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
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從小我們就唱著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
56個民族血脈相連 同為中華兒女
團總支特開展「結對子、促團結」系列活動
為民族共融提供平臺與機遇
也讓少數民族的同學們該受到了如家般的溫暖
國貿系團總支書記學工辦宋玲霞老師於2015年10月22日的「結對子,促團結」系列活動啟動會議上進行啟動講話,督促同學們深入了解學習我國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常識從而營造出民族彼此了解和諧團結的氛圍,進而推動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濃厚輿論氛圍。
▼
宋玲霞老師督促同學們要不僅僅在活動時相互幫助更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彼此加強溝通了解,互相幫助;同學們更要和結對的老師積極反映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加強和老師們的溝通,同時,老師們也應及時了解同學們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耐心指導,細心幫助。
在十一月上旬開展的民族結對幫扶活動中
國貿系形成了
「少數民族同學與一名漢族同學和老師相結對」的形式。
▼
在活動中
各民族同學積極踴躍發言,爭先進行自我介紹
加強了同學們之間對彼此的了解
隨後,在談到自己的民族時
同學們又積極與相結對的同學,以及其他民族的同學們
介紹自己的民族歷史、民族節日以及民族服飾等。
▼
現場氣氛極度熱烈。例如,有位滿族同學談及自己的民族時自豪感躍然眉頭,介紹自己民族悠久的歷史,並且滿族也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又如土家族的同學們在自我介紹中,介紹自己是一位「畢茲卡」,在同學們的追問下,他才告訴大家,「畢茲卡」是一句地道的土家話,意思是「說土家語的人」,而這也表現出了土家人民對民族的熱愛。在談到古爾邦節時,回族的同學又介紹到,古爾邦節對於感謝真主的意義。通過這次交流會,同學們加強了對各民族風俗、特色、歷史文化底蘊的深層次了解,也促進了各民族同學間的團結與互助。
那麼接下來就來聽聽
參與此次結對子活動的黨員幹部和少數民族同學們的一點理解和感想吧。
▼
曼孜熱▪阿山:這個活動開展的很有意義,讓我們少數民族同學間相互溝通,也促進了與漢族同學的感情。也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時了解了其他民族文化。田安琪:這次活動最觸動我的就是團結。上善若水任方圓,少數民族的同學,背井離鄉,一個人來津深造求學,已經十分不容易,何況民族文化的不同。大家的融合感、認同感、亟待增強,我們作為她的同學、她的朋友,應盡最大努力去關愛他們。結對子、促團結
中華民族下分五十六個支系,華夏子孫綿延千年,生生不息,儘管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曾有過發生爭端的時期,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時,各民族的人民一起站立起來,,而這也正宣示著我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更向世界宣告著,我們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熔鑄於中華民族精神,因為我們同是華夏子孫,同屬一脈!2015年11月16日
首次「結對子,促團結」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系列活動圓滿完成
編輯 | 倪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