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某一個夜晚,突然很想你的前任,於是你默默地在好友手機查詢,還是那個熟悉的號,可心裡的感覺卻再也沒有了甜蜜。很想加回去問問,就算不說什麼,就放在好友列表裡靜靜躺著,也算是一種慰藉。
楊樹和小蘭,分手分得毫無徵兆,連拉黑彼此的微信也是因為一時的玩笑,因為一次戲謔式的吵架,或許是她先拉黑了他,又或許是他先拉黑了她,可拉黑以後,倆人竟然就再也沒有加上過,倆人也真的就分手了……
能夠想到拉黑對方,也是因為彼此互相傷害的太深,到了身心俱疲的地步,太多次的吵架也耗光了彼此的信心,可是儘管彼此互相傷害,可在心裡都彼此惦記的人,又怎麼可能真的會分開,於是拉黑微信也如同兒戲,惹到了,生氣了,拉黑了,哄一哄,又加回來,可是這最後一次的拉黑,卻沒有再加回來,小蘭在這次拉黑了微信之後,忽然就想真正的考慮下她和楊樹的關係。
愛得太熱烈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手機上的聊天按秒看信息,按秒回信息,認識楊樹之前,小蘭晚上從來都是10點睡覺,從兩個人認識,到熟悉,到戀愛,每天到了凌晨的兩三點鐘,兩個人還是在聊天,文字打累了,兩個人就打電話,兩個人常常在電話通話的狀態下睡著。互刪了微信,好像一下子就再也不會等著,盼著,望著,想著手機那頭的人看到信息,在回信息了。
也不用像福爾摩斯偵探那樣去費勁心思地去看他的朋友圈,也不用胡思亂想地猜他在和哪個女孩子約會,又去看了哪場電影,不會在對著他的頭像沉默糾結半天,不用在猶猶豫豫自己是不是要先發個信息給他,自己先讓步。
理解這種感受的人,可能都經歷過拉黑對方聯繫方式後,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因為要失去已經得到的,已經得到了這麼久的那份依賴,那個在心裡放了很久的人,無時無刻的會一直提醒你,洗臉時,工作時,走路時,還有朋友告訴我的,她在一天照鏡子時,忽然想到她已經和她前任互相拉黑了聯繫方式,再也不能在通過朋友圈了解他的信息,也再也不能走進他的生活,也再也沒有資格把她的關心和問候通過聊天框傳給他,然後滿心歡喜地等他回復。一想到這些,她看著鏡子裡自己,眼淚早已經順著臉頰不停地往下流了。
這是還沒有對一個人徹底放下,對一個人的思念還沒有放下,那種感覺深深地扎進心裡,讓你根本沒法忘記。看到一部電影,聽到一首歌,看到一本書,或者到了某個季節聽到某種氣味,關於你心裡還沒有放下的舊事舊人舊物就會猝不及防的,毫無徵兆的再次湧動出來。其實對一個人沒有徹底放下,還是因為在心裡還依舊喜歡著,還依舊愛著。倘若不愛,任何的動作都會顯得決絕,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和之前幾次拉黑楊樹不同,這次拉黑楊數,小蘭的心裡開始覺得釋然,人總要學會長大,總要試著用更平和的心態看開著這世間的陰晴圓缺,悲歡離合,比如灑了的水,丟了的錢包,斷掉的友情,分開的愛人,變淡的感情。小蘭也知道在很多次夜晚,她和阿樹說過多少次的晚安,表達了多少次的愛戀,多少次你儂我儂的傾訴。
但是因為不再愛了,從特別關心到取消,從聊天置頂到取消,從單獨分組到大眾分組,從都是到楊樹名字的地方到刪除。在看不到楊樹消息的一段日子裡,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小蘭關於舊人舊事的回憶漸漸淡化,在不知不覺間,她就從這段感情裡走了出來。
琉璃說
不愛的拉黑,就是訣別
沒有了愛情的拉黑,就是無言的告別,就是從此各奔東西,就是從此相忘於江湖,就是從此不再聯繫。我有一個朋友小年,因為和前任還互相留著聯繫方式,有時候前任會發來「最近過得好麼」的問候,正巧被現在的女友看到,他女朋友覺得他和前任藕斷絲連,和他大吵了一架。
我朋友覺得很委屈,他和前任分手後風輕雲淡,沒有形同路人,最多只是個保持了一種普通朋友的關係,既然是普通朋友偶爾互相問候下,也屬於正常。
但我覺得既然沒有了愛情,就像故事裡的小蘭,拉黑楊樹,從此不再聯繫,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就像小蘭說的,我和楊樹已經沒有了感情,我們都成了活在彼此記憶裡的人,既然不愛了,拉黑彼此就是在宣告我們之間關係的結束,我願意接受時間的安排,刪掉心裡的那個人的所有聯繫方式,清空所有的信息,扔掉和他一起用過的各種東西和他送的禮物,讓對方在心裡徹底消失,或者一個月,或者一年……
在人生的旅途中,對方作為你心裡滿眼的世界,曾經作為你心底裡最亮的那束光,你們共同走過一段旅程,既然不能一起走到終點,不愛了之後拉黑,就是互相道的一句分別,更是一句此生不再相見,不再聯繫的訣別。