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可直接通過皮膚接觸傳播,有十幾年的潛伏期,故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很多人一發現就是晚期,而且宮頸癌晚期被治癒的希望很渺茫,而人乳頭瘤病毒(HPV)吸附疫苗的上市為宮頸癌的預防提供了有效手段。女性潔身自好是對自身健康的保護,過早性生活會影響宮頸健康,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病率。
女性潔身自好是對自身健康的保護,過早性生活會影響宮頸健康,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病率。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會患上宮頸癌,宮頸癌呈現年輕化,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及過早性行為或多次流產會傷害子宮等因素所致。那麼對於沒有子宮的人來說,就減少了一份患宮頸癌的擔憂嗎?這種看似矛盾的病例,卻真實地發生了...
12年前手術切除子宮,如今卻被查出宮頸癌
近日,看到一則關於「她沒有子宮,卻患上了宮頸癌」的事件,據杭州市婦產科醫院院長助理、婦科主任醫師林開清表示,她是一位特殊的病人,她沒有子宮,卻患上了宮頸癌 。據悉,病人韓女士今年57歲,前不久到醫院來就診,神情慌張的她說,「林醫生,救救我,我被查出宮頸癌了 !」醫生安撫她坐下再說,韓女士這才道出原因,半個月前,她在家鄉做例行「兩癌篩查」時,被醫院告知進一步複查。隨後的活檢結果給了韓女士當頭一棒——宮頸癌!
韓女士表示,12年前因為子宮肌瘤,做了子宮次切手術,切除了子宮體,僅保留2.8釐米長的子宮頸。術後,她身體並沒有不適,沒想到如今宮頸竟然癌變了。隨後,醫生再次細緻為她做了一系列相關檢查,結果明確是早期宮頸鱗癌。這是宮頸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75%至80%。早期宮頸癌首先考慮手術,根據情況決定後續是否進行放化療。
但是問題來了,韓女士除2008年做過子宮次切手術,2018年還因胰腺腫瘤,做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因為手術史過多,創面較大,盆腔內存在多臟器粘連。再加上韓女士年齡增大,子宮頸已經萎縮,使得原本就複雜困難的宮頸癌手術難上加難。
這樣情況並非個例,醫生:篩查依然要做
醫生為韓女士制定了腹腔鏡手術計劃,將宮頸殘端、雙側卵巢、盆腔淋巴結一併清掃。手術結束第二天,韓女士就能下床活動了,根據醫生評估,術後她也無需進一步化療。雖然手術成功了,但需要終生隨訪,每3個月隨訪1次,2年後,每6個月隨訪1次,直至第5年隨訪時結果正常,後每年隨訪1次。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韓女士這樣的患者,都覺得很不可思議。而林醫生認為,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提醒每一位女性朋友,即便像韓女士這樣做了子宮次切術,宮頸癌的篩查也還是要按照要求做,千萬不能因為沒有症狀而忽視健康體檢。
宮頸癌早期極易被忽視
醫生提醒:宮頸癌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女性忽略,一旦出現接觸性出血,經期延長,有血性分泌物等,一定要引起重視,這可能是婦科病變的信號。
一般宮頸癌患者多伴有宮頸糜爛,重度宮頸糜爛是發生癌變的主要原因。年輕女性宮頸糜爛經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後仍有宮頸糜爛,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2、接觸性出血是宮頸癌最突出的症狀
宮頸癌患者約70%~80%有陰道出血現象。多表現為性交後或行婦科檢查,或用力大便時,陰道分泌物混有鮮血。老年女性若遇到性交後出血,不要總認為是由於性交用力不當而引起的,忽略宮頸癌存在的可能性。
3、絕經後陰道不規則出血
絕經後的女性,突然無任何原因又「來潮了」。出血量常不多,而且不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狀,極易被忽視。其實,這種陰道不規則出血常是宮頸癌的早期徵兆,許多絕經後的患者就是以此症狀而來就診,得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因此,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4、下腹或腰骶出現疼痛,甚至痛連上腹部、大腿部及髖關節
每到月經期、排便或性生活時加重,尤其當炎症向後沿子宮骶韌帶擴展或沿闊韌帶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宮旁結締組織炎,子宮頸主韌帶增粗時,疼痛更甚。每觸及子宮頸時,立即引起髂窩、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出現噁心等症狀,影響性生活。
5、陰道分泌物增多,粘性大,時有帶血絲
臨床上大約75%~85%的宮頸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後來多伴有氣味和顏色的變化。宮頸癌患者由於癌灶的刺激,子宮頸腺體的分泌功能亢進,產生黏液樣白帶,故生育年齡患者不再有白帶性狀與量的周期性變化。
宮頸癌雖然危險,但是也有它自己的「軟肋」,最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早期的炎症發展到惡性的癌變需要6到8年的時間,如果好好把握住這段時間,現 代醫學手段是完全可以把癌變檢查出來,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女性重新過上健康生活的。根據研究顯示,宮頸癌最開始的一期狀態,治癒率可以達到80%到 90%,二期時是60%到70%,進入三期還能有40%到50%,但發展到四期只有10%了,所以,定期檢查,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女性總覺得「我吃得多,睡得香,能有什麼大毛病。」其實不然,宮頸癌在早期幾乎沒有身體上不適的感覺,但到有不規則出血的情況出現時一般已到宮頸癌的二期了,危險性增大了很多。所以,女性朋友需要每年做一次婦科體檢,儘早發現癌變的產生,為治療爭取時間。
有性生活的婦女,每年應到婦產科醫療院所,做抹片檢查,及早發現前期病變,及早治療。抹片檢查的方法比較簡便,只要從子宮頸輕取少量細胞組織,就能得出檢查結果。
遠離宮頸癌的危險因素,開展潔身自愛教育
子宮頸癌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在婦科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目前此病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於發達國家,原因就在於前者婦女的保健意識較差,往往等到 發病了才去檢查,而這時腫瘤往往已經到了晚期。子宮頸癌多發於35歲以後的婦女,高峰期則為45~59歲,但目前發病年齡已經大大提前,很多得病的女孩只 有20幾歲。
研究發現,不少性傳播疾病都會引起子宮頸癌,尤其是尖銳溼疣,更是與此病有密切聯繫,因此多性伴的女性是子宮頸癌的高危人群。此外,性生活過 早、營養不良、長期口服避孕藥、家族遺傳、婦科檢查器械造成的傷害也會增加子宮頸癌發病的風險。有過以上經歷的女性應特別重視子宮頸癌的篩查工作。
懷孕對宮頸癌來說是最危險的
對宮頸癌來說最危險的是懷孕,因為宮頸癌早期不會影響懷孕,如果在懷孕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媽媽已經有宮頸癌,那麼隨著懷孕,子宮大量充血,媽媽輸送來 的營養不僅養了寶寶,同時會使癌變部位以極其迅速的速度增長。再加上身體因懷孕分泌的一些激素對癌症有促進作用,懷孕時身體免疫力下降,對抗癌細胞的作用 起不到,而宮頸癌的一些徵兆如出血等又會被認為是先兆流產的現象而被忽略,等到生完寶寶再發現時就晚了,預後的效果很不好。所以孕婦在懷孕前,一定要做好 各種檢查,尤其是塗片,否則,經過孕期的時間,有些疾病會被漏掉,引起嚴重的後果。
更嚴重的是有的媽媽在分娩之後仍然沒有檢查出自己已經患宮頸癌,相反把出血當成了正常的產後出血,還給孩子餵奶,癌變就更沒法抑制,只能發展到醫生束手無策的地步。
提倡計劃生育和晚婚晚育。
普及衛生知識,加強婦女衛生保健。
重視宮頸慢性病的防治,積極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如宮頸糜爛、宮頸溼疣、宮頸不典型增生等疾病。
健康是一種儲蓄,只有年輕的時候多積累,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上了年紀以後才能從中受益。不管是什麼身體上的疾病都是一樣的道理。有婦科病就要及時檢查治療,才能早擺脫痛苦。專家們發現,卵巢和子宮的惡性腫瘤發病年齡正在不斷年輕化,所以,婦科體檢對 各年齡階段的女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康護身符。除此之外合理膳食、堅持運動、勞逸結合,不吸菸不飲酒等,提高免疫力...女性朋友們,宮頸癌有明確預防方法,別再讓它傷害到自己!
戳「好看」提醒更多的人!
(註:文中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及360百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傳播而發,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第一時間刪除,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THE END —
往期精彩回顧:
可樂當水喝!24歲小夥一天喝3瓶患尿毒症晚期,已透析近10年...
男子患罕見「煙霧病」,菸酒不沾!醫生:一種可怕的腦血管病 極易誤診
網上搜索到的性知識,有多令人窒息???
為考研男生竟揮刀自宮!網友:是個狠人!切掉它真的能消性慾嗎?
令人髮指!鉗子拔牙熱水澆頭,6歲女童遭親媽及其男友虐待險喪命
為什麼中國男性不願意戴套?女教授深入講解...
介紹:提供女性保健常識、女性飲食、女性疾病、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用品、女性美容等女性健康知識,由壹品健康專業團隊更新維護,為您的個人健康、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