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納爾遜之血:朗姆酒與英國皇家海軍的歷史淵源

2021-02-23 崎峻戰史

凡是描述風帆時代航海冒險和海上戰爭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都會毫無例外地提及一種烈酒——朗姆酒,在經典的海戰影片《怒海爭鋒》中有這樣的情節:兩名水兵向傑克艦長獻上敵艦的船體模型,獲準得到了雙份朗姆酒的配給。不熟悉航海歷史和海軍傳統的人大概會覺得艦長太摳門,提供如此重要的敵方情報才得到兩杯小酒的獎賞?這可是大錯特錯了,對於那個時代的水兵而言,得到雙份朗姆酒那可是天大的賞賜。在漫長單調的航海生活中,水兵每天最開心的事情除了倒在吊床上呼呼大睡,就是享用每日配給的朗姆酒,那種混合著芳香和刺激的液體流過喉嚨時帶來的快感,將使每一名忍受艱辛和死亡威脅的水兵得到莫大的愉悅和放鬆。自從17世紀中葉之後的三個世紀中,英國皇家海軍的每一艘艦艇上都保持著每日分發朗姆酒的傳統,它伴隨著英國艦隊徵服四海、屢勝強敵,幾乎一日不可或缺,朗姆酒對於英國海軍的重要性,恰如啤酒對於德國人,伏特加對於俄國人。究竟朗姆酒有何魅力能夠得到英國海軍的長久青睞?這背後其實有很多故事……

在現代酒品分類中,朗姆酒(Rum)屬於八大蒸餾製備的烈酒之一,它是以甘蔗製糖過程中產生的糖汁或糖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之後在橡木桶中儲藏至少三年而成,酒精度通常在20度到50度之間,具有口感甜潤、芬芳濃鬱的特點。關於朗姆酒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最常見的說法是源自於加勒比地區製糖業的興盛。哥倫布在第二次遠航美洲時將甘蔗帶到了古巴,並在加勒比諸島上廣泛種植,進而形成了規模可觀的製糖產業。大約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當時的製糖工人(最初是強虜的當地土著,後來多為黑奴或貧苦移民)將甘蔗壓榨後的糖汁或製糖產生的副產品糖蜜進行發酵、蒸餾,得到一種酒精濃度很高的飲料,喝過之後能夠使人興奮並消除疲勞,後來經過工藝改進,逐漸形成了朗姆酒的製備方法。由於朗姆酒香氣醉人、口感舒適,很快在海員水手中流行開來,尤其是很多海盜的最愛。

■ 這幅圖書插畫展現了16世紀時加勒比地區的海盜將朗姆酒桶搬到岸上。朗姆酒源自加勒比海地區,曾經是海盜們最喜歡的飲品。

在談及朗姆酒與英國海軍的淵源之前,首先要說說海軍中每日配給烈酒的傳統,這種做法又源於航海中的飲水問題。凡是略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海上航行時最重要的東西是淡水,在風帆時代進行遠航時,人們將淡水煮開後裝入木桶中帶上船,供航行途中飲用,但是這些原始的桶裝水不易保存,很快就會變質,生出綠藻,變得黏滑,散發出異味,難以飲用,很多水兵在喝下滋生細菌的淡水後罹患痢疾,上吐下瀉,嚴重影響戰鬥力。為了解決淡水變質問題,船上也會攜帶比淡水保存期更長的酒類作為補充飲品,通常酒類會與變綠髮臭的淡水混合飲用,利用酒精的香味改善口感,並有殺菌的效果,但也可以單獨飲用,最初使用的酒類為啤酒,後來增加了烈酒。

早在16世紀時,英國海軍就有每日配給啤酒的習慣,配給量是每人每天1加侖(約合4.5升)。當時的啤酒沒有經過徹底的殺菌處理,也很容易變質腐壞,尤其在高溫的熱帶海域,於是酒精濃度更高、不易變質的烈酒也加入了艦船飲品清單。英國海軍規定在啤酒耗盡或因變質無法飲用時,每日的酒類配給可改為1品脫(約合560毫升)葡萄酒或半品脫(約合280毫升)烈酒。葡萄酒通常是供軍官們飲用,分配給水兵的烈酒包括威士忌、白蘭地等種類,而朗姆酒則是在17世紀中葉進入英國海軍的。朗姆酒與英國海軍的結緣可以追溯到1655年,一支英國艦隊佔領了牙買加島,這裡與古巴一樣以盛產朗姆酒而出名。艦隊司務官在上岸收集酒水補給時將朗姆酒帶回軍艦並分發給水兵們,結果大受歡迎,從此之後朗姆酒取代了法國白蘭地成為英國海軍每日烈酒配給的主要品種,以至於後來這項配給被直接稱為「朗姆配給」(Rum Ration)。

在風帆時代,在軍艦上當水兵絕對是一件既苦又累,還隨時可能掉腦袋的高危職業,當時的水兵都來自社會底層,或為生計所迫從軍謀求溫飽,或根本就是被抓壯丁,他們在軍艦上不僅受盡漂泊之苦,還要從事繁重的勞作訓練,吃著粗劣難咽的食品,深受嚴苛紀律的約束,忍受老兵和軍官的刁難斥責,輕則挨頓鞭子,重則絞架伺候,如果碰上海戰,斷胳膊掉腿甚至葬身大海都只能聽天由命了。在飽受煎熬的航海生涯中,對於缺乏娛樂的水兵而言,每天飲酒求得片刻放鬆就成為一種解脫和消遣,相比酒精度數較低、多喝不醉的啤酒,朗姆酒度數較高,味濃而勁足,少飲即醉,因此受到水兵們的熱愛,視為快樂和活力的源泉,寧可受罰吃點皮肉之苦也不願失去朗姆酒的配給,軍官們深知朗姆酒對於水兵們的重大意義,於是將增減朗姆酒配給作為重要的獎懲手段。


■ 在風帆戰艦時代,海軍水兵的生活十分艱苦,每天配發的朗姆酒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放鬆和消遣。

朗姆酒雖然有效調節了水兵們的情緒,有利於保持士氣,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英國海軍最初配給烈酒是將未經調製稀釋的純正酒汁直接分發給水兵,朗姆酒的魔力造就了一大批貪杯之徒,他們一般不會將酒和水混合飲用,而是單獨飲用,有的人覺得配給的量太少,就會通過出錢購買或賭博的方式獲取他人的配額,來滿足酒癮,甚至有人將每日配給積存下來,然後一醉方休。軍艦上的老酒鬼們都不喜歡衝淡的朗姆酒,他們還發明了一種測試酒精濃度的簡單方法,將朗姆酒和黑火藥混合,如果度數夠高(至少在50度以上),經過酒汁浸泡的火藥仍然能夠點燃。不過,大量飲用高度烈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影響水兵的健康,而且醉酒的水兵常常行為失控,打架鬥毆,衝撞長官,無法正常執勤,嚴重破壞了軍艦上的紀律和秩序,反而削弱了軍艦的戰鬥力。

1739年,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爆發戰爭,愛德華•弗農海軍中將(Edward Vernon)奉命率領一支艦隊遠徵加勒比海。在朗姆酒的原產地英國水兵得到更多的機會痛飲佳釀,導致軍中因酗酒引發的問題日趨嚴重。最後,弗農中將於1740年8月21日發布了一項著名的命令,要求每日分發給水兵的朗姆酒必須摻水之後飲用,酒與水的比例為1:4。這項命令實際上恢復了海軍配給烈酒的初始目的,即解決淡水變質的飲用問題。將水與朗姆酒混合飲用有三點好處,一是酒精可以殺死水中的細菌,降低導致疾病的機率;二是酒香能夠消除變質淡水的臭味;三是,經過稀釋的朗姆酒度數較低,不易喝醉,而且摻水後容易變質,不易保存,能夠防止水兵私下囤積烈酒。此外,弗農還改變了每日配給朗姆酒的時間,之前是在每天中午11時到12時之間配給,他下令改為一天配給兩次,分別在上午10時到12時和下午4時到6時,這樣水兵們在完成上午和下午的工作之後都能得到飲酒的放鬆,而每次飲酒量比較少,不會喝醉,而對於私藏烈酒的行為將給予嚴厲懲罰。弗農的命令有效解決了軍艦上的酗酒問題,雖然引起不少酒徒的不滿,但仍然推行到整個英國海軍,最後在1756年成為一項固定制度,並沿用了200多年。弗農因為下令飲用摻水朗姆酒而在英國海軍的歷史上留下了特殊印記,因為他愛穿由格羅格蘭姆呢製作的外套而獲得了「老格羅格」(Old Grog)的綽號,於是水兵們將兌水的朗姆酒也稱為「格羅格」,這一稱呼流傳下來,時至今日已經成為摻水烈酒的泛稱。弗農因為戰功卓著晉升海軍上將,退役後從政並擔任國會議員。

■ 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弗農(1684-1757),他在1740年下令配給水兵的朗姆酒必須摻水飲用,從而確立了英國海軍延續兩個多世紀的朗姆酒配給制度。


■ 在英國海軍中,水兵們將摻水的朗姆酒稱為「格羅格」,這源自於弗農上將的綽號,現在已經成為摻水烈酒的泛稱。

弗農因為確立了英國海軍的朗姆酒配給制度而青史留名,而另一位海軍上將則為朗姆酒增添了更為傳奇的聲譽,他就是英國海軍歷史上聲名最顯赫的艦隊統帥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率領英國艦隊大勝法西聯合艦隊,令當時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放棄了入侵英國的企圖,拯救不列顛於危難之際,納爾遜因此被視為英格蘭的民族英雄,不幸的是他自己在勝利即將到來之際中彈身亡,倒在旗艦的甲板上。為保證納爾遜的遺體在運回國內安葬前不致腐爛,軍官們決定將遺體置於一個朗姆酒桶中,浸泡在深黃色的酒水之中。當艦隊返回英國時,人們打開酒桶蓋驚訝地發現遺體還在,桶裡的朗姆酒已經涓滴未剩。在將納爾遜的遺體移出酒桶後,經過仔細檢查發現酒桶底部被人用鑽頭鑽了一個小洞,所有的酒就是從這個洞被偷喝殆盡,據說這是軍艦上的水兵希望獲得納爾遜那樣的英雄氣概而鑽孔偷酒。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浸泡遺體的朗姆酒並未被偷喝,而是被青年軍官們拿去開酒會,以表達對天才統帥的崇敬和緬懷。這則故事的真實性一直受到質疑,但無論納爾遜與朗姆酒的逸聞是否屬實,崇尚英雄的英國人都會選擇相信這是真實發生的,從此之後朗姆酒在英國海軍中獲得了一個更加響亮且寓意深遠的名字:「納爾遜之血」(Nelson's blood)。


■ 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他是英國海軍歷史上最著名的統帥,指揮了特拉法爾加海戰,並在海戰中壯烈殉國,他死後遺體被置於一個朗姆酒桶(右圖)中保存,據傳桶中的酒被水兵們偷喝,因此朗姆酒在英國海軍中被稱為「納爾遜之血」。

自從弗農時代之後的兩百多年間,在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艇上每天定時定量配發朗姆酒就成為一項雷打不動的規則,無論平時戰時都得到嚴格執行。在1756年,英國海軍又規定在配給的朗姆酒中加入檸檬汁或酸橙汁以預防敗血症。隨著海軍從風帆時代進化到鋼鐵蒸汽時代,海軍水兵已經能夠得到充足的淡水供應和醫療保障,徹底告別了發綠變臭的飲水和敗血症的威脅,似乎失去了配給朗姆酒的必要,但英國海軍依然將這項供給保持到20世紀70年代,仿佛每次飲下那琥珀色的酒汁就能從納爾遜等先輩那裡獲得無窮的力量。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演變,「朗姆配給」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規範和儀式,成為英國海軍悠久傳統和海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國海軍配給朗姆酒始於1655年佔領牙買加,從17世紀中葉開始,朗姆酒就成為英國海軍最重要的供給品之一。數百年來,供應英國海軍的朗姆酒主要產自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以及英屬維京群島等地,屬於酒精濃度較高的濃香型朗姆酒,其度數通常在47度到54度之間,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特供英國海軍的朗姆酒品牌直到今天都是享譽世界的名牌。最初朗姆酒配給是面向全體艦員的,包括軍官、軍士和水兵,但軍官在飲食上較軍士和水兵更為自由,在飲品上也有更多的選擇,對於是否領取每日配給的朗姆酒態度較為隨意。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海軍明確規定取消軍官及準尉的朗姆酒配給,此後只有軍士和水兵能夠繼續享有此項配給,此外,配給軍士的朗姆酒不必兌水,而供給水兵的朗姆酒必須按照弗農當年的命令摻水後來再進行分配。當然,士兵可以選擇不領取朗姆酒,作為替代他可以得到每天3便士的補助,不過很少有人會放棄飲酒的快樂。此外,年齡不滿20歲的水兵不能領取朗姆配給,那些因為過失犯錯而受罰的水兵也可能被取消配給或者領取摻入更多水的酒,直到20世紀初在英國戰艦上對醉酒或疏忽的士兵會給予配給「六分水格羅格」(six water grog)的懲罰 ,即按照1∶6的酒水比例衝淡的朗姆酒。


■ 特別供應英國海軍的「帕薩姿」牌海軍朗姆酒,在酒瓶上印著英國海軍軍旗和鐵錨圖案。

自近代以來,英國海軍中的「朗姆配給」已經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習俗,具有特定的稱謂和形式,比如水兵將每日配發朗姆酒的時間稱為「提神」(Up spirits),顯然每當這一時刻到來,所有水兵都會提起精神。

「朗姆配給」要遵循固定的程序,就像白金漢宮的警衛換崗一樣成為艦上每天必行的儀式。在配給開始的時間,水手長就會用哨子吹響特定的哨音,向值班軍士發出信號,後者立即前往後甲板從一名軍官手中接過儲酒室的鑰匙,然後在一名箍桶匠和一小隊陸戰隊員的護衛下前往儲酒室,取出一個儲酒桶。兩名陸戰隊員將這個儲酒桶提到甲板上,並在兩邊警衛,然後開始以艦上食堂為單位按順序領取,每個食堂派出一名代表來領酒,他們被稱為「朗姆水手長」(Rum Bosun)。首先是軍士食堂的「朗姆水手長」帶著酒罐前來,一名陸戰隊中士在司務長的指導下將儲酒桶中未經兌水的朗姆酒裝入軍士酒罐中。在軍士食堂領酒完畢後,儲酒桶中剩下的朗姆酒就會倒入一個大桶中,與定量的水混合成為「格羅格」。這個大桶也被稱為「朗姆桶」(Rum Tub),它使用上等橡木製成,外表經過精心打磨和裝飾,裝有鋥亮的黃銅桶箍。大約從20世紀初開始,桶壁上開始裝飾黃銅銘文「上帝保佑吾王」,根據在位君主的性別,桶上的銘文會有兩種形式:The Queen, God Bless Her(上帝保佑女王)或The King, God Bless Him(上帝保佑國王)。

在「格羅格」調製完成後,水手長會再次吹響哨子,輪到各個水兵食堂的代表提著酒罐前來領酒了。在值班軍士的監督下,陸戰隊中士用量杯從大桶中將「格羅格」按量舀入酒罐,最後桶中如果還有殘酒,就當眾倒入海中,以示不能私藏。「朗姆水手長」們將酒罐拿回食堂後再根據規定的配給量分配給每一名艦員。值得一提的是,水兵們用來飲用朗姆酒的杯子嚴格區別於其他的杯子,在水兵中間流傳著一種習俗:朗姆酒杯在清洗時只洗外面,不洗內部,因為水兵們相信杯底的殘酒將使下次倒入的酒更加醇厚。如果遇到重大紀念日或皇室事件時,或者艦員因為表現出色而獲得獎勵時,軍官們會下達「連接主桅操桁索」(Splice the mainbrace)的命令,向全體艦員或有功人員分發額外的朗姆酒,以示慶祝或獎勵。


■ 在肯特郡查塔姆皇家海軍兵營裡拍攝的一張照片,負責朗姆酒每日配給的成員合影,圖中的「朗姆桶」為早期不帶銘文的。注意戴船形帽的幾人,他們就是負責維護朗姆配給秩序的陸戰隊員。


■ 儲酒桶及其分裝漏鬥。


■ 首先是軍士食堂的「朗姆軍士長」來領取不兌水的朗姆酒,直接從儲酒桶中倒出。這張照片是1895年在「君權」號前無畏艦上拍攝。


■ 供給士兵的「格羅格」開始發放,從儲酒室搬出來的儲酒桶就擺在旁邊。


■ 1906年在「聲望」號前無畏艦上,供士兵飲用的「格羅格」開始發放,這個「朗姆桶」也還沒有帶有銘文。


■ 一個帶有「上帝保佑女王」銘文的朗姆酒桶及八個黃銅製量杯(一套)原品。最大的一個量杯容量為1加侖,最小的一個為半及耳(約70毫升)。


■ 半及耳的量杯只有這麼大。


■ 此照是1901年在「光榮」號戰列艦上拍攝,朗姆配給時,正準備發放不兌水的朗姆酒,儲酒桶就放在帶有銘文的「朗姆桶」上,注意「朗姆桶」的銘文上還特別註明了「格羅格」,說明這個酒桶是用來分配給水兵的摻水朗姆酒。


■ 今天已經被作為博物館艦的「貝爾法斯特」號輕巡洋艦上,也使用模型再現了分配朗姆酒的情景。


■ 圖為一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上的水兵在甲板上領取「格羅格」。


■ 圖為1933年在樸茨茅斯的皇家海軍兵營裡,水兵們正在領取每日配給的「格羅格」。


■ 二戰前在「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上進行的每日朗姆酒配給。現在已經是開始發放兌水後的「格羅格」,儲酒桶擺在「朗姆桶」旁邊。


■ 圖為1940年,英國皇家海軍新一代「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的水兵們在分配「格羅格」。雖然軍艦已經更新了一代,水兵也換了很多茬,但傳統始終未變。


■ 圖為「朗姆水手長」將領回的朗姆酒分發給艦員。


■ 艦員在艙室內飲用分發到的朗姆酒。


■ 二戰期間,一艘英國戰艦的艦員在分享朗姆配給,注意圖中的小壺上同樣寫著「上帝保佑國王」。


■ 圖為1941年7月在地中海海域護航期間,英國海軍 「曼徹斯特」號輕巡洋艦在分配朗姆酒。


■ 1942年6月6日在特立尼達的海軍基地,一隊英國海軍水兵在領取朗姆酒配給。

英國海軍配給朗姆酒的習慣也影響到其他海軍,尤其是屬於大英國協國家的海軍,比如加拿大海軍和紐西蘭海軍都保持了同樣的習慣,但澳大利亞海軍沒有繼承這一傳統,但在英國戰艦上服役的澳大利亞水兵同樣可以享有獲得「朗姆配給」的權利,這一做法一直延續到1921年。初創於獨立戰爭的美國海軍最初也像英國海軍一樣每天配給兩次朗姆酒,後來第二任海軍部長羅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在1801年至1809年任職期間,嘗試用本國出產的黑麥威士忌代替進口的朗姆酒,得到水兵們的歡迎。此後在美國海軍中,威士忌就取代了朗姆酒。與英國水兵將摻水朗姆酒稱為「格羅格」相似,美國水兵將摻水威士忌稱為「鮑勃•史密斯」(Bob Smith),以紀念提出此項舉措的海軍部長大人。


■ 受到英國海軍的影響,加拿大海軍和紐西蘭海軍也保持了配給朗姆酒的習慣,圖為1945年9月2日日本籤訂投降書時,一艘加拿大海軍戰艦上的水兵們在分享朗姆酒,注意艦上使用的是普通的金屬桶,不像英國海軍那樣講究。


■ 圖為1948年某英軍戰艦上的水兵們圍著朗姆酒桶舉杯暢飲。隨著海軍的日益現代化,關於朗姆酒配給制度存廢的爭論一直存在。

作為一項從風帆時代遺留下來的傳統,「朗姆配給」在進入19世紀之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並逐漸走向消亡。儘管弗農在1740年的命令緩解了軍中酗酒產生的問題,但是飲酒始終會對軍艦運作和日常管理造成隱患,因此自19世紀初以來英國海軍高層一直試圖取消朗姆酒配給,但來自基層官兵的反對和傳統的慣性使得這個目的經過一個半世紀才最終達成。

1824年,英國海軍決定將每日配給的朗姆酒份量減半,由每人每天1/2品脫(280毫升)減少至1/4品脫(140毫升)。1850年,英國海軍部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專門討論取消朗姆酒配給的問題,最後決定進一步削減配給量,改為每人每天1及耳(70毫升),同時每日配給次數由兩次改為一次,取消下午4時到6時的配給,上午的配給時間調整為11時至12時。進入19世紀下半葉,隨著禁酒運動在歐美國家的興起,英國海軍的朗姆酒配給制度受到更大的衝擊,軍官的朗姆酒配給於1881年被取消,準尉的配給也在1918年被禁止,但基層軍士和水兵仍然可以保證每天享用一次朗姆酒,雖然份量較之前減少了很多,但兌水比例相應降低,在二戰結束前通常為1∶3,戰後又改為1∶2。

1969年12月17日,英國海軍部針對東伍爾維奇郡議員克里斯多福•梅休(Christopher Mayhew)關於朗姆酒配給的質詢給予書面回復,在文中明確表示:「配給朗姆酒的做法已經難以同高標準的工作效率相協調,如今艦艇上每一位成員的職責都與精密複雜的機械和系統相聯繫,每一名成員的生命都依賴於準確的操作。」言下之意,貪杯誤事帶來的嚴重後果將威脅到全艦的生存。海軍部的這一表態在議會中引發了激烈的爭論,1970年1月28日夜間,下議院就朗姆酒供給的存廢問題舉行辯論,後來被稱為「朗姆酒大辯論」,議員們經過1小時15分的激烈討論,於當晚10時29分得出最終結論:朗姆酒配給已經不合時宜。在得到議會的支持後,海軍部正式宣布自1970年8月1日起停止已經延續三個世紀之久的朗姆酒配給制度。

1970年7月31日,在英國海軍的艦船上最後一次進行每日例行的「朗姆配給」。當天上午11時船鐘敲響六次後,水手長們吹響了哨子,不少水兵領酒時在手臂上佩戴了黑紗,表示對朗姆酒配給制度的懷念,他們在飲下最後一杯朗姆酒後將酒杯拋入海中,以示告別。在一處訓練營地還舉行了模擬葬禮,宣告朗姆酒配給制度的壽終正寢。此後,英國水兵們將這個日子稱為「黑色杯日」(Black Tot Day)。作為補償,英國海軍恢復了自拿破崙戰爭之後就取消的啤酒配給,允許每名水兵每天購買三個半品脫的啤酒。在英國海軍之後,加拿大海軍在1972年3月31日也取消了朗姆酒配給,但在紐西蘭海軍中又保留了20年,直到1990年2月27日才最後停止。至於美國海軍,早在1862年9月1日就停止在軍艦上配發烈酒。


■ 圖為1970年7月31日,在肯特郡查塔姆的皇家海軍船塢內停泊的一艘英軍戰艦後甲板上,正在進行最後一次朗姆酒配給。


■ 此照與上圖攝於同期,朗姆酒分發完畢之後,一名艦員搞怪地舉起酒桶,將最後一滴朗姆酒一飲而盡。

■ 上三圖是1970年7月31日,正在波斯灣上巡航的英國皇家海軍「福柏」號護衛艦正在其直升機甲板上進行最後一次朗姆酒配給。


■ 朗姆酒配給制度結束後,在一次皇家海軍的比賽上,一群水兵為「朗姆配給」舉行了一次象徵性的葬禮。


■ 此照攝於1972年3月30日,在正式取消朗姆酒配給制度的前一天,加拿大海軍的「薩斯喀徹溫省」號驅逐艦舉行了一個紀念儀式,飲下最後一杯配給的朗姆酒。

雖然朗姆酒配給作為一項制度已經被終止了,但把朗姆酒作為獎勵的傳統被保留下來。在1970年之後,只有皇室成員(通常是伊莉莎白二世本人)才有權下達「連接主桅操桁索」的命令,通常是在重大紀念日表示慶祝,比如特拉法爾加海戰200周年紀念日、英國女王登基紀念日等等。在2010年加拿大海軍建軍100周年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以大英國協元首的身份向加拿大海軍下達了「連接主桅操桁索」的命令。在2012年,為了慶祝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英國海軍的官兵們也得到了配發朗姆酒的獎勵,在這一刻他們重新舉起酒杯,飲下滋味醇厚的酒汁,去感受那份曾經充滿在納爾遜血管中的豪邁和勇氣。


■ 在一艘戰艦的入役儀式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自為水兵們準備「格羅格」。


■ 英國海軍「約克」號驅逐艦的水兵在分配朗姆酒,現今只有在重大紀念日裡英國女王才會下達命令,向海軍官兵分配朗姆酒。

■ 手機用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兩個辦法。

一、直接打開手機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放大鏡圖標,搜索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點開之後再點擊「關注」。

二、請長按下面這個二維碼圖片,然後點擊「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之後請點擊「關注」。


■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之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閱讀更多世界軍事歷史文章。


■ 也可利用下面這個二維碼,進入《戰艦》雜誌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新版20英鎊鈔票的背後,隱藏著納爾遜麾下最猛的戰艦
    配合透納的形象,新版20英鎊鈔票的背景圖案選取了透納最重要的代表作《被拖去解體的戰艦"魯莽"號》的局部。這幅油畫創作於1838年,呈現了已經退役出售的皇家海軍戰艦"魯莽"號被蒸汽拖船拖往拆船廠解體的場面,在2005年BBC發起的一項公眾投票中,這幅油畫被評選為"英國最偉大的畫作"。
  • 朗姆酒品牌介紹(一)
    朗姆——海盜之酒,也被稱為「納爾遜之血」。
  • 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1936)三號艦:約克公爵號
    英國軍艦大致被分成了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高速戰艦、沒有建成的假想艦這幾個部分,約克公爵號歸屬於高速戰艦這個範疇。在高速戰艦這個分支裡,只有英王喬治五世級的5艘戰艦,外加1艘前衛號。至於有一些朋友提到的聲望號和納爾遜號,它們倆都屬於超無畏艦分支,聲望號屬於復仇級,同級的還有8艘戰艦,包括了復仇號、軍權號、皇家橡樹號等等;納爾遜號則歸屬於納爾遜級,和納爾遜號同級的還有1艘羅德尼號。約克公爵號戰艦是1936年款的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的三號艦,前2艘分別是英王喬治五世號和威爾斯親王號。
  • 《戰艦》帝國遲暮的見證者:龐德海軍元帥與二戰前期的英國海軍(上)
    在皇家海軍悠久的歷史上誕生了諸多璀璨將星,但龐德在其中顯得星光黯淡,這與他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中掌舵皇家海軍的地位並不相符,但是從其軍旅生涯看,他絕不是庸碌無為之輩。龐德出生的年代正值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黃金時代,大英帝國國勢鼎盛,皇家海軍傲視全球,很多上層社會的年輕人都以從軍為榮,龐德也不例外。像很多英國海軍名將一樣,龐德在1891年以訓練艦「不列顛尼亞」號士官生的身份開始了海軍生涯,年僅14歲。在隨後20年時間裡,龐德的仕途一帆風順,在從驅逐艦到戰列艦的各類戰艦上服役,還曾遠赴亞洲和地中海,也有在海軍部和軍校歷練的經歷。
  • 「加勒比海盜」為什麼痴迷朗姆酒?其中有個很無奈的原因
    大概到了17世紀的時候,英國海軍,以及海盜們,來到了加勒比海地區,發現了當地種植園工人的廉價飲料:朗姆酒。當他們試著將這種烈酒帶上船之後:瞬間受到了水手們的好評!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在英國海軍之中,朗姆酒還有一個稱呼:納爾遜之血。這是一個朗姆酒的傳奇故事,側面見證了水手們對朗姆酒的極端狂熱。
  • 一個能打炮,一個能肉搏:納爾遜靠這兩個人打贏特拉法加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示意圖,紅色為英國艦隊,可以看出下風艦隊旗艦一頭栽到了聯軍艦群中,而聯合艦隊的前面10條戰艦完全脫節,在海戰打了2小時後才回頭對抗英國軍隊,下風艦隊遇到的壓力是上風艦隊的數倍。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人們永遠記住了神勇的納爾遜和他的旗艦勝利號。
  • 一場讓拿破崙慘敗的海戰,是英國海軍史上最輝煌的勝利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擾亂英國的西印度群島殖民地,吸引英國皇家艦隊前來,同時解救出被圍困在各個港口內的法國和西班牙艦隊。然後法西聯合艦隊趁機從大西洋上返回英吉利海峽,聯合荷蘭、英國襲擊數量上佔劣勢的英國海峽艦隊。如果這一調虎離山之計成功,拿破崙將運載大軍在英國登陸,英倫三島指日可待。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1811年3月13日,在利薩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霍斯特上校率領的4艘戰艦的艦隊被數量兩倍於己的法國艦隊包圍,危急關頭,霍斯特在旗艦上打出旗語「記住納爾遜」,英國海軍官兵立刻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垮了法國艦隊;1905年,已經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後的100年,在英國留學並且非常崇拜納爾遜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升起當年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曾經升起的Z字旗,指揮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實力比自己高出一籌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
  • 艾瑪•漢密爾頓:英國名將納爾遜至死牽掛的絕代佳人
    電影劇照電影講述的是艾瑪與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的愛情故事,納爾遜由費雯麗的丈夫勞倫斯1793年,英國為了對付法國大革命的洶湧浪潮,命令納爾遜到那不勒斯談判,希望那不勒斯能夠和英國一起對付法國,同意英國皇家海軍使用那不勒斯港口。漢密爾頓作為英國大使,熱情地邀請納爾遜到家裡做客,愛瑪不但盛情接待了他,還進宮去勸說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后,讓他們與英國保持同盟,以幫助納爾遜完成使命。
  • 1845年,英國皇家海軍幽冥號和驚恐號戰艦消失在北極地區-1
    1845年5月,133人,兩艘皇家海軍戰艦從英國啟航,去尋找西北航道,從此消失在茫茫北極地區……1845年5月19日,正值大英帝國如日中天的時期,也是風帆戰艦最為輝煌的時代。59歲的英國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率領著兩艘皇家海軍戰艦「幽冥號」(Erebus)和「驚恐號」(Terror)以及133人的隊伍,向北極地區挺進,這些身經百戰曾經航行於全球各地大洋的海上霸主們此行的唯一目的是尋找西北航道——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航道。
  • 7艘俄國戰艦對9艘英國海軍戰艦,外媒:罕見大陣仗
    據「海軍認可」網站援引英國皇家海軍消息稱,近日,俄羅斯海軍和英國海軍在英國海域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罕見對峙。據悉,日前,英國皇家海軍監測發現有俄羅斯海軍在其國周邊海域進行軍事活動,英方表示正逢全球面臨同一難題大關,俄軍此時在其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活動十分「不同尋常」。眼看俄海軍派了7艘軍艦,皇家海軍立刻如臨大敵,派出9艘軍艦和多架艦載機進行監視,一時間局勢十分緊張。
  • 怒海爭鋒,拿破崙戰爭時期風帆戰艦的對決戰術
    按照史學界的普遍看法,從1792 年到1815 年的那段被稱之為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的歷史時期,是風帆時代海軍戰爭藝術發展的最高峰,而代表著這一高峰之頂點的,無疑就是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大海戰。不過,這其中的勝利與失敗,往往是由諸多細節所鑄就的。風帆時代戰列艦存在的主要價值就是其強大的舷側火炮火力。
  • 工業農業,朗姆酒還分這個?
    風帆時代,船上生活十分艱苦,喝酒是船上最大的放鬆和消遣,朗姆酒度數高,濃烈強勁,深受海盜和水手喜愛,「海盜之飲(Pirates' drink)」得名。當時沒有飲用水消毒技術,口渴基本靠喝酒,加勒比地區的熱帶殖民地更是如此,來自歐洲的啤酒和烈酒又有限,後來殖民地軍民及外來的英國海軍都喝朗姆酒。
  • 海權巔峰——誓約勝利之劍
    這期間世界上發生了不少大事兒,其中歷史課本上寫著的估摸著就兩件:1、北美獨立戰爭,我們的美帝國主義爸爸終於在這一天站起來了!2、拿破崙正以一己之力逆襲整個歐陸。1778年,拿破崙對英國宣戰,英國此時擁有主力戰列艦130艘,法國擁有80艘,在這個戰列艦說話才算數的年代,誰的主力艦多,誰就牛。
  • 英國航母戰鬥群集結完畢!皇家海軍重拾日不落榮光,歐洲要變天?
    據環球網10月9日轉載「海軍新聞」網的報導,英國皇家海軍的新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近日首次以航母戰鬥群的模式開展訓練,這標誌著英國海軍作戰新時代的開始。報導稱,來自英國、美國和荷蘭的9艘軍艦、15架戰鬥機、11架直升機和約3000名人員在蘇格蘭東北海岸外上開展演習,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是這支艦隊的核心。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和英國相比,有哪些差距?
    本來英軍戰艦設計是為了維護本土航線和英倫三島,所以優先考慮的不一樣,適航行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可能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犧牲別的,比如說航母載機量,去換裝甲甲板封閉機庫,還有一些其他的考量,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所以難免會有水土不服,日軍戰艦如果遠徵大西洋,肯定也會水土不服。
  • 有「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的英國為什麼沒有「皇家陸軍」?
    對英國軍隊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英國的海軍和空軍分別被稱為「皇家海軍(Royal Navy)」和「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但作為三大兵種中歷史最悠久的陸軍,英國陸軍卻只是「British Army」。那麼英國為什麼沒有「皇家陸軍」呢?
  • 為照顧女兵,「男人」詞將在英國皇家海軍中消失
    根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太陽報的報導稱,近日有皇家海軍內部的消息人士稱,軍隊內部已經認識到了,某些海軍經常會用到的詞語,在現在不再是恰當的甚至是有問題的。海軍方面的官員因此希望,要儘可能地「消滅」這些帶有性別色彩和性別歧視意味的詞語。
  • 一口朗姆酒,一部美洲殖民史
    為了彌補食物的不足,海盜無不為酒而瘋狂,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朗姆酒。「黑鬍子」酗酒成性,朗姆酒等烈酒更被看作是唯一不會背叛他的東西。在跟英國皇家海軍血戰前,「黑鬍子」和他的弟兄們暢飲了一夜的朗姆酒。早期,海盜是朗姆酒重要的消費群體,也是朗姆酒貿易與掠奪的重要參與者。除了自飲,他們也參與了對朗姆酒和奴隸的販賣。不過,真正推動朗姆酒歷史發展的,是英國海軍。
  • 他是最恐怖的海盜,曾擊潰英國皇家海軍,洗劫北美第四大港口,令人聞風喪膽
    影視、動漫、遊戲中的海盜形象,並非當代人的杜撰,而是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其中一些兇神惡煞的海盜還能找到其歷史原型。在十八世紀初,北美東海岸上,有位綽號「黑鬍子」的大海盜就令人聞風喪膽,他不僅在海上殺人越貨,更敢於向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叫板,留下了一段令人傳奇故事。愛德華·蒂奇生於1680年,他成長於英國的布里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