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網又發生一場引起轟動的「惡意打分事件」。
8月20號,韓國電影《老婦人》An Old Lady本土上映。
結果在評分網站上,它被許多網友惡意打了最低分1分(10分滿分),並在評論區留下數不盡的惡評!
1分的打分超過100頁之多,讓電影的評分跌至2分上下。
直到電影上映後,受到觀眾和電影人如潮的好評,
網友們自發趕來「救火」,評分才逐步回升至8分以上。
(目前韓網該電影評分為8.66分)
這跟去年在韓國上映的《82年生的金智英》遭遇很像,
後者也曾引起巨大爭議,並在韓網被惡意刷低分。
為什麼這種匪夷所思的情況再一次出現?
這要從電影的題材說起——
《老婦人》聚焦鮮有人關注的「老年人性侵」事件。
這一題材在電影中很少觸及,至少在韓國電影史上是頭一次。
電影講了一名69歲的老婦人「孝貞」,在接受康復治療時被29歲男護工性侵。
她勇敢報警,卻沒有人相信她,反而因為年齡懸殊受到警察和周遭的質疑,被污衊「老年痴呆」……
《老婦人》
老年人,性侵,兩個通常被視為毫不相干的詞彙。
當它們出現在一起時,乍一看「荒唐」,隨即卻讓人感到刺痛。
「荒唐」導致這一問題不被看重和正視,這正是它的危險所在;
「刺痛」於這部電影的靈感,又一次來源於真實的社會案件。
影片導演林善愛,曾參與過《熔爐》《婆娑河》《南漢山城》等數十部電影故事腳本撰寫,
這是她自編自導的首部長片作品。
劇本的靈感起源於2013年,她無意中在網上看到的一系列關於「老年人性侵案件」的新聞。
雖然當時韓國已拍過不少「性侵」題材的電影,但對象為老年人的卻沒有。
她決定走出作為創作者的第一步——
「我想為解決老年人性侵問題打響第一槍。」
電影預告片開頭,就聽到一位年輕男子曖昧的聲音說:「你的腿真美」。
對象為受害者孝貞奶奶,由韓國「奶奶專業戶」藝秀晶飾演。
作為韓國的老戲骨,在許多經典影視劇裡,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她是電影《釜山行》裡,一生為兒女奉獻,卻與姐妹生死相隔的老奶奶;
也是《與神同行》中,接連失去兩個兒子,孤苦伶仃、身患重病的母親。
V姐查了一下,藝秀晶老師是韓國高麗大學德文系的畢業生,後來攻讀了慕尼黑大學戲劇學碩士,本身就是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受人尊敬的演員。
眼角眉梢的慈祥溫和,總能讓角色形象更深入人心。
她在《老婦人》裡扮演的孝貞已經69歲,年輕時在醫院工作,也是位有氣質有涵養的奶奶。
她的衣著乾淨、談吐從容,上了年紀也堅持著遊泳的愛好。
可面對這樣一位老人的上訴,警察以及眾人的語言卻十分不禮貌:
「看他(被告)長得挺精神的,何必要做『這種事』呢?」
「她(孝貞)的精神有點飄忽不定,最近有沒有什麼反常行為?」
言下之意,是在懷疑她得了老年痴呆症。
與其說不禮貌,不如說是粗魯——
明明孝貞才是被害人,卻比加害者受到更多攻擊和質疑;
而這起性侵案,在旁人眼裡根本是個笑話。
質疑聲不僅來源於警察,還來自老人的朋友、律師以及陌生人,
法院也毫無理由地駁回其上訴,只因他們覺得「不可能」。
讓人深深地感到無力。
這份「無力感」,也是驅動導演拍攝電影的原動力。
當年齡的差距,成為犯人逃脫法網的利器,誰來保護受害者、替她們討回公道?
-《老婦人》在第2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放映後,獲得了觀眾選擇獎,
-並獲聖丹斯電影節國際劇情片最佳劇本、觀眾票選大獎,
-還憑預告片入圍了臺北電影節「未來之光」單元……
隨著電影受到關注,「老年人性侵」這一問題也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真實案例並不罕見——
山東日照市一位49歲的被告馮某某,在1個月之內強姦了兩位80歲左右的獨居老人。
昆明一位32歲男子先後四次性侵同村83歲老太,逼得老人躲進豬圈睡覺。
河南一男子3年內先後40餘次性侵空巢老人,最年長受害者為95歲。
在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的一家養老院,兩名老人指控,遭負責她們起居的58歲男護工性侵,案件曝光後,發現還有6位老人也指控了同一名護工,年齡最高的一位接近90歲。
現實的殘忍,比電影更讓人感到無助。
據悉,大多受老年受害人會選擇隱忍,連最親近的兒女都不敢告訴。
一是擔心「晚節不保」,二是因為說出去也不被相信,立不了案。
林善愛導演在電影前期籌備時,通過走訪調查得到的數據:
老年人性侵受害者中,成功提出控訴的只有1%。
正是社會對老年人的固有偏見,「年輕男性不會性侵年老女性」的想當然,
讓她們不敢說,說不出,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在電影中,孝貞問了一句話:「如果原告是一位年輕女子,犯人早就被刑拘了吧?」
可是69歲,就沒有追求自己正常人權和尊嚴的權利了嗎?
這不僅僅是性暴力問題,更是社會對老年人群體的歧視和偏見。
可是提出問題本身,就已經是千難萬難。
在文章開頭的「惡意打低分」事件中,有許多打1分的人,壓根就沒看過電影。
而且根據網站統計,男性和女性群體的打分呈現兩個極端——
男性平均3.07,女性平均9.89。
可以據此推算出,打1分的絕大多數為男性網友。
他們不知為何主動站在了「施暴者立場」,質疑此類案件發生的可能性。
同時對電影的製作者和支持者進行惡評,不分青紅皂白地炮轟所謂的「女權」。
不過是因為,它又揭露了一個「讓人不適的真相」。
很符合韓國電影一貫的大膽態度,敢於揭露社會傷疤,剖開人性陰暗面。
比如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素媛》和《熔爐》,引起韓國社會對未成年性侵案的極度重視:
出臺了以「素媛案」兇手趙鬥淳的姓名命名的「趙鬥淳法」;
國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稱「熔爐法」。
改編自2013年震驚全國的「漆谷虐童案」的《小委託人》,也以「兒童遭受家暴和虐待」的主題,控訴法律漏洞……
他們直面社會之殤,渴望光明。
而老年人同樣作為弱勢群體,受到的侵害卻比孩子更容易被忽略。
儘管一部《老婦人》無法立刻解決問題,受「性暴力侵害」的老年人依舊勢單力薄,
但起碼,能像導演林善愛在採訪中說的:
「將我們生活中沒看到的暴力,通過電影展現出來。希望能讓觀眾記住。」
正如電影中的孝貞,相信她選擇報案,不只是想為自己討回公道。
也是想讓所有相似經歷的受害者,看到她的勇敢,鼓起勇氣去維權,從陰影裡走出去。
不要因為自己是弱小的一方,就恐懼畏縮,
不要因為外人的閒言碎語,就藏起自己的傷疤,
不要不敢維護自己的權益,奪回屬於自己的尊重。
為社會的弱勢群體發聲,哪怕聲音再微小,也一定會聚沙成塔。
這是《老婦人》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韓國電影邁出的重要一步。
畢竟當人們開始重視問題的時候,也許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