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山西太原老照片

2021-01-11 風吹草語

1939年,太原城內高聳的計時臺

太原的一處兩層樓建築,下面是圓門通道,上面是人物塑像。

太原街頭的小姑娘,穿著素雅的白布衣裙。一輛汽車從疾馳而來,車後揚起一陣煙塵

新民公園(文瀛公園)內的當地百姓。這座公園已有600年歷史,位於太原市中心區的海子邊,歷經明、清、民國三個朝代。辛亥革命後正式稱為「文瀛公園」,1928年改為「中山公園」,1937年更名為「新民公園」

街頭的洋車。很多洋車夫坐在車上等待生意上門

結婚的隊伍。從花轎前吹奏響器的都是一些破衣爛衫的窮苦人來看,這是貧窮人家的婚嫁活動

山西交易所內的一群侍童,用劣質的布料做成西式的上衣

太原北關的一群男孩子,腦袋上的帽子五花八門

大南關的街市,城門樓前的街道是高低不平的土路,兩旁是低矮的民居

太原南關的一群孩子,身上破爛的棉衣因太久沒有拆洗而泛著油光

一對雙胞胎,哥哥抱著一個,父親抱著一個

一名靦腆的太原兒童,穿著破爛的棉褲

坐在門檻上的三個孩子。小女孩很矜持,小男孩笑得很開心,中間的小不點有點搞笑

太原當地一戶李姓人家的孩子們

相關焦點

  • 1908年美國克拉克探險隊山西老照片的百年滄桑對比
    阿里來自印度測量局,具有十五年的測繪經驗,能講包括漢語在內的七種語言,是克拉克考察隊的核心隊員之一。照片拍攝於太原,經老照片專家水鍋鍋認證,背景為小五臺寺廟及太原城牆的東南角樓。█ 為紀念克拉克考察隊100周年而原址復拍的系列對比照片之一的新舊合成效果圖1908年美國克拉克考察隊《穿越陝甘》之旅與山西老照片百年滄桑
  • 上色老照片:1939年納粹德軍入侵波蘭,瘋狂侵略瘋狂殺戮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時期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在德軍入侵波蘭前夕,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猶太裔人遭到了驅逐,此後納粹德國掀起了入侵戰,大量的猶太裔人遭到了殺戮。
  • 2020年山西太原影視明星匯總
    2020年已過去大半,在去年疫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整個影視行業就已經進入了寒冬期,但是這也並不影響國內影視從業者的不斷增加。太原作為擁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一直在文化發展上緊跟國家的號召,特別是在影視行業湧現出非常優秀的影視明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近年來影視行業最新湧現的山西太原的明星。
  • 山西 · 平遙,太原
    十 年山西和當初的雨崩一樣,是多年前就計劃卻一直被擱置的行程,於是一旦有出行機會便作為首要目的地
  • 航拍1938年日寇轟炸山西老照片,每幅畫面下都有生命逝去
    這是一組1938年初日寇在山西境內轟炸襄陵、汾城和太原等地的航拍老照片。每一張照片上還標註了文字,比如多少車輛多少人員等等,可以想像,每一張照片下面也都有失去的生命。 關於日寇在襄陵和汾城的轟炸,從本組照片中可以看出有數百人遭到襲擊。而這場轟炸也得到了山西當地史志的印證。
  • 這裡最山西-太原
    前面聊了很多山西其他地方,今天說一說它的省會-太原,太原,簡稱並(bīng),這個簡稱就要從古時候說起了。,明清山西巡撫的衙門均設在此,民國五年(1916年)7月,黎元洪大總統改各省軍務長官為督軍,閻錫山任山西督軍,所以叫督軍府,主要由門樓、前院樓房、淵誼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組成,是中國保存下來較完整的督軍府舊址之一,即將開放。
  • 太原戰役中,被「山西省長」留在太原的妹子,結局怎樣了?
    一九四九年四月平津戰役勝利後不久,我軍順勢發起太原戰役。那時,控制山西軍政大權38年的閻錫山,在窮困潦倒之際,乘飛機逃離太原,以商談和平的名義來到南京。生於1910年的閻慧卿,比其表妹閻錫山小27歲,在閻書典五女中排名第五,因此常被閻錫山稱為「五妹」。年輕時,她的表兄閻錫山已是山西說一不二的土皇帝,為了照顧閻慧卿,閻錫山把她送到當地的女子學校讀書。過了些日子,隨著閻慧卿慢慢長大,閻錫山又將閻慧卿接到身邊,讓閻慧卿負責自己的飲食。
  • 山西太原將增一學校,於2021年9月開始招生,太原五中又迎來勁敵
    山西,每當說起這個省份的時候,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基本都是它「煤炭大省」的形象,而除此之外,山西也是有著一個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都,在歷史圈中,一直都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一點也不誇張的說,來到山西境內,或許你無意間路過的一個老宅,就有著百年的歷史。
  • 1939年,同日軍戰鬥後的八路軍,俘獲的日本兵和戰利品
    圖為山西五臺縣婦女往前線送彈藥。1939年,交通運輸站,當地民眾為前線運武器彈藥。軍民聯防保家衛國,他們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當地群眾照顧在在戰鬥中受傷的八路軍戰士。群眾為八路軍提供了堅強的後勤保證。戰鬥後的八路軍正在小息。
  • 國務院最新通知:太原等城市要加強檢測!|山西|太原|國務院|新型...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2020年4月3日(滑動查看全文)04@太原車主!因太原南站民航街道排工程施工需要,將對太榆路輔路與太原繞城高速交叉處北側約300米丁字口處進行封閉施工。封閉時間: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10月31日。05本周,太原再次迎來雨雪天氣4月5日,山西省氣象臺消息:本周前期,山西將出現大範圍降水天氣。
  • 中國社會變遷老照片
    1965年,山西農村的一位婦女拿著筷子看報紙,因為頭條上面寫著」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馬克•呂布/攝1995年,山西太原的煤礦工人。第一次見識過攝影機,這好奇的眼神萌瞎所有人的雙眼。馬克•呂布/攝馬克•呂布/攝1993年,當時的深圳街頭湧現「金錢熱」,大家對於乞討的老頭很漠然,他們只關心自己能掙多少錢。馬克•呂布/攝這些黑白照片,或許只是當時的隨手一拍,卻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的變遷。我們在享受現代化的成果時,也應該停下腳步看看這些彌足珍貴的老照片。
  • 為什麼山西很多的年輕人不選擇去省會太原工作?
    太原雖然是省會,但是GDP比很多地級市都低,不說比東部地級市經濟總量低,連一些中部的地級市GDP總量都比太原高,2019年GDP數據顯示,太原2019年經濟總量為4028.51億元,低於洛陽、宜昌、襄陽等中部地級市
  • 山西太原健身教練學校培訓費用
    山西太原健身教練學校培訓費用健身教練,你了解多少? 山西太原健身教練學校培訓費用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當今社會人們對於健康更為關注。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健康理念,相比5年前有質的飛躍。
  • 山西導演李珈西新作《幸福的她》太原開機,山西青年電影工作者委員會成立
    6月12日下午3點,由珈西娛樂影業出品的、山西導演李珈西的第三部影片《幸福的她》,在太原迎澤賓館會議廳舉行了開機發布會。其實,早在6月12日開機發布會之前,影片《幸福的她》已經在太原悄然開始拍攝了。影片全程在太原取景:攝樂橋、汾河公園等熟悉的地標都能看到,影片延續了李珈西導演前兩部影片《山無稜天地合》《戀戀不捨》中凸顯山西元素的風格。據悉,這部影片用了很多大膽構圖,如「豎拍橫放」的畫面,導演李珈西更拋棄以往常規拍攝,提升鏡頭量,有時候一場戲運用多達20個鏡頭。
  • 山西太原白癜風醫院光療有用嗎
    核心提示:山西太原白癜風醫院光療有用嗎,山西太原白癜風醫院專家介紹很多人有了白癜風以後,首要時間擔心的就是白癜風好治嗎,因為這是一種頑固型的慢性皮膚病,早期發現後,如果不及時控制,很可能會不斷擴散,有的人會選擇用308準分子雷射來治療,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老照片:1939年的呼和浩特小召(崇福寺)
    1939年的厚和和特(今呼和浩特)小召的牌樓小召牌樓是明代喇嘛教寺廟小召(崇福寺)的建築,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這是當年小召牌樓前的載客馬車小召,蒙語俗稱「巴圪召」,漢語名為「崇福寺」。小召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大概在公元1623年左右小召的建築與席力圖召基本類似,只是規模小了些。圖為當年小召內的雕像小召內的小學。
  • 已更名的太原老站牌_時光流轉裡的太原老站牌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太原解放後,以二營盤命名的街巷為二營盤街;以三營盤而名的街道曾名三營盤西街,後向東、西延伸擴建,於1982年取「乘長風破萬裡浪」之意,命名為長風街。使其變為自然園林,獲「柳溪」之美稱,成為宋金時代太原的風景勝地之一。這個令人神往的柳溪一直在太原的大地上存在了 300餘年。 「十年」動亂後,太原人民在古代柳溪,昔日早西三巷的故址舊地上,新建了寬廣的大道、高聳的樓房,並於1982年更旱西三巷之名為「柳溪街」。
  • 山西太原迎來大規劃,將打造太原人的「大唐不夜城」,佔地1344畝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相信大家都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句話了,毫不誇張地說,在山西或許你走在街上看到一個不起眼的城門樓子,上面就蘊含了一段悠久了歷史文化。而太原,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其在歷史文化方面也是有著很大的發展,作為唐朝發端之地的它,承載了唐朝將近300年偉業,由此我們也是可以看得出來,太原與唐朝也是有著很大的淵源的。
  • 山西太原玻璃廠家-遠翔
    山西太原玻璃廠家-遠翔。如何選擇中空玻璃才不會進氣?山西太原玻璃廠家-遠翔。
  • 傳承經典 唱響山西《民歌匯》決賽在太原激情上演
    8月9日下午,傳承民歌藝術的音樂節目《民歌匯》決賽在太原廣播電視臺大演播廳進行了錄製,14名選手展開頂峰對決。5名選手進入總決賽為了弘揚山西文化,唱享經典民歌,尋找最美聲音,太原廣播電視臺2019年推出了《民歌匯》,節目以演唱山西民歌為主要內容,通過精心的整體設計、豐富的藝術手段,傳承中國民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