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場裁判就跟我說,我覺得你贏了。我也覺得自己贏了,但沒辦法——比賽是人家辦的。」姚紅剛笑了笑,似乎對勝負很看得開。他更看重的不是一場比賽的結果,而是綜合格鬥(英文名稱為Mixed Martial Arts,縮寫為MMA)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在前天晚上舉行的2014年「卡拉特杯」 北京國際武術綜合搏擊M-1對抗賽中,他與一名俄羅斯選手遺憾戰平,這也是中國選手當晚取得的最好成績。
MMA是一種規則極為開放的競技格鬥運動,融合了拳擊、巴西柔術、摔跤、泰拳、散打等十餘種搏擊類運動,旨在令不同項目的練習者可以在統一規則下同場競技,在歐美廣受歡迎,職業化程度也極高。M-1賽事由MMA三大強國之一的俄羅斯創建,是世界最著名的MMA賽事之一,這次是這項賽事首次來到中國。
在當晚進行的8場比賽中,共有3位中國選手亮相,不過參加的都是沒有直播的墊場賽。前兩名中國選手何建偉和阿木均以較大劣勢落敗。第3場,擁有11勝2負MMA戰績的老將姚紅剛登場。他與俄羅斯選手奇斯佳科夫打滿3個回合,並在最後一回合的5分鐘時間裡,將對手壓制在地面近4分鐘。不過,最終裁判宣布:兩人戰和。
結果一出,看臺上噓聲四起。「MMA比賽打平的情況也有,但不多見。我倆擊打點數和摔倒對手的次數差不多,但第3回合我一直壓著他打,優勢很明顯。」儘管自認佔優,但姚紅剛賽後很平靜。「沒辦法,只能聽裁判的。」他豁達地說。
33歲的姚紅剛來自河南周口,24歲前只是一名普通進京務工人員,裝過空調,做過保安。後來,他習練中國式摔跤,沒幾年就拿了全國冠軍。2009年,他轉戰MMA,兩年後便成為中國首位綜合格鬥亞太地區金腰帶得主。2012年,他還差點拿到世界冠軍。
這麼多年,姚紅剛一直半工半練,「最苦的時候白天訓練,晚上去飯店值夜班。這兩年成績好,生存狀況好多了,靠贊助商和教學生能養活自己。」儘管MMA進入中國已近10年,但由於普及程度不高,無論比賽還是選手,都掙不到大錢,「國外有些優秀選手,一年打4場比賽就能掙5000萬美元。而國內像我這種成績比較好的,一年能掙幾十萬元人民幣就不錯了。」
參加這場比賽,姚紅剛大概能掙六七萬元,不過M-1賽事登陸中國更令他開心。「綜合格鬥學了可以防身,觀眾看著也很精彩,有很多花樣動作,膝擊、過胸摔、飛身十字固、剪刀腿……表演性質很強。電影《導火線》裡甄子丹用的就是MMA招式。」姚紅剛希望大家多多關注MMA,「盼望這項運動能在國內火起來。」
本報記者 王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