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冠軍》收官!三招成就國內最佳原創體育綜藝

2021-02-07 傳媒1號

或許高明的悲劇不是一味的苦大仇深,而是悲喜交加的命運苦旅;那麼,或許高明的勵志不是一碗濃得化不開的心靈雞湯,而是嬉笑怒罵間,舉重若輕地,讓人一覽無餘其中的十年一劍。


 

自2016年4月3日開播的《來吧冠軍》,在6月19日落下了第一季的帷幕。這是近半年來,我本人最關注的一檔節目,從節目創意發布的伊始直至漂亮地完結第一季的全貌。

 

從CSM52收視率上來看,節目經過前3期的節目預熱與口碑積澱,從第4期籃球特輯起就開始全面發力,第5期撞球特輯迎來了第一個小高峰,此後收視率一直穩定在1.5左右,而最後的收官之作更是達到了1.904的最高峰!




從微博熱議輿情上來看,節目期間積澱了275.4萬的討論量,30.2億人次的閱讀量,長期在微博綜藝熱門話題上名列前茅;




從視頻網絡播放量來看,全網正片播放量已破5億,平均單集播放量超4500萬次,在各大視頻網站熱播榜上高居不下;




從網絡搜索人氣上來看,收官之作依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搜索指數仍呈上升之勢。




而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羅列各個維度的數據,就是想得到一個印證與結論:《來吧冠軍》是這個體育大年裡,第一個成功攬獲集體注意力的原創體育綜藝。作為一檔體育為核心的節目,在大的範圍裡,它為職業類、跨界型等不同類型節目都提供了一個拋磚引玉的模板。而這套範式與模板中,我猜想,或許有以下三個招式值得側目與借鑑。

 


調取一下你的腦容量,回憶一下你平時看過的各種綜藝節目,是不是不少的節目都是這樣的:它的外衣是搞笑的,內核還是搞笑的;它的外衣是煽情的,內核還是煽情的;它的外衣是勵志的,內核還是勵志的。這一類型的節目非常完美地保持了節目調性的統一性,無論你一層一層怎樣撥開它,它都是那麼忠於自我的原味。而《來吧冠軍》之所以可能可以成為其他強調專業性、跨界型的綜藝的參考,就在於它在策劃上,動用了我稱之為「反差式」的策劃心法:

 

內容選材上,所要展現的內核是「精英體育」,然而外衣要披上觀眾熟知度最高的「大眾項目」:第一期排球、第二期網球、第三期遊泳、第四期籃球、第五期撞球、第六期跑步、第七期羽毛球、第八期拳擊、第九期高爾夫、第十、十一期足球、第十二期桌球,幾乎都是中國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詳、日常參與的運動,項目的準入不難、門檻不高,於是觀眾有了共識、共感、共鳴的空間。而這,幾乎是決定《來把冠軍》能否流行化、大眾化的命門。

 

人物設計上,它呈現的是卓越的世界冠軍與平凡的娛樂明星的「真對抗」,又用了一組反差設計,強化了不可知的懸念意味;

 

呈現形式上,實質的傳達中心是冠軍們的「專業性」,然而卻透過「娛樂化」的規則設計、道具設計,在誇張乃至於不合理之中,更加地放大了觀眾在平時容易忽略掉的專業高度;

 

價值內核上,《來吧冠軍》定位為「大型勵志競技體育真人秀節目」,其中的關鍵文眼自然是「勵志」,然而它在節目總體調性上卻呈現為「喜劇」。然而或許這樣理解更為恰當,勵志是喜劇之後的回甘,歡笑之後更能體味到冠軍苦練技藝的不易,體育精神的難能可貴。或許,高明的悲劇不是一味的苦大仇深,而是悲喜交加的命運苦旅;那麼,或許,高明的勵志不是一碗濃得化不開的心靈雞湯,而是嬉笑怒罵間,舉重若輕地,讓人一覽無餘其中的十年一劍。

 

《來吧冠軍》幾乎在策劃的方方面面都打了一個反差牌,內容上做反差,是為了擴大收視群體,人物上做反差,是為了增加懸念,呈現上做反差,是為了帶來更好的娛樂效果,內核上做反差,是為了以更讓觀眾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而我在猜想,是否當我們面對節目層次的貧乏、單刀直入的單薄之時,「反差式」的策劃思路,是不錯的借鑑呢?

 


策劃一檔節目之時,板塊的劃分與推進,是以什麼為導向的呢?通常情況下應該是以邏輯線索的敘事脈絡吧?而當我在看《來吧冠軍》時,深深地感覺這檔節目的敘事脈絡是以情緒線索為導向的。怎麼說呢?

 

如果你完整地看完過一期的《來吧冠軍》,應該大致能夠感知到它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三大板塊:

 

板塊一是節目的開場。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儀式感的新聞發布會,第二,冠軍及其項目的介紹短片。短片的基本思路是,從本期冠軍的生平、戰績出發,延展到中國此項運動的全貌,以小見大地展示了本期運動的小史。以最後一期桌球特輯為例,短片講述王濤在桌球上的戰績,是融合著中國桌球史從六年低迷期,一直打開局面直到盛世空前的大背景之下的,而他不但是這段體育史的見證人,也是其中重要的功臣。短片的背景音樂恢弘大氣,莊嚴磅礴,對於淚點很低民族自豪感不輕的我而言,經常很容易被煽情得幾乎潸然淚下。而這,就是這個版塊的核心情緒:崇高感。




板塊二是節目的主體。在之下又分為三個子環節:環節1,冠軍能力展示;環節2,熱身賽;環節3,正式比賽。在每個環節下面又在細分2-3個項目。這一板塊的核心情緒毋庸置疑,自然是喜劇感。不過,這不是一馬平川、統一音調的喜劇,而是不斷「調音」中的喜劇:環節1的緊張感最弱(因為無對抗),環節2的緊張感適中(因為有對抗,但不激烈),環節3的緊張感最強(因為不但有對抗,且對抗不斷升級,實力不斷拉近)。所以,觀眾在這一板塊中所體驗到的喜劇感,是伴隨著緊張度不斷上升的、懸念感不斷強化的喜劇感。而環節的時長設計也是為了有效地達到建立這樣不斷升溫的「緊張式喜劇」,所以,我們看到的環節時長設計上,弱緊張感的環節1短平快地就結束了,適中緊張感的環節2時長稍微加碼,而緊張感還在環節中持續走高的環節3則佔據了節目一半的時長!足見環節設計的導向是為了最科學有效的情緒傳達。




板塊三是節目的尾聲。同樣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儀式感的頒獎典禮,第二,冠軍與明星的真情表露、理念傳達、感召觀眾。這部分的核心情緒就在於抒情與詢喚,建立節目與觀眾之間的共鳴與通感,讓節目在一種向上的、勵志的、動容的調性中完成收尾。

 

 

板塊

子板塊

情緒

開場

新聞發布會

儀式感

冠軍短片

崇高感

主體

冠軍能力展示

喜劇感(輕度緊張)

熱身賽

喜劇感(中度緊張)

正式比賽

喜劇感(高度緊張,且不斷加碼)

尾聲

頒獎典禮

儀式感

結尾採訪

使命感


總之,《來吧冠軍》的三段式情感結構其實就是「崇高感-喜劇感-使命感」整體邏輯。而是否這樣的敘事線索是比以邏輯作為思考原點更具有傳播魅力的結構框架呢?

 


無論怎樣創意得天花亂墜的節目,最終回歸的魅力本源,還是人本身。單口相聲或者單人脫口秀,要有一個獨當一面的人物;多人上陣的綜藝節目,則需要配置出一個互相牽引、互相提升的「人際場」。

 

在這點上,《來把冠軍》配置得著實不錯,由體育冠軍、綜藝明星與機智仲裁構成了這檔節目的「人際場」。那麼,非同凡響的地方在哪兒呢?相互提升的所在又是什麼呢?

 

這兩年明星遊戲類節目大熱,而深諳電視之道的影視明星們,自然了解遊戲只是為了呈現節目效果的載體,因此重要的不是「玩得認真」,而是「玩得好玩」。觀眾買單的是明星玩的過程中的嬉笑怒罵、人性流露,明星自然也應著市場的需求提供「貨源」。然而,當所有人都在「玩得好玩」的時候,突然有人「玩得認真」了,似乎就成了藍海市場上的「稀有商品」:當沒有綜藝感薰陶的體育明星們帶著他們所向披靡的韌勁兒跨界到遊戲化的體育項目中時,無論他們怎樣謙讓、禮遇與藏鋒,骨子裡仍然是體育精神中不改的較真與拼搏。突然,這樣畫風一轉、呆萌可愛的遊戲之道卻成了彌足珍貴的內容商品。




而對於綜藝明星們而言呢?當兩相作用,必互相影響,何況是與他們平日慣常招式不一樣的風格。而另一方面,冠軍自帶的崇高感也無形之中影響著他們對待遊戲的方式與態度,在這裡,他們不再是插科打諢,而是有了目標,有了意義。就像賈乃亮說的,「這個節目不是陪他們玩來了,我們是要贏他們來了!」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國內最首屈一指的何老師絕佳的控場能力。於是乎,娛樂精神與體育精神,在一個調和大神的中和力道之下,渾然而為一體,煥然而成新風。




跨界貌似是非常主流的一種創意方式,而這裡給我們的啟示則是,如果要做跨界題材,就要考慮是否能建立起一個相互提升、融合為一的「人際場」?入不可能,恐怕跨界不成,反而尷尬一地。

 


作為電視人,我很感謝《來吧冠軍》所為我帶來的專業上的思考;而作為普通人,我也感謝這檔節目展現了冷靜、巍峨、嚴肅、專業的冠軍們那孩子氣的另一面。而或許,就帶著這一點點不同,當我們再看到他們或者他們的後繼者們,在即將到來的八月奧運上努力拼搏時,心裡激起的波瀾就是另一番況味。




相關焦點

  • 《聲臨其境》收官奪冠 三個第一成就最成功原創節目
    趙立新、張鐵林、朱亞文、韓雪、尹正、郭德綱、王勁松和梅婷八位單期冠軍齊聚發聲,以紳士之聲打動觀眾的朱亞文更是爆發出「教科書級演技」,力捍眾戲骨最後贏得總冠軍。「三個第一」成就「最成功原創節目」就像《聲臨其境》昨晚收官時聲音司儀張國立在節目中讚嘆的那樣:「最後這場年度聲音大秀看起來是一場對決,實際上對觀眾是一種絕妙的視聽享受。」
  • 《來吧冠軍》:前瞻性創新實現體育綜藝節目全民化
    《來吧冠軍》首創體育競技與綜藝節目相結合的新概念,與以往聚集跳水、拳擊等小眾項目的體育類綜藝不同,該節目12期涵蓋了足球、籃球、遊泳、羽毛球、網球等11項大眾運動。由明星組成的「明星終結者」隊與冠軍隊展開較量,通過神級腦洞道具以奇葩規則阻礙冠軍發揮,實現明星挑戰或逆襲冠軍的勵志大戲。
  • 《來吧冠軍》如何平衡體育綜藝的競技性、娛樂性?後期揭密乾貨大放送
    可時至今日,成功博取觀眾眼球的只有一檔《來吧冠軍》。是什麼讓這檔節目令觀眾耳目一新?究其原因,首先模式創新,用不平等規則來平衡體育冠軍和普通人的差距,從而實現真實對抗,加上綜藝元素的巧妙設計,又很好的平衡了競技體育和綜藝娛樂的兩者關係,從而使得節目既緊張刺激又搞笑好玩。
  • 《來吧冠軍》的「非典型」邏輯
    上周日,《來吧冠軍》第二季收官。但是假如把開篇中的「老人真理」代入到對於這檔節目的分析中,估計很多「老人」會「白首相顧無言」。單以「順勢而為」一條來看,《來吧冠軍》系列節目在今年還繼續播出也許就並不合適。今年不是「奧運年」,並不是民眾對於體育賽事和冠軍關注度最高的一年,這檔節目的第二季,算是「順勢而為」嗎?
  • 《來吧冠軍》用不對等條件融合「競技+娛樂」,能打造體育節目現象級嗎?
    昨晚,「邀請了大半個娛樂圈和體育圈」的《來吧冠軍》終於開播,用「不對等原則」把競技的對抗性和綜藝的娛樂性有機融合,也算不負眾望。不同於以往只玩遊泳或足球這樣的單項體育運動,除了首期排球,《來把冠軍》接下來還將涵蓋網球、籃球、遊泳等10個體育項目,受眾群大大拓寬。據節目組介紹,做體育綜藝,最難的就是選人,一種要熱愛體育的娛樂明星,另一種是具備綜藝感的體育冠軍。
  • 《運動吧少年》大熱綜藝收官!復盤競技場內外,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憑藉一組前衛海報引爆社交平臺,到7月11日強勢首播,再到9月26日收官。不難看出,《運動吧少年》這檔被湖南衛視定為"全國首檔運動少年熱血競技秀"的全新綜藝,已經在短短三個月內憑藉自身的力量,在國內綜藝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下面我們依舊按照題材、賽制、陣容、成長線四大維度來復盤這場屬於運動系男生的夏日冒險,究竟為觀眾、為創作和市場帶來了什麼。
  • 見證少年成長,傳遞體育精神丨《運動吧少年》收官
    9月26日,湖南衛視《運動吧少年》迎來了收官總決賽,經過六輪的實力比拼,梁浩川以一秒鐘的優勢戰勝冠軍種子選手張鑫棟,問鼎「年度最強運動少年」。《運動吧少年》的競技項目激烈而有趣,涵蓋「力量拔杆」「空中圍棋」「齒輪碰撞」「鐵網攀爬」「平衡追逐」等二十多個項目,從「力量、敏捷、速度」三個不同維度來展現體育競技,呈現體育綜藝的魅力。例如,「懸空魔方」考驗選手靈敏、耐力、柔韌三種機體能力,需要有過人的勇氣。「力量拔杆」則可以讓選手們的驚人力量得到充分展示。
  • 國內體育紀錄片市場的春天來了嗎?
    投身紀錄片行業16年的紀錄片導演梁三有著多年傳統媒體內容製作經驗,如今他已轉身投入網際網路視頻平臺,對媒介帶來的變化深有感觸。國內體育頻道的專業體育紀錄片通常面對的是垂直的體育受眾,「是把一個人作為運動員來講述的,不是球迷的話看不懂,對這個也無感;但一部面向大眾的紀錄片講的是人性本身共性的東西。
  • 《來吧冠軍》桌球之夜,謝娜大力「扣殺」王祖藍,劉國梁王濤被虐慘
    畫風是這樣的……劉國梁同學,請用這副球拍,發個旋的,の,那啥,來個上旋吧。 謝娜在幹嘛?👇為何會和王祖藍隔了三個桌子打桌球?調皮!在這檔將娛樂和體育契合得恰如其分的大型勵志競技體育綜藝節目它將體育精神以一種昂揚、不失趣味的態度傳遞,打造了「快樂體育」的新風尚,「全民體育」的國家戰略也隨之深入人心。
  • 鳳凰山體育公園冠軍LOGO來了
    今天下午,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提升部、成都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鳳凰山體育公園標誌(LOGO)設計競賽收官,環球地景設計的FH0026號作品脫穎而出,奪得冠軍。FH0026號冠軍作品LOGO設計理念12個決賽入圍作品競賽於8月17日以「尋找,創意健兒」(FIND CREATIVE PLAYERS)為主題開啟招募,共收到報名表750份,發放參賽編號1605個,最終有效方案847份。
  • 換個思路做節目,《來吧冠軍》開創演播室「實境」節目新形態
    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文/楊光如今國內節目市場漸漸走入了一個模式化的歪路,無論是節目名稱還是內容都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同質化相當嚴重。上周日,在浙江衛視首播的一檔大型勵志競技體育節目《來吧冠軍》打破了這樣的慣有模式,創造了體育類節目的一種全新形態。
  • 紋身顯眼的三位體育冠軍!不只是因為好看,國內早有規定
    2019年,在國家體育總局最新制定的《國家隊運動員行為規範》之中,第十條特意指出了:不酗酒、不打架、不紋身,因私外出不穿隊服。不在自媒體發表不當言論,未經批准不得參加綜藝、娛樂節目,樹立國家隊運動員良好公眾形象。當然,其實在我們中國體壇之內,也擁有著不少身上帶有紋身的體育明星,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三位身上帶有紋身的體育冠軍。
  • 肯訊傳媒將深挖體育素人綜藝
    體育大生意曾經在「離開PPTV的第二天,張迅揭開《來吧冠軍》之父的面紗」 報導過肯訊傳媒、《來吧冠軍》和其幕後操盤的前PPTV總經理張迅。  《來吧冠軍》浙江衛視平均收視率1.396 距離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不遠  自2016年4月份開播後,短短3個月時間裡,這檔由賈乃亮、Ella(she成員)、麥迪、李娜、卡卡、孫楊、林丹等文體明星聯袂獻演的節目引爆了觀眾的眼球,收視率長期保持在1.5左右,最高達到1.9以上,平均收視率1.396,《來吧冠軍》不僅成為市場上唯一一檔收視率超過1.0的體育綜藝節目,甚至超過了同樣在浙江衛視落地的著名綜藝節目
  • 體育綜藝離現象級爆款還有多遠?
    2020年綜藝片單顯示,原計劃今年播出的體育綜藝近20檔,其中,與奧運直接相關的節目就有3檔,包括《挑戰吧!奧林匹克》《中國冠軍》和《王者之戰》,今年已是第三季的《超新星運動會》也一度設定了奧運特別主題。此外,《熱鬧少年》《大冰小將2》等冰雪類節目以及更多種類的競技真人秀,都是平臺方希望嘗試的類型。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京奧運會延期,大部分體育綜藝延遲播出甚至取消,其中包括《我們是冠軍》《挑戰吧!奧林匹克》《中國冠軍》《我要打籃球2》《VS冠軍》等。
  • 2020綜藝節目新看點 體育綜藝霸屏音樂綜藝仍火
    今年綜藝節目市場的布局將會呈現哪些新的變化?又將有哪些創新節目問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體育綜藝搭車奧運年  今年迎來奧運年,各大製作平臺抓住這一熱點,推出不同類型的體育類綜藝節目。從目前曝光的綜藝節目名單來看,既有表現奧運精神的明星競技真人秀,也有明星和奧運冠軍同臺的全明星體育公益節目。
  • 《我們十七歲》收官 逆時光旅行開拓原創綜藝新思路
    通過這12場青春之旅和嘉賓的改變,《我們十七歲》將「時光旅行綜藝」這一新鮮品種進行了真實且有力的展現,無論是從「逆時光」旅行的概念提出還是節目中嘉賓與導演組之間、嘉賓與粉絲之間互動的創新體現,都為國內原創綜藝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 《麻辣變形計》完美收官 艾曉琪成就「72億第一青衣」
    廣告 《麻辣變形計》完美收官 艾曉琪成就「72億第一青衣」 2016-09-05 11:24: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比成就現象級更難得的,是《聲臨其境》這檔原創綜藝的匠心與冒險
    從「三個第一」到11連冠,湖南衛視用大冒險成就真原創 >在《聲臨其境》前,似乎沒有一檔衛視綜藝節目敢於冒如此大的風險——從國內到海外沒有參照系,內容碎片化「廣播題材」,垂直領域內容受眾偏窄,對一個必須注重收視率的衛視而言,這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魄力。
  • 賈乃亮的《來吧冠軍》告訴你
    但目前《來吧冠軍》播出過半,節目收視口碑齊飛,實踐證明:賈乃亮及團隊選擇的這個節目是非常適合他的。在與世界頂級體育選手的對壘中,賈乃亮的潛能被成功開發,搞笑、帥氣、全能、拼、熱血、深度……不得不說,《來吧冠軍》請賈乃亮當隊長,這錢絕對花的值!
  • 《小小的追球》豆瓣8.9高分收官 《人民日報》點讚「年度最佳綜藝」
    收官之際,節目發起人黃子韜留下了這樣的感言。日前,上線近三個月,由快樂社交網遊《神武4》獨家冠名的首檔先鋒試驗旅行真人秀《小小的追球》落下帷幕。這檔齊聚明星成員,以實際行動聚焦環保的綜藝節目,不僅收穫豆瓣8.9的高評分,奪得「年度最佳綜藝第四」的好成績,還獲得《人民日報》官網客戶端發文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