算起,(不能再小了吧?)因此可以推算出:獨孤求敗15-20歲間用利劍在河朔爭雄,20-30歲間用軟劍做了一些錯事,30-40歲間用重劍所向無敵,40-50歲間不滯於物,隨心所欲,50歲時生無可戀,攜雕退隱,正好三十五年!如此貼切,基本可以認定這一推斷是符合事實的。再結合上文推出的他1150年退隱,隱居二十年而亡,則獨孤求敗的生卒年可推斷為1100-1170年。

還能不能推出他的具體身份?答案無遺是可以的,看我用下面兩點來展現這位大俠的前世今生。

第一是姓名,小說創作者都知道,一個好的姓名會提升人物形象,不好的姓名就會讓人物形象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分裂。比如「任我行」這個名字,一聽就霸氣十足、桀驁沖天,符合一代魔教教主之氣質,若取名叫「任小強」,形象就會大打折扣,類似像「左冷禪」一聽就是奸邪陰狠之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但人物姓名不只是作者起的,實際上也是小說中人物的父母起的,是父母的知識水平和期望的反映——《飛狐外傳》中百勝神拳馬行空的女兒,也就只能叫馬春花了。因此我就要說,我對「東方不敗」這個名字是可以理解的——父母希望孩子一生立於不敗之地,但對「獨孤求敗」這個名字就不能理解了——父母到底是自信還是有病呢?這不坑孩子呢麼?朋友們你會給自己孩子起名叫「求敗」嗎?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認為「獨孤求敗」只是一個綽號,是他牛逼之後給自己起的外號,並不是他的本名。

那他本名是什麼?真實身份到底是誰?我們來一步步分析。

首先從他15歲就縱橫江湖來看,他一定有著驚人的武學天賦,同時有著牛逼的父母師承。而他的上一代人,恰恰是《天龍》裡面的人物,從而鎖定了我們的考證目標。再從他用劍的角度看,《天龍》裡面用劍的高手都有誰?喬峰?不,沒聽過喬峰用劍。虛竹?不,小無相功、北冥神功、天山折梅手都是手上功夫。段譽的六脈神劍?那其實就是六個一陽指,是用指力發出無形劍氣,是指法還是劍法都不明確,何況跟獨孤九劍「後發制人,以破為主」的理念截然不同,肯定也不是段譽了。掃地僧?開玩笑,掃地僧也不用劍,何況他能教出獨孤求敗這個殺氣如此之重的徒弟嗎?數著數著,真相就出現了,沒錯,獨孤求敗就是慕容復的後人!且看一段《天龍》原文:

「(慕容復)使出慕容氏家傳劍法,招招連綿不絕,猶似行雲流水一般,瞬息之間,全身便如罩在一道光幕之中。武林人士向來只聞姑蘇慕容氏武功淵博,各家各派的功夫無所不知,殊不料劍法亦竟精妙若斯。」

這裡可以透露出兩點,一個是姑蘇慕容家的劍法十分高明,再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是,姑蘇慕容氏武學淵博,各家功夫無所不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縱橫江湖久矣,試想,若將慕容劍法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結合起來,那是什麼?那就是完克各路武功,專治各種不服的,可以「破劍、破刀、破槍、破鞭、破索、破掌、破箭、破氣」的「獨孤九劍」!

慕容家對各家武功無所不通,王語嫣又擁有「洞敵先機」的能力,破解各路武功當然具有先天優勢,尤其最後一招破氣式,不能說沒有考慮過克制段譽六脈神劍的意圖。(當年段譽用六脈神劍折了慕容長劍,打敗慕容復,慕容羞愧難當欲引頸自戮)因此,從武功路數來看,獨孤求敗與姑蘇慕容必是一脈相承。

此外,獨孤求敗20歲前就與河朔群雄爭鋒,如此少年英雄,是否有些眼熟?沒錯,就是慕容復的父親慕容博,17歲時以大力金剛指重創當時還是壯年的黃眉掃地僧,如此牛逼,還因為一擊不死而被他媽吐槽成「姑蘇慕容家哪有你這麼不爭氣的孩兒!」,看看,姑蘇慕容氏的武學天賦不是蓋的。

再次,慕容氏一家心胸狹隘、個性偏激,從祖上開始就喜歡一條路走到黑,殊不見為了復闢大燕,慕容復近乎成魔狀態。如此性格,簡直是複製粘貼到了獨孤求敗身上。

還有,我們說了獨孤求敗是改的名字,慕容氏在《天龍》最後成為中原武林的笑柄,再也無法以本來面目見人,隱姓埋名是很自然的。至於為何要改為「獨孤求敗」?按照他的性格和期望,「求敗」可以理解,但為何要改姓「獨孤」?這就源於慕容氏的鮮卑族身份了,鮮卑四大姓氏——宇文、拓跋、慕容、獨孤,所以慕容後人改姓「獨孤」也十分自然不過。

綜上來看,獨孤求敗就是慕容復後人無疑!王語嫣與阿碧逐漸撫平慕容復魔障的內心,幾年之後,王語嫣與他生下了獨孤求敗(1094年慕容發瘋,1100年獨孤出生,時間吻合,至於為什麼是王語嫣,新修版《天龍》的結局就是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天賦武學異稟的獨孤求敗,一方面繼承了母親王語嫣的聰穎,將慕容劍法、洞敵先機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予以結合,創造了光耀後世的「獨孤九劍」,另一方面繼承了父親慕容復的偏執性格,終生求敗,終成絕頂。

現在想來,慕容家數百年基業,雖在光復大燕的政治理想上沒有成功,但最終還是在家傳武學的發展上問鼎天下,看來一個人要成功,不能只覬覦那虛無縹緲的野心霸業,還是要從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出發,用自己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那就一定是成功的人生。

每當我念及於此,都不得不為小說人物的命運感到震撼,也不得不為金老先生的良苦用心而感慨,好在真相終於破解——慕容之後,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的前世說完了,我們來說說今生,主要是關於楊過看到玄鐵重劍時的一句原文:

「(楊過)心想,此劍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靈便?何況劍尖劍鋒都不開口,倒似是我們古墓派的無尖無鋒劍……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間劍術,不論哪一門哪一派的變化如何不同,總以輕靈迅疾為尚,古墓派玉女劍法尤重輕巧,這柄重劍卻與常理相反……」

大家想想,寫獨孤求敗,為何要和古墓派扯上關係?為何在說重劍與常理相反的時候,又偏要強調玉女劍法尤重輕巧?是在暗示重劍克制玉女劍法嗎?暗示獨孤求敗與古墓的恩怨嗎?這與和古墓淵源極深的王重陽是否又有關係?

聰明的讀者已經發現了,上文分析的四大武學典籍的作者都與王重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且看一下他們的生卒年份:

黃裳:1078-1164,童貫:1054-1126,濟公:1148-1209,獨孤求敗:1100-1170(約),王重陽:1112-1197。多麼震驚!金庸武俠裡最具盛名的四大武學典籍作者,與一代武學大宗師王重陽,全部沒有在金庸小說中正式出場,全部存在於口耳相傳和歷史典籍之中,卻全部活躍在《天龍》之後,《射鵰》之前,全部活躍在十二世紀這一武林斷檔期,這五人之間究竟會有怎樣的故事與結局?是否存在一場曠古爍今、震天動地的絕世之戰?這背後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驚天陰謀?

這一切的解答,都要尋找一個突破口,而這個突破口,就存在於五人之中著墨最深,也是迷霧最重的王重陽身上。因此,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一同走進下一部分——《謎之重陽》。

五、謎之重陽

關於王重陽一生中最大的疑點和爭議,就是他為何不與林朝英相愛。可憐林朝英「容貌極美」,武功高絕,聰明機智,深情專一,可王重陽寧願當道士也不對她動心。(「容貌極美」是書中描述;武功高絕是「數十年前,江湖上以祖師婆婆和王重陽武功最高,祖師婆婆又高一籌」;聰明機智是她曾用化石粉與王重陽比試,結果害的王重陽輸了整個古墓給她;深情專一是她一生除了王重陽再沒對其他男人動過心,她對王重陽,是愛了一生,等了一生,怨了一生,也恨了一生……)

或許是王重陽愛慕其他女人?「射鵰三部曲」中沒有一處在王林之外還提到過其他女人,也沒有一處提到他有舊情難忘。滿眼看去的,都是王重陽沒事兒就去古墓串門,寫寫刻刻的,沒事兒就跟人家比試功夫,還用「花了好幾年心血,到極北苦寒之地,在數百丈堅冰之下挖出來的寒玉」為人家做寒玉床,付出都到這個份兒上了,為什麼就是不愛林朝英呢?

我只能說,要麼他是gay,要麼就只能是因為一個神秘原因導致他不能林朝英在一起,而這個神秘原因就是本文要揭秘的驚天陰謀。但是王重陽不能讓林朝英對這個驚天陰謀產生絲毫懷疑,因此,他只能偽裝自己是gay——我不愛你,不是因為你不好,也不是因為有別的女人把你比下去,而是因為我根本就不喜歡女人——而事實證明,林朝英也確實相信了這一點。

想通這點後,我深深的為林朝英感到惋惜,當我看到《神鵰》中林朝英創造了非男女赤身裸體不能合練的玉女心經,尤其是第十九招「亭亭如蓋」的招數「當我摔倒在地,你須撲將過來,擋在我身上,撲在我身上回護之時,必須兩腿分開,撐在地下,腰脊出力挺出……」連楊過小龍女都知道,這是林朝英在創造時把王重陽想像在一起合練,為什麼?不就是想把王重陽變直嗎?可人家王重陽根本不上當——真變直了,秘密就守不住了。

在此能予佐證的是,小龍女在跟楊過說林朝英為什麼恨王重陽時曾提到:「(小龍女)師父和孫婆婆曾說『天下男人就沒個好人』」,這話顯然是孫婆婆等人站在林朝英立場上說的,而林朝英又並非是那種談過無數戀愛、被無數男人傷過的人,怎麼會因王重陽一人就把全天下男人都一棒子打死?因一個男人的行為而遷怒所有男人,只能說明林朝英認為王重陽喜歡男人。

再補充一個無釐頭的佐證,王重陽原名王喆,出家後道號「重陽」,世上有那麼多道號不叫,為何偏偏要「重陽」?不就是在告訴你林朝英——我是個純gay,你死了這條心吧。

其實讀者們不用過分震驚,這種人物現象在金庸小說裡不是沒有,君不見金庸對東方不敗的描寫更加露骨麼?只是東方不敗作為純粹虛構的人物,金庸可以大膽的明著寫,而王重陽作為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金庸就只能用隱晦筆法了。我們這裡討論的也只是小說中的王重陽,一切推理依據也都是小說中提供的,歷史上真實的王重陽一生貢獻卓著,對後世道教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乃一代賢師,深受後世愛戴、敬仰,大家切不可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混為一談。

當我們知道了王重陽的秘密後,也就打開了他與四大作者之間關係的突破口,作為「射鵰三部曲」中前兩部裡隱藏的最大真相,五個絕頂高手之間的恩怨情仇,一個延續了五百多年的驚天陰謀,其真實面貌即將揭曉!

六、驚天陰謀

小說需要矛盾衝突,金庸小說的矛盾衝突往往是「爭奪寶藏秘籍」(如《射鵰》《笑傲》《連城訣》《鹿鼎記》《白馬嘯西風》)、「爭奪神兵利器」(如《倚天》《鴛鴦刀》)、「民族政治矛盾」(如《天龍》《射鵰》《碧血劍》《書劍恩仇錄》),那麼這五人間的衝突是什麼呢?

不是寶藏秘笈。君不見《射鵰》五絕爭的就是《九陰真經》,《笑傲江湖》爭的就是《葵花寶典》裡的《闢邪劍法》,而本文現在討論的五人,本身就是這些典籍的創作者,自負高才!目無餘子!

在這裡插一句,在「金學」中,有一個較為理性的金庸小說人物武功排行榜,在大結構上主要分為「絕頂高手、超一流高手、一流高手、準一流高手、次一流高手、二流高手和三流人物」,本文中的黃裳、童貫、獨孤、濟公無疑都在絕頂高手之列,而王重陽雖然名冠五絕之首,但畢竟沒創造出影響後世的武學經典,顯然無法躋身絕頂高手之列,只能算作超一流高手了。

不是爭奪寶藏典籍,肯定也不是神兵利器。這些絕頂高手早就不滯於物,心劍合一了,沒有什麼神兵能比他們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

那麼矛盾就只有「民族政治衝突」了。

沒錯,當時正值兩宋更迭之際,內有方臘、宋江「四寇」起義,外有金、遼、西夏、大理環伺,且遼與北宋相繼被滅,真正的戰火連年,民不聊生。然而這五人的政治立場如何呢?王重陽是起事抗金,黃裳是鎮壓內亂,童貫是徵討平叛內外兼顧,濟公還沒出生暫且不論,關鍵是求證獨孤求敗的政治立場。

答案無疑是站在金朝一方!

慕容復光復大燕的理想顯然不會徹底消失,大燕原在何處?就是當時金國控制的北方(不是東北,實際上是河北、河南、山東一帶)。慕容復在大宋那幾年落得個灰頭土臉,肯定呆不下去了,不管他還想不想復國,回北方老家卻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你看獨孤求敗也說了,「弱冠之前與河朔群雄爭鋒」,河朔?那就是北方啊!很明顯,慕容一家帶著小慕容(後來的獨孤求敗)回到了北方老家,看到兒子武功奇崛精進神速,青出於藍而遠勝於藍,心灰意冷的慕容復又重新燃起了復國之念,於是精心培養兒子,15歲就讓他闖蕩江湖,為金國效力了(依靠金國打擊宋國,於公於私都是慕容復最希望看到的也是唯一能操作的)。助金伐宋,這就是獨孤求敗的政治立場!

從現有的資料推斷,獨孤求敗一生中一共有過至少五場大戰。

第一場,1125年的金滅遼之戰。此時獨孤求敗25歲,年少輕狂,帶領金軍一舉活捉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既為金國立了大功,又終結了慕容氏與大遼蕭家的幾代恩怨。

第二場,1125年的金滅北宋之戰。滅遼之後的金軍士氣高昂,乘勢直取北宋,打了兩年,以北宋徽、欽二宗被俘北上的「靖康之恥」收尾。在這場戰役中,獨孤求敗與童貫無疑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曠古爍今的大決戰!也許打了幾千回合,也許鬥了幾天幾夜,遺憾的是沒有人能記錄下當時的盛況,不過我們依然可以知道結局——沒錯,獨孤求敗贏了,童貫輸了,戰敗的童貫被宋欽宗以「投降主義」處死。別問我童貫為什麼會輸,我只能提醒你一個事實——決戰的時候,獨孤求敗25歲,童貫71歲,獨孤獲勝,確實毫無懸念,童貫盡力了。在此插一句話,從《笑傲》中令狐衝打敗嶽不群等一系列對決中,也都暗示了《獨孤九劍》強於《葵花寶典》這一事實,現在想來,也是金老前輩對三百年前這場宋金之戰的遙遠回憶吧!

第三場,1130年的金與南宋之戰。這場戰爭在當時宋金的連年交戰中並不起眼,但在小說中卻有重要意義——一個是助金伐宋的獨孤求敗,一個是起事抗金的王重陽,二人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相遇的!戰爭的結果,一個「誤傷義士,棄劍深谷」,一個「起事兵敗,出家修道」。30歲的獨孤求敗贏了,18歲的王重陽輸了,這就是結局,無論從年齡上,還是武功上,結局都是如此。你若問我,為什麼知道是在1130年?因為是獨孤求敗跟我們說,「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三十歲前,不可能十年都在棄劍吧?仔細想想,只能是三十歲時誤傷義士才棄軟劍不用換用重劍的。

第四場,1130-1140年間西夏之亂。歷史上這一時期金與西夏的關係十分曖昧,大的戰爭雖然沒有,小的摩擦卻是不斷。這十年正值獨孤求敗使用重劍橫行江湖的年代,結合在後世銷聲匿跡的靈鷲宮(在《射鵰》中就沒再提到),這顯然意味著獨孤求敗平了靈鷲宮。當時的虛竹即使還健在的話也已經很老了,顯然打不過年富力強的獨孤求敗。而打敗虛竹,踏平靈鷲宮,也正是獨孤求敗「四十歲前橫行天下」的最有力證明!

第五場,1147年大理之亂。沒錯,滅了蕭峰的大遼,平了虛竹的西夏,獨孤求敗下一個目標正是段譽。段譽,這個曾當眾用六脈神劍羞辱自己父親的人,這個始終和自己的母親曖昧不清的人,獨孤求敗一定要打敗他!終於,當獨孤求敗練成了獨孤九劍第九式「破氣式」後,來到大理找到段譽,毫無疑問,段譽輸了,身負重傷,讓位其子,不久病逝。(《天龍》最後一章最後一段,寫明段譽1107年繼位,做了四十年皇帝後讓位其子,不久病逝。)

至此五場大戰,獨孤求敗滅大遼、亡北宋,相繼戰勝童貫、王重陽、虛竹、段譽等絕世高手,當真讓人熱血沸騰!如今,讓我們再看看他自撰的生平結語——「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孤獨如斯,一生求敗,天下第一,無人能及!

以上可以算是《獨孤求敗傳》了,但還只是本文所要揭秘的驚天陰謀中的一小部分。下面我們從與獨孤求敗瓜葛最深的王重陽說起。

上文說過了,林朝英認為王重陽不喜歡女人,再從林朝英恨盡天下男人來看,就只能認定林朝英認為王重陽是喜歡男人的。上文也有提到,古墓中的寒玉床是王重陽「花了好幾年心血,到極北苦寒之地,在數百丈堅冰之下挖出來的寒玉」做成的,這顯然不能是一人所為,那王重陽是和誰一起去的呢?無疑就是他的好基友——獨孤求敗!

沒錯,王重陽和獨孤求敗就是通過1130年那場宋金之戰認識的,獨孤求敗一生中勝了傷了、甚至殺了那麼多英雄好漢,為什麼偏偏對那位「義士」如此看重?還要棄掉自己心愛的寶劍?說明這位「義士」絕非尋常武夫,一定是與自己有非常關係之人,而且,也只有傷到了自己心愛的摯愛的人,才會痛不欲生,情願把心愛的寶劍丟掉!

沒錯,獨孤求敗是真gay,王重陽也是遇到他之後,才萌生了用gay的身份欺騙林朝英的想法,起道號「重陽」。另外,gay中多奇才,獨孤求敗武功登峰造極,很難說跟gay的身份沒有關係,而且在他與童貫對決後,獨孤九劍也一定借鑑、吸收了《葵花寶典》中的精要,(甚至直接拿到了《葵花寶典》,下文有論述),以致後世稱雄,無視東方不敗、闢邪劍法。另外,從書中也能看到,獨孤求敗一生未娶,即使隱居後也是與雕為伴,這隻雕後來又與單身的楊過相伴十六年……

至於獨孤求敗與王重陽的關係,其實我早在前面就給大家暗示過。上文提到,當楊過看到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無尖無鋒,大巧不工」時,就冒出了「倒似是我們古墓派的無尖無鋒劍」這個想法,金庸為什麼要借楊過表現這個細節?而且後文又特意強調「玉女劍法尤重輕巧,與重劍完全不同」,金庸是要幹什麼?

首先,古墓派的無尖無鋒劍是楊過與小龍女在練玉女心經時提到的,當時小龍女說祖師婆婆留下的經書裡說,為了練劍時不傷害到對方,她才發明了這種無尖無鋒劍。「不傷害到對方」,就是不想傷害到王重陽嘛。無疑,王重陽把這個發明告訴了獨孤求敗,就是為了避免二人練劍時互相傷到對方……

獨孤曾用軟劍誤傷重陽,相愛後,棄軟劍用重劍,怕再傷人,於是參考古墓專利,使重劍無鋒。如此深愛,如此體貼,如此溫暖。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二人一直在偷偷研究破解玉女劍法的招數啊!甚至王重陽窮其一生,也都是在和林朝英作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從《射鵰》和《神鵰》裡可以看出,王重陽的內心深處是深愛林朝英的,兩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不像有些金迷說的那樣草率的認定王重陽是gay,gay只是他一層無奈的外衣,兩人不能走到一起的真正原因,也是因為兩個人的政治立場,更準確的說,是源於他們上一代人的恩怨。

之前幾人的政治立場已經說過了,童貫、黃裳、王重陽可以稱得上是「大宋保皇派」;獨孤求敗之前是「金國入侵派」,遇到真愛王重陽後變成了「中立對外派」,即不再把矛頭對向大宋,而是朝向西夏、大理,之後便隱居了——在此不得不說,王重陽作為大宋最忠心的子民,憑他一己之力,徵服了獨孤求敗,改變了大宋國運,不可不謂之聖賢!但林朝英是什麼派呢?說了大宋,說了金國,別忘了還有明教的方臘,林朝英跟方臘是一夥兒的,同屬「明教造反派」!

「明教造反派」,一個潛藏在地下的謀逆組織,就是本文要揭秘的「射鵰前兩部」中最大的驚天陰謀!這個陰謀橫掃江湖,遺留深遠,直到清末都未能真正解決,其牽扯之廣、遺害之深空前絕後,堪稱江湖武林史上最毒之禍!

任何造反派都不是簡簡單單發起一個農民起義就夠了,都是要在江湖、民間、朝廷內部等多方面發起攻勢,才能提高造反的成功率。明教方臘造反也不例外,除了農民戰爭,也在江湖上掀起一段段腥風血雨,並且「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目標直指五絕!

東邪黃藥師與愛妻阿衡問題。我們知道東邪黃藥師的夫人阿衡,其人生的巔峰事跡是與黃藥師合夥欺騙周伯通,憑藉其過目不忘的本領將《九陰真經》借閱一遍就完全記住,導致周伯通以為《九陰真經》已被歐陽鋒掉包而痛苦不已,阿衡最後卻因背不出真經下卷、用腦過度而亡。

為什麼擁有最強大腦的阿衡最後會因為背不出真經下卷而就這麼死了?這也太蹊蹺了吧?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阿衡並不擁有最強大腦,她能秒背《九陰真經》是因為她之前就看過!正如後來郭靖與歐陽克爭奪黃蓉時,呆萌的郭靖因之前背過《九陰真經》而瞬間完成任務從而獲勝一樣。阿衡之前在哪看到的《九陰真經》?她又為什麼要嫁給黃藥師,欺騙周伯通?就是為了離間五絕的關係。不信的話我們繼續往下看。

西毒歐陽鋒與嫂子通姦事件。眾所周知歐陽克是歐陽鋒與其嫂子通姦所生,那麼歐陽鋒和嫂子通姦,他哥哥難道不知道?一定是知道的。而白駝山作為當時西域武學寶庫,歐陽鋒的哥哥肯定也不是吃素的,一定因之與歐陽鋒大打一架,只不過結果是歐陽鋒贏了。但對歐陽鋒的嫂子來說,歐陽兄弟倆誰贏誰輸根本不重要,因為她離間兩兄弟的目的已經順利達成。為什麼這麼說?君不見,這個女子生下歐陽克後就杳無聲息,她去了哪?真身又是誰?

《神鵰》第二十八章《洞房花燭》中,小龍女曾對楊過說了一段舊事,簡言之,就是當年她師姐李莫愁在外面惹了禍,仇家一路追殺到古墓,小龍女的師父外出迎戰,結果被打成重傷,大家問師父那惡人是誰,是不是歐陽鋒,師父卻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隨即便去世了。說到這應該很清楚了,歐陽鋒的嫂子就是小龍女的師父。歐陽鋒當年瘋瘋癲癲的,看到李莫愁的武功招數很像一位故人,便一路追趕探求真相,結果果然看到了小龍女的師父,不管是因為歐陽鋒當時瘋癲的狀態,還是因為他明白了嫂子當年離間他兄弟二人的險惡用心,總之是把她打死了。不然,金庸為何要在小龍女和楊過結婚時增添這麼一筆?(楊過是歐陽鋒義子,小龍女是歐陽嫂子的徒弟,二人結婚是否也暗喻上一輩的恩怨?)總之,歐陽鋒的嫂子確是古墓派無疑。

南帝段智興和瑛姑劈腿始末。這個故事跟西毒歐陽鋒的故事很相似,只是人物從小龍女師父與歐陽兩兄弟變成了瑛姑與段智興、周伯通——安插雙面女間諜,正是「明教造反派」百試不爽的慣用伎倆!作為南帝的貴妃,劉瑛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終於在周伯通到來之際一炮而紅,終使周伯通和段智興一生齟齬,又利用裘千仞順勢把鐵掌幫牽連在內,搞得江湖武林人心不安,華山論劍風雨飄搖,劉瑛姑屬實為「明教造反派」立了大功!

北丐洪七公的斷指之謎。北丐一生,光明磊落,而且不近女色,基本上沒給「明教造反派」的女間諜機構任何的色誘機會。但是北丐唯一有一個弱點,就是貪吃,於是「明教造反派」就派了一個美廚娘去接近他,初衷一定是下毒,無奈洪七公武功太高,連老毒物都耐他不得,何況一個女間諜?於是只能利用他貪吃動念這一點,廢其一指,減其功力。可以說,「明教造反派」派出的幾個女間諜中,美廚娘的收效最微,這也側面反映了洪七公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是五絕中最正直坦蕩之人!

從上面可以看到,東邪的阿衡,西毒的嫂子,南帝的瑛姑,北丐的廚娘,再加上中神通王重陽的林朝英,這五個女人無疑組成了「五絕」身邊最直接的反五絕體系,我們不妨稱她們為「女五絕」。那麼新的問題出現了,「女五絕」作為有組織、有紀律、有明確奮鬥目標和政治綱領的利益集團,她們的領導人究竟是誰是誰?方臘?不,雖然她們都屬於「明教造反派」,但她們的直接領導絕對不是五大三粗的糙漢子方臘,一定是一個深諳男女之道的女神級人物!沒錯,女神!這個女神,其實在書中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就是那個當黃裳練成《九陰真經》出山後找到的已從十六七歲變成六十多歲的老婆婆!

四十年前,隨同明教方臘一同造反,又將黃裳一家滅門,

四十年間,培養、安插女間諜,攪得中原武林雞犬不寧,

四十年後,你來找我,我卻不復青春韶華,奄奄不可支……

試問,兩宋之際,有哪位全面符合這一特質的女神級人物?筆者曾一度以為是李清照,但囿於她年齡過大(1084-1155),與北宋政府的仇恨又遠沒到造反的地步,因此不得不將她排除。

在茫茫兩宋間尋找,一個深諳男女之道的女人,一個能攪動江湖、魅惑朝野的女人,一個周旋於北宋高層與方臘、宋江等「四大寇」之間的女人——沒錯,這個女人就是一代名妓李師師!

李師師,史書上記載她生於1102年,1127年靖康事變後下落不明,天性麗質,造化獨鍾,直教人百轉千般嘆……

隨著她的出現,圍繞在「射鵰前兩部」的謎團終於全部解開,由於篇幅關係,就讓我以順敘的寫法,重新展現那一幅金老前輩未曾寫盡的波瀾畫卷!

公元1113年,黃裳奉昭編修《萬壽道藏》,其間深受童貫喜愛,童貫不僅親自指點他武功,還想將《葵花寶典》傳授給他,但是黃裳堅決不肯自宮,於是武功雖有小成,但總體而言還不算高手。

公元1120年,明教首領方臘起義,朝廷派童貫帶兵鎮壓,黃裳也奉命隨同,結果起義被鎮壓,方臘被處死。以李師師在內的明教餘黨企圖報仇,但當時戰勝不了武功大成的童貫,便只將黃裳一家滅門。此時的李師師,正好是十七八歲年紀,與黃裳的表述吻合。

公元1121年,黃裳隱居華山修煉武功,童貫揮師北伐,李師師則一方面展開美人攻勢,勾引大宋皇帝宋徽宗,另一方面聯合金國的獨孤求敗,企圖裡應外合滅了大宋。

公元1125年,獨孤求敗帶領金軍南下攻宋,徽欽二宗被俘,童貫被處死,北宋滅亡,李師師完成了滅亡北宋的最高政治任務以及剿滅童貫的報仇目的,從此轉戰地下,培養「女五絕」禍亂中原武林。

公元1130年,獨孤求敗與王重陽不打不相識,一戰出火花,面對自己心愛的人,獨孤求敗透露了當年李師師找他裡通金國滅亡北宋的陰謀,並提醒他對林朝英保持警惕。王重陽震驚之餘,雖然他內心深愛林朝英,但為了民族大義和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得不以gay的身份面對林朝英,並且時刻不忘研製克制玉女心經的武功。

公元1130年-1164年,獨孤求敗橫行天下。其間,獨孤求敗想把當年打敗童貫時得到的《葵花寶典》交給王重陽學,但王重陽不想真的變成gay,雖然好意收下了《葵花寶典》,但終究沒有學以自有。同時,王重陽也得到了《獨孤九劍》的劍譜——愛情的力量真偉大。

公元1164年,黃裳著成《九陰真經》出山,找到當年的仇人李師師,不想李師師已經六十多歲,病入膏肓,黃裳沒有殺她逕自走了。他覺得自己命不久矣,便想找個徒弟傳授一身絕學,見到武學奇才王重陽後便帶他上了華山,但不久就去世了,只留給他一本《九陰真經》。

(不要說王重陽是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成為武功天下第一才拿到《九陰真經》的,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為什麼?我問你,華山論劍之前《九陰真經》在誰手裡?假如之前《九陰真經》在你手裡,你會怎麼做?你當然是找個地方躲起來學會之後,等誰都打不過你了你才把《九陰真經》拿出來吧,你會一開始就把《九陰真經》拿出來找人約架然後說誰第一就把真經給誰嗎?肯定不會。因此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王重陽之前就拿到了《九陰真經》,為了讓這種所有權具有向世人證明的法律效力,他才發起了華山論劍)

公元1195年,第一次華山論劍,如上所述,王重陽順理成章成為了公認的天下第一。之後,成長起來的「女五絕」開始各個擊破「五絕」之間的關係,讓中原武林成為一片散沙,以期最終葬送大宋,實現明教的最終目的。

公元1196年,王重陽把《九陰真經》送給鬥酒僧濟公看,濟公看了之後創造了威力更大的《九陽真經》,後世明教教主張無忌最終憑藉《九陽真經》等高超武功從元朝手裡搶回了漢人朝廷,朱元璋稱帝,天下大治。

公元1197年,王重陽去世,臨終前將《九陰真經》交給周伯通,將《獨孤九劍》和《葵花寶典》交給郝大通,郝大通後來到華山建立了華山派。後世《笑傲江湖》中,華山派風清揚與《獨孤九劍》的淵源,劍氣二宗與《葵花寶典》的淵源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你若問我,問什麼是華山?為什麼當年黃裳隱居在華山,為什麼黃裳收王重陽為徒也在華山,為什麼郝大通最後也要去華山?我告訴你,《神鵰》最後一章中,寫楊過、小龍女等人華山論劍後四下遊覽,什麼景觀都沒寫,唯獨提到了一個廟,名叫玉女祠,進入殿中後,楊過小龍女十分詫異為何殿中玉女的神像跟古墓中祖師婆婆的畫像極為相似,二人開玩笑說是因為祖師婆婆受人愛戴,便有人給她立祠供奉。金庸老先生為何在《神鵰》的最後寫華山之巔時,風馬牛不相及提到玉女祠和祖師婆婆,顯然是在給我們暗示。這個問題在金學界始終無人重視,而仔細思考便可知道,這祠無疑是王重陽立的,他雖然因為政治立場最終無法和林朝英走到一起,但畢竟是自己一生最愛的女人,遂在跟黃裳華山學藝時立了這座祠廟。

一切紛紛擾擾,一切詭計陰謀,最終還是一個情字。

欲知楊過小龍女、周顛、黛綺絲以及西域崛起等留下的「神鵰&倚天」真相,敬請關注本公眾號之後推出的《金庸「射鵰三部曲」逆天真相(下)》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金庸「射鵰三部曲」逆天真相(下)
  • 金庸《射鵰三部曲》有一漏洞很奇葩,讀者不敢問,金庸也不好意思說!
    大俠們周末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射鵰三部曲》,所謂三部曲指的的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還有《倚天屠龍記》。三部作品跨越時間足有200年,構築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武俠畫面!《射鵰三部曲》不僅在金庸武俠地位顯著,在整個武俠小說界,這三部曲更似三座巔峰,是很多作者夢寐以求的武俠境界。三部作品三段江湖,三部作品三段故事,三部作品同樣有三對主角。但是,話說回來這三部曲的時間間隔確實不短,如果硬將他們說成三部曲,是否合理?或者他們當真有什麼密切的前後因果關聯?
  • 金庸IP「射鵰三部曲」線下文旅全產業鏈強勢開啟
    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金庸僅憑自己的一筆之力創造了一個江湖,也撬動了難以估量的商業價值,如今金庸IP的全產業鏈開發終於填補了線下武俠市場的空白。文章來源 | 數虎圖像3月29日,金庸「射鵰三部曲」全產業鏈開發項目籤約發布會在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舉行。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恆信東方、中手遊進行了金庸「射鵰三部曲」全產業鏈開發合作籤約。
  • 強化IP運營,中手遊計劃開發金庸「射鵰三部曲」遊戲
    近日,中手遊、恆信東方和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三方宣布籤約,將就金庸「射鵰三部曲」進行產業開發合作。合作內容主要包含金庸「射鵰三部曲」主題體驗館、沉浸式戲劇及主題商業、移動遊戲、主題衍生品和金庸《神鵰俠侶》動畫影視劇開發等。移動遊戲一直是中手遊的核心業務,IP則是關鍵詞。
  • 射鵰三部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金庸其他作品中都找不到
    我們知道,金庸公開發表過15部武俠作品,其中,《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由於故事一脈相承,又被稱作射鵰三部曲。金庸作品中,只有這三部作品單獨拿出來算作一個系列。其實,射鵰三部曲除了故事相互關聯,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這個特點是射鵰,神鵰,倚天所獨有的,金庸其他作品都不具備這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射鵰三部曲每一部作品,它的主線情節,時代跨度都特別長,至少20年。作品交代了主人公詳細的成長曆程,堪稱小型人物史詩。我們不妨來仔細扒一下三部作品的主線時代跨度。射鵰開篇是郭嘯天和楊鐵心飲酒聽書,此時郭靖尚未出生。
  • 香港「無線五虎將」包攬金庸射鵰三部曲,唯獨《射鵰英雄傳》最紅
    在80年代武俠劇風靡時期,他們五位曾先後包攬了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1983年黃日華與苗僑偉攜手《射鵰英雄傳》,黃日華飾演憨厚樸實的郭靖成為了一個代號,成為觀眾心中永遠的靖哥哥。
  • 集結金庸「射鵰三部曲」IP,我們試了試中手遊的武俠新品
    《新射鵰》給出了它的答案。中手遊CEO肖健曾對媒體表示:「遊戲完整地獲得了射鵰三部曲的版權,在情節上將有承接關係,更加自然。」要知道,此前金庸IP改編產品,例如《天龍八部》《新笑傲江湖》等手遊,大都只拿到了單部作品的版權。在葡萄君印象裡,《新射鵰》還是首款齊聚金庸三部IP的產品。長逾百年的江湖恩怨,其中的兒女情長、家國大義,都能讓玩家更多樣地感受江湖。
  • 一魔二道三俠四絕五僧,金庸射鵰三部曲中最強的15位武功高手
    眾所周知,「射鵰三部曲」指的是金庸先生《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經典武俠作品,三部書中的人物、武功有著非常強的連貫性和延續性。郭靖在《射鵰英雄傳》中從一個憨厚老實的無名後輩成長為叱吒武林的絕頂高手,又在《神鵰俠侶》中成為「俠之大者」的真英雄。《倚天屠龍記》中的戰力天花板張三丰,在《神鵰俠侶》的末尾出現過,楊過還跟他進行了一番武學上的深層次交流。
  •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武功排名前二十的都有誰?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武功排名前二十的都有誰? 《射鵰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盤點出《射鵰三部曲》中的前二十名的高手,看看都有誰?第一名、張無忌射鵰三部曲中,普遍認為最厲害的大俠,非張無忌莫屬了。
  • 金庸《射鵰三部曲》十八題,能夠回答十個以上,可以進階為金庸迷
    金庸先生一共留下了十四部經典的長篇武俠小說,這十四部長篇小說,給讀者們塑造了一個完整的、充滿腥風血雨、愛恨情仇的江湖。這十四部長篇小說,加上一部短篇武俠《越女劍》,整整十五部,裡面一共包含八千九百個角色,金庸將每個角色都處理得有來龍,有去脈,而且一個個都躍然紙上。讓讀者,不得不佩服金庸塑造角色的功力。
  • 金庸武俠小說中十大武功排行,第一名貫穿射鵰三部曲
    金庸一生創作了十五部著名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越女劍》,無論數量之多,質量之高皆是今人所不及,其代表作《神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多次翻拍,由此可見金庸作品的影響力之大。
  • 金庸射鵰三部曲十大高手排行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均未上榜
    金庸武俠《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被武俠迷俗稱「射鵰三部曲」,這期間很多武功是一脈相承或是直接流傳下來的,比如降龍十八掌
  • 陳玉蓮:周潤發為之傾倒的美人,金庸「射鵰三部曲」大滿貫演員
    一、 射鵰三部曲大滿貫演員陳玉蓮1960年出生於香港,從小家境不好,她很年輕就去大姐打工的公司當模特賺錢,後來賺到錢了就挨家挨戶去還債。雖然出身窮,但陳玉蓮卻是一個不是很嚮往金錢的人,對於名利看得比一般人要淡一些。17歲時陳玉蓮加入著名的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和呂良偉是同班同學。
  • 射鵰三部曲中,郭靖是大俠,楊過是神鵰俠,張無忌為何沒有俠名?
    「射鵰三部曲」囊括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金庸先生經典武俠著作,其中每一部也都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主要人物,比如射鵰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少俠張無忌。相比於大俠郭靖和神鵰俠楊過,張無忌「俠名」確實很不夠響亮,甚至可以說張無忌在江湖上並沒有很有代表性的「俠名」。
  • 在金庸的三件射鵰作品中,另外兩件是很有名的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受到讀者和觀眾的好評,成為武俠和心目中最好的武俠小說。然而《倚天屠龍記》與《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一起被列為射鵰三部曲在觀眾中反應不佳,有人甚至認為《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小說中最差的小說。
  • 射鵰三部曲中最大爭議,郭靖、楊過、張無忌誰的武功最高?
    文/青雲學子本期話題:同為射鵰三部曲中的三位男主角,郭靖、楊過以及張無忌,誰更技高一籌?金庸武俠中,因為射鵰、神鵰以及倚天三部小說在情節上相互關聯,所以被人們稱之為金庸射鵰三部曲。三部曲在金庸武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這三部曲的翻拍總和,也已經達到了數十次。
  • 射鵰三部曲最後,為什麼一燈大師的後人變得如此卑鄙下流?
    射鵰三部曲最後,為什麼一燈大師的後人變得如此卑鄙下流?列位看官,大家下午好,在下麥可喬峰這廂有禮了,閒話不多說,我們略過前戲,直奔主題吧。今天的話題是《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作品《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也就是最後一部。
  • 射鵰三部曲竟然是楊過武功最高,很多網友都不信
    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是非常經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每一部都非常好看,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射鵰三部曲每一部都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武俠體系,並且三部書承上啟下,武林高手更是層出不窮。
  • 金庸《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殺青
    時光網訊 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日前正式殺青。殺青圖再現郭靖「弓彎有若滿月,箭去恰如流星」的俠骨風姿,構圖上致敬了經典的1983版電視劇。影片圍繞少年郭靖初入江湖後奇遇不斷的熱血成長經歷展開,將於2021年與觀眾見面。
  • 《新射鵰群俠傳》8月20日AppStore首發!六神磊磊邀您品鑑金庸江湖
    六神磊磊最初開設微信公眾號,正是以獨特的個人視角和風趣幽默的風格解讀金庸小說作品,他將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有趣細節一一道來,同時也不忘借小說中的武俠人物點評時事熱點和社會現象,真正自成一派,妙筆生花,讓人感受到另一番天地。這次,《新射鵰》邀請六神磊磊作為群俠大師團的首位成員,正是希望通過他對於金庸作品的了解,從新的角度解讀這款由「射鵰三部曲」融合而成的經典武俠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