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的鄭智化,現在怎麼樣了?

2021-02-11 丁香醫生

1993 年,一個名為《追星族》的小品火了。

年輕的蔡明用尖細的嗓音,對著飾演奶奶的趙麗蓉唱出:

風雨中 / 這點痛算什麼 / 擦乾淚 / 不要問為什麼

臺下觀眾掌聲笑聲一片。

圖片來源:aiqiyi.com

那一刻,鄭智化已然成為一個勵志偶像,歌聲響徹在整個 90 年代的上空。

鄭智化的爆紅,多少有些意外。

1992 年,一場奧運健兒歡迎晚會被全國轉播。在電視還是人們獲取信息主要媒介的年代,那是真正意義的一夜成名。

鄭智化在後來的訪談中回憶,在那場聯歡會的彩排現場,他拄著拐杖,只往臺上一站,還沒開口,聒噪的現場瞬間鴉雀無聲。

那年的北京,還處於無障礙化出行的最初階段,我國才開始試行第一部《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範》。

而鄭智化,一個殘障人士,從臺北拄著他的拐杖來了。這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這幾乎是開天闢地般的認知。

一曲《水手》唱罷,掌聲經久不息。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水手》MV

他的勵志形象深入人心。

2019 年,當我們站在現在的時間點回看鄭智化,會發現「身殘志堅」、「勵志」去形容的他,過於草率。

殘障,只是鄭智化萬千特徵中十分微不足道的一點,它就像形容詞高矮胖瘦一樣尋常。

鄭智化不良於行的身體裡,住著一個真正的水手:永遠遵循自己真實內心,從未松過手中的舵。

1996 年,在臺灣的一檔名為《漁夫漫畫》綜藝節目中,鄭智化試圖去總結過社會對於殘障人士的偏見:

「公眾認為,一個殘障者,一定比較自卑,比較自閉。」

「如果成功了一定是經歷了風風雨雨。」

圖片來源:漁夫漫畫

對於這種偏見,鄭智化很明確表示他並非如此。

圖片來源:漁夫漫畫

對於鄭智化來說,風風雨雨存在於生命最開始的那幾年。

2 歲時的一場疾病引發小兒麻痺症,因為醫治延誤,導致骨骼發生變形,雙腳完全不能行走。

大部分時間,鄭智化是以一種爬行的狀態自處。那時候的他,覺得自己是家裡的累贅。

終於,在一次腿部矯形手術後,鄭智化能夠站立,但術後康復是個漫長的過程。很長一段時間,他走路都離不開外部的支架和拐杖。

依靠拐杖獨立行走第一步,他比別人晚了 6 年。

在能夠依靠雙拐站起來後,鄭智化此後的人生,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討厭穿制服、成績優異卻選擇讀中專、有繪畫的天賦卻偏要學土木工程.

鄭智化從一開始,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乖孩子。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鄭智化去了一家公司當結構運算員,朝九晚五,工作安穩。

即便是拿今天的眼光來看,一個殘障人士,能夠和健全人在一家公司上班,獲得一份安穩的工作,仍然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但他並沒有滿足於此,厭倦很快來臨。

「我常常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發呆,感到腦袋空空,無法思考。」鄭智化這樣來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

一次他獨自到一家咖啡廳解決午飯,一群年輕人帶著笑鬧聲闖進視野。

年輕男女身上的黑色皮衣,與鄭智化每天都要穿的淺藍色襯衫與領帶,形成鮮明對比。

那一刻,鄭智化看到了「自由」的快樂。

很快,他選擇與「安穩」決裂,辭去了第一份閒適的工作。

辭職後,鄭智化一頭栽進了廣告行業。那年他 22 歲。


或許天賦使然,多年的耕耘,鄭智化從廣告行業的小白成為了小有名氣的鬼才。

他為廣告客戶寫的一曲名為廣告歌《開心女孩》,被女歌手娃娃演唱,意外流傳開來。

這首歌曲被唱片公司相中,詢問鄭智化要不要出專輯,當歌星。

「無聊」。他的第一反應。

學生時代的樂理考試,鄭智化總是不及格。

沒想到試音之後,鄭智化卻愛上了在麥克風面前唱歌的感受。

音樂老師曾對說他:「你以後如果當歌星,我不用當老師了」。

廣告行業同事也與他打賭:「十年以後,你不能靠唱歌養活自己。」

旁人的話,他沒管。

離開廣告公司的前夜,鄭智化在巷口遇上了上幾個嬉戲的小孩。

其中一個小男孩,正在背誦他為波爾茶撰寫的一支成功的廣告詞:「波爸波媽波哥波姐波爾茶。」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回憶起那個畫面,鄭智化若有所思:

「我從事的其實一種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廣告。」

相比上一次擺脫平庸,這回更像一個青年身上社會責任感的覺醒。

「做廣告不能對產品負責,但寫歌不一樣。」

他說,「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鄭智化還是義無反顧地撕下了身上的標籤,那年他 27 歲。

鄭智化做到了,他的歌聲迴蕩在整個 90 年代。

1988 年,27 歲的鄭智化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老么的故事》。

圖片來源:《老么的故事》專輯封面

當別的小孩能跑能跳的時候,鄭智化的童年只能從窗口靜靜地望著別的小朋友,因此也養成「觀察人類」的習慣,為音樂創作供給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同名主打歌《老么的故事》,便是鄭智化兩次去到九份,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講述的一個「上一代人固守家鄉,年輕一代選擇逃離」的故事。

兩代人命運沒有本質上的改變,父輩的身體隨礦坑淹沒,年輕人的靈魂被都市的欲望淹沒。

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臺灣經濟的騰飛,伴隨文化的甦醒,當時的社會正在經歷著一場波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巨變。

都市給以機會與誘惑,兩難的選擇中是年輕人的彷徨。沒法明白自己正在經歷什麼的年輕人,迷茫不足以形容他們。

像這樣從旁觀者視角創作而成的歌曲有很多。

《年輕時代》是當時年輕人天真的的裝腔作勢;

襯衫的鈕扣要故意鬆開幾個

露一點胸膛才叫男子漢

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 

抽菸的樣子要故作瀟灑

 

《中產階級》是人到中年的壓力與迷惘。

我的包袱很重 / 我的肩膀很痛

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我的眼光很高 / 我的力量很小 

我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偷偷跌倒

《遊戲人間》是平凡人的無奈與通透;

世界太囉嗦 / 不分對和錯 

像我這樣的老百姓 / 誰會在乎我

每次都喝醉 / 但從來不犯錯

明天酒醒以後我依然是我

這是鄭智化告別廣告業後,展現出思想性與批判性。

歌曲的多元並沒擋住人們對「身體殘障」的潛在偏見,比起極具批判性的歌曲,鄭智化最打動人心的兩首歌是《水手》與《星星點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鄭智化,終究被打上了「勵志歌手」的標籤,至今也沒能撕下。這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與其說這是鄭智化的標籤,不如說是大眾貼給自己的:鄭智化代表著他們心裡那股叛逆的力量。

他在自傳《私房話》中寫到,「價值判斷是現代社會的黑死病,沒有人可以倖免,但我想暫時免疫」。

很顯然,反叛成性的鄭智化,不想被這樣價值判斷,不想被這張新標籤禁錮住。

1999 年,在完成了第十二張專輯後的一年,鄭智化宣布退出歌壇。

享受過萬人的歡呼與擁躉後,他再一次從巔峰退下,追尋自己的內心。那年他 38 歲。

進入 2000 年後,人們很少再看到鄭智化的身影。

他看起來太像一個過氣明星。上一次上微博熱搜,還是因為怒斥當代娛樂圈的亂象:

圖片來源:@鄭智化 微博

有人說他是生活艱難,無處宣洩;有的人說他活得痛快而自在。

實際上,不唱歌的這幾年,鄭智化做了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投資 IT 公司,結婚生子,為女兒能夠在臺下聽到他的歌重返舞臺,在微博上發發自己的書法作品和新做的漆器.

人生的槳,他始終沒有松過手。

今年 5 月,鄭智化以藝術家的身份,在北京開了一場畫展,名為《溺愛》。


圖片來源:@鄭智化 微博

6 歲那年,第一次拿起畫筆,畫出一幅關公後,鄭智化從一個鄰裡同情的殘疾小孩,逐漸變成一個備受豔羨的天才兒童。

他曾在自傳中將畫畫比作「妻子」,把創作與唱歌比作「情人」。

畫畫是鄭智化一生相伴的事情。

《溺愛》展覽上的畫作,色彩鮮明且豐富,人物面目誇張,肢體扭曲,展現人們內心深處的衝突與不安。

「看起來很可愛,但是暗含殺機」,鄭智化這麼形容自己的作品。

當拄著拐杖的鄭智化,和一幅叫做《鄭智化是卡通》的畫作合照時,無疑,他又一次完成了叛逃。

「把之前的自己殺掉,不管之前自己多成功,多被認可,然後在真實的自己生活的感受上面,找到一種新的自己。」

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鄭智化這樣來形容自己的畫,卻也恰恰是他的人生寫照。

舞臺的聚光燈散去,熙熙攘攘人潮散後,58 歲的鄭智化實現了最初的童年夢想。

他在微博上發:

「幸運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他的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他的童年。」

「我是後者。」

鄭智化是不幸的,他一生需要依靠雙拐走路,無法奔跑;但他又是幸運的,一生在做最真實的自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9 年,網易雲音樂《水手》評論區已經成為中年人尋找力量的自留地,其中也不乏年輕人的身影:

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評論區截圖

昔日受《水手》激勵的一代年輕人,轉身投入時代的大潮,過著快樂或不快樂的生活。

年少的我 / 喜歡一個人在海邊 

捲起褲管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

總是幻想海洋的盡頭有另一個世界

58 歲的鄭智化依然是那個的水手,他的雙肩被雙拐駕起,雙手卻自始至終緊握著人生的舵:

自我,真實,永遠遵循內心,由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航向。

沒有人可以改變他的方向,潮水不能,年齡也不能。

「殘疾」也不能。

本文經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脊柱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孫悅禮 審核

—  參考文獻  —

[1]鄭智化.私房話[M].臺灣躍升文化:臺灣,1993.

[2] 孟依依.鄭智化:看起來很可愛, 但是暗藏殺機[N].南方人物周刊,2019-07-14.

策劃 洋蔥

責編 羅布君

封面圖來源 網易雲音樂《水手》MV

相關焦點

  • 「樂動心弦」03: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扯遠了,言歸正傳,說說鄭智化那首當年傳唱很廣的《水手》。鄭智化用他輕緩而好聽旋律,用他直白而富有哲理的傾訴,以一個水手後代的口吻,以自白成長經歷的方式,傳遞著「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的堅強,傳遞著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 鄭智化:做想做的事,唱想唱的歌,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每次很朋友到KTV,小編都喜歡來一首《水手》,「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這首歌相信很多人都能唱的出來。這首歌的演唱者鄭智化,當年憑藉著這首歌紅遍兩岸,是無數歌迷的偶像,在他最紅的時候,就是現在的四大天王也無法跟他相比。
  •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圖)
    黎勇拄拐杖去上學。「在受人欺負的時候總是聽見水手說,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在傷心絕望時,鄭智化的歌《水手》總能激起黎勇堅強面對生活的勇氣。由於爺爺奶奶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懂事的黎勇平時都是一個人拄著鐵拐杖艱難地上下學,路上要花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21日,記者在黎勇家破舊的老房子裡看到,一面木板的牆壁上貼著數張獎狀,獲獎人的名字都是黎勇。
  • 《水手》: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然而對於許多在上世界90年代渡過青春時期的人而言,鄭智化卻是他們回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作品中的叛逆、堅強、勇氣和抗爭,都是少年人心事的寄託與情緒的出口,尤其是那首紅遍大街小巷的《水手》。 《水手》收錄於1992年鄭智化發行的專輯《私房歌》中,歌詞唱出了青年人追求夢想的心情,通過水手豪邁樸素的話語,給予他們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 何等的勇氣才能唱出「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
    記得初中讀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節音樂課就是鄭智化的《水手》,是人生中第一次音樂啟蒙課吧。我現在有時候都懷疑,我沒有音樂細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給開設的音樂課太晚了,也只能在現在的時刻來回憶那些經典的音樂藝術時光了。
  • 那個唱《水手》鄭智化,消失這麼多年,現在怎麼樣了?
    也是在治療過程中,一次一次的磨練,讓鄭智化變得非常的堅強。鄭智化曾說過,他小時候一直是爬著的,他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站起來走路。在經過了各種治療沒有明顯效果的時候,鄭智化的家人決定給他做手術。那一年他才7歲。
  • 那個身殘志堅唱《水手》的鄭智化,現在去哪了?
    《水手》是鄭智化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鄭智化作詞、作曲,陳志遠編曲,收錄於鄭智化1992年發行的專輯《私房歌》中。歌曲旋律使用了日本歌手長渕剛的《GOODBYE青春》《水手》由鄭智化作詞、作曲,這首歌曲是鄭智化在浴缸裡寫成的。鄭智化喜歡泡澡,泡澡時候鄭智化就有很多幻想。鄭智化想像自己在坐船,然後看到沒有波浪的海他覺得很可怕,感覺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力量。之後鄭智化想像自己在船上看到很多的水手,水手的頑強生命力讓鄭智化很感動。
  • 【暖心】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這是我的隨身聽,裡邊是我最喜歡的歌,你也來聽聽。」說著,他把耳機塞進了張顯的耳朵裡,「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振奮人心的旋律和充滿力量的歌詞,一下子就抓住了張顯的心,不知何時,他停止了抽泣,陶醉在這歌聲裡。「陳叔,這,這是什麼歌,真好聽。我怎麼覺得,越聽越有力氣呢?」「這首歌叫《水手》。」
  • 鄭智化:他就像是另一個羅大佑
    ,這點痛算什麼」當我們聽到這句「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的歌時,無論幾零後,應該都能跟著哼上幾句吧。沒幾天我和小夥伴們就都學會了這句「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甚至為了體驗那種在風雨中的感覺,越是下大雨,我們越是喜歡在雨裡高唱這句歌詞。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消失這麼多年,現如今怎麼樣了?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每次看著這一句歌詞,莫名哼起了屬於它的調子。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拄著拐杖的,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雖然身殘,但唱出了震撼人心的歌。鄭智化,1961年出生於臺北。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這20年都去哪了?
    ,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那種掏心掏肺地唱給別人聽,「不要怕別怕痛,大海風浪中燈塔永遠在」的這種感覺。感染了無數人,直擊人心。從開場的鴉雀無聲到掌聲經久不息。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這20年都去哪兒了?
    年輕的蔡明用尖細的嗓音,對著飾演奶奶的趙麗蓉唱出:風雨中 / 這點痛算什麼 / 擦乾淚 / 不要問為什麼臺下觀眾掌聲笑聲一片。2019 年,當我們站在現在的時間點回看鄭智化,會發現「身殘志堅」、「勵志」去形容的他,過於草率。殘障,只是鄭智化萬千特徵中十分微不足道的一點,它就像形容詞高矮胖瘦一樣尋常。鄭智化不良於行的身體裡,住著一個真正的水手:永遠遵循自己真實內心,從未松過手中的舵。
  • 水皮:「談股論金」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這幾個板塊的共同特徵就是大周期的特徵。所以大周期的投資已經引起市場的普遍關注,實際上也在切換過程中間,過去一直是大科技、大消費、大醫藥引起關注,7月1日以後,大金融冒了一下,現在大周期的板塊也正在跟上。水皮想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板塊,也沒有隻跌不漲的板塊,風格是會輪換的。但不是一把就能切換成功的,是會反覆多次,這樣的市場才是一個均衡的市場。
  • 水皮:【談股論金】風雨中 這點痛算什麼
    原標題:水皮:【談股論金】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羅馬不是一天能夠建成的,所以昨天還是激發人氣的板塊,今天就進入了偃旗息鼓的休整,水皮說的這個板塊就是金融股板塊
  • 唱《星星點燈》和《水手》的鄭智化去哪兒了?
    戳右上方藍字「星標」晏凌羊
  • 你還記得那位身殘志堅的創作型歌手鄭智化嗎?
    1992 年,在央視一場歡迎奧運健兒的晚會上,一位拄著雙拐、身材瘦削的年輕人演唱了一首震撼人心的勵志歌曲,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這位不向命運低頭的殘疾歌手鄭智化因此火遍整個神州大地,之後更是創作出像《星星點燈》等眾多受歡迎的歌曲,歌詞催人奮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 憑《水手》火遍全國,退出歌壇20年的「殘疾歌手」鄭智化去哪了?
    點擊上面的「關注」,為你解讀這個世界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鄭智化《水手》1992年,鄭智化在奧運健兒歡送會上演唱了一首《水手》,一唱成名。
  • 當年唱紅《水手》的鄭智化,為什麼在事業巔峰之際退出歌壇?
    每當《水手》這首歌聲一響,聽到:「他說風雨中那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那歌詞在耳邊飄過,都會讓人在遭受現實的殘酷對待後,聽著它咬緊牙關,忍著痛艱苦前行。 確實,這首歌太有勵志感、太有節奏感,二十幾年過去了,依舊被大家廣為傳唱。
  • 當年唱紅《水手》的鄭智化,為什麼在事業巔峰之際退出歌壇?
    每當《水手》這首歌聲一響,聽到:「他說風雨中那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那歌詞在耳邊飄過,都會讓人在遭受現實的殘酷對待後,聽著它咬緊牙關,忍著痛艱苦前行。確實,這首歌太有勵志感、太有節奏感,二十幾年過去了,依舊被大家廣為傳唱。
  • 58歲鄭智化罕見現身,癱坐輪椅,他的兩個女人性感美貌、嬌俏如花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這是鄭智化的成名曲《水手》中的幾句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歌詞。這幾乎是鄭智化本人的寫照,因為鄭智化的童年,就是在無盡的疼痛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