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圈的人,想必都是從比特幣開始接觸的,雖然不知道什麼叫數字貨幣,什麼叫挖礦,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只知道幾年的時間讓很多人賺到了別人一輩子賺不到的錢,之後就稀裡糊塗的加入了數字貨幣圈。隨著參與時間的增加,以及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認識的加深,一些人悟出了本質,選擇仍然相信它,而另一些人卻仍然把自己失敗的經歷歸結為各種欺騙。v chen251980
那麼,今天我們所說的區塊鏈應用,即將邁向重要的一步, Filecoin即分布式存儲,雖然同為數字貨幣,但它與我們所了解的比特幣到底有何不同?下面與大家分享。
一 、挖礦原理不同
PoW,全稱Proof-of-Work,即工作量證明。比特幣和大多數公共鏈或者虛擬貨幣一樣,都是基於 PoW算法來實現共識機制的。也就是根據挖礦的有效貢獻來確定貨幣分配。這個原理下的挖礦,簡單地說,就是計算機通過窮舉的辦法,不斷去找Nonce值、算Hash值的過程。誰先找到,誰就挖成功了,也就是說配置更高的人將會得到更多的比特幣。v chen251980
PoW工作量證明,是經濟學中的方法。它是由兩位經濟學家於1993年提出的一項戰略,是一項有效阻止濫用服務或資源的經濟戰略。
PoW的優點在於可靠性高,應用範圍廣,是一種經過充分實踐檢驗的公有鏈共識算法。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
(1)消耗過多的額外算力,即消耗大量的能源,非常不環保;
(2)礦機投入大量資金,導致計算能力中心化,並存在51%攻擊的安全風險
簡言之,基於 PoW機制的挖掘就是對算力和電力的大量消耗。
而Filecoin挖礦採用PoSt,全稱Proof-of-Spacetime,即(存儲)空間時間證明。在權益共識PoS(Proof-of-Stake)的基礎上,Filecoin改進共識機製成了PoSt,來替代工作量證明PoW。
在Filecoin系統中,礦工完成存儲,用戶確認礦工完成存儲,這裡的「確認礦工完成存儲」,就是Filecoin的共識機制(PoSt),這個「確認礦工完成存儲」將始終存在於Filecoin網絡中,用戶可以隨時查看。
PoSt是Filecoin在驗證礦工存儲用戶數據的時候產生的,Filecoin就會將網絡上礦工當前存儲的數據佔網絡總存儲數據的比例轉換為礦工投票的比例(voting power of the miner),在這個比例下,網絡選擇一個礦工創建一個新區塊的可能性與其使用的存儲空間以及網絡其餘部分的成本成比例。v chen251980
根據 PoSt機制,礦工更願意投資存儲,而非計算能力,以便並行化採礦計算,礦工提供存儲並重新使用計算,以證明數據存儲是為了達成共識。使用存儲證明(PoSt)來達成共識,不必浪費計算資源和能源,也可以鼓勵礦工投入更多的存儲空間(硬碟)資源而非計算和能源資源,從而對網絡起到非常環保、高效的作用。
簡言之,基於PoSt機制的挖礦就是大量投入存儲空間(硬碟)和帶寬資源的挖礦。但是必須要說的一點是:不是光有硬碟就好,而是需要真正存儲好數據之後再去挖掘,比如有個倉庫,但是倉庫裡沒有貨物,那是絕對不行的。
二 、礦機本質不同
比特幣礦機的本質是數據計算設備。從最初的個人電腦挖礦,顯卡挖礦,到個人在家用礦機挖礦,如今已發展成為集群、專業化的大型挖礦。無論是從早期 CPU、 GPU還是後來的 FPGA、 ASIC、群集式挖礦,挖礦的本質都是集中提升挖礦設備數據計算能力的挖礦。 v chen251980
Filecoin礦機的本質是數據存儲設備。由於 Filecoin礦機本質上的不同,使其具有與 BTC礦機完全不同的配置特點。數據存儲器主要用來存儲礦機不需要太高的算力,即CPU的性能不要求太高,內存容量適合即可,但需要大容量的存儲空間,也就是說,單位空間的硬碟密度要大,儘可能裝備多的硬碟,同時數據存儲的I/O性能要高,要有儘可能高的帶寬通道。因為數據存儲的特殊性要求,礦機整機要求必須穩定安全不易損壞。
要了解Filecoin挖礦,首先要了解 Filecoin礦工從哪裡獲得收益。大家知道,Filecoin礦工可以分為存儲礦工和檢索礦工,在網絡初期,相信多數存儲礦工都會扮演檢索礦工的角色,因此,這裡把兩者統一考慮,簡稱為礦工。
對於 Filecoin礦工來說,收益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1、區塊獎勵及交易收益:按特定算法固定(恆量)
2、存儲收益:存儲用戶付給礦工的費用,按照存儲周期線性釋放(總量隨存儲量增大而增大)
3、檢索收益:用戶訪問內容所付給礦工的費用,一般付給檢索礦工,付費檢索礦工如果需要從存儲礦工那裡獲取內容,也要向存儲礦工支付。
至於比特幣和 Filecoin挖礦,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上幾點,比特幣挖礦項目是個不錯的項目,那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Filecoin挖礦的潛力更大,前景更好,挖礦與炒幣不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桿稱!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IPFS星際聯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