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委託人》,繼《熔爐》後韓國又一部諷刺現實的作品

2021-01-08 赤司JOJO

看完<小委託人> 心情很複雜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劇中那句 「就被媽媽打了幾下就報警,最近的孩子真可怕」真的抓人淚點。如果不是已經被虐待到極點,又怎麼會控告和自己朝夕相處的父母呢。大人們的冷漠和推卸責任,讓姐弟兩最終走向悲慘的結局。 可悲的是,現實往往更悲慘,施虐者五個裡面有四個是父母;可笑的是,電影裡的英雄,往往只是活在電影裡,多的是鄰居那樣裝睡的人,覺得父母教訓子女天經地義的人們。到底是長大讓人的心變得冷血,還是冷血的人長大了呢。看電影最痛心的大多是「真實改編」。

中考前三天,16歲女孩楊瑞立被親生父親殺害。她的胸部被捅了兩刀,胳膊和肚子也各被捅了一刀,根本沒有留下搶救的機會。可悲又諷刺的是,楊瑞立在遇害之前,早就求助過很多人。以前母親多次被父親家暴,她報警,沒用。因為「家裡的事,還是要自己解決。」,迫於無奈,楊瑞立只能在父親施暴時,站出來保護母親。以至於後來,她也成了父親的家暴對象。不刷碗,不走親戚,不洗澡就會被打,甚至就連說一說自己以後想去外面工作,都會挨上兩個耳光。親戚本來想對楊瑞立伸出援手,最後因為害怕報復不了了之。

更讓人痛心的事:絕大施暴者都被判以輕刑,或者只是罰款而已。《反家暴法》,我們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也有,各種保護救助部門,我們也有。但是一樁樁一件件的虐待家暴案,還是層出不窮,甚至還呈現上升趨勢,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恕我直言,不尊重兒女的父母,你們不配被稱謂父母。別說所謂的「我生了你,你就得聽我的」,我一直不贊同這種莫名的支配想法。孩子不是家長的玩具,古人云,父慈子孝。父母不「慈」,兒女如何能「孝」。有病治病,別說所謂易怒,都為了孩子好,教育懲罰得有尺度,更別說把孩子當作發洩的工具,簡直罔顧人倫,連最起碼的親子之情都不顧,還配稱謂人?願世間不再有虐待兒童。

(萌新日常更新影評,喜歡的請關注下)

相關焦點

  • 堪比《熔爐》,韓影《小委託人》再次直擊殘酷現實!
    還記得韓國影片《熔爐》嗎?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韓國影片,揭露了校園暴力,受影片影響直接促使「熔爐法」的誕生,這部影片也成為了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這便是韓國影片的影響力,當然了我們國家的《我不是藥神》也有著同樣的影響力,得益於體制,韓國影片從來不怯於現實,而是大膽切入直擊血淋淋的現實,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 韓國高分電影《小委託人》,驚悚程度直逼《熔爐》
    前有令人髮指的《熔爐》,後有聲淚俱下的《素媛》,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兒童題材韓國電影《小委託人》,以極為寫實又蘊含感情的表現手法,將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擺在了觀眾面前:在韓國,兒童虐虐待施暴者每5人中有4人為父母。古代啟蒙讀物《三字經》上說,子不教,父之過;玉不琢,不成器。
  • 《小委託人》10歲殺親弟弟,劇情比《熔爐》更殘忍可怕
    今天,我們就借最新的一部韓國電影,聊一聊「兒童被家暴虐待」這個讓人聞之色變的話題。有人說,這可能是繼《熔爐》之後,又一部會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小委託人》I 2019豆瓣評分:8.0影片在豆瓣上獲得7.9的評分,韓國電影本土評分網站
  • 《小委託人》:救救孩子
    撰文:滬生韓國電影近年來可謂風頭正勁。
  • 法邊餘墨(一):韓國電影《小委託人》
    本文是關於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小委託人》的影評;其實對電影本身的闡發只集中於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我對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一些淺見。《小委託人》改編自真實事件(2013年震驚韓國的「漆谷虐童案」),由張圭聲執導,於2019年5月份在韓國上映。主演李東輝(《請回答1988》裡的「娃娃魚」)飾演律師尹政燁。政燁一心只想著功成名就,對身邊人不聞不問的他,卻被多彬和珉俊小姐弟所牽絆。
  • 韓國高分電影《小委託人》,智淑散開頭髮是聖母,綁上頭髮是惡魔
    韓國電影《小委託人》依據真實事件改編,以施暴者的有恃無恐及受害者弱小無助做基調,反映出韓國兒童面對的父母這種特殊施暴者的一種無奈,通過主人公意外結識兩名兒童,產生的同情與自責,從而幫助受虐兒童成長的故事,給廣大觀眾傳遞出一種正義聲音:要敢於說出真相,對施暴者說不。
  • 我們不敢拍的電影,韓國又拍出來了!又一部「熔爐」誕生
    韓國再出高分電影,近期的《小委託人》雖然標註的人數不多,但豆瓣評分高達8分,可以說是近期口碑最好的韓國電影了。《小委託人》與諸多韓國的爆款電影一樣,現實題材,根據社會真實事件改編,揭示韓國社會的種種頑疾,看過的人都稱讚影片的大膽直接與現實的觸目驚心,結合近期在內地發生的各種社會新聞,這部聚焦虐童事件的電影尤其能引發中國觀眾的共情,甚至將《小委託人》譽為又一部「《熔爐》般的電影」。可是,看過之後木兄卻大失所望,很明顯這部高分電影被高估了。
  • 將真實事件改為《小委託人》說明了家庭暴力對孩子有多大的危害
    我給大家帶來一部關於家庭暴力的韓國電影《小委託人》,雖然影片上映已經一年多了,但並不影響你看完電影後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0歲的小女孩和7歲的弟弟失去了母親的願望母愛,於是他們的父親給他們帶來了一個繼母,這才是他們噩夢的開始。
  • 繼母虐死兒子後逼女兒頂罪,韓國《小委託人》再次刷低人類之惡
    今天聊一部韓國電影《小委託人》,這是繼《熔爐》《素媛》之後,又一部有關虐童的片子,而且相較於前兩者,《小委託人》更加絕望,
  •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小委託人》,詮釋了家庭暴力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關於家庭暴力的韓國電影《小委託人》,雖然電影上映已過去一年多,但是絲毫不影響看完電影想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影片講述10歲小女孩和7歲弟弟失去媽媽渴望母愛,於是爸爸給他們帶來了一個繼母,結果這成了他們噩夢的開始。
  • 前有《素媛》,後有《小委託人》,這些催淚彈讓人不敢再看第二遍
    這時衍生出許多的現實題材電影能夠用來警醒世人。 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幾部現實題材的作品推薦,相信我們會從影視劇中會看到許多難以去察覺到人性的弱點。 《素媛》素媛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視作品了,其中女主角的經歷讓很多人都感到痛心,而最難過的一件事情就是這件事情竟然是根據真實改編而來的
  • 《熔爐》:韓國性侵聾啞女真實事件改編,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上)
    最近韓國曝光的「N號房」醜聞,再一次讓人們把目光聚焦到女性遭性侵的事件中。這樣的事件遠非孤例,早在15年前韓國就曾曝光過一起性侵事件,並由此催生了一部電影《熔爐》。距離韓國首爾4小時車程的光州,有一所聾啞人學校。2005年,該校部分教職員工對聾啞兒童虐待和性暴力事件曝光。2008年,女作家孔泳枝讀到關於此事件的網絡新聞,做實地調查後,將事件改編成小說在網上連載,引起廣泛關注。
  • 被譽為第二部《熔爐》,這部8.1分新片不敢再看第二遍!
    2011年的《熔爐》是一部難以被超越的經典之作,豆瓣評分高達9.3分,在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中位居第18位,這部經典改變了韓國法律。去年,韓國也誕生了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佳作《小委託人》,好評如潮,甚至被譽為第二部《熔爐》,它所聚焦的是家暴虐待兒童的社會問題,同樣有著現實社會意義。《小委託人》在豆瓣的評分為8.1分,三星及以上好評超97%,這是一部讓人看到飆淚而且不忍心再看第二遍的作品。最讓人心痛的是《小委託人》和《熔爐》一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也就是發生在2013年的韓國漆谷繼母虐童案。
  • 強推《小委託人》
    推薦過很多韓國電影,也曾指出韓國電影的諸多通病:用力過猛、煽情過度、題材單一...
  • 「小委託人」與大律師的溫暖故事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名為《小委託人》的韓國電影。電影《小委託人》這部電影與之前我們看過的《名媛》《熔爐》等影片相比較雖然都是以兒童題材為主但不同的是《名媛》《熔爐》裡孩子們受到的是外來傷害而《小委託人》中姐弟倆卻是被家庭所傷害劇情 影片開始男主律師正燁,因面試落榜而整日無所事事,其親姐不忍正燁如此蹉跎時光,於是讓他去兒童福利機構做事
  • 一部韓國真實電影——《熔爐》
    下課後,仁浩還聽到女廁所中有呼喊與哭泣,在門衛的阻攔下他未深究。之後,他意外目睹了校長行賄警察,教導員毒打民秀,宿舍督導溺罰妍鬥的行徑。根據我查到的一些資料,《熔爐》上映後,韓國政府與立法機關通過了《性暴力犯罪法特別修正案》,也就是《熔爐法》,並通過相關的監督法案,讓福利機構進入了監督之下,此外也通過《律師法修正案
  • 《小委託人》——我把你當父母,你把我當「畜生」
    韓國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很多,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熔爐》、《素媛》、《殺人回憶等》。為什麼大家對這類的電影總是能獲得如此的反響和共鳴,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真實存在的,是不管編劇如何去編造跌宕起伏的劇情都無法掩蓋的事實。這兩天剛看了一部新片——《小委託人》本片主題圍繞的是「虐待兒童」。
  • 堪比《熔爐》!韓國又拍了一部高分催淚電影,不敢刷第二遍
    新出的韓國電影。雖然它不像《惡人傳》那樣看得人熱血沸騰,但也是一部直指現實的佳作:有人說,它的影響力堪比另一部韓國電影《熔爐》。因為它們有很多相似點,受害人都是兒童,劇情讓人悲憤難捱,生活中頻頻發生類似的事件……而最悲傷的是:它們都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 《小委託人》:韓國又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細思極恐
    今天夢姐給大家安利一部韓國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小委託人》。影片圍繞一對姐弟向兒童福利機構舉報自己被媽媽家暴展開,一步步向觀眾揭示人情的冷暖和法律的缺失。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兒童正在遭受家暴,電影中小女孩緊緊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獲得重生,但現實中呢,誰來為他們抱不平,誰又會剛巧有足夠的證據能打贏這場官司呢?(《素媛》《熔爐》《殺人回憶》《追擊者》......
  • 《熔爐》:當《釜山行》中的喪屍活在現實中
    金融爸爸和戰鬥孕婦的演員,孔侑和鄭有美,在遭遇喪屍之前,曾在《熔爐》中與更可怕的東西試煉過。在極端科幻與極端現實的故事中,他們都保護著孩子,在瘋狂而殘酷的黑暗世界中蹣跚前行。強權如刀,以世道為砧板,視蒼生為走肉。人性迷霧,以社會為熔爐,化黎民為白骨《釜山行》是在喪屍危機中的絕境逃生,《熔爐》則是主動地拒絕對現實的行屍走肉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