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門學問
儘管無法用科學定律來推測、演算
但名字演變的過程
卻依然有跡可循
人是社會動物
姓名自然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
取名看似自由
實則受到特定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
等因素的影響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湧現出一大批 「建國」「衛國」
80年代,則湧現了大量單字名如「偉」「強」等
這些名字均帶有濃厚的時代印記
那麼在湛江,人們又是怎樣給小孩起名的呢?
用常用字起名
雷州人是雷州半島的原住民
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
在雷州,我們常常會碰到名字裡帶「妃」「亞」的人
可能有的外地人會不解
「妃」難道不是指古代帝皇的妃子嗎
用在名字裡又是什麼意思呢?
影視劇《甄嬛傳》裡的華妃
其實,「妃」「亞」均是雷州話常用的副詞
詞意類似於「阿」
這兩個字常用于姓名的中間
而不用於最後
在吳川、坡頭一帶
人們則喜歡用「球」「蝦」等字
可別誤會
這裡的「球」並非北方人語境下略帶貶義的「球」
而是表達了一種對孩子
人生順利、圓滿的願景與祝福
「蝦」字則沒有什麼具體的含義
湛江是個海濱城市
「蝦」字於湛江
正如「阿貓」「阿狗」之於北方
既顯得親切,又方便記憶
文章開頭所提及的
多用於農村婦女的「妹」字
則是一種暱稱
家庭稱呼女孩為「妹」
久而久之也就成為名字了
依五行起名與民間信仰
湛江地區,尤其是吳川一帶
起名非常注重風水
有的父母會帶上小孩的生辰八字
讓算命先生算出小孩的「五行」情況
「缺什麼補什麼」
便是利用「五行」來起名的重要方式
如果缺水,則起名「水生」
缺土、木則是「土生」「木生」
缺金、缺火者,則多用「鑫」「炎」等字
通過在名字上做文章
家長們「以形補形」
以此祈求孩子一生順順利利
湛江豐富多彩的民間信仰
同樣對起名產生不小的影響
例如,一個從商的家庭
會讓孩子認關公為「契爺」
也就是乾爹
那麼小孩的名字很可能帶有「關」字
一個名字帶「觀」的人
則可能是信奉觀音
湛江人認為
在名字中加上神明的名字
能夠保佑孩子一輩子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港臺文化與流行文化的影響
先來看來一個段子
幼兒園裡,梓軒和子軒打架,撞傷了梓萱和子萱,可馨、可欣、可鑫跑過來勸架,撞倒若曦、若溪和若熙,子睿和梓睿跑去告訴班幹部浩然、吳然、皓宇和雨豪。
大家一起拉開了梓軒和子軒,扶起了梓萱和子萱……語彤、雨萱、羽琪、宇涵拿來藥品幫大家處理傷口。最後,梓軒、子軒、梓萱、子萱在大家的幫助和勸導下握手言和。
看完這個段子
你是否有點「蒙查查」?
到底是誰和誰打架
又是誰和誰當和事佬?
這可不是無中生有的段子
據《2019年全國姓名報告》
2019年出生並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
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字依次為
「梓」「子」「宇」「澤」「涵」「晨」「佳」 「一」「欣」「雨」
近年來,湛江人給孩子起名的趨勢
與全國趨勢基本統一
2018年至今
湛江人最喜歡給男孩起的名字是
「梓豪」「浩銘」「浩宇」「俊宇」以及「俊傑」
最喜歡給女孩起的則是
「梓涵」「詩涵」「梓晴」「梓琪」以及「鈺涵」
對「梓」「宇」「晴」「浩」等字的特殊偏愛
與新生代父母們的生長背景有關
如今的新手爸媽們多為80後、90後
他們成長於港臺文化繁榮時期
在「偶像劇」「仙俠劇」「瓊瑤劇」的陪伴下長大
流行文化中一個個經典角色
深深刻在這些年輕父母們的心中
也通過他們為孩子取的名字而彰顯出來
影視劇《仙劍奇俠傳三》紫萱
在較為封閉的上個世紀
湛江人取名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新世紀科技的發展為文化的交融帶來可能
潛移默化之中
全國名字頗有幾分「大一統」的趨勢
也難怪叫「梓豪」「梓涵」「子軒」的萌娃越來越多了
你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歡迎後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