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氣異常寒冷,0℃以下的低溫頻頻出現。好在本周以來,天氣有所回暖,本周中期日最低氣溫由負轉正,日最高氣溫快接近20℃,不過這樣的天氣「好景不長」,記者從區氣象臺了解到,這周末開始,柯橋氣溫將再度下降,跌破0℃大關,一直到下周四才會有所回暖。
下周先晴後雨
氣溫先低後高
「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柯橋天氣總體上先晴後雨,氣溫方面先低後高。」記者昨從區氣象臺了解到,未來一周,柯橋天氣將在21日前後有一個明顯變化:1月21日前,均以晴到多云為主,難覓雨水,而日最低氣溫也均在0℃及以下,日最高氣溫則徘徊在10℃左右,晝夜溫差大;21日後,天氣將以弱降水為主,將迎來小雨天氣,氣溫有所回升,回溫幅度在6-10℃之間,日最低氣溫在接近10℃,日最高氣溫則接近20℃,冬日裡的暖意將回歸。
據區氣象臺1月14日10時30分發布的中期預報稱:1月16日,柯橋多雲,氣溫0~11℃;1月17日,多雲到陰,氣溫-1~6℃;1月18日,晴到多雲,氣溫-1~10℃;1月19日,晴到多雲,氣溫1~12℃;1月20日,多雲轉小雨,氣溫5~18℃;1月21日,小雨,氣溫9~17℃;1月22日,小雨轉陰,氣溫10~14℃;1月23日,小雨轉陰,氣溫8~12℃。
去年10月以來
柯橋降水持續偏少
記者從區氣象臺了解到,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我區降水持續偏少,截至今年1月13日,柯橋國家氣象站降水量63毫米,比常年同期194毫米偏少67.5%,持續少雨導致目前水庫水位較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偏高。
同時,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接下來幾天,柯橋仍為持續連晴天氣,預計1月下旬降水也較常年偏少,21日前後或有一次降水過程。為此,區氣象臺表示,近期將抓住有利天氣條件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但是,說到人工增雨,區氣象臺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也是不能人工增雨的,只有當雲系發展到一定的厚度,這個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裡,而且雲裡邊要有一定的過冷水(低於0度而不結冰的水)含量,雲中水汽供應充足且有上升氣流,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通過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飛機將碘化銀、乾冰和鹽粉等催化劑攜帶到雲中的有效部位,方能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此外,地面火箭、高炮一般會選擇在遠離城鎮、村莊的地方開展作業,以確保作業安全。
「風寒效應」
讓冬季更加寒冷
眼下正值冬季,出門在外,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披著大衣走在大街馬路上還算暖和,但只要颳起大風,頓時感覺寒意撲面而來,凍徹骨髓。在氣象學上,把這種風對人體冷暖感受的影響叫作「風寒效應」,它是指風所引起的體感溫度比實際氣溫低的現象。
這個溫度是高於周圍的環境氣溫,在風力較小或無風的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周圍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便在人體周圍起到了保暖的作用。但是冷空氣在風的作用下就會流動得很快,這個用來保溫的過渡層就會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隨之將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熱量就越快,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這就是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颳風天比無風或微風時使人感到寒冷的原因。
據了解,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體溫感覺就會下降3-5℃;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體溫感覺會下降 6-8℃。所以,在寒潮和大風天氣,一定要減少人體裸露在外的皮膚,並選擇合適的防風衣服,並且遠離大樹、廣告牌和臨時搭建物,到安全場所避風。
全媒體記者 王吉奇 文 沈 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