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遊客一般都是自助旅遊,而中國遊客基本都是跟團旅遊
東南亞各國的旅遊業多數國家做得比中國好。通過走這一圈,發現很多中國可以借鑑的地方。我們國內搞旅遊管理的行政人員,應該說大多去過東南亞考察旅遊。但他們全部都是有人接送,沒有深入一般自助旅遊群體出入的地方,沒有像我這樣的「微服私訪」。他們本身很多不是旅遊愛好者,不了解多數外國旅遊者的心態。因此不能把應能吸引到中國來的外國遊客吸引到中國來失去了很多商業機會。
西方遊客在數量上,選擇自助旅遊的人數遠遠多於跟旅行團的人數,這是西方人追求個性化價值觀的體現。而中國旅遊管理者的眼光只是放在跟團遊的外國遊客身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東南亞、曼谷、胡志明市,還有南亞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我剛從那裡回來,將會在下一本書中介紹),我親身體會到這些地方是西方遊客(包括日本和韓國)在亞洲的集散中心。
他們如同潮水般地從世界各地湧來,又從這裡流往各個地方。但只有為數不多的人前往近在咫尺的中國。我接觸一些西方遊客,解他們對前往中國旅遊的看法,他們對中國有很多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迷人的古代文化勝跡並非不知道。曾經到過中國的遊客對此都讚不絕口,但對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卻不敢恭維。未去過的受其影響,也就知難而退。寧可先易後難,以後再說。
要吸引自助旅遊者,食住行一定要方便,語言環境不要太惡劣,旅遊信息一定要發達,服務精神一定要強,在消費上要給外國旅遊者國民待遇。雖然對單個的外國人賺的錢少了,但旅遊人數卻要多無數倍,這是值得的。上述幾點中國都不能與東南亞這幾國相比。
首先,是語言環境。語言環境好,外國遊客的食住行便方便。較富裕的新馬泰不用說,連落後的越南、柬埔寨,他們從事與旅遊有關行業的人,大都能講些與其業務有關的英語。公共場所的車站、碼頭的工作人員、旅館和餐廳的服務員、甚至摩託車搭客仔也能講英語,滿足你的服務要求。泰國還有旅遊警察,除能講英語外還能幫你解決有關問題。公共場所的英文告示牌也多,可以作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